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0日

櫃檯沒大人

這是以二十世紀九零年代為背景,來自中國的十一歲小女孩彌雅和父母一起移民到美國的故事。到達前她的父母充滿夢想,可實際上等著她們的卻是不斷遭受低薪剝削的恐怖生活,流浪許久彌雅一家才總算被聘為加景汽車旅館的經理。儘管條件嚴苛,但免房租還能獲得收入的生活還是讓全家人終於可以喘口氣。


而且彌雅開始發現管理櫃台這工作雖然危險但也非常有趣,以此為中心她認識越來越多人,也懷抱起越來越大的夢想……總個來說本書描述的是中國移民的美國夢,對我來說仍是一次心情複雜的閱讀體驗。


本作優缺點非常明確,以至於我讀的時候有時覺得不錯有時又被狂踩雷點。全作最精彩的部分無疑是底層移民的辛酸,她們所遭遇的剝削、歧視、安全、醫療與階級問題,全在本書以尖銳又強硬的的方式呈現出來,確實可以令對相關領域不瞭解的人看見不同的世界並加以省思。


小說以彌雅的視角出發,有些段落真的寫得很生動。像是剛到旅館工作時對業主的衝撞與疏失,都把那年紀孩童特有的執拗與單純寫得很好。敘述母親遭受暴力攻擊,並在美國醫療體系中迷航的恐懼,還有關於貧窮和喪失尊嚴相關的段落都挺觸動人心的,甚至生動到讓我覺得這些情節可能都出自作者親身經驗也說不定。


但也正因為這些段落是如此的小五生,才凸顯出小說中有些情緒描寫與意見表達,完全是一個成人躲在小女孩身後代言。那些意見不是不好,但不屬於小孩而是大人的,有時甚至還帶點追憶的味道,以小說技巧而言著實有些尷尬。這就更別提除去上述的極端狀態外,彌雅的精神年齡還挺常浮動的。


不過比起技術面的問題,本書中帶到的歷史背景,也讓我忍不住產生不知該不該算是過度謹慎的擔憂。或許有些人會不以為意的把這份遲疑斥之為泛政治化吧,但本作中的主角一家不正是基於政治因素才決定移民美國的嗎?對我而言這本來就是關於政治的童書。


九零年代是中國經濟正準備起飛的年代,而彌雅這一輩的中國移民在美國經歷了一場尷尬的人生賭局。她們在經濟起飛之前離開中國,然後在美國吃苦的同時留在家鄉的親朋好友卻飛黃騰達了,書中對這種希望與現實的落差與失去時運的苦澀有著深入的描繪。


儘管本書作者楊諹(Kelly Yang)已在小說中盡可能從提供多元角度,可促成這一切的歷史背景還是複雜到,讓身為讀者我忍不住覺得交待得不夠。基於移民時的年紀,主角彌雅對中國社會的印象基本上非常正面。儘管對相關背景一無所的讀者應該也能透過她父母的移民決定,及其對追尋自由與正當程序的機會教育,來約略理解到關於中國的一切都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


但說真的,看見主角在書中認真的講中國警察都很好這個實在讓我難以接受,畢竟作為獨裁政權的打手,中國公安在違反人權的紀錄斑斑可考,即使在九零年代也是如此。這樣的敘述也不是小說在後面又提到,中國以前因為文化大革命有不好過就能得到修正的,反而還可能讓人誤以為中國體制現在已經變好了,但其實根本沒有還變本加厲,先不提中國,看看現在的香港就知道有多恐怖。


此外依照主角的敘述,也很容易讓讀者把基於階級帶來的生活經驗與政治體制差異混為一談,創造出中國現在體制已經變好的錯覺(這就不提中國體制性重男輕女的程度,也不是書中那樣輕度問題)。於是我會建議閱讀本書時要對書中提及的種種細節懷抱足夠的敏感度,才能分辨書中何處是階級問題、何處是政治體制因素,以及那邊又是兩者交加纏雜後的結構性問題。


最後回到故事本身,本作的故事結尾頗有致敬美國導演法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之意,這位作品宛若美國夢化身的大導演,在狂熱的美國、浮生若夢、風雲人物之中,都呈現了群眾手捧鈔票只為了追求理想熱血而行的情節。當然和電影相反,本書主角彌雅表示她不是要募捐,她是邀大家一起投資!


該怎麼說呢,我腦中一瞬間閃過這果然是消費主義的時代,雖說光想到這家旅館未來帳目之複雜就忍不住覺得緊張。只是莞爾之餘,接下來我又想起了作者在書末後記提及,自己父母是中國移民中賭輸的一代,但微妙的是在作者眼中輸掉的究竟是什麼?


小說中彌雅的父母企圖站在民主自由的山頭上,在女兒面前為自己(暫時)失敗的移民賭注賦予某種偉大的理由,但從故事本身來看對金錢的渴望恐怕仍是故事的重點。那怕一再批判美國社會的不公不義和冷酷無情,但書中主角比起改變制度還是比較渴望加入制度,然後成為有錢的那邊以逃脫舊有問題。


好,搭上另一台雲霄飛車了,但是原來的雲霄飛車呢?沒有關係?


嗯,好啦,很現實,但我想這也正是本書結尾無法帶給我,如同法蘭克.卡普拉作品那樣純粹感動的理由吧。我還是比較期望人類社會未來能找到更好的方向,而且童書如果夢想沒有多一點,那希望至少能讓孩子把世界看清楚一點,而不是像本作這樣糊成一團。


櫃檯沒大人(Front Desk)是讓我感覺複雜的小說,小女孩顧汽車旅館櫃檯的故事既有吸引力也有娛樂性,可惜整體表現仍偏向中規中矩,而且不好意思基於種種理由我成了毛很多的讀者。然後心得已經寫了那麼多,是否閱讀甚至要怎麼讀就請自行判斷。


最後就是,儘管作者在最後寫到期待本書有天能出中譯本,這樣她的父母就能讀了,但微妙的是基於書中那些(感覺好像根本沒有什麼的)敏感詞,目前能夠也有意願完整出版本書的地方恐怕只剩台灣。儘管書中出現了很壞的臺裔美國人,但每個國家本來就都有很壞的人,所以我不在意。


而且無論書中的臺裔美國人有多惹人厭(或至少暫時惹人厭),但還是課堂上留下一句臺灣不是中國的聲明。而且在上世紀九零年代,彌雅還沒有變成小粉紅,也不用承受聽到這種聲明就必須剉起來抗議,否則就會被職業學生告密的政治壓力。


無論她們是否有錢,坐在那台雲霄飛車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