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回我去某速食店聽到兩位太太聊天,應該是直銷吧,說我們這款保養品裡面有幹細胞生長因子,可以去除體內的癌細胞,去除重金屬,去除自由基,然後等這些髒東西都被清光以後就會瘦,擦過的,六十歲看起來像三十歲……
老實說吐槽點實在太多,每句都可以吐槽,當下我只能呆呆想著,啊,世界好寬廣。先不提這說法究竟多神奇
連帶這本書讀起來其實也有點像飲食路線、輕量版的小心壞科學。說輕量版是因為如同作者引用的約翰.庫克(John Cook)及史蒂芬.勒萬多夫斯基(Stephan Lewandowsky )針對陰謀論與錯誤資訊的心理研究所示,為了批判一個爛東西而認真詳述其內容,反而可能因此在過程中一定程度的合理化,甚至變成推廣這個爛東西。
(畢竟爛東西總是很擺爛,而認真的人會因為過度認真,反而不敢輕易的把爛東西整個塞進垃圾桶。甚至會想,好吧,裡面還是有些圈圈叉叉是合理的,可是……可是有的人就會因此覺得,那好吧爛東西還是可以接受)
於是最好的宣戰手法其實是直接批判那些偽科學錯誤的地方,並嘲笑其愚蠢之處。當然這麼做的結果就會變成是簡單介紹一下某個偽科學,然後直接挑明這些號稱的科學原理全部不合理。
比如排毒飲食到底是要排三小毒?到底要多沒有常識,才會相信鹼性灰飲食那種身體好是鹼性不好是酸性的說法?您的血液如果不是鹼性那問題就大了,在那裡慢慢飲食改善,什麼原本是酸的吃進身體裡會變鹼的更是莫名其妙(但話說回來根據我最近偷聽到的路人交談,這套現在加上一個但書:不過這邊的酸鹼和真正的酸鹼指的是不一樣的概念啦……真的話都您們在講欸)。
乾淨飲食賣的不過是一種美好想像,現代飲食其實比二十世紀以前都還要乾淨整潔。原始飲食法就,怎麼確定舊石器時代人類到底吃什麼?考古學家都說無法確定了,各位專家擅長的究竟是想像還是通靈?
消化道痊癒飲食法就更白爛了,如果腸子有破洞就應該要趕快去看醫生。而不是妄想說吃什麼不吃什麼來把洞補起來,以避免繼續吸收毒素,然後改善癌症以外的全部問題,比如說自閉症和阿茲海默症……醒醒好嗎?真有這麼好,怎會到現在還在搞直銷?
當然這樣的處理方式,對有心想要看深入的讀者如我來說,就會覺得有點表面,好像沒有學到東西的感覺。更別提如果對這方面的主題感興趣、平時也有在閱讀此類書籍的話,本作中的新知其實沒有很多,比較適合對這方面不常接觸但有興趣想要入門的讀者(不過談到這個,小心壞科學很讚,大推)。
當然說是這麼說,閱讀本書的過程其實也可以算對過往知識的小小復習。此外作者反對近年來老把現代飲食問題,歸類為某種單一原因的潮流,就算是糖,其實只要適度,作為熱量與快樂的來源又有何不可?偶爾的甜食,又或者大熱天在外奔走之後,來杯葡萄柚果粒茶也是挺幸福的事。
當然近年來另一個被當洪水猛獸的是加入亞硝酸防腐的煙燻肉品,但作者也在本書強調那個所謂的百分之十八是相對機率。但這些美味肉品的致癌率,其實只比對照組的百分之六上升到百分之七而已。何況天天五十克培根其實是很誇張的數量(呃,他一定沒看過培根王國這檔節目<- 欸),是故,該如何選擇也就……看個人造化了。
不過整本書我最喜歡的其實是這句話:「如果你明天要去某人家烤肉,並開始煩惱你要吃什麼,這可能就是飲食失調的徵兆。」當然作者並不否定厭食症與基因的關聯,但比起這個他更在意流行文化,我也蠻認同這個觀點的。像食物如何改變人裡就有提到,女性厭食症的發作歲數近年下降到六歲,這個要抓變因的話,我也傾向應該是與社會和文化有關的東西。
連帶各種極端飲食減肥法,對享用食物這件事帶來的罪惡與羞恥感,也帶來許多糟糕的影響。甚至原始飲食法這種主要面向男性的減肥方式,其中所暗藏的厭女思維也挺有意思的。
我覺得同樣有意思的還有作者反覆強調,科學精神就是不斷懷疑,而非相信真理。當一件事涉及到人類如何運用科學時,因此衍生出的問題便是另一種值得懷疑並深入省思的東西。當然懷疑也有分高明和白爛的方式,這就需要每個人各自的修行了(望向主張沒有生理性別差異的激進跨運者)。
廚房裡的偽科學:你以為的健康飲食法,都是食物世界裡的胡說八道(The Angry Chef: Bad Science and the Truth About Healthy Eating)是適合新手入門的作品,知識含金量其實不密集,但相對的是讀來輕鬆且打擊面很廣。
可以延伸去探討很多東西,哪怕都不夠深也不夠詳盡,卻可以是個開始。唯一的遺憾是作者幽默的方向並不是我喜歡的那種機敏型,所以當他就這方面開始自賣自誇時我會有點尷尬。
最後,我實在不喜歡在台版作品裡看到「視頻」這個詞,為什麼不用影片呢?此外我也還在想,作者簡介裡那句「他的部落格是衛報、星期日郵報、電訊報與其他出版品的特色」到底是什麼意思,是否有什麼字面以外的深奧意義隱藏其中,尚有待讀者參透呢?(好啦,持平而論,整本翻譯得還可以)
------------------------
八旗文化出版加註警語:
看到某書最後二十頁時,突然看見八旗文化的總編發表歧視言論,當下感覺精神上被甩了一巴掌,忍不住心生感慨,原來讀者是被這樣看待的啊。
我剛開始不很明白,為什麼一個已經死去多年的外國皇帝姓名,因為文化推廣活動被無傷大雅的因應時事開玩笑,會讓這位總編氣到不惜發表性別與階級歧視發言。只是疑惑沒維持很久,想想這位總編向來對自己與滅亡國家皇室與貴族的親戚關係十分重視,而清國皇帝不可能是女人時,關於性別與階級的問題也自然浮現出來,看來古老的魔咒不死,而且不死就是不死。
不過即使這個氣憤的源頭有些微妙,可人心中有些檻過不了也很正常。但讓人氣結的是該總編被指出謬誤後的反應是拒絕反省,還搬弄專有名詞堅持自己的錯誤不是錯誤,甚至為此沾沾自喜。當有男作家加以勸諫時,他的反應是恭維對方比較會演,自己就沒這麼厲害了,只能維持本色的活著啊。隨後還開始拙劣的負面行銷,行銷的還是我正在看的那本書。
這之後該總編的社群網站成為右翼仇女者的同樂會場,該總編不加制止而是默許,有時還樂於附和。於是此這裡為止這人的立場清晰明確起來,他不介意吸取這種能量甚至鼓勵,因為他非常認同且能從中獲利。
於是我感到憤怒,決定在八旗文化總編道歉或者換人之前,都不會再購買這家出版社的商品。該社有些出版品我真的很喜歡,所以這個決定下得有點難過。也或許正像朋友安慰我的一樣,書是無辜的,我大可一邊批判一邊繼續買書閱讀和收藏。
但該怎麼說呢,儘管沒有號召他人一同抵制的打算(也不會有人理會),但我意識到如果自己連這一丁點的犧牲都不做而是繼續裝死,那此刻的憤怒和想法都會顯得可笑而且愚蠢,那是我無法接受的結果,於是決定堅持原本的決定。
說真的當看著該總編底下留言的人,在那裡嘲諷女權左膠鬧事無所謂,反正她們根本不是八旗文化出版品的客群,而該總編也不加制止時,我看著我書櫃裡無數的八旗文化出版品,以及電腦資料夾中尚未貼出的心得,還有才剛讀完的新書,不免在內心鬱悶的苦笑:那我是什麼,空氣人嗎?
既然如此,我也只願意給這家出版社空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