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

巴黎珠雞們的生活

談法國女人的書滿坑滿谷,其中許多都試圖向讀者兜售某種不無夾帶些許勢利眼的人生哲學。讀來也蠻有趣的,甚或該說我向來挺能從中得到某種機車的趣味,並為此樂此不疲,當初也是基於這股情緒決定入手本書。


結果內容和預期的不太一樣,因為,竟然不是談想像中的美好法國女人,而是自傲又自嘲的心情分享,這可不是非常有趣嗎?本書兩位作者,蕾拉.德梅(Layla Demay)是土生土長的巴黎人,蘿爾.瓦棠(Laure Watrin)則出身自洛林的文化古都南錫市。


她們都曾旅居紐約,後來又回到巴黎,就算是法國人自己也會因此感受文化衝擊。這讓她們能以有趣的角度,切入包括自己在內的巴黎女人、珠雞們(pintade,作者們發明的暱稱)的日常文化觀察,我讀得很開心。


就像作者自己也常開玩笑的,世人所謂的法國女人,嘿,各位,也就是巴黎女人。畢竟這世上敢如此理直氣壯自認身處世界中心的都市人並不那麼多,更別提巴黎人總覺得只要出了市區便是鄉下,外省?那只適合成立農業促進會,還有在年末時上演二輪表演活動啦。


歡迎來到天龍國中的天龍國。


作者表示相對低調的風格,確實正是巴黎女人獨步全球的強大之處,簡單、優雅、氣質,自然而然的簡樸美感便是咱們的強項。而且得天獨厚的一點在於,嘿,這裡是巴黎,我們就是有一大堆前撲後繼登陸市場的小品牌,提供我們和主流成衣業有一點點不同,不過再稍微精緻一些的美妙商品。


至於巴黎女人總是老得很優雅,不崇尚整型?不,那個,還是會微整型啦,只不過目標並非追求絕對逆齡甚至變成另一個人,而是盡可能低調然後追求自然,比較偏向求緩和而不是變得不像自己。還有法國女人的標準髮型其實是:我今早起床沒找到梳子,更別提喜歡啃指甲的人多得是。


當然要說法國女人品味都很獨特叭啦叭啦,大家絕不搶名牌,或者穿和別人一樣東西的想像就,呃,作者表示,要這樣講的話,那每年夏天全穿上K.Jacques或 Rondini鞋子去海灘的生物是什麼?每年夏冬兩季特賣時間,還有品牌特賣會上的人山山海又是什麼?那裡面可是滿坑滿谷諜對諜的巴黎女人!


如何確保自己拿到想要的品牌特賣會邀請卡,而且還得要越前面的日期越好。時間到便排上長長久久的隊伍,衝進擠得水洩不通的會場大家瘋狂爭搶,買一大堆不見得適合自己的衣服和不合腳的鞋子回家,只因為,開什麼玩笑,我的人生一定要有那個可愛的小東西!


這,也是巴黎女人,鞋跟十五公分高的鞋子很少有人會真的穿出門,因為這種鞋子,是用來放在家裡,那個,瞻仰的。啊,還有,對,我們巴黎女人就是喜歡買可愛的小東西,那台腳踏車太美麗了,我一定要擁有它,雖然根本沒有要騎。


又比如說,我終於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完美機車了,排氣量是什麼?那能吃嗎?重點是,看看那個湖水綠的外殻,再來只要找一頂安全帽來搭就完美了。對啦,現在巴黎女人越來越流行騎機車,一言以蔽之就是方便。而且姊姊們都練過,怎麼性感的把安全帽拿下來。


儘管福斯電視台甚至做了一個把巴黎和某東南亞都市比較的機車特輯,但該怎麼說呢,巴黎永遠還是巴黎啊,你們這群種族歧視的___(茶)


至於提到一定要有的美麗小東西,作者描述巴黎女人對華而不實小物的迷戀,簡直讓我笑到翻掉。實用性,那是什麼,能吃嗎?我們買東西,就是買漂亮,不是買能用的!就算要買假陽具,我們也要買四百七十五歐元由假寶石製成,可以裝飾在床頭櫃上的漂亮產品。


我尤其喜歡下面這段:「菲利浦.史塔克(Philippe Starck)聽好了,什麼設計已死,你過去設計的東西一無是處,全然不實用,再來要設計可愛的風力發電機?


夠了,你聽好,你所有的設計作品全無用武之地,那把經典的塑膠椅,坐久了屁股會很難受。那台超炫的榨汁器什麼水果也不能榨。那卡迷人的行李箱也裝不了什麼東西。但我們並非為了實用、好用去買你的東西,我們是因為可愛之故下手收藏!


所以關於你的中年危機,我們倒是極力推薦你去美國北達科塔洲的法戈市,待上一段長長時間見習,過一過下述生活:用塑膠杯喝可樂,買來的熱狗都在格子桌布圖案的紙盒中。多去街角附近的購物商場逛逛吧,只要六個月的時間,我們敢跟你保證,你會因為思念起你的流線型馬桶刷掉下男兒淚。


而且你會立刻起身回國,繼續為我們供應幾個全然不知用處為何的東西,好搭配我們的指甲油顏色。」


歡迎來到花都巴黎。


當然巴黎是很大的,而且巴黎人最喜歡小圈圈了,他們甚至連創建一個「讓大家有機會突破日常限制認識更多人」的網站,到頭來連這個網站自己都變成練習用鼻孔看人的超級小圈圈。嘿,我有用那個網站,我是不一樣的人。


巴黎每一區都有自己的特色,甚至每個街區都自成一個小國家。河的兩岸居民互相酸來酸去且絕不認同彼此,階級明擺在那裡而且大家都勢利得要死,人們就是在一個又一個小圈圈裡當賤人。看作者輕輕鬆鬆就可以講幾串關於巴黎各區特色與差異的笑話,儘管我沒打算認真去弄懂到底哪區是哪區還有整體細節,卻也挺喜歡知道有這種事的。


什麼樣的人都有,而且總有些光怪陸離的現象。比如書中就提到住在高級地段的老派富貴人家有個「交友會」傳統,好讓這些企業鉅子的小孩與繼承人可以彼此認識認識,如果以後能在同一個圈子找到結婚對象就更好了:男孩子是稀有物種,在好人家的圈子裡男孩物以稀為貴,所以七八歲的女孩得帶兩個男孩才能參加交友會。


再說女權太進步了啊,那是二十一世紀的巴黎欸。


至於小型規模的交友會參與人數可以多達三百五十名賓客這個,嗯,好喔?下面這段也是酸到好笑:「用錢或者共同相信某些價值與信念當(參加)標準,當然(出身)一定是混合的啦!很多孩子都來自外省地方,給我們帶來一股新鮮有勁的氣息!


這一方面可以讓巴黎人去除貴族氣焰,一方面也可以給外省人脫除來自鄉下的土氣。此外也看得到外國人參加,但全都是私下邀請的,社會等級原則仍是首要指導概念。比如,我們很樂於歡迎來自德國的親戚加入。」


這未免太方便人寫勢利眼觀察日記啦。


當然即使是巴黎女人,也不見得可以通過男爵俱樂部嚴格的保鑣巴克先生檢視,他說妳不能進就不能進。不過身為傲氣滿點的巴黎女人,作者可不吃這個氣,大不了老娘不上門就是,巴黎這麼大可還有一堆地方能去的!


至於在巴黎育兒嘛,嗯,該怎麼說,我還記得很多年前就看過彼得.梅爾酸,法國人超不待見小孩,連狗的地位都比小孩高,君不見有些餐廳寧可接受狗狗入場,但小孩絕對免談。之前讀過的法國餐桌上的10堂食育課也提到,法國女人覺得為兒童過度犧牲自己生活的人是失敗者,而這本甚至寫得更狠。


小孩哭鬧的處理方式?嗯,妳就把門關上走人啊。這也難怪作者住過紐約一陣子之後,搬回巴黎各種適應不良,還會在巴黎草坪上聽見諸如此類的發言:「柔伊,聽好了,這裡是法國,我有權打妳屁股,不准再在地上滾來滾去,給我馬上起來!」


作者辦派對時,自家六歲兒堅持要在客人面前唱幼稚園學到的所有歌曲,美國客人都一臉閃亮亮的聽歌,法國人直接講:妳看吧,我就說應該再晚一點到的(對,在法國參加宴會,準時上門是白目,遲到個二十分鐘是基本禮貌,然後大家聊開以後,一路講到天亮也是家常便飯,但當然,一群人要約成功其實不容易)。


同時法國也沒什麼人在講求愛的教育,因為法國乃是文憑至上主義,所以家長從小就對孩子的課業全場緊迫盯人。學校以北美標準而言非常填鴨,從小學開始便走嚴格路線。學區的好壞以及公私立學校的選擇,更是父母掛心到不行的終生大事。


如果在美國一個十三歲國中生回答老師,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6年開打,他的老師會這樣評論:「很好!答案雖然不完全正確,但試著去想去回答就很棒。」不過法國人可不來這套,錯就是錯,如果不想要尊嚴受損,何不先把自己份內事做好呢?


老實說我覺得美國搞到這樣也太過頭了,只能正向思考,美國老師可能是希望如果不幸這小孩再過幾年想拿槍來掃射學校,希望自己不在優先射殺清單上吧。然後另一件笑爆我的事是,作者參加國小學童校外教學活動,搭乘某渡輪做歷史導覽,兩小時十分鐘!?


想當然小孩很快就坐不住了,於船上的導遊小姐:「大家有沒有玩過紅綠燈?有啊,那被抓到最後一個紅燈的人怎麼辦?當鬼啊。姊姊告訴妳們,我小時候的紅綠燈規則不太一樣,被抓到最後一個紅燈的人,就是出局喔!


我們現在開始玩紅綠燈,只要我一講紅燈,你們就要全部安靜不可以說話,只要說話就是出局喔!姊姊這段時間要說歷史故事,你們要安靜的聽,我講綠燈之後你們才可以自由活動喔!」


導 W 遊 W 小 W 姐 WWW


據作者說,這導遊小姐猙獰的模樣,看起來恨不得把小孩都抓起來丟進塞納河,所以出局是丟進塞納河的意思嗎?總之就是,巴黎人顯然是那種「孩子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嗯,那等他們變成棟樑以後再說呀」的族群吧。


是說「珠雞瘋美食」這章我本來很期待的,結果三分之一是作者眼中各種飛天的高級美感聚會、高級有機食材、高級廚藝教學,三分之一談運動,剩下三分之一是推薦餐廳清單,十二頁,好喔。


幾個有意思的點是,就算政教分離正夯,但誰都無法阻止學校在聖誕節端出國王派,在星期五吃魚,還有聖燭節絕對沒有人會放棄奶油口味的可麗餅!(法國每年二月二日的宗教節日,紀念聖母將出生四十天的小耶穌帶往耶路撒冷聖殿,為了慶祝冬盡春來節日儀式之一是吃可麗餅)


還有別再相信不實的謠言,什麼法國女人天生懂得節制,作者表示:珠雞們運動的理由,相信我,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我早上游了十趟,我現在可以吃顆巧克力泡芙壓壓驚!(還有我看過最震驚的不運動理由:那會讓我的子宮避孕器移位,這就更別提那個所謂運動,其實只是使用震動碎脂機之類的東西而已……)


除了食物外,本書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作者對巴黎劇場文化之興盛的自豪,正所謂「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強度高低,最佳管道便是去城內的劇場走一遭。在巴黎,不管名字叫什麼現代劇場、當代劇場、實驗劇場,全都發展得如火如荼。」


只是我得小聲的說,我實在無法想像如此熱衷於劇場的自己,所以只能說我就沒有文化(掩面)如果是在那樣的環境出生長大,或許有些事會變得理所當然,但沒有的事就是沒有,那也沒辦法。


就這方面其他的例子也非常有趣,比如新星光大道這種選秀節目,法國評審就是會全場史賓諾莎、沙特、吉勒.德勒茲連發,還可以一路從小布希入侵伊拉克開始講評,外帶和解放報上的記者玩起高級文字遊戲。


作者表示,這種事只會在巴黎發生。但當然她也自承,法國也是有很多無可辯解的庸俗白爛之物,但該怎麼說呢:「法國與美國的相異之處便在於,美國會輸出他們的文化嘔吐物,而我們不會。」


好啦,巴黎人。


總個來說巴黎珠雞們的生活(Une vie de pintade à Paris)就是一本有點酸、有點可愛,既自傲又自嘲的巴黎女人日常文化觀察小品。相較於某些未免吹得過頭的法國女人論(但那也有獨特的樂趣啦,比如正經八百的告訴讀者法國女人如何優雅使用眼霜的技巧),這種帶點譏誚味的其實滿是我的菜。


當然說是這麼說,它本質上還是很偏心的。所以我也不很確定這本可以推薦給誰,想想應該是對法國文化感興趣,又或者像我這樣喜歡旁觀他人生活形態的無聊仔吧?心得到這裡,這是本怎樣的書形象應該也很鮮明了,接下來便請自行判斷。


這是道地、純粹,不含奇怪添加物的巴黎女人故事,推薦給同好中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