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日

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1962)

看完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2017),突然想起這部我知道、也有想看但一直沒有真的行動的電影。本片劇情就諾曼第登陸,因為1962年理論上應該是彩色電影的時代了,所以發現它是黑白片時有點傻眼。不過看下去便會發現,他就是特意要拍成記錄片風格沒錯。


電影中美英德法每個視角通通出現,傘兵要拍飛行員要拍總部要拍每座灘頭都帶到。但凡鏡頭CUE到時角色就會立刻開始文青,劇情上段是笑點下段馬上接淒慘死(傘兵跳到水井裡看到都淚了),明明用了一堆大牌演員但這片基本看不見演技,對現代觀眾而言簡直各種神奇。但可能就是太神奇還神奇得誠意十足,看到最後卻也讓人莫名滿足。



因為仿記錄片路線的關係,這部沒辦法當普通戰爭片來看。但真要把他當類似記錄片的東西來看,卻又各種奇怪。就像上面提到的,每個角色都要文青一下未免太令人尷尬。


老講些意境深遠,但根本不現實到讓人出戲的對白是怎樣啦,雖說每個鏡頭都是歷史永恆偉大的一刻,但太過頭到最後反而會變成笑料啊 ~ (啊,不過我最喜歡的對白是「我老婆要生了,雖然不是我兒子,但我還是好擔心她喔」,旁邊的士兵都白人問號啦XDDDD)。


結論就是這部電影戰爭段落可以當記錄片看,除此之外的地方……推薦當陰陽魔界看 ~(喂妳等一下!!!)反正內心定位對了其實看起來還蠻有趣的,連那些超文青台詞都可愛起來,更別提笑點真的都很歡樂。比如說跟著傘兵一起降落人卻不見蹤影的軍醫,當大家以為他已經壯烈犧牲時,卻從德軍那邊跑過來……喂喂喂,那邊是敵方啊;哼,是人都會犯錯!


其他還有自己落單的傘兵孤單的打著響板,聽到疑似友軍回應時開心卻也超緊張害怕,探頭出牆結果看見一整排友軍時高興到都快哭出來啦。看見你們真好,我是82師,你們那師的?我們是101師。你們有看見82師嗎?我們連自己本隊都不知道在那裡咧!


之後和德軍撞見雙方毫無反應的走過去這個,我記得諾曼第大登陸好像也有演過,但太久以前看的已經不太確定了。當然戰爭裡人命不值錢,所以笑點之外還有更多的悲點,傘兵真的各種淒慘啊啊啊 ~(抱頭)


另一個淒慘點大概是德軍的官僚體系誤事的程度吧,到了1944年基本上同盟國和軸心國都知道早晚法國那邊會有場登陸戰,問題只是出在什麼時候在哪裡而已。而在德軍這邊大君主行動儼然是墨菲定律的秀場,基層很認真但部分高層有點微妙。更慘的是沒人敢去叫元首起床所以要不到裝甲部隊出動,但元首起床後知道盟軍登陸超生氣,結果還是沒人敢跟他說要派裝甲部隊……嘛,好慘。


作為電影諾曼第大風暴(Ike Countdown To D-Day)主線的艾森豪等高層決策過程這邊只有簡單帶到,因為要講的東西真的太多。其他片子可能只關注一座海灘,但這片每座海灘都要拍。結果就是總部收到電報,英軍法軍都上去了進去了開始打攻防戰了,但奧馬哈就是上不去而且死傷慘重整個眼神死。要是奧馬哈真的打不下來,那先進去的部隊沒辦法合流弄個不好也只會GG啊!


另一個頗讓人眼睛一亮的地方在於,本片的拍法真的就是大場面大爆炸大前進,反正每樣東西都很大,而且毫不吝惜的拍俯視全景畫面給妳看,整個就氣勢滿點,更別提真正的炸藥和空包彈畫面看起來就是不一樣。光衝著這點本片便值得一看,另外有幾位演員自己當初也實際參加過諾曼第登陸,甚至還在同一段進攻情節中演出,只是當年是小兵現在演軍官。


當然史實部分還是有許多細節不一致啦,特別是當時德國守海邊的根本少年或老年兵,結果電影裡都是壯年精銳,還有實際上根本不在掩體的將軍卻冒出來等等等。不過考慮到拍片年代不只演員真的登過陸,也有很多參戰過的軍官擔任顧問,所以至少戰術細節可以參考。


不過無論如何這部放到現在已經不算什麼精緻的戰爭片,反而該說各方面的神奇點未免太多了一些,但要講是吐槽片製作上又超級認真,所以總之就是,很神奇。我相信這場戰役肯定對當時的觀眾充滿情感上的號召力,所以才會特意以黑白攝影方式進行。


想想或許正是這種超認真的神奇味,才讓本片到現在看起來還是頗具趣味和獨特的氣勢。某方面而言這是戰爭當下曾當過小兵人一群人,在很多年後為了追憶這場戰事拍攝的嘉年華一般的電影。


2 則留言:

  1. 這部建議值找原作來看,有記者本人整理好的背景講解所以比電影好閱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9035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分享!

      這部電影我覺得用現在的角度來看實在是一部很妙的大製作,對
      事件的詳細理解還是要看書,不過電影也有他自己獨特(神奇?)
      的地方,衝著這點還是蠻有趣的 XD

      刪除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