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與鍊金術師之門(The Merchant and the Alchemist's Gate)是精緻的小品,故事從一位巴格達商人向蘇丹講故事開始,話說某鍊金術師開設的豪華商店裡有道門扉,能讓人穿越過去與未來的二十年。但命運是種奧秘難解的存在,店主對商人講述了三個故事說明了因果的玄妙,但即使如此人仍難以輕易放棄渴望,無論如何總想為不可能成功的事努力……
老實說人們在一家提供奇異服務的店發生各種經歷的設定,是挺常見而且受歡迎的套路,所以我看得很開心。本篇精彩的點除了劇情有趣以外,還在於它用古老傳說的風味來妝點關於時空旅行悖論的趣味探討,同時又不忽略人性的幽微之處。
更厲害的是結尾藉由角色對唯一真神阿(作)拉(者)的崇敬,又為故事增添了一分後設的趣味,開放性結尾更形成不錯的懸念。總個來說這篇沒有很開創性的地方,劇情好看但偏向中規中矩,但技巧絕佳娛樂性十足,令人滿足而讚嘆。
呼吸(Ehalation)描述一名科學家找出所居世界生命之謎的故事,只不過這個科學家的身體是無機物,肺裡的空氣用完就到充氣站去補充或者直接換一組。身處的宇宙是一個封閉的鋼鐵結構,然後他研究生命之謎的手法是解剖自己精密的機械大腦……
看到這裡我實在忍不住腦補起各式各樣的裡設定,這個怎麼看都很人工的「宇宙」是基於怎樣的理由而存在,是實驗還是久遠以前的反叛呢?想像著主角世界的可能成因給人十分浪漫的感覺,透過相似卻有著明確差異的世界觀來凸顯人性,向來是姜峯楠的拿手好戲,在本篇中也獲得了亮眼的發揮。
當主角確信自己的種族終將消亡,但即使如此也不願絕望而是努力留下些什麼,並相信這份努力在這宇宙中絕對有意義時,浪漫也達到最高點。人類的壽命相較機器人非常短暫,所處的宇宙寬廣許多但視作牢籠的話隔絕效果依舊絕佳,可正因如此所以渴望在世上留下爪痕的心情同樣相似。儘管理性來看那些所謂意義的說服力還是非常絕望的,但感性總能找到另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
讀者不會知道這個世界的「成因」是什麼,也不知道這些機器人無論如何都不打算脫離「宇宙」是基於技術限制還是某種初始的程式設定。但打造出這一切的存在假若是人類的話,也同樣受到時間與自然力量的影響而無可奈何,端粒分裂與太陽的壽命都是極之嚴酷的限制。
當閱讀這篇小說並為結尾主角所懷抱的希望,以及她寄望於人類(或至少作為人類自以為這份寄望是投向我們)的光明未來感動的同時,我們又該將自己這份期待寄望給子孫還是宇宙裡的那個什麼,甚至某種人造物?這篇關於某個機械物種提前奏起的輓歌,與人類作為生物的可能性相異卻又相似,真是讓人感傷、寂寞,在空虛中創造浪漫與恢宏的故事。
天註定(What's Expected of Us)非常短的一篇,描述因為能將訊息送回一秒前的商品「預知器」,因為似乎可以作為自由意志並不存在的佐證,進而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假如有天人類可以證明自由意志確實不存在,那人們還能好好的活著嗎?
這篇大半時候都還是讀者熟悉的理性口吻,述說著發現「真相」之後的世界亂象。但來到結尾突然神經質起來,處理上很有意思。究竟這則訊息是針對未來危機的警告,還是某個瘋子的胡言亂語?對我來說這篇最有趣的點在於結尾一瞬間,觸及到了所謂自由意志與精神狀態「正常」與否的弔詭一面。
心靈可控還是不可控,精神狀況(無論是以精神或物理手段)是可控還是不可控?弄得壞修不好算可控嗎?到最後與其說預知器真能證明什麼,倒不如說人類究竟會選擇相信什麼,而造就這一切反應的理由人類又能掌握多少呢?答案是灰色的,但也正因為是灰色的,我們才不得不這樣反覆掙扎下去吧。
虛擬生物的生命周期(The Lifecycle of Software Objects)是全書篇幅最長的作品,同時也是相當虛無的故事,然後無限接近長篇的中篇篇幅也很適合這則故事。劇情描述安娜和戴瑞克都在一家販售電子寵物「數位寶」的公司工作(啊哈哈數位寶這譯名超中國風我討厭,連帶也看得有點尷尬),這種新穎商品使用了特殊的程式碼,讓它們的智力能緩慢而長期的方式成長。
不過儘管公司期待數位寶能帶來相應的長期收益,可市場反應並不樂觀。可即使如此包括安娜與戴瑞克在內,還是有一小批人願意對數位寶投注驚人的情感與付出,於是不管是對真實還是虛擬存在來說,這都是生命中漫長的一段歷程。
本篇沒什麼高潮起浮和爆點,一連串新創產業典型潮起潮落的描寫,以及身處其中人們的思緒與努力,當然讓人想起潮起潮落的矽谷各種新創產業發展慣性,連帶讀來也有著滿滿的苦澀。
作者透過數位寶這種智力近似兒童,但長遠來看也許無可限量也許不是,但無論如何成長需要的時間長得超乎電子遊戲程度的虛擬存在,探討了熱情與理想在人類生命中的特殊地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與偏好,並因此願意投入各種其他人或許不屑一顧的領域。在這則故事裡主角群投入的是養育一種或許很有潛力的AI,它們進步程度緩慢,而且長歪的可能性高到讓加速時間放置PLAY這種養法變得不太可行。又或者應該說對懂得養育數位寶樂趣的人們而言,陪伴與觀察的過程才是重點所在。
於是說來微妙,數位寶成為某種像是孩子一般的存在,而它們也確實像孩子一樣不受控,然後培養所需要的時間還更長、收獲多半更少,最尷尬的是它們只是一串0與1而已。於是本篇很有意思的一個點,莫過於養育虛擬物與養育真實生物之間的對比,還有在此之上能看見的共通人性。
終歸而言如果要說數位寶不真實,那究竟何謂真實?但要承認數位寶也是某種真實特別的存在,那只能說這存在世俗價值觀眼中未免又太過不重要。於是乎閱讀這則故事時,我想起所有靠愛燃燒的生存方式,也想起了我曾侍候過庫柏力克那樣的故事。
不是每個燃燒生命燃燒愛的努力都能換來回報,其實這世上大多數人投注熱情的結果多半很空虛。儘管要說這種空虛也僅是社會價值觀帶來的結果,但活在這個體制中的人類要想超越那一切卻也太過困難。
於是那怕有時不免覺得所謂沈沒成本是種很傲慢的概念,但那種空虛的感覺卻又如此真實。到頭來人們有時也只能繼續抓著因為投入太多而變得太重要的事物,就像小王子鍾情於他的玫瑰一樣,渴望著在遙遠之日存在或者不存在的希望。
這種無奈的苦澀,我想正是本篇的醍醐味吧。
戴西的專利機器保母(Dacey's Patent Automatic Nanny)描述在平行的維多利亞時代,數學家戴西先生就自家保姆對兒子的教養方式始終不滿意,於是發明了機器保姆。這項商品最終失敗了,但當戴西先生的兒子不願接受這結果,決定要在下一代身上證明機器保姆的價值時,最終迎來了哀傷、遺憾卻也恐怖的結果(大概也有一點活該吧)。
這篇故事無疑是Harry Harlow關於恆河猴成長的經典實驗科幻版,只不過這回用的不是一只布偶,而是無機質制式活動的發條鋼鐵保姆。強調的不再是無條件的母愛,而是在傳統社會體制內常被容許缺席的父愛。凡此種種皆為小說帶來對位比較的趣味,並引領更進一步的思考。
劇情本身簡單卻十分令人玩味,最終戴西二世之所以想證明機器保姆的優秀,是為了追求自己沒能獲得滿足的父愛。或許在他心底這個靈感源於自己的發明,已經悄悄和父親的關懷劃上等號。
也正因為對親情的渴望從未能獲得填滿,所以才需要代替品證明父親的愛確實存在。但當這個完全看得出實驗者渴望程度的極端努力在戴西三世身上鑄成悲劇時,等待戴西二世的就只有無盡的後悔與遺憾了。
其實機器保母成功與否和父親是否愛他不能劃上等號,但戴西二世卻為了自己這份渴望,忽略了他與孩子間的親密關係,結果不但重蹈覆轍而且狀況還變得更糟。該怎麼說呢,人常會為了追求早已失去的事物,結果反倒連眼前重要的東西都一併失去。
即使知道這很愚蠢,但看開何嘗容易呢?很有韻味的一篇。
真實的真相、感覺的真相(The Truth of Fact, the Turth of Feeling )藉由探討能讓人有效搜索一生所見畫面技術的近未來新聞專欄,以及十九世紀非洲蒂夫族引入文字記錄過程的穿插與對比,描繪了關於記錄、真相與人性的種種可能。
不管是影集陰陽魔界還是黑鏡都有類似設定的故事,但情節大多侷限在過度依賴大腦以外工具的弊端。相較之下本篇將可以把口述歷史與過往事件白紙黑字寫下來的文字記錄,拿來和數位化的終生影像資料庫並列,不但把相關議題挖掘得更為深入,姜峯楠筆下令人熟悉的那種相似卻又相異的對比充滿驚豔感,也讓故事顯得更為宏觀。
記憶和事實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導致的羅生門式真相,已是諸多歷史研究與藝術創作企圖探討的現象。本篇刻意將這種新技術與文字發明形成的影響加以對比,帶出了任何新技術都有利有弊、重點在於一切如故的人性。即使新技術讓人們更能確保真相為何,並減少許多因此而起的紛爭,可產生這些紛爭的人性糾葛恐仍將一如往昔。
在專欄報導的最後,新技術讓記者意識到個人的差勁與父女關係的破碎程度,於是主角最後給新技術的那個無可奈何的正面實在不免令人玩味。與其說他是真的所領悟,倒不如說是罪惡感以及想證明自己還是好人的欲望作祟,讓他不得擺出支持新技術的姿態以繼續維持自我感覺良好。
可即使如此他又不真的那麼甘願,骨子裡還是覺得那邊怪怪的,所以還是期待有個說法能讓他從目前的尷尬中解脫。相較之下蒂夫族的吉金迦,在意識到文字記錄與大人的理由產生衝突時,他反倒基於個人平靜與部落利益選擇忽略文字記錄的重要與影響力,否定了新技術的價值。
就這樣故事中的兩位主角都為了自己想肯認的價值,對新技術做出截然不同的反應。結果到頭來關於新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好壞仍難以輕易衡量,甚至一切可能都只是某種感性問題。最終比起技術能夠揭露的真相,選擇相信什麼才能帶來更多好處才是人類心裡的重點,而那是誰的好處恐怕才是整個議題真正的道德困境所在吧。
當然完全記錄雙眼所見的畫面又有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像清水玲子的最高機密,或者京極夏彥的姑獲鳥之夏所描述的那樣,基於心理與病理現象,雙眼所見的世界亦非真實時,這樣的畫面又會帶來怎樣的結果?又或者這個技術讀取的不是大腦處理過的畫面,而是在那之前就攔截視覺信息呢?有監視器和他人在場的情況下還能交叉比對,但人類在鑽漏洞這點上總是很有創意的。
大寂靜(The Great Silence)是諷刺味十足的小品,當人們仰望繁星渴望在地球以外尋覓智慧生命時,卻忽略了地球上充滿智慧並形將滅絕的鸚鵡對人類鳴唱的輓歌。會不會宇宙裡的其他智慧生物也和鸚鵡一樣,早就已經滅絕了?當人類追尋著那些已逝物種遺留的些許跫音時,卻又默默的把覺得人類很厲害卻又很可憐的鸚鵡,以及其他的地球生物一同逼入絕境。怎能把如此強烈的嘲諷寫得這麼溫柔又詩意呢?真是厲害啊。
宇宙的中心(Omphalos)描繪的是一個人類可以明確證明上帝確實存在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不難找到沒有肚臍眼的人類化石、中心無年輪的樹,以及其他所有相似的存在。於是乎不用說,那個世界裡的人們信仰是非常虔誠的,直到天文學發現了一個爆炸性的事實,那就是,人類或許只不過是上帝順便創造出來的生物,搞不好根本沒很重要……
雖然感覺這可以變成超酸的搞笑小品,但姜峯楠實在不是什麼有喜感的作家。於是不用說書中角色對這件事的反應非常嚴肅,也認認真真的面對這個無情的真相。在差異明確但人性仍舊相同的故事裡,光看角色的反應與情緒本身即是趣味。結尾那個最終與我們世界殊途同歸、無可奈何卻又不得不如此的積極與正面,不免也就是對現實世界的嘲諷、質疑,還有在此之上的,嗯,堅強。
焦慮是因為自由令人眼花繚亂(Anxiety is the Dizziness of Freedom)談的不是五花八門的廣告與娛樂,而是假如這世上有種名為平宇訊的裝置,可以讓人在記錄板容量用光前與某個特定的平行世界交流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故事描述在某家租借平宇訊的公司裡,有員工打算藉職務之便弄錢,畢竟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那台平宇訊能跟那個世界線聯絡,而這有時可以換來極高的價值……
要是可以和其他世界的自己交談,人會怎麼反應?這問題的答案不難預料,有些人選擇不去知道另一個世界的自己過得怎樣,但也有人沈迷於其中不可自拔並為此痛苦。我喜歡小說中對於量子力學角度底下平行世界各種變數的探討。
啟動一台平宇訊或許會改變另一個世界,甚至引發某種恐怖的雪崩效應。但話又說回來,人類活在這世上做為群體的一部分,本即不停在製造大大小小的流向改變。於是焦慮與否、過度焦慮與否比起難以確定的真相,實際上和個人信念與道德觀點能否帶來心靈的平靜密切相關。
其實劇情本身是吸引人但沒有特別亮眼,不過和上述的設定與深入思考搭配起來,便成為非常有意思的小說。某方面而言大多數的人都無法期待成為特殊存在,儘管在人生的道路上試著成為更好自己的信念,或許多少能成就出不錯的生命意義,不過總個來說在宏觀世界與漫長的時間尺度中,個人的力量終究渺小得可憐,就算對那些特殊的存在也是如此。
於是我們或許終究不得不把信念寄託在業子力學上,相信有很多人一起發正念所帶來的社會共同福祉,終有一天能在那個令人眼花繚亂的無限量子力學平行世界裡帶來某種超越,比如突破現有限制達成永久的種族延續。儘管那或許也只是空虛的渴望,但生命的意義有時正是無可奈何的自己騙自己,然後希望每個人騙自己的方式,或多或少能為他人帶來好處,或至少不要變成干擾。
畢竟選擇太多時,人反倒就不想選了。
呼吸:姜峯楠第二本小說集(Exhalation)中選錄的九篇作品,大多圍繞時空旅行、自由意志與生命的意義展開。但即使如此每篇讀起來都各有千秋,並不會給人重覆的感覺,反而只覺得非常厲害。我覺得姜峯楠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一直都是強大的概念與思考實驗,而這本短篇小說集在此也有著優越的表現,個人非常推薦。
姜峯楠作品心得:
妳一生的預言
電子書AP連結: 呼吸:姜峯楠第二本小說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