2021年3月12日

法蘭克.卡普拉電影心得集 8 浮生若夢(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1938)

儘管法蘭克.卡普拉以本片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但這卻是當時看這位導演每片都覺得有意思時,第一部明確覺得不喜歡的作品。但在盡可能看完代表作後,我意識到當初那個不喜歡所謂何來,還有本片某方面而言預示了這位導演未來的極限所在。


本片改編自同名的普利茲得奬舞台劇,描述華爾街大亨打算買下幾塊街區,再惡意收購工廠好進行開發計畫。但他的目標土地上卻有個釘子戶,不巧屋主正是他兒子女友的爺爺,不但認定人生該以輕鬆為目的並為樂趣而活,還全家通通是超級怪咖。兩家人撞在一起發生了許多爆笑衝突,同時眾人也因此必須省思生命中真正重要的價值為何……



原始舞台劇的故事相對簡單,就是兩方家庭見面,結果根本波西米亞風撞上人生勝利組,後者被前者搞到各種爆炸,實際上也真的大爆炸了(在自家地下室製造煙火不是好主意,請大家務必不要嘗試)。


但在各種崩潰的盡頭,當人們有機會放開心胸思考,也願意面對並尊重其他價值觀時(特別是那不過是自己曾經夢想過最終卻沒選的路),那很多事就沒什麼好計較了,有情人為何不能終成眷屬?


畢竟這世界如果每個人都一樣,那就不有趣了嘛。


但電影版該怎麼說呢,主角凡德霍夫(Vanderhof)家的波西米亞風情依舊也是笑點來源,但導演本身四海一家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之超級大愛世界大同夢也全力全開,於是主線被大幅更動。親家聚會合不來的情節被複雜化,加入惡意收購、違反居住正義等社會議題,更大幅強化搞笑成分。


連帶角色設定也變得更極端,比如男主角柯拜(Kirby)家變成強盜貴族型的華爾街豪門大亨,而非本來的高階主管中產階級。挺輕鬆的「他們有點怪但尚能接受」的文化衝擊諷刺喜劇,變成草根公民運動對決邪惡資本家、美德與貪婪 、正義與不正義的大戰。衝突上升到這種程度,已無法輕易透過互相接納來化解歧異,而是在某方屈服前都不可能也不應該妥協。


主線在介紹完兩個家庭及其人際關係後,很快帶入愛麗絲與東尼的戀愛喜劇。瞞著家人秘密熱戀的兩人,終於決定要將戀情告知家人。凡德霍夫家儘管都是怪咖,但也都願意為愛麗絲演一天戲。但東尼卻希望能讓自己那對勢利無情的父母文化衝擊一下,故意告知他們錯誤的會客時間。


這下東尼父母在愛麗絲一家全無準備的情況下上門,彼此間還是打算強拆這棟房子的企業大亨與釘子戶的關係。這個前提已經夠糟了,更糟的是愛麗絲一家的「本色演出」已經不只好笑,而是上升到恐怖的程度。


東尼試著想挽回局面,結果又因為各種陰錯陽差,讓自家父母對愛麗絲的印象變得更差。更慘的是這還不是最慘的,因為接下來警察上門查緝凡德霍夫家地下室的非法煙火實驗室。嗯,這下可好了,全部的人一起被抓進警局,接著很快被送進法院開庭。


也正是在法庭上柯拜一家大崩潰,愛麗絲受不了家人因此受到侮辱,憤而與東尼決裂。同時間鄰居邊唱歌邊募捐,想辦法替凡德霍夫爺爺湊齊罰款好免除牢獄之災一段更是本片高潮。只不過愛麗絲還是很愛東尼的,所以為此傷心的她決定不告而別遠走他鄉,為此難過的爺爺突然決定把房子賣掉。


但也是此時,柯拜家爸爸長年的競爭對手突然過世,這消息震撼了柯拜爸爸,讓他稍稍體悟了財富之於人生的空虛,以及自己真正渴望的是什麼。於是柯拜爸爸親自上門和凡德霍夫爺爺深談,同時間東尼也找回愛麗絲。


就這樣一切圓滿收尾,凡德霍夫一族還是可以在他們甜蜜的家園裡繼續生活,柯拜一家將以更人性化的方式經營事業,而不再為了建工廠而驅趕整個街區的人們。當然最重要的還有,愛麗絲與東尼得到家人祝福,有情人終成眷屬。



其實回顧整部片的劇情,基本上還是很跟著神經喜劇的公式走,只是在這故事裡需要調合的不是男女主角,而是他們家人截然不同的價值觀。整部戲裡我大半時間無法分辨,詹姆斯.史都華演出的這個東尼,究竟是紈褲子弟還是有為青年。看到最後,嗯,是家裡很有錢的普通人。


身為一個出身好人家的男孩,我可以想像他是真心覺得凡德霍夫一家很有趣,想讓爸媽也感受一下這份有趣,結果搞到兩邊都抓狂。這不免讓我思考,凡事一定要開誠佈公,期待對方喜歡自己家人全部的真實面貌有無必要。畢竟如果沒打算要長時間密切相處,那大家都適度裝一下其實也挺愉快的。反正等時間久了人熟起來有好感了再露餡,怪咖力也會自動變成無傷大雅的小問題。


不過即使做法不好,但故意搞錯拜訪日期這點白目是白目,但也並非抱持惡意。所以法庭一段愛麗絲把東西公幹到那個程度點,實在是有點過度了(報紙直接寫男方被灰姑娘打臉XD)。但問題是劇中的理念衝突已經上升到正義層次,那或許多少會讓夾在中心的人感覺有必要公幹吧。


法庭一段的募款大會是狂亂的美國高潮戲中的重覆利用(顯然導演喜歡,往後還會再用)。但這段的熱血來自凡德霍夫家作為釘子戶,是已經失去家園的當地居民的最後希望,所以人們也願意擠出自己所有來幫忙這家人渡過難關。


但也正因如此,所以之後凡德霍夫爺爺,竟然只因為孫女愛麗絲離家出走就決定賣房這個,整個變得說不過去,說好的守護周遭鄰居呢?他們才剛為你眾籌一百元欸,一九三零年代的一百美元欸!看得出來這是為了硬接回原作劇情不得不然的轉折,但編劇上也確實挺粗糙的。


本片最大的問題無疑是在原本單純的故事中,硬加入社會正義的議題。結果在把格局擴大的同時,卻沒有(或許是無法)對應去改寫情節,硬走下去的結果讓故事變得尷尬奇怪甚至不合理。大量的搞笑情節有趣歸有趣,卻在劇情已經有點牽強變調的同時再拉垮電影節奏。


為了讓已然失控的劇情乖乖回到原作結局,所以故事最終硬著頭皮正義得勝喜劇收場,該洗白的洗白,理論上沒空間洗白的感覺最後也把對方腦袋洗白白。什麼東西比迪士尼還要迪士尼?那就是法蘭克.卡普拉啦!(爆)


但這種粗暴的作法也讓本片產生內部價值衝突,明明有一個我們應該要接納不同生活方式的骨架,但同時又置入了絕不能妥協的正義問題,所以至底要以那一個為準呢?電影劇本刻意忽略這個衝突,硬是把情節糊起來的結果自然產生不少詭異轉折,那怕最後打算用皆大歡喜的結局嚕過去,但問題還是留在原地沒有解決,也因此成為看完並不舒爽的作品。


有意思的是在看完法蘭克.卡普拉的政治三部曲的現在,我覺得本片這種衝突正好體現這位導演未來將會遇上的瓶頸。法蘭克.卡普拉的政治理念極度理想化,但這種理想和現實撞在一起,又缺乏強大的智慧與執行力時,只會得到十分殘酷的結果。


迪玆先生進城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再到最後的群眾,這三部電影的情節一部比一部更加灰暗。當劇情特意選用無權無勢的草根素人為主角,又不打算給太多主角威能純粹拍一部爽片,更不打算再輕易用喜劇元素來嚕過一切時,便已注定電影中企圖呈現的那些結構問題,不可能有輕鬆愉快的解決之道。


當主角越用力去衝撞,就只會越絕望的看見盤根錯節的問題有多嚴重。歌舞片可以透過唱歌跳舞化解一切衝突,但當神經喜劇決心打算解決真正的核心問題、調合其實不可能調合的一切時,等在盡頭的是一個爬上高塔準備自殺的人。


當然浮生若夢時期法蘭克.卡普拉儘管試著置入政治理念,但還沒走向往後他將會撞上的邊界。電影最後透過愛情與兩個截然不同的家族的融合,不知該說是取巧還是硬著頭皮的化解一切衝突,這故事裡沒有壞人,只有還沒醒的人。


於是這仍是純粹販賣虛幻夢想給觀眾的電影,儘管已經賣得有點尷尬了。


拍攝於1938年的本片對當時觀眾而言應該是新鮮且有其魅力的,在電影裡可以看見貪婪的富豪醒悟,以及有骨氣的窮人成為最終贏家。俊男美女的戀情得到幸福,整個過程還非常歡樂有趣。募款活動看起來很熱血,我相信那時候看過一夜風流的觀眾肯定滿坑滿谷,但看過狂亂的美國的大概不那麼多,所以這個情節肯定仍極具新意。


只是該怎麼說呢,對已經看過法蘭克.卡普拉更好作品的觀眾而言,本片的問題顯而易見。這些問題在史密斯先生來到華盛頓群眾的探索之後,最後會走向動用奇幻元素將理想與現實成功調合的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1946),以及全然理想化的聯邦一州(State of the Union.1948)。再之後法蘭克.卡普拉除了一部科普影片外,就只是不斷做著很久以前做過的夢,也就是翻拍自己的舊片了。


浮生若夢在商業與獎項上的表現非常成功,但以我的想法來說,反而會覺得這是法蘭克.卡普拉與編劇羅伯特.瑞斯金,在探索之路上一次裹足不前的嘗試(搞笑情節是真的挺搞笑的沒錯啦,但看到後來也是會累)。大概也因為這樣,所以在已經看過那些探索之路上更成功,或至少更有意思的電影時,這部便顯得非常不上不下外帶令人尷尬。


這份尷尬也體現在電影本身分開看每個地方都不錯,合在一起感覺整部片都不好了的感覺上。但該怎麼說呢,正因為這樣才能看見一個導演進步的過程吧。

 


最後,最後就是我看這片時最大的精神食糧就是,小道具和小動物還超可愛的啦!那個兔子音樂盒可愛到會讓人融化,超真想收一個的(之後還跑去網路上查買不買得到,結論是別想了囧),活貓紙鎮和由(導演養的)烏鴉擔任流水線工作人員的畫面更是,萌死啦!


衝著這個,我不正經的覺得本片好像也值得一看起來了 ~(欸)


法蘭克.卡普拉電影心得集系列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