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2日

總統的人馬: 2名記者、700天追蹤 水門案調查報導經典原著

水門案是美國歷史上重要的一頁,同時也是新聞專業上重要的案例。本書是記者巴柏.伍德華(Bob Woodward)與卡爾.伯恩斯坦(Carl Berstein)1974年的報導文學經典之作。關於水門案我想現在肯定已經有更多全面且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如果真的想要好好理解這個事件,或許更新的作品會更好。


不過閱讀本作可以讓人感受到那種深陷於歷史迷霧中的困惑與緊張,特別是這本從案件大勢還沒完全抵定就開始寫,並在尼克森正式辭職之前搶先出版。雖說在那時關於部分查訪的細節、特別是對超級消息來源深喉嚨的身分等資訊都還無法透露,但透過詳細甚至瑣碎的採訪過程描寫,也能讓讀者感受到追逐大案的苦悶、緊張與堅毅。


照書中描述長春藤盟校畢業文筆疙瘩一堆的巴柏.伍德華,與高中畢業即投入職場,草根且文字流暢的卡爾.伯恩斯坦,要不是一起調查水門案,恐怕還要很久、甚至永遠無法逆轉原本互看不順眼的偏見。


但當華郵地方版決定追逐這條在大多數媒體眼中都只是小事件的入室竊盜案時,這兩人放下成見認清這不是一個人足以應付的工作量,並且開誠佈公的合作以避免惡性競爭帶來了雙贏的結果。


All The President’s Men這書名自然意指白宮中直屬總統的行政團隊,不過這書名仍讓我想起羅伯特.潘.華倫,以美國南方政界為背景的經典小說國王的人馬(All the King’s Men)。優秀的文學小說總能以混沌複雜的方式書寫人性與事件的多種面向,但真實世界發生的事有時就只是臭不可聞而已。


讀這本書才讓我發現自己腦中的水門案之前一直都太單純,原來這不是一個「現任總統公器私用找人去竊聽民主黨競選總部」這麼單純的事,而是總統身邊從以前就已經建立起一整組人馬專門對政治對手耍陰招,從幫民主黨候選人訂披薩、取消集會,到製造黑函甚至入室竊盜竊聽花招百出。


等到尼克森當選總統後此類行徑並未結束,反而還利用國家機器的力量來變本加厲。雖然截至本書卷尾的敘述,白宮都還在企圖為尼克森築擋土牆,但據指稱早在尼克森競選州長時便已經發生過類似的事。


當然用後見之明來看就是尼克森還是不要再掰了,但他當時畢竟是美國總統,於是整本書裡對局勢的預測大半都還很不確定。華盛頓郵報早在國防文件事件中和尼克森對衝過,但如同書中強調的,華郵當時做好了心理和法律準備才決定報導國防文件,所以不管之後被尼克森怎麼整都早有預期。


但水門案卻是個不知不覺間慢慢陷進去的狀態,一開始只是派人去報個地方刑事案件,記者採訪回來覺得有鬼那就再深入看看。結果深入的結果是發現這新聞越打越大條,後面根本是好幾串粽子綁在一起。事件規模越查越廣,涉案層級越拉越高。


等意識到時,郵報已經被競選連任成功的尼克森視作眼中釘,還不得不做好會被各種惡意海整的心理準備。但幸好郵報當時夠謹慎,雖然中間不是沒有出包,但最後還是避免了像真相急先鋒那樣可能根本被設局暗算的下場,持續咬到最後咬出整個結構,讓美國總統不得不引疚辭職,成為新聞史上經典的標竿案件。


其實不管用當時還是現在的角度來看,在競選上勝券在握的尼克森為何要動用如此卑劣違法的三流手段,都是令人十分疑惑的行為。也因此在事件當下白宮將之斥為匪夷所思的攻擊時,大多數的媒體也願意接受這個說法。


畢竟那真的太瞎了,瞎到讓人不相信有腦的人會那樣做,然後當到美國總統的人總不可能沒這個腦吧?不過後來調查證明尼克森及其政府好朋友,顯然是適合作為心理分析經典案例的一群人,其對全盤掌控權力、不容任何違逆的渴望與執著都令人害怕。


此外書中提及的兩個關於厭女與蕩婦羞辱的細節也令我印象深刻,書中有一段描述華郵女記者柏格,提及曾在華郵工作而後轉職到白宮的肯.克勞森,曾在某回聚會中向她提及,當初攻擊正在爭取民主黨總統提名的馬斯基的「加法仔黑函」是自己寫的。


其實照記者推論克勞森大概也不是主事者只是參與而已,會那樣誇口只是想強調自己很行。但等到發現這事可能會被報導出來時,他打電話去指責女記者的重點竟然不是自己無憑無據寫黑函去攻擊老闆政敵,而是妳這女人竟然和很多男人在家裡喝酒不要臉……嗯,女記者表示她只是光明磊落的和朋友喝酒,自己問心無愧,顯難不要臉的應該是某人的腦。


當郵報準備刊登前司法部長、當時時任總統競選連任委員會競選經理的約翰.米契爾,曾在政務官任內掌管秘密資金的新聞時。他做出了這事要見報那「她(凱蒂.葛蘭姆)的奶子會捲入一台龐大的絞衣機裡面」的不堪發言。


我不曉得尼克森政府要員有無對紐約時報發行人的性器官抱持什麼暴力想法,但我只能說要不是凱薩琳.葛蘭姆是在那時代相當稀少的女性董事長,那大概也沒人會對她做這樣的性羞辱。這就更別提她竟然是報導水門案的報社中,唯一被傳喚至法院的發行人了。


由於出版在1974年,所以本書並沒有觀察到整起事件的最後以及餘波。甚至我不得不說本書的敘述其實非常瑣碎枯燥,作者花很多時間敘述當時每個重點報導的採訪細節與查核過程,偶爾會有一絲絲火花出現,但大多時候都是苦悶與無限的疲勞。


但也正是看著這樣的描述,才能體會到一則好報導是怎樣生出來的,又或者說做到什麼程度才能稱之為傑出的報導。雖說水門案發生的時候也是紙媒的黃金時代,報社有資源放手讓記者去闖,而記者也看得見自己拼命投入後有機會獲得的未來。對比整個業界環境與政商結構都持續惡化的現代,一般似乎只能期待民主與知的權力,能以其他方式繼續強勁的生存下去。


總統的人馬:2名記者、700天追蹤 水門案調查報導經典原著(All The President’s Men)不是什麼精彩的紀實文學,反而像某種平淡的編年史。我純粹是因為感興趣才找來讀。不過內容瑣碎歸瑣碎,踏實的細節描述還是能帶來許多收獲。所以是否要在出版近五十年後讀這本書,就以個人需求與偏好來決定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