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劇情描述正在寫作的傑克,接下全景飯店的冬季管理員一職,他帶著妻子溫蒂與獨生子丹尼,前往這座將在冰雪中與世隔絕的豪華渡假山莊。傑克渴望能在此處寫出傳世傑作,但全景飯店作為一棟詭異而且靈異滿點的巨大鬼屋,也同樣渴望某種東西。而最恐怖之處在於,傑克和全景飯店的渴望或許越來越相似,無法確定事情是從那一邊起頭的,可以確定的只有成功的道路將由斧頭自狂亂與血跡中開闢……
這次在大螢幕上重看電影,強烈感受到本片有多赤裸裸批判了父權體制與家庭暴力間恐怖冷酷的因果關係。史蒂芬金的小說版其實也是,只是如果說金桑是懷抱著對傑克的同情與憐憫、甚至自我療癒的打算在寫的話,那庫布力克大概就是很直白的:
喵他的這種爛人直接一棒下去,然後有多遠逃多遠鳥他去死啊,活該!!!
嗯,其實批判的是一樣的東西,只是兩個人的世界觀實在天差地遠。回頭去看或許是因為兩人的出身背景也差很多,庫布力克本身是紐約中產階級出身(雖說布魯克林現在認為是紐約窮區,但1920年代的紐約社區隔離的現象遠沒有現在嚴重),父親是醫生的他即使以紐約標準遠遠稱不上天龍,但好歹也是隻地龍。
雖說年輕時也窮過,但他的才華打高中開始就受到業界肯定,然後在自我推銷這點上簡直只有勇猛可以形容的庫布力克,沒熬很久便迎來商業成功。做為導演他自外於好萊塢體系,卻強到好萊塢名人忙著靠過來跪,權力之大令全球導演欽羡不已。某方面而言他就是那種擅長向宇宙下訂單,宇宙還真的會理他的天才。
相較之下史蒂芬金出身破碎的藍領家庭,父親離家後再也沒回來過,從小跟著母親全美國流離。雖說他也是很年輕就成名,但在那之前卻為維生所苦,成名作魔女嘉莉出版後或許是長期累積的壓力一湧而上,讓他往後陷入一段重度酗酒時期,甚至婚姻也一度岌岌可危。
於是在苦澀中寫出的鬼店有著自傳色彩,主角傑克.托倫斯像是作家本人在某平行世界裡未能成功、最終受到外力輾磨最終淒慘而死的悲情化身。不難想像史蒂芬.金本人對這個角色抱持著多深刻的矛盾與同情,說不定一方面慶幸自己沒變成這樣,另一方面又覺得他就是自己。
據本人說法史蒂芬.金接到庫布力克打來討論改編鬼店的電話時,連刮鬍泡都顧不得沖急急忙忙衝去接電話,天知道他當時是怎麼想像庫布力克可能拍出的電影。無論如何,他這部已經相當暢銷的小說隨電影一同登上更高層次的機會來了!
只是以結果論而言事情是往這樣發展沒錯,但尷尬的是那部電影對他而言太微妙了……話說當時庫布力克經歷了前一部電影亂世兒女(Barry Lyndon)只有小賺沒有超級賣座的悲劇事實後(欸)決定要拍一部可以馬上回本賺大錢的電影,為了達成目標他決定拍恐怖片。
由於這位阿伯比起原創更偏好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於是他開始大量物色書籍。挑書過程中無法在開頭立刻吸引他的小說會被直接砸到牆上,據工作人員回憶,他們聽牆壁受難好一陣子,直到有天突然間安靜下來,庫布力克開始讀鬼店了。
導演在小說裡看到了他想要的東西:「它(鬼店小說)在心理學和超自然之間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使人感覺超自然現象最終都能從心理學角度得到合理解釋。」
那個,該怎麼說呢,讀過小說的話應該都還蠻難想像,故事裡完全沒有超自然力量存在的可能性。或者這樣說好了,即使讀者確實無法百分百否定這種可能性,但機率也低得驚人,這始終是個鬼故事。
於是庫布力克可以把小說讀成這樣,表示他當時就已經掛上價格高昂的濾鏡。他就是想拍一個讓人搞不清楚是鬼恐怖還人恐怖的電影,而想達成這樣的效果,先不提劇情最後要不要提供明確解答,人都得要很恐怖才會有說服力。
於是打開始男主角傑克的演員人選,史蒂芬金和庫布力克就意見不同了,導演偏好剛以飛越杜鵑窩拿下佳績的傑克.尼克遜(Jack Nicholson)。史蒂芬金則反對找這位影帝,雖說金桑理由講得很冠冕堂皇,但翻譯之後大抵有點偏向:「選他不是讓觀眾一看就覺得傑克是個邪惡的瘋子嗎?我的傑克才不是這樣的人,他本質善良只是被爛旅館帶壞而已啊啊啊!」
我不確定史蒂芬金當時知不知道,其實史丹利.庫布力克和傑克.尼克遜眉來眼去很久了。早在1960年代兩人便曾討論合作的可能,逍遙騎士(Easy Rider)上映後不久,庫布力克更曾招呼傑克.尼克遜準備一起狂熱衝向史詩巨作「拿破崙」,可惜這部電影因為資金問題始終沒能開拍(附帶一提,逍遙騎士的編劇特里.索澤恩,即是奇愛博士劇本的重要協力者)。
也因為兩人淵源已久,所以當華納兄弟希望庫布力克能為這部高成本恐怖片找個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時,考慮到導演的賺錢目標,意願滿滿又如日中天的傑克.尼克遜很難不中選。
再次不知是幸與不幸,傑克.尼克遜對人性的觀點和庫布力克比較接近,都是冷調而悲觀。而且這位曾經頂著巨大家庭壓力,白天演戲晚上趕劇本的影帝深知卡稿的痛苦,也知道這種時候人性可能變得多恐怖。甚至鬼店中傑克痛譙溫蒂害自己靈感跑掉那段,正是傑克.尼克遜把個人經驗加入劇本的結果。現實中那次慘被卡稿傑克遷怒的苦主,正是他當時的妻子Sandra Knight,不用說兩人之後離婚了。
於是這下票數變成二比一,而其中一個基本上不在片場也不容易進去(雖然會被導演奪命連環CALL狂確認細節問題),於是恐怖小說暢銷天王史蒂芬.金心中最軟的一塊,就這樣被天才名導和奧斯卡影帝聯手以一種高貴的形式踐踏。
如果畫成PTT三熊圖的話,大概就是史蒂芬金一個在中間抖,庫布力克在左邊扭著表示「傑克是我鞋底的口香糖,再來一次!」傑克.尼克遜則在右邊扭:「導演說得對,Here's Johnny!」再酸一點變四熊圖,右下還可以再冒出一顆熊頭表示影史經典你敢嘴。
老實說這樣一想都要替史蒂芬.金寫個慘字了,也難怪金桑手上被改爛的作品明明幾卡車,但他唯獨對這部被「改好」的電影充滿幹意、咳,我是說複雜的情緒。初期根本直接開譙,這麼多年過去他最正面的評語也頂多是「好啦,他(或許)也有好的地方,可是……」。
甚至1997年作家本人還不惜自己主導一次符合理想的重拍版「史蒂芬金之鬼店」,只可惜這次重拍的結果,只是讓人可以在四熊圖的左下角再探出一顆熊頭放嘲諷:「新版遠不如舊版啊 ~」
若要提及這部1980年的暑假大片究竟好在那裡的話,就得先從Steadicam穩定器的出現開始說明。庫布力克本身是位傑出的攝影師,在這領域有無數他讓相關專業人士心悅臣服的故事(好啦,滿心淦意的八成也不少),連帶也不斷在個人作品裡追求最新技術的可能性。
身為長鏡頭的愛好者,庫布力克過往已做過各種嘗試,在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他鋪設了超長木板做軌道,好讓攝影機能在戰壕中流暢通行。在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中他自己手持攝影機拍攝鮑曼走向HAL 9000準備釘孤枝的關鍵場景時,後頭跟著一大群工作人員協助分散沈重機具的重量並穩定鏡頭。
但無論怎麼小心,要在長鏡頭中避免晃動都是極其困難幾乎像不可能任務的事,這些技術限制自然也讓拍攝手法受到限制。於是當庫布力克收到發明家暨攝影師Garrett Brown寄來的Steadicam穩定器的效果樣片後,馬上聯絡Garrett Brown(和提醒他影片裡有洩露Steadicam天機的畫面),後來更請Garrett Brown親自上場為鬼店攝影。
在與庫布力克合作許久的攝影師John Alcott總控全場燈光效果與狀態,搭配極致的美術設計與精準場景搭建,身暨發明家和攝影師的Garrett Brown開始不下最初幾部使用Steadicam的經典電影洛基(Rocky,1976)等級的特訓。
而且和其他同樣最先使用這台穩定器的幾部電影較為平淡的用法相比,在鬼店中除了正適合Steadicam發揮的跟拍長鏡頭外,也就是攝影師坐輪椅追著丹尼三輪車跑的段落(本來跑著追的,但追沒多久就發現不行這樣會死
如此這般拍出來的畫面現在或許看起來沒什麼,但在那時代是史無前例的精彩鏡頭。搭配精巧的場景設計達成的壓迫感,即使是現在才看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照Garrett Brown自己的描述,這大概也是他的攝影技巧從紐約市巡警等級,進化到槍客境界的過程。到最後一切都變成完美的肌肉記憶,不需思索便能流暢的做出精準動作(雖說如此扛著攝影機徒步追騎三輪車的丹尼還是太嚴酷,還是坐庫布力克設計的輪椅攝影車衝刺吧)。
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進步,理由當然是因為庫布力克在本片中不斷要求再來一次的緣故。為了在往後剪接時能有夠多材料可選(到那時才發現得要補拍,就經費而言是很殘酷的),一般電影在拍攝時本來就會針對個別鏡頭從不同角度盡可能多拍幾次。
當然照導演脾氣,也有人拍個四、五次就可以收工,不過平均拍個十多次很正常。在這方面庫布力克是有名的機掰,拍三、四十次根本家常便飯,在鬼店中甚至是六十次起跳,還讓女主角達成傳說中一百二十七次重拍的成就。畢竟庫布力克的名言之一就是「拍片時膠卷是最便宜的東西」。
不斷重拍對演員來說是種折磨,對攝影師的考驗雖然沒那麼嚴酷,但同樣是種心力的磨耗。畢竟庫布力克眼睛利得驚人,Garrett Brown自己都講過,他要你畫面中心對準右鼻孔的話,你就絕不能去對左鼻孔。
至於重拍這麼多次到底所謂何來?我覺得庫布力克拍電影有那麼點像小公主裡的莎拉.庫爾在買洋娃娃,她也不曉得自己想買的洋娃娃該是什麼樣子,可以確定的只有「反正看到當下就知道」。連帶為了找到對的娃娃,她和父親兩人踏遍了整個倫敦所有的玩具店。
庫布力克同樣不確定理想的表演、畫面,甚至劇本長什麼樣子,反正他就是一遍又一遍的要求,直到看見他渴望的、感覺對了的成果為止。不解釋的理由有部分是因為很多東西講太明靈氣就沒了,所以他寧可讓一切保持混沌,然後看看能不能迎來美妙的時刻。
他可能拍100次然後選第1次,後面那99次都是為了證明第一次最為完美而拍的。但也可能他拍了100次,然後選了第100次,因為唯有在那極限的盡頭火花才終於點燃。兩種狀況都在鬼店拍攝時發生過,因為電影所企圖傾訴的想法需要這些強大的表演來創造說服力。
在我眼中OVERLOOK HOTEL就是父權體制,而托倫斯一家就是在這體制下被各種輾磨的弱勢階層。劇情從頭到尾就是一個男人沒能在父權體制中獲得成就,又感覺到這個社會沒有成就的話也沒有尊嚴,於是轉而對自己的家人施暴來獲取尊嚴的故事。
鬼店三個主要角色確實都演得很誇張,但想想要在一個多月內因為超自然力量把正常來說分個好幾、十幾甚至幾十年的家暴進度衝刺完畢,就非得要這麼誇張不可。
如果曾在現實中看過受暴婦女,特別是長期受(生理或心理)家暴的女性,就不會對雪莉•杜瓦爾(Shelley Duvall)在本片的神情感到陌生。我以前看也覺得她演得有夠誇張,但隨著生活經驗的增加,我開始體會到恐懼、憂鬱與長期受控制將會如何改變一個人的本質。
電影和小說不同,一開始這就是個沒希望而且隨時有失控可能性的家庭,溫蒂在劇中打從一登場就滿臉驚嚇、雙眼浮腫到一看就知道常常在哭,越到後面越是一副嚇到快升天的模樣,但這正是長期受暴婦女的形象。是的,現實中她們看起來當然不會老像斧頭劈門那幕一樣崩潰哀號,但話說我看見她們時手上也沒拿了斧頭啊。
(附帶一提,丹尼表現出的就是受虐兒童標準範例,也難怪會有人推測他在畫面外被傑克性侵,只能說庫布力克早在拍發條橘子時便下過功夫研究心理學,到鬼店要拍家暴時不可能沒收集並應用這方面的知識)
這幾年流行一個雪莉.杜瓦爾因為鬼店拍攝過程被庫布力克嚴苛以待,所以她現在精神出問題的故事。但這種說法其實與2016年一個叫Dr. Phil的節目有關,這個節目跑去拍現在隱居在德洲鄉下的她,而且把她拍成悲慘的神經病。顯然2016年這集節目,就是上述那個簡單故事事的主要材料。
本文無意為庫柏力克完全開脫,實際上眾所周知這位名導拍電影時向來以擅於虐待整個劇組聞名。但我也覺得杜瓦爾的人生故事就跟鬼店拍攝時的實際狀況一樣,都更加複雜也不應輕易簡化。
長年和另一位(我.超.喜.歡.的)名導勞勃.阿特曼合作的雪麗.杜瓦爾是個有才氣的演員,儘管我猜可能因為外型不夠美麗的關係,讓她始終沒能星路大開。不過她參與了很多精彩電影,在當中也都有傑出表現。
拍完鬼店後杜瓦爾的演藝事業持續進行二十多年,她既是演員,也是一檔熱門兒童節目的製作人。但某種關於人際關係或者日常環境的壓力在生活中逐漸累積,再加上財務問題,積到後來她某天崩潰。也許是因為一場地震震壞她的房屋,也或許是因為其餘她至今仍然避談且總是巧妙迴避的理由,總之她經歷崩潰,最終放下一切離開好萊塢二十年。
如果把這一切壓縮成因為艱辛的拍攝一部電影,從此再起不能的簡單故事,那也太看不起雪莉.杜瓦爾這個人。
其實大多數演員對庫柏力克的評價都是溫和有禮,只是拍片時機掰起來也是超級飛天的那種。大概也因如此,當初看到那個故事時其實我總覺得哪邊怪怪的。而好萊塢記者2021對杜瓦爾的報導,某方面而言解答了很多事情。
實際上整個拍攝過程並非純潔無瑕每個人都開開心心,正好相反那確實非常高壓,每個人都是重拍又重拍。而事實上在本片中重拍最多次的,其實是飾演廚師一角的Scatman Crothers,這位年事已高的老伯伯被要求拍了一百四十多次,到了傑克.尼克遜都看不下去,跳出來請庫布力克適可而止的程度。
關於杜瓦爾到底有沒有被特別針對覇凌,事到如今我們只能從導演的訪談提到「她花了很長的時間才進入那狀況」,來推測當時確實有某種高標準要求降臨在她的身上。庫柏力克和傑克尼克遜之間可能出現了類似兄弟會的氣氛,這讓他們聯手在演出上給杜瓦爾重重施壓。
現在的杜瓦爾也同意,庫柏力克確實為了激發她的表現做了殘酷的事(杜瓦爾:但我想那是因為以前也有人這樣對待他,嗯,這種正向機掰法正是我所知道的杜瓦爾會講的話 W),但那不是拍攝現場的全部。
除此之外其實也有快樂與溫馨時刻。拍攝鬼店對整個劇組都非常辛苦,對被高標準要求的演員更是格外辛苦。但如果要問現在的杜瓦爾問,庫柏力克是不是一個傑克,呃,不是。
實際上回頭去看當年的報導,當在本片中飾演心理醫生的安妮.傑克遜為不斷重拍而沮喪時,雪莉.杜瓦爾表示他對每個人都一樣,然後塞了本「當你想說不時就別說行」給她。這給我的感覺就是雪莉.杜瓦爾其實知道正在發生什麼,而且她全力迎戰,並在拍攝完鬼店之後演技更上一層樓。
面對真實的世界吧,卓越往往與嚴苛和自我挑戰相伴,很多時候不極限就不會有好東西。對很多人而言普通優就可以了,不過有些人不想止步於此。對一個敬業的優秀演員而言,庫柏力克這樣的導演、傑克.尼克遜這樣的對手也可以是種挑戰,實際上杜瓦爾破解了這個挑戰。
採訪時記者(在杜瓦爾本人提議下)給她看鬼店經典的樓梯那幕時,她哭了。理由是那不是容易的一幕,而且傑克表現太棒了,恐怖至極,她只能想像有多少女人是真的在現實中面對這種狀況。我想杜瓦爾和鬼店的故事,並不單純是一個受害者的故事,儘管這故事裡確實有個嚴苛且善於壓迫人的導演。
Dr. Phil這集節目廣受批評,杜瓦爾儘管精神狀態不好時就很糟沒錯,但狀態好時可以十分機敏的長時間交談,現在生活平穩安定,也有很多關心她的人。而且當地人已經有警覺了,看到可疑人物就會站出來問清楚,避免又有不肖人士打算來剝削這個可愛的老阿嬤。
雪莉.杜瓦爾至今仍不只是受害者,她也不「可憐」。雖然她曾經因為一個很爛的電視節目受害,不過更多人的反應是批評那個節目與拍攝團隊表現出的惡意(被罵之後還對杜瓦爾奪命連環扣,真是夠了,這篇報導裡寫出的該節目提供的平衡意見,看起來仍然惡意滿點且沒有一句道歉),現在不管是她還是她身邊的人都更有警覺心。
精神問題來訪的時刻她人是不好,但也有不錯的時候,而且有人陪伴她、有不少人關愛她,也實際付出行動保護她(看到有人幫她買回非自願外流被拍賣的信件真是揪甘心),我喜歡這樣。
不過當然,本片最受矚目的看點還是在正值人生顛峰的傑克.尼克遜身上。整部電影可以看到他如何精闢演出一個無三小路用的男人,一路自卑轉自大、惱羞成怒、逃避現實、自我防衛、酗酒、合理化暴力行為,到最後理所當然拿起斧頭瘋狂追殺家人的過程。
現實中這樣的爛人很多,而傑克.尼克遜用他的演技以極為恐怖的方式,華麗非凡的呈現出那些爛人的嘴臉、說出那些白爛加三級的典型藉口,以及最後失心瘋等級的狂暴表現,當然是很誇張,但也不只是誇張,在本片中他的表情變化已經是藝術了!
根據記錄片訪談傑克.尼克森曾提到:「對一名成功的演員來說,雖然已經演過很多戲和角色,但不能禁錮在一套理論裡。或許你會這樣演上很多年,說『我要把他演得很真實,因為觀眾還覺得你的表演不是真實的。』或許觀眾只是在觀看一種又一種不真實的表演,姑且信以為真,這樣想你就會鑽到一味追求真實的牛角尖裡。然後你碰到史丹利一語道破,他說,『沒錯,是很真實,但也無趣。』」
人類的大腦處理他人表情變化的能力有時強到難人驚異,而傑克.尼克遜在本片中的盛大表演為我們留下了極度令人印象深刻、並呈現出某種人類本質性的畫面。
小說中的托倫斯一家雖然也逐漸破碎,但只要不到OVERLOOK HOTEL的話其實還有希望。傑克是得過獎的作家,積極想寫出好東西帶給深愛的家庭更棒的生活,只是生活上沒有餘裕讓他專心寫作。更別提傑克的設定幾乎和史蒂芬金本人一模一樣,差別只在史蒂芬金成功了。
可以想見作者本人在寫鬼店時極可能有個潛在設定,傑克只要有機會好好寫下去便大有機會成功。小說劇情最後也讓傑克在丹尼眼前試圖掙脫OVERLOOK HOTEL的控制,告訴他這一切的災難並非出自父親本意,傑克也只是飯店的受害者,他真的愛家人只是受到邪靈操控而變得偏執暴力。
不過電影裡的傑克顯然不是那麼回事,而是那種號稱我要靠才能(寫作)有天賺大錢,結果不務正業根本沒在努力(寫東西)的軟爛男類型,他不見得沒有才能,但也軟爛到無藥可救。
太太靠近問一下就腦羞成怒,生產力低下只有通篇藉口。一大疊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在電影中,除了雙關與壓迫感讓人毛骨悚然之外,根本就是某些家暴爛人第一百萬次銷工後,整天嚷著工作幹不下去了我不放鬆一下不行的翻版。
那個,可是這些人的人生通常都在無盡的放鬆欸 ~ ORZ(說到這個,社會責任絕對有,但那邊開始是個人責任的問題,就算分界很模糊很個案判斷,但還是有的)
於是故事中溫蒂發現書稿真相的表情真的很讓人心碎,因為她就是在這一刻發現夢想徹底碎裂,她的丈夫是個沒用的人,所承諾的一切都不可能實現,她的家已經沒救了。
而此時此刻傑克也意識到對方明白了,騙不下去了,他僅存的尊嚴徹底消失,接下來只能用暴力來維護自尊,於是雙方只能PK了(或著說,開始演我們要活著回去了)。
作為同樣跨科奇幻及恐怖領域且曾在創作上影響史蒂芬.金的理察.麥特森(Richard Burton Matheson),他的短篇小說瘋狂之屋(Mad House)令人強烈聯想起鬼店。故事描述一名渴望寫出傳世傑作的英文系助理教授,被一間萬分期待毀滅他的屋子困住,而與他結縭十八年的妻子有天終於受不了現況決定離開他。
在該作中讀者無法確認究竟是主角本人的偏執影響了屋子,還是本來就很詭異的建築令主角變得越來越暴躁易怒,甚或二者的瘋狂其實相輔相成。可以確定的是故事中長期接受主角冷暴力的妻子,其實是唯一能從房子手中守護他的存在,於是房屋本身也一直促使主角情緒失控以達成驅趕他妻子離開的目的。
但即使主角仍愛著伴侶,卻拉不下臉求她不要離開自己。本作中房子對主角的影響和OVERLOOK HOTEL對傑克的影響類似,都提煉出身處父權壓力下男人心底最不堪的思緒。而且史蒂芬.金和理察.麥特森都相信即使如此,仍可能有一個深愛這種人的堅強女性存在,連帶無論再怎麼墮落且難以拯救的男人內心仍可保有一絲清明與良善。
可顯然庫布力克的世界觀不是長這樣。
當然在瘋狂之家的寫作的一九五零年代,中產階級的家庭主婦離開丈夫的心理與現實障礙,絕對遠較鬼店時代巨大許多。於是該作中妻子那十幾年來委屈求全到最後仍捨不得離去的態度,先不計這一定是真愛的可能性,我想現實壓力的影響其實也蠻強烈的。
而針對妻子這份或許連寫作者都不一定有認真以待的無可奈何,成為鬼店這部電影中最殘酷的提問:為什麼妳在事情變成這樣前離不開他?
或許這就是重拍一百二十七次的理由,因為本片除了呈現傑克那瘋狂暴力的邪惡外,就連受害者的無力與妥協、甚至受害者在不知不覺間成為加害者一份子這點,也不放過而是強勢的一併批判。
如果OVERLOOK HOTEL是父權體制的話,237房間內生前死後的一切,便深深體現了父權體制對女性身體的操控,與受控者如何將其內化為自身的邏輯與價值觀,最後所有人都同時是加害者與受害者。
在小說中那房間的靈異來源是一位曾經美麗但已年老色衰的女子,她無法面對不再受人愛慕的殘酷現實而自殺。我們不用聯想也能意識到將女性視作財產的父權體制,有多強調青春對女人的重要性,於是就連女性自己也將此做為衡量自身價值的重要指標。
在電影中這一切以抽象形式展演,身為男人傑克起先看到的是一名美女,而他想都不想的輕易背棄婚姻瞬間出軌。但很快的鏡子一照便揭露不堪的真相,他所擁抱的其實是蒼老腐敗的女性驅體。我覺得這段最精彩的地方在於,鬼魂真身顯露後對傑克毫不留情的大聲嘲笑,那是女性做為父權打手給人生失敗者的嘲諷。
驚恐又難以招架的傑克徹底失去力量,只能無助的在社會規則中後退,再一次被體制打臉,像自己這種程度的人期望的是什麼呢?美女,想太多了吧?你不值得,你沒用,你活該淪落到現在這種處境,連這種腐敗的女人都看不起我,真是活該被那樣的老婆那樣的孩子綁著,害我不能發達!
該怎麼說呢,實在不意外接下來丹尼慌忙用超能力求救,東尼開始警告有人要開殺了。而當溫蒂提議為了丹尼一家人最好趕快離開館店時,才剛受嘲諷的傑克直接抓狂:我終於好不容易有機會在父權體制裡掙到一點東西了,妳又要拖累我嘛!?
內化父權體制的結果如此恐怖卻也極其稀鬆平常,其實不是完全沒有力量的溫蒂,是從什麼開始覺得自己只能依靠傑克、也真的就這樣完全依靠傑克的?我想這才是整部電影未曾提及但最恐怖的地方。
是什麼讓理察.麥特森與讀者一切認為瘋狂之屋裡,那位妻子被折磨了18年才終於下定決心離開很合理?又是什麼讓史蒂芬金覺得他小說裡那位聰慧的女子,會理所當然乖乖陪伴丈夫直至迎來慘痛破碎?庫布力克又是因為什麼,才認定會被困在家暴婚姻裡無法脫逃的女子,應該要是可悲又隱隱令人生厭的模樣才有說服力?
他們都是敏銳優異的創作者,所以究竟是怎樣的體制和社會文化導致了一切?
我想到那對經典的雙胞胎女孩,本來討厭OVERLOOK HOTEL(父權體制)到打算燒了它(革命)的兩人,最後被自己的父親用斧頭劈死。大改造的結果是她們成了打扮體面卻失去自我的乖巧女孩,陰森森的邀請別人一起永遠待在OVERLOOK HOTEL裡服膺既不交體制,嗯,該怎麼說呢,畢竟我們當初也是這樣過來的嘛。
遺憾的是在現代社會裡,資源不夠的小孩、特別是小女孩最後就是會被現實砸個稀巴爛。就算有幸長大,也可能會落得在冰天雪地的鬼屋裡,被丈夫拿斧頭追殺的下場。甚至旁人還可能覺得落到這種下場的人自己多少也有責任,連帶冷眼旁觀吝於提供協助。
於是之後宅第陷入殺人狂警報時,溫蒂困在暴風雪山莊裡,被迫看著那些衣冠禽獸幹白爛事,求救管道要不被加害者阻斷,要不就是礙於現實等春天再說根本緩不濟急。或者我們就只能呼叫一下無線電而已,更多的幫助?拍謝,沒有喔,OVERLOOK HOTEL是個好地方,待在那裡不會有什麼問題吧?
結果故事中真正關心受害者、也真的帶來幫助的是同為弱勢的廚師。而他也因為積極協助而被傑克殺害,看到這段我整個聯想起台灣之前那位幫助同胞,結果被對方丈夫砍死的越南餐廳老闆。
而丹尼能出窗戶溫蒂卻出不去這段實在啟人深思,還年幼的丹尼仍有機會選擇另一種價值觀而活,但溫蒂已經逃不出來了。她只能在規則裡求生存,沒有其他可能性了。
最終溫蒂也確實是靠犧牲他人才得以脫逃(過程中看到更多鬼東西),再之後就是經典的樹籬迷宮追殺場面。其實小說讓我覺得最恐怖的一段就是發生在這附近,那是一種非常原始、可能比飯店本身更恐怖的東西。
但在電影中先是藉由傑克俯瞰樹籬,說明當時他的家人還處於他的控制之下,但等到溫蒂和丹尼逃出房子,而傑克不得不自己追進迷宮時,條件就一樣了。迷宮設定和飯店一樣古老,某方面而言也可以假設是另一種同樣無情卻又異於父權體制的東西。
有時要面對並阻止家暴,除了勇氣外也需要智慧,而某些人一但失去父權體制的庇護,就會讓人發現他不過是頭什麼也不是的困獸(所以說作家和導演的世界觀真的十萬八千里欸)。
不過說到樹籬這段倒也有不少有趣的花絮,這個採用一比一全景搭建的迷宮,雖說有發給工作人員地圖,但拍攝過程中還是常讓工作人員迷路。Garrett Brown自己就常常迷路,並表示每當自己迷路時就會大叫史丹利的名字,這時候就會聽到導演的笑聲從四百八方傳過來,笑到你心裡發寒……
好啦,開玩笑的,應該是我得意的笑、得意的笑,總之真正讓人拍到眼神死的是電影高潮、傑克與丹尼的追逐戲。為了創造出類似暴風雪的效果,劇組每天對著片場狂噴濃油湮,噴到讓所有人都呼吸困難,部分劇組人員還直接戴上防毒面具。
但如果你是演員或者需要東奔西跑,戴防毒面具會有斷氣感的攝影師,那就只能折磨自己的呼吸道了。這點讓人想起庫布力克拍攝人生第一部電影「恐懼與欲望」時,為了製造霧的效果也弄了個農業用殺蟲劑噴灑器狂噴有毒氣體,讓整個劇組全都差點窒息的往事。雖然到鬼店時電影預算與設備已經全新進化了,但怎麼有些事好像就完全沒變過咧?(苦笑)
這段追逐戲的盡頭是傑克在冰天雪地裡疑似凍死的詭異模樣,然後畫面轉回OVERLOOK HOTEL,此前從未出現的牆上照片中,掛了張1921年的宴會大合照,裡頭赫然出現傑克光鮮亮麗的身影。
雖說這一幕的鏡頭看起來沒什麼,但實際上卻沒想像中好拍,史丹力.庫布力克要求要完全平滑的推拉鏡頭。但不管怎麼拍鏡頭就是會晃,拍了一星期才走完三分之一的路。
就算有Steadicam穩定器也不夠,攝影車的架子換掉再鋪上軌道但還是不行,最後撤掉軌道、換輪子,並在攝影車上增重,好一點了,但還是不夠重,最後只好多派點人站上去,然後上頭的人都死命保持不動,最終才成功拍完這幕。
(另一個拍得也非常血尿的則是電梯噴血的一段,佈置這個場景需要10天時間,而大導演只要一句這不像血就得全部重來,工作人員得參照新意見去追求更完美的效果,等到庫布力克終於滿意為止已經拍了一年多了)
鬼店這部電影有著諸多詭異的細節誘引人們深入鑽研,這張大合照不用說正是鑽研重點。加上除此之外的諸多細節與可能性,再再讓我覺得儘管史蒂芬金怒批庫布力克不懂恐怖片,但庫布力克正是在這點上抓到了鬼故事的精髓所在。
我覺得所有成功的靈異故事都有某種異於現實的邏輯,這些獨特的邏輯為劇情構築出誇張卻又足以自圓其說的詭異發展。但最微妙之處在這些邏輯雖然獨特(儘管可以類型化、甚至這也是種樂趣),卻仍需以某種奧妙的形式與現實生活經驗緊密連結,方才能喚起人們心底那些難以言喻的情緒。
連帶相關邏輯一和現實脫勾故事就只會顯得又瞎又無聊,而也正是這些隱而不顯的地方,讓成功的恐怖故事能透過那些華麗元素喚醒人類本能的恐懼。鬼店在這部分做得非常成功,各種經典恐慌與不幸匯集一堂。
要血有血,要幽閉有幽閉,要瘋狂有瘋狂,要孤立有孤立,要分離有分離,要家庭崩壞有家庭崩壞,再配合古老的歷史傳承、細節模糊的舊時大意外、過程殘忍明確的近期兇殺案,這一切的一切緩緩堆疊還血流成河,配合演員的傑出表現,最後再丟出一張讓人摸不著頭緒但明顯在訴說什麼、宛若可以解釋一切的神秘照片……觀眾內心小宇宙都要爆發啦!
如果說整部片大半時間都讓人無法分辨,到底是傑克瘋了還是真的有鬼的話,這最後一幕就告訴觀眾確實還是有些東西存在的。史蒂芬.金曾批評過本片結尾的處理方式早在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就用過,我試圖尋找他指的究竟是那一集,卻沒能看見有人明確提及出處。
以鬼店Cult Film的本質,如果致敬得很明顯的話,肯定有人會不吝惜的用力指出,所以找半天都找不到的話,那應該只是概念式的呈現,而不是真的有一模一樣的處理。四處翻翻找找得到的結果是,讓人聯想到電影情節的陰陽魔界有兩集,分別是第一季第34集The After Hours,和第三季第8集It's a Good Life,幾十年歷史的影集了我就直接劇透。
實際看過後的結果,我覺得It's a Good Life和鬼店唯一相同的地方,只在於都有個超能力小孩。再說該集劇情主要是藉由所有鄉民都帶著恐懼,臣服於這名任性超能力男孩的種種作為來諷刺獨裁者的本質,有意思但和鬼店的關聯並不強烈。
確實讓人產生聯想的是The After Hours,故事描述一位名叫瑪莎的女士到百貨公司購買商品,卻遍尋不找理想的目標。心煩意亂的她突然被詭異的電梯先生提供特別服務,單獨領她前往空無一人的九樓,那裡起先空無一人,接著出現一名奇怪的櫃姐,再出現一樣商品,而且正巧還是她需要的東西,瑪莎當場付現離開。
但搭乘電梯往下時,她發現商品有嚴重瑕疵只好客訴。但這下尷尬了,店經理表示本店根本沒有九樓,妳又拿不出收據,也講不出是在那櫃買的,我們沒辦法處理。就在瑪莎極度不滿一直盧時,她突然看到那位售貨員的身影,立刻出聲叫喚。
但接著對方一個轉身,瑪莎赫然發現那是具正被人抬著走的人形模特兒,而且長相和稍早賣她東西的那位櫃姐一模一樣。受到驚嚇的她不久後昏倒,並因故被百貨公司的員工鎖在結束營業的商場裡。
醒過來的瑪莎在百貨公司四處尋找出口而不可得,然後她又發現長得跟電梯先生一樣的人形模特兒,驚駭到極點的她開始被店內一具具活過來開始移動的模特兒呼喚並包圍。
最終瑪莎「醒」過來了,她終於發現原來自己也是服裝模特兒,她們每年可以離開店裡放風一個月,而她只是放著放著忘記自己不是人類而已。最終的畫面是隔天百貨經理上一班時看見已變回模特兒的瑪莎,全身茸起來的畫面。
這集實在拍得非常好,節奏、分鏡和氣氛都超棒,看著看著真的也會茸起來,最後又留下一絲餘韻。白天人很多的地方在晚上空無一人時往往格外恐怖,這點無論學校、辦公室還是百貨公司都一樣。
這集裡主角一人在無人的商業空間裡奔走,以及踏進空無一人的展場,下一瞬間突然冒一個櫃姐出來,聊著聊著又冒一個商品的處理,說真的也很難不聯想到鬼店裡的酒吧一幕。
如果史蒂芬金指的確實是這集的話,那所謂「結尾部分已經做過了」,我想可能是指在敘述性詭異揭露後,觀眾才突然發現原來主角本來就是百貨公司的一部分,就和鬼店最後一幕傑克赫然出現在1921年的老照片中給人的感覺類似。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鬼店裡Gradys對傑克那句「你才是看守人,你一直都是看守人」,搭配最後那張照片,彷彿為傑克一開始即屬於旅館、甚至是轉世重歸舊地提供佐證。
但說真的本作的Cult Film屬性也在此處顯現,有太多說得通的推測,而且都很有意思又保持了一定的深度,於是光挖掘各種可能性本身便是種樂趣。有太多解釋都合理,可能傑克本來就是旅館的一部分,或者傑克注定是旅館的一部分,也說不定是傑克終究成了旅館的一部分。
解答永遠無法確定,但正是在意識到問題存在的那瞬間,人就毛起來了。
這既關於個人身分的焦慮,也關於有無自由意志的恆久疑問,更關於我們的人生是否已經命定。如同管家Gradys與管理人Gradys間身分和時代都不同,外貌卻相同的設定(依傑克的視覺判斷)暗示其中有鬼一樣。可能這一切都是傑克的幻覺,也或許他們都已失去自我成為旅館的一部分,而全景僅是以傑克的腦內材料憑現有工具,去呈現符合目標需求的夢境罷了。
但話說回來,不管是被自己還是外人,我們這一生能永遠不因受騙而犯錯嗎?
和小說中飯店想要的是丹尼不同,在電影裡傑克一直是OVERLOOK HOTEL的爭取重點,或許電影中的傑克也有SHINING,不好的那種。於是小說的傑克是被趁機而入的工具人,但電影中傑克的種種作為卻更像飯店藉以得到他的手段。
OVERLOOK HOTEL藉由引誘他執行一連串的瘋狂殺戮,以確保傑克的靈魂與肉體皆無路可退,最終成為鬼店的一部分。連帶這也是鬼東西最終大勝利的電影,就算溫蒂和丹尼劇末儘管前途渺茫但表面上仍成功離開,可傑克卻永遠沒有救贖,而且小說中該被摧毀的飯店在電影裡會持續聳立原地,存在到很久很久以後。
所以說了,難怪史蒂芬金會爆氣、咳,我是說,是否覺得某些人根本沒有受拯救的價值,也不該被救贖?從這個角度來看,鬼店的電影版在精神上或許和理查.麥特森的瘋狂之屋更相似也說不定(倒不是說創作上真的有什麼關係)。
雖說觀眾無法百分百確定那個被冰雪凍住的傑克是否已經死去,但下一幕鏡頭回到旅館內時,觀眾就知道傑克跑不掉了。那一幕鏡頭緩緩往前推移,對準一張1921年的國慶日宴會照片,裡頭赫然出現穿著合身西裝,英俊挺拔的傑克.托倫斯,一個真正的傑克這輩子都渴望能成為的自己:躋身菁英階層、父權體制下的人生勝利組。
那張照片是為了慶祝美國國慶日而拍攝這事本身便諷刺至極,因為再沒有比國家這東西更能體現父權體制精髓的存在了(更尷尬的是短期內我們為了自保都很難顛覆國家的存在,只能如同發夢一般勉力嘗試如何改善制度本身的問題),更別提OVERLOOK HOTEL正建立在美國對美洲原住民的暴力與剝削上,某方面而言,這是一個經典的破碎美國夢。
關於OVERLOOK HOTEL究竟有沒有鬧鬼其實也有兩派說法,但如同上頭一路講下來的,我傾向當然有(再說不然儲藏室的門又是誰開的咧),因為整部電影就是用這些超自然力量在隱喻父權體制強大卻又無形的影響力,有些人會堅持根本沒有父權這東西存在,但從電梯渲洩而出的正是整個人類歷史因此流下的血:一場源遠流長的大屠殺。
那怕這些歷史悠久的結構性問題是如此明確,社會上照樣有人老愛強調父權都是不存在的幻覺。但就像照片上特別標註的Ball這詞的暗示一樣,那怕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如此恐怖,父權體制照樣像傳接球遊戲一般,不斷這麼一代又一代持續下去。
球從白人殖民美洲開始一路傳到1920年代,接著再到1980年代,用每個無論是否痛苦皆仍志願參與之人的性命來延續體制的力量。最終觀眾很難否認,傑克當然本來就是OVERLOOK HOTEL的一部分,就和身處社會中的每個人也生來就是父權體制的一部分相同。
而有些人在認識到父權的恐怖後努力想逃出掌控,但也有些人受到的影響特別深、特別嚴重,那怕理想和現實的落差如此巨大,即便等著自己的命運是生不如死,卻還是願意拿自己原該守護的一切做為牲禮獻祭,好追逐一個虛幻的許諾。
這是一部關於父權與身處其中之人的電影,一段血腥、痛苦卻又難以自拔的故事。
鬼店這部電影的腦補之多足夠為此特別拍一部記錄片(也確實拍出來了),所以以上也僅是我個人腦補的結果。不過話又說回來,這畢竟是庫布力克的電影,往想太多的路線走向來比較有說服力。
更別提最好的作品總能為觀眾提供無盡的可能性,而鬼店最為優異之處,肯定在於這部電影從1980年代上映至今,仍一直以值得咀嚼的隱諱形式,為觀眾提供兼具深度與藝術性的娛樂。
相關閱讀:
史蒂芬.金原著小說心得
庫柏力克的盒子(Stanley Kubrick's Boxes.2008)
漫游太空:斯坦利.庫布里克傳
紀錄片 我曾侍候過庫柏力克(Filmwork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