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拉弗琳戲劇學院是倫敦頂尖的表演學校,潔絲、露比、蓓兒與莎蒂是裡頭引領風雲的小團體。但友誼並未阻止競爭主角寶座的她們衝突,事實上去年露比就覇凌潔絲搞到她離家出走。即使如此,校長亞當只是溫厚的相信女孩會成長,並決定讓轉學生伊莫珍加入她們。
但伊莫珍加入後原本正趨向穩定的小團體產生負面變化,種種意外與小手段都令人倍感焦慮。於是四名少女的母親決心介入主導事態,以守護女兒為名企圖讓一切恢復正常。但她們很快發現伊莫珍這女孩並不單純,她種種舉動都令人毛骨悚然又意所所指,更糟的是時不時出現的意外事件,開始有可能危及生命……
這本小說的賣點我想應該在於,它是由四位暢銷驚悚小說家,蘇菲.漢娜(Sophie Hannah)、B.A.芭莉絲(B. A. Paris)、克萊爾.麥金托(Clare Mackintosh)、荷莉布朗(Holly Brown)一起寫成。對她們書迷而言這應該是很令人興奮的合作,只是我對四位都不熟,所以……用故事決勝負吧。
本作主要優點我想在於張力十足,故事節奏拿捏得非常好,故佈疑陣的花招很多,讓小說從頭到尾都充滿懸疑與危險的張力。和伊莫珍有關的橋段其實都寫得很有意思的,雖然這跟主角側智力感覺點很低有關,但有意思就是有意思啦。
謎團真相不難推測,卻也無法否認現實生活中,有時就是很難直接去把事情理個清清楚楚,也不可能把有問題的人物直接抓起來拷問。到頭來只能看著那些令人緊張的行動與發言,更不知道身邊亦敵亦友的人實際在想什麼。在此同時角色心中滿滿的劣根性與極端思維,又常常讓事情往更糟的方向跑。
我想上述一切所造成的焦慮,正是本作最大看點。可終究不得不說四人合寫小說恐怕不是那麼簡單的事,雖然主線在節奏與緊悚部分拿捏得不錯,但角色塑造卻非常刻意又過度戲劇化,常出現讓我感覺過於誇張、愚蠢甚至不合理的反應。
主線去到中後段真相已經不難猜,卻還要看四個彼此心結深重的媽媽耍蠢,為了讓故事更加曲折的結果,就是角色不斷做出各種有如腦洞大開的行徑,反倒造成讀者壓力山大,不斷在內心吶喊真是夠了。
舞台劇理論上是小說裡的重要元素,但除了提到劇名、人名,時不時引用台詞外,就沒更多深入的應用,只是個大型佈景板。不管是露比還是伊莫珍的過去揭露出來時,原本撲朔迷離的感覺直接變成一個「喔」,而沒能產生足夠的力道。
露比的覇凌真相最終淪為無味的罐頭櫻桃,好,這對母女真的很爛,然後呢?沒有然後,就這樣而已。伊莫珍的人格魅力也隨著實際的內心側寫消失殆盡,說到頭來她之所以能顯得那麼威,只因為不管發生什麼都傷害不到真正的她。反正遇到事情她跑就好了,人只要安全自然可以放膽惡搞別人「做」自己嘛。
結果整本書的重點就是看四個惹人厭的媽媽在勾心鬥角,過程還很無聊。最糟的是故事到最後沒有化解心結、沒有成長,甚至沒有批判什麼,就只是讓破事繼續維持原樣,留下一個什麼都沒有解決的結局(但說是這麼說,其實都快畢業了啦)。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留下續集的伏筆,但說真的寫成這樣,現在第一集要賣誰我都擔心(不過好吧,如果未來有改編影集的話肯定就不會有問題了)。
替身(The Understudy)對我而言大概就是那種看的時候不無聊(好啦,光這點就贏另外那半,看的時候也很無聊的驚悚小說),但讀完之後感覺相當空虛的作品。我忍不住想著究竟是因為自己真的很討厭看見,用自以為厲害其實沒有的對白追求戛然而止的結局,還是說那真的只是單純寫得不怎樣而已。
但不管答案是哪一種都不會改變我的評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