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8日

小心壞科學

前陣子(好吧,很前一陣子)看見狼姐提到這本書,查了之後覺得很有趣便也自己找來看。如書名所述,本作是醫生兼科普作家班.高達可(Ben Goldacre)針對英國社會時下種種偽科學謬論與錯誤,加以闡述並說明正確資訊、介紹該如何分辨諸多說法真假的方法論文集。


乍看之下好像有點硬,但讀來一點都不艱澀(考慮到我是個數學悲劇的社會組,這保證應該還蠻真實的)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清晰有條理地進行類似(根本就是?)破除迷信的論述。全書主要分成四大類,談論對象分別是唬爛療方、偽科學專家、藥廠技倆、以及媒體黑洞。


由於小心壞科學: 醫藥廣告沒有告訴你的事!(Bad Science)很明顯是為英國社會大眾而寫的,所以無論取材還是風俗民情都以英國為主。不可否認由於生活習慣不同,有不少敘述的內容其實和台灣有點距離 (比如耳蠟之類的 <- 老實說我覺得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但持續讀下去便會發現,人就是人,外國月亮沒有比較圓,全世界的鄉民都是鄉民,有很多東西都只是換湯不換藥,到處都存在。更別提,嗯,那裡可是眾多「英國研究」的源頭,作者可是譙這些爛新聞譙到快崩潰啦。


「唬爛療方」的攻擊對象包括排毒、健腦操、化妝品以及順勢療法等等,作者不但仔細地挑出前述諸多產品行銷說詞中的漏洞,更細心說明其背後的科學原理,藉以映襯那些好似很有道理的說法有多麼不堪一擊。


「偽科學專家」則以英國社會時下許多頂著可疑頭銜,在電視與報刊雜誌上盡情發表偽科學論述,大賣自家無用健康補品,寫作專家學者唸作黑心商人的對象為目標。不但指名道姓挑明對手(但身為外國人自然不會熟他們 <- 不熟也好,真的)同時也小心地以諸多證據用心佐證。


於是先別提那些傢伙平日發言已經夠瞎了,在作者檢視下,灌水學歷、荒謬說詞、亂七八糟的著述、擺明有鬼的利益衝突,一一成為自曝其短的經典範例(要如何在 超市找到一顆沒有維他命C的新鮮柳橙呢,去找聖杯比較快吧?)這部分寫得非常精彩,顯然作者平日就與這班人周旋許久,舉起例來簡直是激悲哀的栩栩如生啊 ~(什麼啦!)


又由於英國禁止直接以社會大眾為藥品廣告對象,所以藥廠行銷目標自然是專攻醫生等對採購、開藥有影響力的客群。藥廠的諸多黑心手段被一一點出,誇大療效、 隱匿不利研究、狡詐的行銷手法,以及無恥濫用法律等等,真的是堪稱邪惡的作為沒錯。透過這些敘述,讀者也可以約略瞭解該如何分辨藥廠的慣用手段,並搞對反 擊的正確論點。


「媒體黑洞」不用講,自然就是不瞭解科學的記者,以及媚俗又吸納業配的編輯系統,使得新聞中出現大量不實、不真確的報導。有些資訊的內容擺明就只是鬼扯,而這其中又以所謂的「英國研究」為大宗。


作者也揪甘心的替讀者抓出真正的幕後黑手,原來這些研究有不少壓根就業配文來著。只能說悲哀啊,台灣的報紙可憐到抓人家業配文回來填版面,結果真正衰到的是英國用心做研究的學者名聲整個敗壞掉。


但只是垃圾報導就算了,如果媒體成為追著橡膠雨鞋跑的噬血鯊魚,用力的報導謬誤研究呢?下場就是真的會悲劇。作者在本書中舉出不少案例,例如超級細菌風波或者麻疹疫苗有害論,敘述當媒體將虛偽事實化作一場集體恐慌又不知悔改時,社會將付出多少代價。


當然以上四個分類只是我大略抓重點的結果,還有不少沒提到的。其中之一是當英國胡說八道的維生素販子,和腦殘南非政府高層一拍即合。非但不重視愛滋病的嚴 重性還排斥藥物使用,導致疾病瘋狂流行並害死許多病患,其中不少還是嬰兒時……事實絕不是一句很嚴重可以了事,而是到達了令人髮指的程度。相關人士為啥沒 有抓起來判刑實在叫我無法理解啊。


不過雖然書中提到的大量事例與分析都很有趣(儘管也很血尿),但小心壞科學對讀者的最大幫助仍在於,作者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解釋該如何分辨一項研究(說法)是否可信的方法論。雖然一般人或多或少知道些,但看見有系統的整理說明,仍可以學到不少。


即便是談到統計以及如何利用統計作弊,不免要帶到比較艱深的數學計算時,作者也能講到讓人能夠理解。雖然還是不懂該怎麼算(也沒有解釋清楚的打算啦,統計 要難真的很難)但同樣能明白那數字帶來的意思,也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處理的理由,然後如何小心(儘管這部分確實還是難沒錯)。


總之,就是對非科班生夠親切又有幫助的一本書。而且作者行文中有股淡淡的幽默,就是英國人典型那種微酸的行文特質。只是說他並不是很酸很外放的類型,所以 讀起來比較偏向會心一笑,但仍是令人開心的形式(當你的腸子有陽光,問題就不小了,到底為什麼會相信吃葉綠素可以抗氧化我不能理解啊!)咳,總之「小心壞 科學」是相當值得閱讀的一本書,特別是對相關議題有興趣的話,更是幫得上忙的好作品。



舊站人氣:55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