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6日

瘋狂的宇宙

1954年,美國發射火箭登陸月球的計畫失敗了,火箭墜毀在紐約州,幸好是郊區所以死傷不大,只幹掉了富裕出版商夫妻、他們的兩位客人以及八名傭人。不過其中一名客人也就是科幻雜誌「驚異宇宙」的總編吉斯.溫頓並未當場死亡。正好相反,他不但活下來,還被彈向平行宇宙。


剛開始吉斯完全沒搞清楚狀況,直到發現眼前的美國怪怪的,不但使用的貨幣不同、街上有紫毛外星人趴趴走,還把他當作來自牧夫座α星的間諜,任何人都可以就地正法。拼死逃回紐約市的吉斯意識到,要想好好活下去,就得用最快速度掌握新常識,而他所擁有的參考資訊是,那個,科幻雜誌與言情雜誌各一本。


唔,好啦,吉斯很快又買了報紙,外帶幾本書,搞清楚眼前這個世界究竟是怎麼回事。嗯,感覺根本是設定充滿吐槽點的科幻小說,身為科幻雜誌主編他絕不可能放行這種稿子,但尷尬的是,這畢竟是活生生展現在眼前的真實世界。


這個世界的地球人早在二十世紀第一個年頭,就因為某位丈夫改造太太裁縫機的意外開發出太空旅行技術。H.G.威爾斯沒寫下火星人入侵的故事,而是嚴厲批判人類殖民火星的不道德行徑。由於人類在探索未知宇宙時,意外招來邪惡的牧夫座α星人攻擊,長期戰火沖天的此刻已來到種族存亡的關頭。


為免遭到地圖砲攻擊,地球上的主要城市在夜裡都會使用濃霧管制,也就是利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色濃霧籠罩整座城市。整個社會生活作息因此大亂,入夜後更有像夜行團這樣的壞蛋幫派四處搞事。不過無論如何,人類還是有足以仰賴的對象,那就是偉大的救星,物種的燈塔,萬人景仰的杜培爾。


十七歲從哈佛大學畢業,橄欖球校隊隊長、暢銷冒險小說作家。用版稅賺來的錢買了私人太空船和建立研究室,在大學的最後兩年改良無數太空航行與戰術技巧。大學畢業後進入太空軍官學校,二十一歲以間諜特務身分前往牧夫座α星,成為唯一自這項任務生還的軍人。


他率領的艦隊是唯一能阻擋敵軍攻勢的希望,才二十三歲已經成為太陽系太空艦隊司令,同時還繼續在月球搞科學研究。但以上都不算什麼,杜培爾最厲害的發明是擁有精神感應力的人造頭腦「梅基」。


附帶一提,杜培爾還是吉斯在原世界暗戀、這個世界的言情雜誌主編蓓蒂.哈特利的未婚夫。在此同時吉斯也絕望的發現,有另一個人是這個宇宙的他,所以自己實際上是個沒有工作甚至也沒有身分的人。


為了活下去,已經當過幾年編輯的他決定改寫早年不成功的作品。在這個科幻小說變成冒險小說的世界裡,想辦法投稿,至少先賺點生活費回來。當然他很快發現,這個世界的吉斯當然也寫過一樣的小說,沒兩下他立刻被指控為剽竊,或者更糟,是牧夫座α星間諜!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弗德列克.布朗(Fredric Brown)這部出版於1949年的作品還算有趣,閱讀時會為主角的處境感到好奇和緊張。但同時間也會覺得這是很難正經看待的作品,主線在構思上非常靈活,但情節發展主角要不極度幸運,就是不斷輕而易舉的化解各種危機。


小說在緊湊節奏中不斷倒設定的時機和份量都相當適切,可整體展開通常很脫力。這就更別提那個裁縫機宇航法,說真的,太酸了吧?不過,沒錯,本作的PH值確實很低。因為瘋狂的宇宙(What Mad Universe)賣點,正在於它全力全開的惡搞1930、40年代美國太空歌劇常見的各種爛梗。


小說裡大概只有描述投稿過程的部分比較踏實一點,確實可以讓人多少嗅到一絲業界氣息。除此之外的部分都隨便得非常機車,大有股認真就輸了的味道(為什麼妳要穿得這麼曝露?嗯,這是在太空工作或者當太空人女朋友才能穿的榮譽服飾喲,真是超諷刺那年代插畫風格的對吧,這段讓我一直竊笑)。


實際上比起多重宇宙或太空歌劇的設定,這本真正的賣點在於它是最早期的遞迴科幻小說(Recursive science fiction),也就是惡搞類型套路的作品。熱愛類型的人很難抗拒這樣的小說,就像奇幻讀者怎能不愛碟形世界或拔神劍會被電暈的豬圈助理管理員一樣。


唯一尷尬的點在於,如果沒有大量閱讀那個年代的俗麗太空歌劇的話,大概就很難真正體會本書諷刺的精妙所在。我看的時候雖然時不時會因為惡搞微笑,但多半時候也就是可以看出有在惡搞而已。能意識到是要酸什麼,也猜得到那些東西是什麼,但實際上沒有真正讀過,相當隔靴掻癢。


即使如此本書依然存在長久的文化影響力(好像在圈外比圈內更受歡迎?),我想這主要是因為作者最後對世界觀的處理非常聰明。來到小說結尾,人造頭腦「梅基」告訴吉斯,他之所以會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原世界那個登月火箭所攜帶的電位器,在撞擊時產生的能量可以讓人穿越到平行世界。


同時正巧在撞擊當下,吉斯腦子裡正在想,那個常寫信給他的青少年讀者會喜歡怎樣的科幻世界?對,整個世界幼稚、白爛、瘋狂而且莫名其妙,更不用說杜培爾這種人設完全就是那個青少年自己的意淫投射。


不過這世上有無限多個宇宙,有些或許從來都沒有過生命,也有些或許花才是宇宙的主人。在某個宇宙頑童流浪記的主角哈克真實存在,而馬克吐溫才是他筆下的角色。在無限之中,因想像誕生的所有宇宙全部存在。


無論如何,您眼前這個充滿青少年痛感而且恥爆的世界真實存在,此刻更是人類的生死存亡之戰。身為科幻雜誌編輯的吉斯,腦中存在雜誌報導過的電位差發電機設計圖。而這種發電機產生的能量,將是擊破存在便是難以名狀恐怖的牧夫座α星人最新旗艦的關鍵,不要問為什麼,反正這就是那種世界嘛。


總之萬事俱備,現在我們只欠有個自願者特攻。


人造頭腦「梅基」誠摯建議吉斯扛起這工作,畢竟看起來一邊撞一邊想像原來的世界,就是他唯一的回去方法。反正再來剩下的頁數不多,所以吉斯果斷同意駕駛本書中比汽車還好開的太空救生艇去對外星人自撞,咳,我是說特攻。


當然在最後幾頁裡他突然靈機一動,反正都要穿越,比起認真想像原來的世界,何不穿越到對自己更友善的世界呢?一念之差最終讓吉斯前往一個他才是富有出版商、蓓麗是他女友,而那個世界的他已然死於登月火箭墜毀意外的多重宇宙。


該怎麼說呢,我很喜歡這個結尾,儘管放到現在點子一點也不新,甚至早被致敬到翻掉。但開場惡搞味滿點的起手式,誇張卻又像吃飯喝水一樣破關的冒險過程,利用多元宇宙論在完美解答的同時諷刺類型套路的世界觀真相。最後更神來一筆在圓滿劇情的同時,又再狠酸一把儘管不是青少年路線,但總之還不是半斤八兩都想過輕鬆日子的社會人主角。這種淡淡的自嘲令人莞爾一笑,考量年代加乘的話感覺更厲害。


雖然以故事本身而言瘋狂的宇宙不能算非常精彩,而是比較介於有意思和歷史地位之間。不過整體而言我算喜歡,因為光是回憶起來,結尾以前靠這樣的劇情還能讓人不無聊,而是好奇的持續讀下去,就覺得作者節奏確實抓得不錯,各種惡搞與神來一筆的聰明結尾也很厲害。


本作大概不是第一部把哲學上的Possible worlds概念,與量子力學帶來的多重宇宙假設結合起來的小說,不過作為惡搞路線的經典,這本確實有著不小的文化影響力而且紅到出圈,是那種非科幻迷也會知道甚至印象深刻的作品。畢竟那種大大方方的白爛,搭配不失質感的處理本身就會變成經典梗作。


勞倫斯.卜洛克的雅賊系列最新一集The Burglar Who Met Fredric Brown,就致敬到突破類型之壁,直接把主角羅登拔扔到一個亞馬遜不存在,書店沒被網路搶生意的平行宇宙。當初看到這本設定竟然玩這麼大有夠訝異,也是為什麼我說啥都要把作為致敬對象的本書讀完的理由。


儘管大概無法真正理解讓瘋狂的宇宙成為惡搞經典的時代氛圍,也不太可能再去大量閱讀古早太空歌劇(還要是白爛又免洗的那種),不過即使如此還是能夠欣賞作品中那些令人眼睛一亮的優點和笑點。


最後想談談台版收錄的筒井康隆解說,台灣當年星際出版社這一系列科幻小說的選書,很多來自日本早川書房的ハヤカワ文庫SF。在日本発狂した宇宙有兩個版本,元々社的最新科学小説全集在1956也出過這本,早川又在1966年重譯出版。


也就是說早川書房出版時,本作很可能已經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這也促成布朗其他作品的日文譯本出版。筒井康隆在文中將本作譽為多重宇宙路線科幻小說的扛覇子之作,微妙的是我試著查詢資料,但在西方評論中並未看見把這部當作多重宇宙這個科幻子類型偉大里程碑的說法,而是比較強調它惡搞古早芭樂太空歌劇套路的這部分。


當然也可能只是我沒找到而已,無論如何,每個想像都可能在另一個世界真實存在的科幻構想,在日系作品、特別是ACG作品中幾乎是不斷被覆述的濫大街等級設定,而且形容的方式往往與瘋狂的宇宙存在類似之處。


除此之外Fredric Brown的短篇小說也被藤子.F.不二雄的科幻短篇致敬過。火星人ゴーホーム(Martians, Go Home)和天の光はすべて星(The Lights in the Sky Are Stars),也都對日本ACG有所影響(像天の光はすべて星直接成為天元突破最終回的標題)。


這讓我忍不住想猜,Fredric Brown在日本的死忠粉會不會比美國多,畢竟又一次日文維基比英文維基更仔細。雖然不曉得這對布朗在2012年拿到考德懷納.史密斯再發現獎(Cordwainer Smith Rediscovery Award)有無影響,但至少可以推測,變因在於早期譯本之於科幻後進國的文化影響力,還有人類廚童年的深厚執念。


到頭來每本書都有自己的造化,那也常是有趣的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