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

上海快車(Shanghai Express.1932)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約瑟夫.馮.斯登伯格執導的這部電影,仍然會為那句「在中國,時間與生命都不值錢」仍然適用而苦笑……咳,我是說為那股傲然的美感到震撼。我覺得某方面而言本片能拍成這樣,也許是因為瑪麗.黛德蓮與黃柳霜的氣質使然。


如同片名,故事場景發生在二十世紀初一輛由北平開往上海的特快車,知名交際花瑪德蓮和特立獨行的華裔女子胡菲,以及各式各樣的人都搭上這班車。但這場旅行擦出了許多火花,首先瑪德蓮在車上遇見自己昔日舊情人英國醫官哈維。兩人間明顯還有舊情,但哈維難以接受瑪德蓮對自己而言過於豐富的閱歷。同時更麻煩的是特快車還遇上軍閥發起的脅持事件,那是真正的火花……


相關劇情參考了1923年5月發生在山東的臨城劫車案,當地馬幫首領孫美瑤為解除官方剿滅行動的壓力並成為正規軍,決定劫走發往天津的特快車。因為車上載了十九名西方旅客(主要是記者),讓這起刑案成為重大國際事件。最終在北洋政府官員與上海黑幫大老杜月笙等人的斡旋下成功讓綁匪陸續釋放人質,孫美瑤事後也被誘殺。


真實事件當然還是比電影裡這個有趣,而且當時的國際衝突以及背後的權力折衝都令人玩味。不過電影裡有趣的點主要在於人與人之間不間斷的價值觀衝突,打開場就是一群偏見與歧視濃厚的白種人搭乘頭等艙滿場碎嘴。


一位神學家左批瑪德蓮非常罪惡,右罵黃柳霜演的胡菲是賤人。開旅館的狗本阿嬤跑來打招呼時,不忘強調她店裡只接待有水準的人。結果被瑪德蓮酸,可是妳不覺得所謂有水準的人都很無聊嗎?胡菲再嘲諷滿點的補刀,我可不確定在妳的店裡,有水準的的定義是指什麼。


該怎麼說呢,打開場這就是兩個不願屈服於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女人。看著她們處變不驚的成為室友,留聲機打開包廂門關上自成一個舒心的世界,那可真是美麗的畫面。


同時本片反派張大帥儘管看起來就是白種人,而演員也是如此無誤,不過設定上他是白種人與黃種人的混血。他自白僅認同身上黃種人的那部分,然後這樣的他則成為了一個惡人……這種人壞是因為他骨子裡的亞洲血統佔上風的安排,令我聯想起本片拍攝期間正如火如荼上演的優生學狂潮。


而同時以現代眼光來看,又不免會思考這其中自我實現預言的成分有多少,環境造就的影響又有多大。而某方面耍言,整片的重點其實也都緊扣著這點,人如何在不見容自己的社會中理直氣壯的得到幸福?瑪德蓮與哈維在五年前曾是情侶,電影並未說明究竟發生了什麼,只提到瑪德蓮當時深深考驗了哈維的愛,結果最後失去他。


五年後再度重逢,哈維仍然愛著現在花名是上海百合的瑪德蓮,還不惜為了她的名譽向神學家嗆聲。但若提到復合那可就揪結了,要說他完全不在意瑪德蓮在這段期間閱歷豐富那不可能。


瑪德蓮也很清楚哈維在糾結什麼,但事實就是事實,她毫不客氣的在哈維面前展現自己百分之兩百萬的魅力,同時也傲然暗示,老娘不會在你面前演什麼純潔小白兔的形象。我要吃飯要生活,而且也靠自己這麼撐過來了,你要愛的話就得愛我的全部。


老實說以哈維溫吞的性格,如果沒發生什麼事的話,他大概會這麼糾結到上海然後重此再見不聯絡。不過在一連串頭等艙白種人旅客各種偏見與歧視的秀場之後,張大帥發威了。


偽裝成乘客的他派遣部隊脅持火車以救出重要部下,一個個盤問頭等艙旅客,希望能抓到足以用來威脅國民政府的重要人質。正準備前往上海替總督動手術的醫官哈維自然中選,更別提他才剛為了捍衛瑪德蓮出拳揍了張大帥。


意識到自己得不到瑪德蓮的張大帥,命令手下強擄胡菲出火車,過程當然不可能拍出來,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應該是被強暴了。回到車上的胡菲立刻自行李中取出小刀,讓瑪德蓮立刻衝上來阻止她別做傻事。當然事後來看她拿刀出來,可能不是良家婦女追求清白的傳統用途。


不過即使如此張大帥的尊嚴還是很重要,哈維是重要人質不能殺,但總可以挖他眼睛吧?得知此事的瑪德蓮萬分焦急,接下來就開始決定散盡家財也沒用的女主角為了救男主角,只好在談判中答應張大帥追求。結果男主角一秒誤會她只顧追救榮華富貴然後各種悲憤……所以說這個哈維火車重開時直接丟他下去就好了啊 ~(翻白眼)


不過好吧,本片是有機器神的,胡菲出手帶著那把果然不是要用來以死明志的刀潛入張大帥軍營,趁其獨處不備時輕鬆刺死他。接著再俐落脫身回到火車上,直接嗆正在為前女友變心抓狂的哈維,叫他趕快把瑪德蓮帶回來,因為我剛剛已經殺了張大帥。


覇氣外露啊啊啊!!!


然後也是這時觀眾回想起,一開始全車都沒人認得出張大帥是誰,只有胡菲馬上說出他的身分,還有國民政府正懸賞他項上人頭兩萬大洋……嗯,其實胡菲大姐是偽裝成交際花的獎金獵人對不對,不要騙我,我知道就是這樣!


於是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眾人趕緊回到火車上,趁著張大帥手下還沒完全發現老大已經死去,趕緊鳴響氣笛加速逃逸。然後哈維與瑪德蓮的關係也必須有所終結,瑪德蓮瞎了深愛著哈維,但她也知道哈維非常在意自己的過去,並誤會她已經變心到張大帥身上。


但瑪德蓮不像其他愛情電影的角色一樣試著解開誤會,無論哈維怎麼看她,她就是把一切指責都硬吃下來。其實從台詞可以發現,五年前她就已經是這麼傲然的挑戰過哈維,最終哈維也因此離她而去。但即使如此她也不願意變得柔軟一點,瑪德蓮就是要用自己滿意的方式得到哈維愛。


她要的是絕對的信任,不管發生或好像發生了什麼事情,哈維都必須認同瑪德蓮的心始終在他身上這件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管有什麼過去甚至現在都無所謂,瑪德蓮要哈維自己做出願意和這樣的她相守一生的決定。


我看的時候真的是感嘆萬分,多麼傲的一個女人。她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可即使如此也仍然堅持要毫無妥協的認同,要為了能好好活下去做出各種決定的自己爭取尊嚴。即使感受痛苦也咬牙吞下去,只因為她知道那就是自己選的路,寧可痛苦也要堅定走完。


最終同樣受到傳統的擺佈,瑪德蓮選擇儘管會因為污名化而痛苦,卻仍然勇敢的衝撞那些迂腐的價值觀。而張大帥無論有過怎樣的過去,他最終都選擇認同傳統並成為糟糕結構的一部分。他們想必為了活下去,都在人生中某些時刻有過不得不然的選擇。但可以確定的是其中一個人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另一個則選擇傷害他人來成就自己。


在我看來這就是值得尊重與否的關鍵,也是做人的底線所在。


胡菲?嗯,她一開始就規格外,幹爆你爛人啦!


有意思的是整部電影也確實是以帶有些許批判意識的方式拍攝,並帶出瑪德蓮與胡菲兩人背離傳統教條,卻又比誰都更勇敢又頭腦清明的風采。於是到頭來就連曾經批評過瑪德蓮的教士,遠反過來因為親眼見證瑪德蓮在危機中展現的本質,因而對她徹底改觀。


也因為教士的護航,加上心底多少明白瑪德蓮要的究竟是什麼,最終哈維選擇放下自己無謂的自尊選擇示愛復合。而另一頭我們的胡菲姑奶奶則冷冷看了包圍她的記者幾眼,就這麼不說一句話自顧自的走了……果然是覇氣外露。


可該怎麼說呢,整部片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並不是那個皆大歡喜的結局,而是黃柳霜冷淡決絕的眼神,以及瑪麗.黛德蓮上一秒看似灑脫,但獨處時卻又無比脆弱的痛苦爭扎。不是不在意,而是想要不背叛自己的活下去就得這麼痛,就算這麼痛也要堅持下去。她站在無人房間中抬頭仰望的那畫面如今已是經典,超級漂亮的經典。


上海快車同時也是黑白攝影的經典,約瑟夫.馮.斯登伯格(Josef von Sternberg)本身就是拍攝光影變化的能手,劇中那些強烈的光影對比令人難忘,也讓本片榮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雖說攝影師是掛Lee Garmes的名字,但根本瑪麗.黛德蓮的傳記回憶,她記得本片有很多鏡頭其實都是約瑟夫馮斯登伯格親自掌鏡。


他鏡頭下的瑪麗.黛德蓮強勢又充滿韌性,也因此偶爾脆弱卻又堅毅的時刻真是無比動人。電影中她有很多美麗特寫,而由好萊塢一代名設計師崔維斯.班頓(Travis Banton)設計的服裝更是令人難忘的張狂強勢。


哪怕以搭火車而言這樣的穿著打扮未免華麗得過火,但該怎麼說呢,那實在太漂亮了,所以沒什麼好計較的,我只覺得很幸福而已(這點就像紀梵希為第凡內早餐裡奧黛麗赫本設計的服飾就設定而言也是美得過盛,但管他的)。


當然提到老電影有時不免還是得繞回,有什麼理由是在近快一百年後還值得再找來看的?嗯,很多啊,1930年代的超亮眼華裔正妹殺手本身就很有意思了,更別提還是女方又傲又媚,成功讓男方放下糾結的愛情故事。這種愛我就要愛全部的我真要講可能也沒那麼稀有,但該怎麼說呢,本片談判起來氣勢非凡。


不用說本片這也有著前海斯法典時期才能拍攝的元素,比如主角是交際花還能獲得幸福,女人在片子裡殺人(不管是不是情有可原)還能全身而退,跨種族的性交流等等。不過本片的混血兒基本上東方味不重、加上是以反派身分登場,從頭到尾都沒能真正威脅到白種女人的貞操,自然可以輕鬆的讓當時的美國觀眾接受,而不像袁將軍的苦茶那樣直接滿地碎玻璃


儘管關於種族歧視本片沒能邁出幾步,但女性意識的部分則非常亮眼,看的時候不禁為會整部片竟然有那麼多地方可以讓人看得如此舒爽而愉悅。瑪麗黛德蓮本身就是很有個性的女明星,而黃柳霜的戲分還更令人驚豔。這位時不我與的古早好萊塢明星最終星路還是因為種族因素極度受限,但本片中的她確實演出了一個討喜而且亮眼的好角色。


是否因為有這樣的女明星,才激發出這樣的故事?至少我看的時候如此想像。劇中瑪德蓮與胡菲共處一室的短暫片刻,雖說是黑白片但看起來連空氣都是亮的(說到這個,史實上黃柳霜的確有和瑪麗.黛德蓮傳過緋聞,但真相如何已經很難說了,更別提在當年這是紮實的醜聞)。當然實際上那真的很亮,黑白攝影經典加上Travis Banton服裝設計,對這些有愛的話肯定可以看得很開心,是能令人滿足的娛樂電影。
 


約瑟夫·馮·斯特恩伯格相關電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