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7日

諾曼第大風暴(Ike.Countdown.To.D-Day.2004)

二戰主題歷史電視電影,以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德懷特.大衛.艾森豪為主角,描述他在籌備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登陸戰:諾曼第登陸的過程、大君主行動背後的政治折衝與軍事計畫,還有這一切在決策者身上形成的沈重壓力。


本片是我很喜歡的類型,雖然沒有磅礡的戰爭場面,但劇本寫得不錯,不但有張力滿點的精彩文戲,更有讓人眼睛一亮的辦公桌談判策略。同時還能從本片中看見不同於傳統戰爭片的多面向歷史,有趣又引人入勝。

 

對我來說這部有好幾段政治對手戲都很精彩,比如開場邱吉爾和艾森豪兩人為了決定大君主行動的最高指揮官,明明抱有同樣想法,但因為都不想在談判中跌價,所以無法直接掀開底牌。


於是看著兩人怎麼從試探對手、虛偽叫價開始,到最後達成一致決定的互動實在很有意思(剛看完又萌又爽的邱吉爾傳記電影,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後接這部看,更是趣味非凡)。


除此之外本片還教導觀眾,當你被一群人夾殺要求盡快做出決策時的解法之一,就是提出現有選項之外的新選項,而且要非常極端。這有助於避開被迫馬上下決定的無形壓力,同時也能讓原本意見對立的與會者,因為不可接受的新選項而變得更願意妥協(附帶一提,小羅斯福遇到類似狀況時,偏好的作法是不著痕跡的轉移話題,等與會者意識到時討論的事已經十萬八千里,而且您的時間已經到了)。


不過當然,怎麼叫價是藝術,一個優秀決策者可以在容許範圍內,儘量推遲決策時間以等待更多資訊,但這不是指永遠不做決定。最重要的是該做的決定總是得做。無論是出發日期、傘兵降落地點如何選定,又或者遇上洩密危機時的處理,甚至明知死亡率高達七成也要送士兵上場等等,一切都很沈重卻又不得不為。


然後關於洩密危機這一段,我不得不說有時人們洩密不是為了叛國,而是為了宣示個人權力並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劇中帶到的這起事件正是如此。那位軍官就是想在眾人面前炫耀自己很行而已,卻完全沒有考慮過這行為是以他人的性命為代價以成就個人虛榮。


所以說想打聽消息時,捧一個人捧到他忘我確實是個好主意,特別是現代社會個人主義濃厚又每個人都很焦慮,所以需要刷存在感的人非常多。不過也因為這段所以迎來全劇我最喜歡的台詞:


「講到權力,壓力大的不是重大決策,媽的,晚餐桌上就可以決定今晚入侵俄國,一時興起挑上滑鐵盧發動戰役。細節才是困難的,賭上百萬人命很容易,難的是看出這事對一個人的傷害有多大,你要是無法看清這一點,那麼,就會失去人性。」


我覺得這段台詞無疑是本片的精髓所在。


我跟艾森豪不熟,只知道他否決過巴頓將軍要把有創傷壓力症候群的士兵全部處決的提議,所以知道這人確實有其敦厚的一面。我猜劇中應該有引述他實際說過的話,但不知道哪些是引述哪些是台詞,總之我真的很愛上面這段。


戰爭往往不得不然,但懷抱怎樣的理念制定戰略與戰術非常重要。虛榮與好大喜功都是人性的弱點,但我們總期望著那些手掌人命的決策者,能夠稟持善意與正直的理念去下那些艱難的決策。而有些時候在那大寫歷史的盛大舞台上,我們確實可以發現有些人正是這樣做的,而且很成功。


知道勝利而且犧牲沒有想像中慘重時,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除去主線之外,本片對歷史人物描寫也很有意思,邱吉爾是城府很深但同樣想把事做好、目標一致的賤賤老精靈。戴高樂則是超怕友軍把法國當奶油布丁切的全力全開防守者,站在法國代表的立場只能說這也是不得已的,但站在英美立場看那種個性加行為很容易讓人翻白眼(不過當然戴高樂也對自己在英國的待遇白眼翻好翻滿,所以戰後戴高樂主導下的法國,對國際事務各種唱反調想想也是理所當然的)。


整體而言,本片是挺有意思的戰爭電影,如果對相關題材感興趣的話值得一看。片長不長但緊湊精彩,某方面而言這種全文戲的戰爭片(?)完全就是我的菜,而且劇本寫得非常棒也執行得很好。如果要說有什麼值得抱怨的,那就是艾森豪和蒙哥馬利竟然跳過北非諜影不看,怎麼可以這樣,那明明就是亨佛萊鮑嘉究竟情歸何處的峰迴路轉大驚喜名作欸 ~ (重點錯誤)

電影預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