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好我要冷靜一點,畢竟妳一生的預言是個冷靜卻又無比深情的故事。
語言的形式除了影響感性外,也可能引導生物的思考模式。究竟人類是因為生來便是這樣的生物,所以才有了這樣的語言形式,還是說在演化中成形的語言也影響(限制?)了人類看待世界的方式呢?這問題無論語言學家還是認知神經科學家都多有探討,但可以確定的是,總能想像另一種可能性。
本作同名短篇描述主角身為語言學家,當外星人突如其來打算和人類接觸時,獲邀和物理學家搭檔,參與這段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場的第三類接觸。在互動過程中她發現眼前被稱之為「七腳族」的生物所使用的語言,概念源頭和以線性模式思考的人類截然不同,而且學習這種語言意謂著她將會以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的未來,無論這代表了哀傷還是喜悅……
人生在世不免偶爾會思考自己這輩子活著的目的是什麼,有什麼「意義」,答案多半如同娥蘇拉勒玫恩的名作一無所有般,充滿無奈卻也不得不奮力前行。終歸而言人類的前方充滿未知,但有時反而也可能因此感覺到所謂意義的存在。
可如果世上有種生物並不受命運迷霧限制,他們打一開始就知道終點長什麼樣子,那他們的語言會是什麼形式,又會有怎樣的生命觀?
關於預言弔詭的那一面自古以來有著許多探討,不知道所以應驗、知道了反而應驗、因為命運所以無論如何都會應驗、迴避成功沒應驗於是預言也不預言了等等等,無數可能性充滿世間,自由意志莫過如此。
但若有種截然不同的看世界方式,認定命運不是挑戰而是純粹實踐的過程,終點早已確定,而活在這宇宙裡的生命義務就是無論是好是壞總之到達那裡……乍看之下有點淒涼甚至恐怖,但那僅是種和一般思維截然不同的處世哲學,沒比較好也沒比較慘,就只是不同而已。
所有物種無論如何看待世界,都還是得踏上時間之河的漫漫長路,「做該做的事」然後承接那個總之會來的結果,只是對過程的看法不同而已。作為人類我們很難超越線性這種既有的思維方式,但若在一些契機下偶然可以觸及另一種思維方式的話,又將會如何看待自己將來的人生?
本作面對的便是這樣的問題,這故事會令人聯想起「現在,很想見你」,但意境更深更遠更廣闊,愛能超越一切說來陳腔爛調,但有時正是如此。有些痛痛到恨不得連愛都忘記,但也有些愛無比深沈,那怕明知會痛澈心扉卻也執意承受。
或許一開始就沒有選擇,不管是生而為人還是七腳族,說不定我們走的都是宇宙中那條本來就註定要走的路,只是人類想像中好像有選擇似的。但或許正因為感覺可以選擇,所以對線性思維的我們而言這一切的意義才如此重大。
知曉了本不該知道的未來回憶,懷抱明瞭一切的心情走上前去,不是因為生來就是這樣,而是因為即使如此仍滿懷著愛。這是讀後會讓人再一次感覺到到宇宙遼闊的深刻故事,美妙的中篇小說。
附帶一提,我覺得留白的地方正因為留白才偉大,電影硬掰個理由出來反而沒意思。畢竟,人類有時還是比較喜歡享受未知的(我不否認或許理由僅只是某些時候,未知留下的空間看來要美麗多了)。
「巴比倫之塔(Tower of Babylon)」是很有意思的短篇,以聖經裡的古老傳說為本,但談的也是關於如何看待世界的省思。一群人們花上幾百年的時間建造了通天巨塔,他們希望能直達天際親炙耶和華的神恩,而當第一把十字鎬鑿向天空……對,沒看錯,是用鑿的。
這篇同樣是概念很有意思的短篇,情緒不若妳一生的預言那樣飽滿,但反正這部在衝擊之後的思考才是重點,當然故事本身改造神話的幽默之處也令人忍不住會心一笑。人類的思考常受限自己所存在的位置、空間、地理環境侷限,偏偏腦補力又突破天際的高,也因此有時候面對奇妙的世界卻會得出詭異的結論。
故事中的世界觀以現實角度來看狹隘得近乎可令人憐憫,連帶角色因此得出的結論也有點可笑,但話說回來那就是他們所能看見的世界,本來就會啟引出這樣的思考。
所以話又說回來,那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比較寬廣的世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是否也侷限得可笑呢?如此想來著實令人哀傷又不禁心生警惕。此外這篇本身的世界觀也很有趣,如果從陰謀論的角度來看(大型人造空間之類的),真的也非常有戲想要大作文章一番,不過話說回來,留白真的是藝術啊。
「智慧的界限(Understand)」相較前兩篇比較沒那麼精彩,而是比較單純驚奇路線的故事。基於某種原因智商大幅提高的設定,令人聯想起阿爾吉儂的花束,不過這篇的故事當然不是走類似路線,而是類同前面兩篇,談的仍是看待世界的角度。智商提升了所以眼前的世界看起來也隨之不同,但有意思之處仍在於一樣米養百種人,而智力終究不等於智慧,然而,智慧又是指什麼呢?
「除以零(Division by Zero)」是本書中我比較無感的故事,結構類似妳一生的預言,都是以某種「道理」去映照出人性的弔詭之處,可惜情感上沒怎麼打到我,只是默默的讀完而已。
本篇透過高深數學證明在理論及邏輯上可能產生的衝擊,來對應人和人之間愛與不愛的微妙之處。有些問題的答案好像理所當然,可實際上從來不是這麼回事。某些感情與真理一糾結起來不免令人崩潰,但說到頭來開無視或根本不當一回事也沒那麼困難,而且大多數的人皆是如此。
「七十二個字母(Seven-Two Letters)」則是……姓名龐克?(爆)總是是類似蒸汽龐克那樣,依憑不同規則而行的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平行世界觀。該世界可以透過由七十二個字母組成的名字,來驅動人偶及製作符咒。
主角是一名夢想改善貧民生活的命名師,為此目的精進研究的他某天獲得權貴邀請,參與一個關乎人類延續的重要計畫,但隨著研究進行他開始產生某種疑慮……我實在很愛這類型的世界觀,此外連看兩篇類似風格的故事後,換換口味感覺也比較新鮮。
在這個凡事由名字驅動的世界裡,生物的可能性是受限的,於是他們總不免想像假如沒有現在這樣的限制,那人類將會有怎樣的成就呢?但結論嘛……唉,那種充滿光明的期待總是無比迷人,但想像很美麗,現實卻有點殘酷。
我覺得這篇最有意思的地方和巴比倫之塔類似,重點都是透過相同的人性在與現實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觀裡,因而衍生的各種思考所引出的衝擊與省思。當這些思考對應到現實狀況時不免產生的無奈、苦澀或者莞爾一笑,便是故事本身的醍醐味了。有時或許正因如此,才更值得反思人類當前的狀態。
「人類科學的演化(The Evolution of Human Science)」模仿期刊論文的極短篇,也是簡單的探討某種可能性。如果人類可以透過某些方法將一部分的同胞智力提升到超乎常人,以至於連傑出科學家都無法理解他們的思維時,人類又該如何面對相關衝突呢?
這部分的探討以往較常出現在在AI和機器人身上,而本篇所提及的種種思考也很有意思,然後……精神勝利法果然是人類最強的特色,畢竟一切的起源都常是自我保護嘛。
「沒有上帝的地方就是地獄(Hell is the Absence of God)」描述一個上帝存在感百分之一千的世界,在這個天威難測的世界裡人類會如何看待神明?這篇的醍醐味如同前面提到的,也是透過截然不同的世界與相似反應,突顯出恆常不變的人性。活在一個走著走著沒事就會撞見天使與地獄的世界裡,身為習慣的動物,人類終究會接受一切,習慣了以後……就會像平常一樣,總是各種想法都有。
本篇除了這部分外,也試圖探討信仰的本質,雖然大多時候信仰講求的都是能否符合個人的內在邏輯,但最純粹的信仰甚至不需要思考也沒有期待空間,因為有了這些反而就不純粹了。唯有什麼都不思考只有絕對相信的境界才是真正的信仰嗎?這樣的精神狀態對人類究竟是好是壞呢?不知道,很難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但著實引人深思。
「看不見的美(Liking What You See:A Documentary)」是我很喜歡的一篇,故事以一則則不同觀點的發言組成。故事背景是一個科技已來到能遮斷大腦受美貌影響的社會,於是用與不用之間,社會與個人究竟該如何面對相關技術的可能性?
人類天性喜歡長得好看的對象,卻也總不斷強調只看外貌是膚淺的。今天如果真的有種簡單的方式能幫助人類再也分辨不出彼此的長相美麗與否,那是否該使用這種技術?
故事呈現出各式各樣贊成和反對的觀點,每則都有道理也引人深思,就如同所有根植於人類天性中的社會議題一樣,沒有一個確切答案或許也不可能有。任何技術都可能被善用或惡用,界限該劃在那裡、過了什麼程度便違反倫理更是門學問。
或許人類終其一生就是不斷努力說服無法說服之人,自己不想被說服但又努力想服別人,每個人對彼此皆是永遠的平行線。一切重大議題或許只能在長年磨擦後勉強成立一個最大公約數,然後這個公約數成為時代潮流,並等待更新的潮流來推翻之前那個。
姜峯楠(Ted Chiang)的妳一生的預言:電影「異星入境」原著小說( 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是非常優秀的科幻小說短篇集。整本看下來可以發現故事大多有關於看待世界的不同觀點,每則故事皆企圖以新的方式來觀察世界。
但無論世界和思想如何變動,最終卻也總是會回到如磐石般絕不動搖的人性上。這究竟是無可奈何,又或者是堅定的立基處和出發點呢?嗯,那就得看是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看待世界了。
姜峯楠作品心得:
呼吸:姜峯楠第二本小說集
電子書AP連結:妳一生的預言:電影「異星入境」原著小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