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日

我在世上最困難的行業中,打造事業

Shake Shack是有名但台灣沒開的速食店,也因此旅行中偶然遇到也會想吃一下,至於有時會變成同行者的心靈寄託什麼的……嗯,是不錯吃啦,而且奶昔真的好喝,總之衝著作者丹尼.梅爾(Danny Meyer)是Shake Shack的董事長想讀這本。


但開讀才發現本作出版於2006年,但Shake Shack第一家分店是在2010年開幕,拓展成今天這樣的全球性規模是更之後的事。於是作者在撰寫本書時這家漢堡奶昔店根本不是他心中的重點,戲分(?)自然也少得可憐。所以衝著牛肉漢堡和奶昔看這本書的話多少會感到失落,不過如果對開餐廳的故事感興趣的話,倒也有值得看的點。


畢竟丹尼.梅爾是聯合廣場餐飲集團(Union Square Hospitality Group,USHG)的董事長,旗下有著許多歷史悠久的知名餐廳,而且除了Shake Shack以外都不是連鎖店,全是有品質有口碑且獨具特色的中、高級餐廳,從這樣的發展模式中也能看出業主的理營理念。


因為父親長期經營旅遊業與餐廳,作者從小就熱愛在歐洲旅遊並嚐遍當地美食。雖然父親好大喜功總是過度擴張而迎來破產倒閉的結果,在作者心中形成不小的陰影面積,也讓他成為一個對擴張非常謹慎的人。但受有這樣的背景薰陶的作者,仍具備比一般人更適合餐飲業的後天條件。


作者用了一些篇幅描述他在歐洲經歷的美好體驗,只是不得不說看起來有點流水帳,所以也不算很有趣。不過讀的時候還是可以感受到,這人確實有著很好的出身與背景環境,讓他無論是文化還是經濟上的資本都十分富足,這也確切的成為其創業的資源。


不過同樣富足的人很多,卻不是每個人都有可以成功的人格特質,儘管在外人眼中來看作者成功的要件挺樸實無華的,比如妥善研究後相準時機與地點,端出水準一流的菜餚、並能在市場定位上給人新鮮感的經濟實惠餐廳。但說來簡單做來難,更別提也不是說做到了就代表成功。


於是作者幸運的一點正在於開業時機也很剛好,就是美國經濟長期低谷後準備再次起飛的時期,搭到紐約市都市更新中產階級重新回到市區的契機。同時還跟上大廚開始成為流行明星,而開餐廳成為上得了枱面職業的風潮。當然啦,雖說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不過如同父酬者:姓氏、階級與社會不流動中提到的,儘管時間拉長到好幾代以後運氣因素會被拉平,但對個人生涯來說運氣卻也非常重要。


總之作者因為眼光獨到,有抓住中產階級即將回流的趨勢,所以不管是聯合廣場餐廳、麥迪遜十一號還是格拉梅西小館,都著眼於舊社區重返榮耀上,在開設餐廳的同時也為社區復興投注不少心力。特別是Shake Shack的前身熱狗攤最初就是為了活絡社區的臨時攤位,後來才結合作者對童年時代漢堡、熱狗、奶昔小店的回憶,成為一間真正的「優質」速食店。


說真的能把社會責任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是很美妙的一件事,而這也是梅爾的餐飲生涯中反覆實現的理想。雖說業主嘴上講十分但做到的只有六七分是常有的事啦,但總比不講甚至當社會責任是塑膠要好得多。


我喜歡書中那些關於開餐廳過程的細節與回憶,儘管總個來說這還是一本描述其經營理念的商管書,所以比起講故事會更加著重在講理念上面(自肥一下推薦英國廚房征服法國這本書,或許童年加乘也有關係,但談到開餐廳的故事我還是最愛這本了,作者文筆真的生動幽默)。


就想看故事的讀者如我總有些許不滿足的感覺,而且大概也是這樣,所以書中我最喜歡的段落都是那些作者興之所至偶爾提起的經驗談,不管那些經驗是關於美好還是讓人瞠目結舌的意外(跟吊燈落下來差點砸死顧客相比,把酒灑在客人衣服上根本只是小事)。


不過畢竟還是商管書嘛,所以作者真的花了很多篇幅描述他十分著重的「款待」精神,對他來說服務和款待是兩回事。服務是把事做對做好,而款待則是讓顧客能打從心底感覺溫暖愉悅,想達到這點談話技巧與敏銳的觀察能力很重要。


想讓員工明白自己的標準並不是簡單的事,所以書中也弄出了個好像很厲害的「鹽罐理論」,但其實重點就是不斷的耳提面命、溫和施加壓力直到所有員工都知道,自己應該要達到怎樣的標準才行。


不過作為「款待」的後援,最重要的是作者在生意上是個大方的人,只要能圓場那他並不計較眼前的吃虧。因為依他經驗長遠來看,眼前對顧客的略施小惠將換來更多的回報。只不過看的時候也不免意識到,雖然作者自承他本身是很喜歡滿足別人、讓別人開心的性格,所以在自己開的餐廳裡款待顧客對他來說辛苦歸辛苦,但也是很有成就感的快樂體驗。


但也因為知道是性格使然,所以他也觀察到比起技巧,款待精神這回事其實更偏向人格特質,所以也傾向雇用有類似特質的人來工作。可無法否認的是老闆為自己的餐廳打拼,跟服務生為了付房租而工作在心情上差異很大,所以我不免覺得追求款待精神對員工而言其實是很重度的情緒勞動。


雖然梅爾也強調USHG集團在給薪上比同業更有競爭力,但大家也知道服務業的給薪基本上是,呃,所以……好啦,他也提到有員工在餐廳現場一待就是十幾年,所以至少不會太差吧?(還是要打個五到七折我想)


此外書中也強調作者相信的成功法則,就是企業著重對象動順位,應該依員工、顧客、所在社區、供應商、投資人來排列,這不是說賺錢不重要,而是要這樣排列的公司才有辦法長長久久的經營下去。對員工好而且目標明確才能培養向心力,員工有向心力自然能提升專業和理念,進而讓顧客開心。


顧客有愛餐廳便獲得發展機會,發展得得好就能為所在社區帶來更多更多可能性。然後社區活絡發展的結果供應商自然也能隨之受惠,整個正向循環只要可以成功開始,那投資人的收入或許一開始不豐厚但未來發展可期而且細水長流。雖說看起來很理想化,但作者表示自己有成功呀,所以……所以重點還是要跟對運氣好的人!(被打)


另外書中也提到發展與擴張的時點和直覺很重要,千萬不要因為機會看起來很棒,就犧牲太多不應該犧牲的價值。當然這點說來容易做來難,而且基本上是賭博。但有時某些運氣就不是自己的,像作者到有間店面他一走進去就覺得該死在這裡不可能成功,但後來別人在那裡開了餐廳結果大成功。不過即使如此他也不後悔,因為他很明確的知道就算換成自己去做也不會成功。


當然在這個疫情嚴重衝擊全球健康與經濟的2020年讀這本書,感覺令我格外心情複雜。先不提根據維基和官網USHG集團這些年來的經營項目有著一些變動(像麥迪遜廣場11號就賣給合夥人了),而且這些大多以紐約為根據地的餐廳,在這波疫情裡受到多大的打擊更是難以想像。


但該怎麼說呢,至少USHG是大集團(特別是Shake Shack成為全球性的連鎖店後),作者也在書中提到他喜歡比同業準備更加充足的現金流。如果他講的全是真的、或至少現在仍在實行中那應該體質會比其他店要好得多。


雖然讀到一半就發生Shake Shack去搶國家開放給中小企業緊急救助的貸款,被痛批之後乖乖繳回的新聞……嗯,人性是很複雜的,我自然不相信作者有他書中講得那麼正面價值點滿,只能希望他的員工能安然渡過這一波。


總個來說我在世上最困難的行業中,打造事業:美國傳奇餐飲大亨翻轉商業模式、影響全球的款待藝術(Setting the Table: The Transforming Power of Hospitality in Business)是一本帶著些許回憶錄性質的商管書,重點還是在描述經營理念,經驗談雖然不少但都很片段。


只能說除非對開餐廳真的非常有興趣如我,不然大概也不是什麼趣味十足的作品,是否決定閱讀請依自己的興趣有多濃決定。最後就是不知道為什麼蝴蝶頁上明明就把Shake Shack翻成奶昔小站,但書裡卻一直奶凍奶凍個不停,那個,就算翻譯和編輯很想吃奶凍卷也別犯這種錯誤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