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法蘭克.卡普拉電影心得集 7 失落的地平線(Lost Horizon.1937)

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在看夏元瑜的散文時被劇透本片結局,但因為那情節太有意思,所以之後一直都很想看這部電影。只是話又說回來,在那時候想找到這種古老作品並不容易,還曾經想過這輩子大概都看不到了。不過隨著時間過去,以往想看的片子反而慢慢會有機會看,讓人不禁想喊一句世界前進了。


本片是法蘭克.卡普拉導演的大製作科幻電影,改編自詹姆士.希爾頓(James Hilton)1933年的暢銷科幻小說,又譯西藏桃源或桃源豔跡。劇情描述英國外交官康威,帶著從巴斯庫爾緊急撤離的四位僑民搭機前往上海。怎知卻被當地人假扮的飛行員綁架,墜落在西藏高原上。本以為將要遇難的眾人,意外獲得香格里拉救助,發現這地方不但存在他們熟悉的西方文明,還宛若人間天堂……


但不管像不像天堂,總之地點未免太偏僻了點,於是當五位受害者恢復心情後,全急著想離開山谷回歸原本的生活。香格里拉這邊的接待者張先生,人很好表示沒有問題,可顯然事情沒有表面上聽起來那麼容易。因為山中生活非常悠閒而且風花雪月,以至於出現這樣的對話:


「腳夫最近該要來了,你們可以一起離開。」

「太好了,請問腳夫什麼時候來?」

「他們這兩年是該來了,再等一陣子看看 ~」

「兩年!?」


雖然兩年實在不是個可以輕鬆表示,「好吧,兩年就兩年」的時間長度,可眾人還是漸漸融入這座美麗的山谷小鎮。曾身患絕症的女子發現自己神奇的恢復健康,使用假名的犯罪集團首腦,開始規畫要替香格里拉鋪設排水系統。


這種種發展令人不禁懷疑起這個被神奇氣場籠罩的香格里拉,是否正在有系統收集必要人才,只因為文明需要抽水馬桶……咳,我是說文明的燈火需要繼承者,彷彿是要證明此事一般,很快的康威獲得與香格里拉領導者大喇嘛見面的機會。


在會面中他得知自己之所以會被綁架,是因為女主角桑德拉欣賞康威在著作中展現出的人品,並說服大喇嘛替她把自己老公抓回來、咳,我是說讓康威成為大喇嘛的繼承人。


壽命將盡的大喇嘛同意並安排了這件事,並凝重向康威陳述自己的理想,以及香格里拉的目標:在可見的未來,巨大毀滅將降臨人世,需要有智者能率領山谷遠離戰火、紛爭與可能的文明崩毀,在這座和平神秘的小鎮裡守護美與智識,為末日之後的下一代人類保存文化燈火……


香格里拉的一切似乎完全符合外交官康威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也愛上了自幼在山谷中長大的美麗女子桑德拉,更敬佩建立起這個人間天堂的大喇嘛、前比利時神父培勞特。事已至此,綁票受害者中唯一不願屈服的人,好像只剩下康威的弟弟喬治了。


喬治也開始全力全開的說服哥哥,香格里拉是個只有表面美好的地方。康威一行人是被有計畫的綁架到香格里拉這事已獲得證實,而從香格里拉裡白人的生活水準來看,他們跟外界的交流顯然比口頭上表示的更頻繁。


什麼兩年後腳夫才會來根本是騙局,這地方真有那麼好幹嘛設局不讓他們走?喬治的說法很有說服力,而且大概是因為香格里拉給人的感覺實在太理想化,於是不管康威有多憧憬,骨子裡難免還是有種「世上那有這麼好的事」的懷疑。


連帶不管多尊敬大喇嘛,但康威大半時間還是都無法確定自己是待在烏托邦還是反烏托邦裡。最終喬治透過同樣想逃離香格里拉的當地居民瑪麗亞,向外交官證明香格里拉其實是個反烏托邦。


決定相信弟弟的康威捨棄桑德拉,在大喇嘛死後加入逃亡之旅。但這場逃亡之旅基本上是一個無限接近遇難的故事,離開山谷沒多久,兩人便震驚的發現女子瑪麗亞以一種驚人的速度迅速老化並死去。這顯示香格里拉官方的說法至少有一部分是真的,崩潰的喬治選擇跳崖自殺,康威咬著牙在暴風雪中逃出生天。


接下來鏡頭突然跳到倫敦的政要都迫切期待,康威能盡快回到自己的崗位上,為國家利益展開爾虞我詐的權謀策略。可從他們的對話觀眾可以得知康威最終放棄了他的政治前途,他在返國途中跳船,之後一路往喜馬拉雅山前進最後失蹤。


接下來最後一幕,康威終究成功的回到了香格里拉。


和小說中更加隨性且無計畫相比,電影呈現出的香格里拉有更強烈的反烏托邦色彩。恬淡的宗教體系變成由比利時傳教士培理神父在幾百年前建立、並持續貫徹個人意志的政治體系。主要角色全體染白,原本應該是亞裔的重要角色全體白化


神父以外的角色在片中設定都是亞裔,但按好萊塢當時的潛規則,基本上有台詞的角色都由白人來演。所以,嗯,電影裡的香格里拉看起來就是徹頭徹尾的蓄黃奴殖民地。美麗的大屋由白人擔任主人,而非白人則從事僕役或者農耕,然後人人景仰帶來文明的神父「大喇嘛」。


即使在電影剛上映的年代,本片便已被吐槽裡頭的理想世界,根本是美國資產階級路線,主角有大庭園有無腦美女有很多有色人種僕人,每天風花雪月真是太棒了對吧?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故事裡的殖民意味更是重得可憐。說是要保存文明燈火,但在這樣一個香格里拉裡面,保存的恐怕也只是西方文明最虛浮的一面。


片中隱而不顯的「基督教現代化」殖民本質,令人聯想起現代啟示錄裡那個在中南半島山裡建立起一個神權國度的軍人(另外史坦尼斯勞.萊姆在完美的真空裡寫過一個類似的南美洲版本的……小說大綱 XD)。很難確定這是不是導演本人在異色奇片袁將軍的苦茶之後,發誓自己不再喝苦茶的結果。


但總之本片在文化內涵上蒼白到令人無言以對,有意思的點都是原作弱化版,甚至因為情節的更動,結果反而毀了小說最值得玩味的地方。我甚至覺得認真的把本片當作一個香格里拉的美女相中老公還有想安裝抽水馬桶,透過綁票最後大成功的故事會更有趣一點。


不過說到有趣,其實本片的拍攝過程也爆炸到很有意思,還和電影史上的超級災難現代啟示錄頗有同工異曲之妙(以1937年的經濟規模而言)。話說失落的地平線原始預算是一百二十五萬美元,以那年代而言超級昂貴。


可即使如此最後竟然還超支到兩百萬美元,甚至讓哥倫比亞片廠因此陷入經濟危機(來個小比較好了,奧森.威爾斯在不受限的狀況下,拍大國民大約花了八十多萬美元)。


期間更發生各種狂燒預算的麻煩事,比如為了追求低溫效果在冷凍倉庫裡拍攝,結果機器反覆失靈。為了追求真實效果不得不大量出外景與夜間拍攝,還發生用了六千英呎膠捲來拍區區四分鐘的戲,整部電影拍了110萬英呎膠卷這種囧事。


不過更囧的是導演第一個屬意的大喇嘛演員,接到通知後便心臟病發過世。再接再厲,結果第二個演員還是在開拍前過世。實在太恐怖了,第三個演員導演只敢找一個年齡應該很安全的四十五歲演員來拍,嗯,這次總算SAFE。


但等等,事情還沒SAFE,因為大喇嘛的演說竟然拍了足足四十分鐘,看到這資訊一定會想知道那整部片到底多長?嗯,答案是失落的地平線的初剪是嚇死人的六小時。雖然官方動過分上下集的念頭,但最後導演還是在片廠圍毆壓力下剪成三個半小時。


只是不曉得是那個天才決定把這部電影放在諷刺喜劇後面試映,結果才剛笑完的觀眾,根本無法忍受長達三小時的史詩幻想電影,評價自然跟著大爆炸。重點來了,導演也大爆炸,法蘭克.卡普拉先是逃到渡假地進行自我流放,之後更悲憤到聲稱自己燒了兩卷膠卷。


嗯,好啦,拍到片廠快倒掉然後成品觀眾還不買帳這個確實挺讓人崩潰的,我完全可以理解導演想要逃避現實的心情。不過終歸來說法蘭克.卡普拉還是乖乖回去,跟哥倫比亞片廠面對他那價值兩百萬美金的災難,硬著頭皮透過重拍與剪輯把這片變成現在的模樣(至於這之後被製作人自行剪片,又或者和片廠對簿公堂又是另一個故事)。


不過老實說當我知道這片原本預定六小時,然後大喇嘛在片中講了四十分鐘的話時簡直嚇個半死。好吧,跟逍遙騎士一樣,我喜歡這部片,包括他的片長。


而且不愧是片廠制時代,雖說拍到片廠肉痛而且當下大賠,但想盡辦法持續上映的結果,失落的地平線還是在五年後成功回本。不過話又說回來,要五年才回本,對那時代的片廠老闆來說已經算天崩地裂了也很有可能。再說我上回看見的資訊可是表示,現代啟示錄截至2012年都還沒回本 ~(棒讀)


而且拍攝期間的悲劇即使在上映之後仍未結束,失落的地平線雖說在那時代票房不差,但後來還是因為膠捲未受妥善管理,結果在時代洪流裡遺失了七分鐘的畫面(音軌倒是都有找回來)。1973年的修復版只能用照片取代部分畫面,後來SONY的藍光版又再救回一分鐘,只是觀眾會在過程中看見畫質明顯差異。


總之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部電影的內涵已經落後於時代,看點反而比較傾向古早風味的科幻冒險故事,以及以那時代的宏大場景。我非常喜歡外景的建築與花園設計,但室內裝潢有時蠻突兀或者微妙的,不過也有些美麗場景。無論如何整體表現有亮眼,也成功拿下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只是話又說回來,如果失落的地平線可以拿獎的話,那袁將軍的苦茶至少要可以入圍才對吧)。 


 


咳,回到本片,儘管劇情內涵有各種問題,可要提到本片在我心中絕對值得一看的理由,莫過於錢真的沒有白花。電影中有很多美麗的場景,特別是大喇嘛喪禮的鏡頭美到爆炸,那個無數居民架起火炬排列成隊,緩步登上整個「神廟」悼念他的畫面實在太美了,五顆星推薦去看。


然後無視電影各種微妙的安排,回歸劇情本質的話,儘管改編幅度並不小,但還是有些令人玩味之處。首先我對這種帶有神話色彩的故事,向來有股難以解釋的好感。然後有意思的是電影雖然大力批評當時的國際局勢整個走歪了,但其實沒很認真想說服觀眾說香格里拉是個完美天堂。


正好相反,電影很明確的點出一個事實,那就是香格里拉其實只適合某些被選中的人逃避現實。儘管法蘭克.卡普拉或許是被小說中那種很純粹的烏托邦理想吸引,但電影基於當時的潛規則與時代背景,最終卻很實在的讓觀眾意識到這個理想鄉非常挑人。


有些人適合,有些人不適合,有些人在裡面當奴隸。


對比小說那個極度出世的寧靜承諾,電影版的香格里拉成了類似中世紀舒服拉拉國傳說之類的幻想鄉。更糟的是當這個理想鄉已經那麼世俗化的盡善盡美時,給人感覺有些庸俗的老居民瑪莉亞小姐,竟然還不惜一切代價也想逃出去。這便不免令觀眾心生懷疑,香格里拉一定是有什麼地方怪怪的才會嚇到人家。


這是魔改原作形成的問題,桑德拉和瑪麗安原本是同一個角色,更是位莫測高深絕不無知的滿州女子。小說從未解答她為何堅持離去,未解之謎因此神秘且啟人深思。但在電影裡那就是,呃,究竟在主角沒看見的地方,香格里拉隱藏了什麼恐怖之處,恐怖到所有人要不眼神死的努力說服康威過了這村沒那個店,要嘛就是死也要逃出去?


雖說劇情中的末世預言會讓人聯想到沒幾年後出現的核彈,更不免令人為不久後終究無可迴避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感到遺憾。但話又說回來,電影中展現的思想算不算美國民間孤立主義的顯現呢?長遠來看迴避二戰是好事嗎?這可真是人類史上的大哉問。


電影中獵奇與明目張膽的歧視與社會結構問題的顯現,皆令人意識到,若末日後真由香格里拉來重建新世界,恐怕只會迎來一個扭曲的反烏托邦。儘管為了票房電影沒像原作那樣留下開放式結局,而是明確的讓康威獲得重回香格里拉的機會(導演本來不想放最後那幕的)。


但當主角追求的理想鄉在整部片裡看來其實不那麼理想時,就很難在主角捨棄外在世界追求香格里拉的同時,說服觀眾這是擁有高尚品格之人做出的謹慎決定,反而更覺得這是在逃避現實與責任。只是終歸來說,捨棄混亂的世界追求歲月靜好的人生也無可厚非,儘管大半時間都不確定危險在那裡,但最終究這仍是成功脫離危險的圓滿冒險。


於是對我來說把電影當作一則愛情故事來看,遠比當作追逐理想的故事更有說服力。如果說失落的地平線是一個美女看了本書後迷上作者,千方百計把作者弄到自己家裡監禁、咳,我是說繼承家業,順便替老家找工程師來安裝抽水馬桶的故事……嗯,這不是有意思的多嗎?(喂)


更別提儘管看上的男人剛開始嚇到跑掉,但最後還是在抽水馬桶裝好以後乖乖爬回去了,真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並不是……好像真的是這樣?)


好啦,不開玩笑了,1937年版的失落的地平線,是很有歷史與文化意義的電影,劇情中價值觀也頗有令人玩味之處。此外片子本身娛樂性不差,對白也精彩,更有那種古早時代科幻片的迷人風韻。導演大手大腳的拍攝氣勢、恢宏佈景、大喇嘛喪禮與結尾某人瞬間老去的特效畫面更令人印象深刻。


於是儘管在法蘭克.卡普拉的作品中本片只能算中等水準,但對類型愛好者來說仍是值得一看的經典之作,那種陳舊老氣的浪漫想必便是失落的地平線最為迷人之處吧。


原著小說心得連結


法蘭克.卡普拉電影心得集系列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