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獲得星雲獎的科幻小說,查資料時發現那年的競爭對手,左邊寒月厲婦,右邊阿爾吉儂的花束,這什麼死亡之組(當年本書和阿爾吉儂的花束同獲星雲獎,雨果獎給了寒月厲婦)。
劇情描述人類已擴散在星際之間的遙遠未來,已知有九種文明已達到可在太空航行的智慧生物。其中七種分裂成同盟和侵略軍兩大勢力長年交戰,引發無數慘烈的戰爭悲劇。莉多拉.烏恩屬於同盟勢力,卻是在兩邊都極受歡迎的詩人,並獲軍隊邀請研究敵方謎一般的攻擊手段。
剛開始軍方沒想太多,但漸漸發現在每次後果嚴重的「意外」之前,都會收到以無線電形式傳來的奇異密碼。考慮到密碼部門研究多時仍束手無策,只好找上對此也興趣滿滿的天才詩人莉多拉,而她立即提出驚人的解讀角度:這根本不是密碼,而是一種結構精緻奧妙的全新語言。
同時她也從現有資訊判讀出下次會發生「意外」的同盟軍兵工廠位置,並要求軍方允諾她組織一艘自己的船艦即刻前往該處。小說正是由招募船員開始,引領讀者進入五顏六色的炫麗未來中。
這本和沙丘系列類似,都把穿越宇宙的領航技術設定成類似玄學般的知識。於是密碼巴別17中的太空船需要靈巧又兇猛,能夠運用直覺與身體的首席領航員,要有三人一組和睦搭配的太空飛行員,同時還需要三名靈體人也就是靈魂,來協助在超靜止空間為人類判讀和過濾龐雜的鉅量資訊。
本作中老死的人喚不回來,但重病或意外死去的人可以冷凍起來,等待某天被「喚回」的可能性。同時還有生人止步(原則啦)的靈體人區,靈魂在裡面自由穿梭來去,同時還可能在讓人心蕩神馳的同時扒竊錢包。
在那未來裡改造人體的技術成熟又普遍,人可以把自己改造成大蜥蝪,或者純粹在肩膀上接個小型帶籠子的人工關節,並讓神經與籠子裡的龍連結起來。還能把手腳改裝成形狀驚人的義肢,或者純粹在身上鑲點寶石之類閃亮的東西,啊,不用說,當然還有尾巴。
我覺得密碼巴別17某方面而言是典型的「前衛」科幻小說,盡可能在字裡行間把各式各樣的肉體改造與瘋狂的人際互動寫得稀鬆平常。但該怎麼說呢,當邊緣成為正常之後的社會,究竟會不會成為另一種反烏托邦的可能性其實值得討論。
不過小說裡的世界還沒達到那個程度,按書中設定這些改造社群依然屬於邊緣,如同成書年代那些閃閃發光的邊緣社群。更別提社會影響力驚人的知識份子這種事,其實也很1960年代。這讓我想起東尼.賈德提到過,1970年代之後就沒有一言足以動天下的知識份子了(可能陰德值燒完了吧)。
但無論如何,莉多拉依然在未來世界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兼具美貌與智力的她在哪裡都吃得開。老實說這個美麗天才詩人的登場描述,剛開始讓我有點出戲,但好吧事情就是這樣了。
總之身為船長的她迅速展開太空之旅,結果卻發現船上混入間諜。對方先透過巧妙策略破壞迴轉場轉換機,讓船隻失去定位漂流在宇宙間,無法脫離當前狀 態也無法通訊。之後又出現不明人士以船長身分發出飛行許可,結果讓船差點直接衝進恆星裡。
第一次困境透過莉多拉靈機一動,運用數學上圓的概念脫離。第二次則運氣很好,遇到傾向同盟側的影子船也就是太空強盜「傑貝爾.塔里克號」撈回她們。在這一連串冒險中,莉多拉從兵工廠的領導者,威爾.多魯克男爵那裡,得知可以自由擬態的基因改造人TW-55的存在,並懷疑船上的間諜可能就是TW-55。
她也在影子船上邂逅兼具兇殘與溫柔的神秘男子布加,他的過去從某個時點的一連串瘋狂犯罪開始,再之前的人生則一片空白。莉多拉敏銳的發現他使用的語言中沒有「我」的概念,並意識到這似乎和巴別17這種「語言」有某種類同之處。這讓她更想瞭解眼前男人的來歷,還有他究竟是怎樣的人。
這段期間莉多拉非常忙碌,既要小心翼翼和暴力份子調情,還要參與影子船與掠奪軍不斷出現的短兵相接。並憑藉她的智慧與決斷力,藉助巴別17之力不斷化解危機。沒錯,隨著莉多拉對巴別17的理解逐漸加深,她越來越能理解這種語言的精妙之處,並發現使用這種語言將強化她的身體與思考能力。
當然到頭來發現原來巴別17原來是一種可以改造使用者的語言,這種特殊語言之於大腦就像程式之於電腦,既能強化使用者,也能讓使用者的腦產生特定變化,並因此做出有利於侵略軍的決策。到頭來隱藏在船上的間諜正是學會了巴別17這種語言的莉多拉自己,而布加則是威爾.多魯克男爵理論上已經死去的兒子。
他從小被訓練成頂尖間諜並展開敵後作戰,遭俘之後他成功保住秘密,卻也因為巴別17導致人格受損。本能讓他努力回到同盟側,但不安定的心靈卻讓他不斷失控犯罪。意識到這點的莉多拉選擇把自己隱藏進內心深處,讓因為巴別17產生的另一個人格浮出表面。
她留下線索給她的精神科醫生,同時也是親密的長輩兼好友的杜姆瓦巴博士,讓他成功透過重新編寫的「語言」將莉多拉與布加喚回。故事結尾莉多拉以巴別17為藍本創造出更加強大的巴別18,反過來針對侵略軍展開攻勢並以略有所成。
她預言同盟軍將會在六個月內迎接勝利,同時也預備要擔任布加,也就是奈茲.威爾.多魯克的律師。莉多拉自信滿滿,相信只要由她出馬辯護,他肯定能獲得無罪宣判,再之後兩人便能在一起,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應該啦。
以小說而言密碼巴別17(Babel-17)最有意思的點,是那個應用了語言決定論(Linguistic determinism)的設定(至少以故事情節而言我並不覺得那是語言相對的溫和版本),這種理論認為人類的思考模式與認知世界的方式,都會受到語言絕對的限制與影響。
這種論點目前已被學界揚棄,語言學家不否認語言會影響人類的思維方式,但不會強烈到那種程度。不過本書設定就是將語言當作驅動大腦的程式,而當人學會某種極度特殊的神奇語言時,便可能因此獲得強大能力。
相對的也可能反過來受到隱藏在那種語言背後設計意圖的操控,進而失去自我甚至形成另一個人格奪取身體主控權。我不否認以實證角度而言這算偽科學了,但該怎麼說呢,偽科學在可是科幻小說一大支柱,因為那很香啊!(爆)
以我個人的偏好而言,重點僅在於故事有沒有趣,是否一定要符合科學或者可不可能實現反而不完全是重點。因為對我來說科幻是一股氣息,可能性如此誘人,想像本身便令人心潮澎湃(但當然,拿個垃圾當寶塞過來還是不行的)。
在密碼巴別17的宇宙裡,各式各樣的語言讓人在不同現實中切換,隨著對世界認知的改變而成為不同的自己。這當中的極致便是巴別17,故事當然不可能詳細說明這種語言的結構,作者山謬.R.狄雷尼(Samuel R. Delany)也未詳細說明此種語言的來歷為何。
如同小說雖然嘗試展現語言對自我認知意義的探討,以及些許的語言學比較,但基本上仍略過了深水區。不過我得說姿勢還不難看,實際以本書而言這些留白反而營造出神秘感。
儘管讀者心知肚明沒寫是因為寫不出來,但技巧性的跳躍仍可能美化作品本身,問題有時出在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到頭來我覺得雖說故事核心是一種影響力強大又神奇的語言,但本質上仍關於人的可能性。
那也是某種欲念,相信只要透過適切方式便能讓個體登上意想不到的高度,並因而能展現出更理想的自己(儘管以此為前提的話所謂「真正的自己」並不存在,因為理想和真實可能會重疊,卻無法劃上等號)。而對所謂更加理想自己的追求,無論層次和目標或大或小,往往皆與掌控現實權力的追求緊密相關。
無論手段是學習巴別17、透過醫療手段改造肉體,又或者製造兵器與強大的擬態間諜,甚至是幾乎將宇宙智慧物種慘烈地分成兩半的漫長戰爭,到頭來渴求的都是與生物性本能連結的勝利。於是不意外在經歷風風雨雨之後,結局是兩個戰勝了巴別17的情侶走到一起的閃光彈。這閃光我吃得沒特別開心,不過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到頭來即使相信人類會受限於語言,但就語言是何時、如何出現的這個大哉問,本書仍傾向思考先於語言,創造出語言的是人的大腦(心靈)。於是有能力改變語言意義、用途以及其所決定的一切的也是人的可能性,這或許是整本小說最勇猛的跳躍。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密碼巴別17的娛樂性恐怕有限,有意思的是設定概念與其歷史地位。語言也就是人類對世界的認知在現實中不一定重要如斯,但在創作中有機會成為改變一切的力量。雖說以當代偏好而言物理改變好像有點太New Age了,可依然是如此迷人的可能性。
不用說開讀後我沒過多久便想起姜峯楠(Ted Chiang)的妳一生的預言,那是語言詮釋世界一個很當代的版本。關於薛丁格式的溝通與理解,以及改變不了現實和命運,至少可以改變妳自己。相較於預言的內歛自省與綿密的情感,密碼巴別17顯得熱鬧活潑外帶自信得多,整本書非常勇猛地決定要相信什麼,兩作屬於不同的時代。
也因為這樣,如果想閱讀精彩大作的話,我不會特別推薦這本。但如果對里程碑感興趣,想看看碑文上的記載,又或者純粹對一個好像挺有趣的故事抱持好奇心,即使這個好奇只是想看看長什麼樣子的話,我得說,這向來是閱讀的好理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