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

武士的女兒:少女們的明治維新之旅

1870年代有群日本貴族少女奉皇后之命前往美國留學……不,這不是少女漫畫設定,而是真實歷史。不過對我這樣的乙女向愛好者而言,這整個命中我的胃口。珍妮斯.寶莫倫斯.二村(Janice P. Nimura)的丈夫是日本人,她因此與這個國家結下不解之緣。


某天她意外從美國某古老圖書館地下室,撈出一本叫日本回憶錄的書。作者艾麗絲.梅柏.培根是位教師,1880年代晚期她在東京旅居一年,而且和一群在美國就已經熟識的日本女性友人住在一起……等一下,在美國就認識是怎麼回事?


感到驚訝的作者深入研究這段歷史,並說了一個在那磅礡時代裡曾有過的故事。黑船來航,倒幕運動,大政奉還算是台灣人普遍不陌生的日本史。在那之後日本迎來一段積極西化以追求進步的時代,使節團與留學生開始被送往歐美各國。


黑田清隆是其中一位曾前往美國考察的武士,後來成為新政府重要成員的他,覺得自己找到了歐美之所以強大的理由:美國中上階級的女人都很有知識學養,美國男人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妻子與母親輔佐及教育,才能在公領域上發揮得如此之好。相較之下我們日本上流階級的女人,過得實在太封閉也太沒有知識。


為了打造新時代的良妻賢母,我們也要開始送女孩子去留學!


先不提這些論點與觀察放到現在吐槽點頗多,但總之在那時代已經非常開放(實際上他還建議友人森友禮娶妻當娶美國人,不過被不失禮但果斷的拒絕了)。而且這個提議應和了明治政府的需求,很快獲得通過,於是黑田立刻展開招募:有沒有好人家的女兒願意去美國留學十年的啊?


嗯,不用說,那年代「好人家」的女兒誰要去啊?就算一切花費都由政府支付,每年還有八百美元津貼,號稱回國後可在女子學校教書。但對真正的千金大小姐來說,那仍然不是吸引人的選項。


首先美國很恐怖,得去那裡念書這主意也很微妙。更別提女兒在家裡還可以有很多用處,但去國外念十年書,這回來還嫁得出去嗎?就這樣現代女人會搶破頭的機會,在那時代遇上的是找不到人,來應徵的全是家道中落的武士女兒。


十四歲的吉益亮、上田悌,十一歲的山川捨松、十歲的永井繁和當時才六歲的津田梅。其中吉益亮和上田悌因為健康與思鄉因素,赴美後不久旋即返國,所以這本書實際上真正的主角是三位小妹妹:捨松、繁和梅。


山川捨松是會津武士旺族出身,但在經歷可歌可泣的戊辰战争後家道中落。好不容易離開戰俘營前往北海道的山川一族,雖然家風高潔,卻還是過著捉襟見肘的日子。哥哥也就是家主山川浩得要想辦法養活全家,但連想去討豆渣來吃都會被同族長輩以丟臉為由阻止,氣到還寫一首詩來酸老人迂腐。


咳,總之基於可以少養一個人加上展望未來性的盤算,他沒告知妹妹就獨斷的替她報名。而這個堅強的女孩便這麼傻頭傻腦的前往東京,往後將成為日本第一個擁有大學學歷的女子(她二哥已經在美國留學了,將來會去念耶魯)。


永井繁和津田梅的背景則類似,她們家族都在幕府服務,同時也很早開始學習西洋文化。但在大政奉還後,她們的父親都失去原本的收入與工作機會。雖然沒有捨松經歷過的戰爭那麼危險,卻還是曾涉及戰火與殺生之禍,那之後家境也陷入困境必須汲汲營營求生存。


永井繁因為家境困難被送給哥哥友人收養,不過幾年後知道留學消息時,哥哥益田孝也是沒問妹妹就報名了(顯然那年代不流行問妹妹意見)。正好繁也在別人家過得不開心,雖然去美國多少會害怕,但總比留下來更有機會,衝就衝啦!


津田梅的父親則根本是英文控,曾是將軍的翻譯官,而且本人也到過美國留學。正因為留過學所以對女性教育的看法截然不同,從小就教梅讀寫。然後因為家裡實在太窮,兩個弟弟又得繼承家業,這樣的話……公費留學很不錯啊。不但十年不用養女兒,而且將來學成歸國的話,說不定也對家族事業有幫助!


就這樣,這五個女孩成為岩倉使節團的一員,在1871年末展開長途旅行。沒送過女孩出國啥也不懂的官方,沒替她們準備什麼實用的東西,甚至剛開始的航程五個害怕又暈船的女孩什麼都不敢要求,全龜在房間裡吃別人送的點心。


她們就這麼在房間裡醃自己,直到日本記者先鋒福地源一郎想說來關心一下小妹妹,然後瞄了房間一眼後把五個女孩拉出門,在她們眼前把最後半盒點心丟進海裡……嗯,雖然知道這是好意下狠招,但女孩們眼神死啦 ~(之後靠著伊藤博文給的味噌醃醬菜回了點血)


當然她們不會永遠畏縮下去,實際上一行人很快獲得適當安排,被寄讀在當地知識份子家中並獲得妥適教育。繁在學業上的表現比較不亮眼,但她為人活潑熱情非常討喜,在學期間還和另一位留學美國軍校的瓜生外吉談戀愛,決定在回國後結婚。並在取得瓦薩女子學院的特別音樂學位後,在東京音樂學院教書。


聰慧的捨松在學業上表現相當優秀,不但在瓦薩女子學院名列前茅,在校內受人敬仰(還得一再澄清自己不是公主),更成為校內最大社團菲拉雷西恩社的主席。相較之下津田梅由於年齡關係,十年間只來得及念完女子高中就必須歸國,但她的表現也非常優秀傑出,而且她走出的路也是三人最長的。


如果是少女小說的話,這段長達十年的黃金時光應該會是整部作品的重點,當然讀的時候這部分也讓我看得非常開心。三名少女在美國盡情享受,她們身處母國時不可能擁有的自由與快樂。而且事實證明只要給她們機會,她們不但可以積極明確的表現自我,還能變得傑出又大膽。


只不過該怎麼說呢,她們終究得回國,而且尷尬的是長達十年的留學時間,讓三人的日文能力都大幅降低,傳統禮節也幾乎放水流。捨松和繁儘管讀寫存在問題,但聽和說尚且過得去,但六歲就出國的梅根本已經把日文給忘個精光了。更尷尬的是她們在日本最渴望西化的時間出國留學,但十年後日本國內情勢已然產生變化,保守思想重新抬頭,西方知識不再被強烈渴求。


結果這三人回國後都碰上自己的撞牆期,繁早早決定結婚並投入家庭,加上音樂專長也讓她比較容易得到教書工作(還是當時日本女性所能領到的最高薪)。把家庭和工作平衡得不錯的她儘管並非一帆風順,仍可以說是最沒煩惱的。


相較之下捨松和梅剛開始都有點高不成低不就的苦澀,捨松的教育程度並不輸給男人,但日文讀寫不行的她對比其他歸國後很快獲取高位的男人,在當時的日本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當初出國時官方的期許是要她們成為種子,在女子學校裡教授其他日本女子知識。但此時社會風氣轉變,女子學校的教職看起來沒什麼著落,結果正值適婚年齡(其實已經略晚了)的捨松就面臨兩難。她是要像小梅一樣暫時獨身想辦法追求事業,還是要趕快抓住結婚的機會走入家庭?


她沒有掙扎太久,在派對上演出威尼斯商人裡頭波西亞一角的捨松,吸引了當時的陸軍大臣大山巖。雖然年齡差距很大,但幾經考量之後,覺得工作機會虛無飄渺的捨松,還是接受求婚成為伯爵夫人(之後又成為侯爵、公爵夫人)。


捨松從此走進貴婦人的圈子。她發起仿效西方的慈善活動,被以鹿鳴館的貴婦人之名呼喚,卻也飽受批評與攻擊(小說鈴蘭女主角影射的貴族夫人就是她,雖然被賦予浪漫色彩,但當年對本人而言只是甩不掉的噁男蹭鼻子上臉,極度造成困擾的醜聞而已)。


誠如作者感嘆的,儘管社會地位很高而且生活富裕,和丈夫感情也很好,但身為日本第一個女子大學生的捨松在走入家庭後,依舊失去了為自己發揮的機會,那份苦澀恐怕無論如何都非常實在。


而津田梅也就是後來的津田梅子該怎麼說呢,強勢的她一方面是自己勇敢有目標,一方面也有那麼點幸運超人的味道。在那時代選擇不婚而是成為職業婦女的她,最後達成了不起的成就。


總之歸國當下梅是最尷尬的,捨松的兄弟都在政府與學校中取得高位(後來大哥成為陸軍少將與男爵,二哥則成為東京帝大校長,快要全家都有維基條目,包括她自己)。繁那個自主幫她報名的哥哥益田孝,則成為三井物產的社長。可以說無論如何,她們兩人的日子都不會難過。


相較之下梅雖然在美國時住在富裕且極度寵愛她的蘭曼家,享受了三人中最正統的美國上流階級生活,但回國以後她家基本上還是,呃,馬馬虎虎。加上她的日文已經完全廢掉,又只念到高中這種不上不下的學歷,讓她在求職上顯得十分尷尬。


另一個實在的問題則是她的眼光也非常高,絕絕對對的寧缺勿濫,於是早早確立獨身追求事業之道。但,好吧,她又有那麼點挑三撿四。工作條件如果不夠優渥就不太想做下去,性格上還帶點勢利尖酸,實在不怎麼適合原汁原味的成為晨間連續劇主角。


不過該怎麼說呢,有時就是要這麼倔強的聰明女人,才能在那時代走出自己的路。卡了一陣子關後梅再與伊藤博文重逢,不但受邀到專門教育菁英份子妻女的私人學校上課,最終還住進伊藤家中。梅一邊教授伊藤妻女西方禮儀,一邊也從她們身上學習日文和日式禮節。


而後伊藤又再促成華族女學校成立,小梅理所當然的成為教師,捨松則成為創始委員之一,並邀請她們的美國友人艾麗絲客居日本一年擔任教師,而這也是開頭那一本書的由來。不過如果小梅滿足於此的話,那她的故事就不會變得那麼有趣了。事實上正好相反,往後這個當初最小的妹妹會展開一段辛苦並不斷向上攀升的旅途。


小梅透過各種人脈獲得美國布林莫爾學校的入學機會,並促使華族女學校校長同意讓她帶薪就讀。她把這個機會掌握得非常好,好到布林莫爾學校的校長想提供她一個研究室助理的職位。雖然本書作者覺得小梅拒絕的理由是因為愛國,但我得說很實在的問題是,小梅當時留在美國當助理的收入和社會地位,肯定比不上回國後的發展機會,所以會拒絕掉想想也是理所當然的。


回國的梅繼續在華族女學校教書,更神奇的是她還接受政府指派,前往美國參加美國婦女聯盟(federation of women's clubs)在丹佛的會議。這之後又再由政府許可接受邀請,前往英國進行考察,還親自會見了南丁格爾(同時曾經照顧她很久的蘭曼夫人,在丈夫死後陷入貧窮,也是她衝到美國協助幫忙、處理很多事情)。


再次歸國的梅由於教育理念和華族女學校,以及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的主事者都不同,津田梅開始浮現自行辦校的想法。趁著政府通過高等女學校令、未來將在各地廣涉女子學校的機會,她成立了女子英學墊(啊,什麼找到的房子有房間鬧鬼?那老娘來住那間啦,怎樣明明就很和平呀)。由於教學水準高,所以儘管入學條件嚴格,學生數量還是很快增加。


在過往好友的幫助下,她以單身女性身分建立個人戶口,改名為「津田梅子」。她創辦的這間學校,後來被認可為當時私立女子學校所能得到的最高認證標準「專門學校」。1905年,文部省規定這所學校的畢業生,不用參加考試就能取得教師資格。之後專門學校再成為津田墊大學。直到現在日本的小學生仍會在課本裡讀到津田梅子的名字,而令和時代的五千元鈔票上則有著她的肖像。


閱讀津田梅子的故事時,我不斷想起單身,不必告別這本書。只是我又忍不住八卦一下,梅子在大學時結交的終生密友Anna Cope Hartshorne,後來不但前往日本撩下去陪梅一起經營學校,兩人還長年親密相處。


當學校在1923年毀於關東大地震時,安娜殺回美國成功募得五十萬美元好重建學校。梅子晚年十分依賴安娜,而當她在1929年過世時,安娜又繼續幫她撐著學校,直到1940年因太平洋戰爭開打不得不返國為止。說真的用現在的角度來看,難免想講一句這一定是真愛,當然是不是愛情是一回事,不過總之一定是愛吧。


不可諱言的是這本書也一再讓我感受到人脈又或者階級的力量,其實當初就只有貴族可以報名這次的留學機會。儘管因為種種因素最後都是家道中落的少女「被」報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句話,用在這邊也挺適合的。而且如同像體現六人理論一般,書中女孩們結識並有所互動的歷史名人很多,她們的家人往往自己也很有名。


如伊藤博文般的名人更是來來去去,只能說就算原本在比較邊緣的位置,她們依舊都是雲端一族(比較感傷的部分,則是捨松和繁的長子後來都在搭乘的軍艦,航行至澎湖時因彈藥庫爆炸死亡。而捨松自己後來也因為西班牙流感病逝,只能說看到這些敘述時,腦中的歷史感真是波濤洶湧)。


可若要說這個可愛的故事哪邊讓人感觸最多的話,莫過於各式各樣的「相對論」了吧。對十九世紀下半葉的日本女人而言,同時代的美國女人自由到難以想像的程度。不過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那時代的美國女人實在也不能說真的自由到哪裡去。


我看到捨松一行人抵達美國,而美國爭取女性投票權的團體就順勢過來蹭一下炒熱度時忍不住笑了,很熟悉的努力方式但有時實在也不得不然。美國女人在1919年才獲得投票權,日本女人甚至要等到1945年戰敗之後,在美國管領下才終於擁有投票權。


當年最後根本沒留學的吉益亮和上田悌,後來都渡過極其平凡的一生。繁成為了那年代極其少見的戀愛結婚之職業婦女,而捨松和梅則在掙扎之後選擇完全不同的道路,最終一位成為貴婦人,一位則走上前衛的單身女性教育家之路。


即使如此傳統依然圍繞著她們,對追求獨立自主的津田梅子來說,女性最重要的事依然是成為良妻賢母,而且不支持太「激進」的女性主義。當然這裡面自然也會有點典型一代不如一代的感嘆,但也體現人如何受自己的經驗侷限。


相關敘述也讓我對漫畫家川原泉的女子學校面試事件產生更多感觸。話說1960年出生的川原念到大學畢業,在那年代以女性而言算高學歷,教授也推薦她去某女校參加教師面試。但面試時她被問成為賢妻良母和讀書,哪個比較重要?川原泉秒答當然是讀書,結果因為太誠實就沒被錄用,最後索性跑去當漫畫家。


先不提我覺得川原泉還是當漫畫家比較好,總之當初讀到這故事時我有點困惑,想說讀書真是那麼糟的答案嗎?明明是學校啊!但讀完這本後我瞭解到日本社會,當初是基於什麼理由決定設立女子學校,後來辦校的期待又是什麼,連帶變得可以理解為什麼直到1980年代,這兩個選項還會這樣被擺在盤子上叫人選。


只是近來的經驗也讓我意識到所謂進步的複雜性,確實梅的論調放到現代顯得非常落伍保守。但問題是把她的言論放回二十世紀初去看,便可以意識到在當時,主張良妻賢母論一直是梅子推動女性高等教育的最佳保護色,這讓她免於遭受當時越來越極端的日本保守派攻擊(像捨松就不斷遭受保守派批評)。


歷史的複雜與變幻莫測總令人感嘆,有些現在看起來退步的主張是當時面對現實艱難之處時不得不然的妥協,想做出正確判斷確實不容易,每個人都只能盡力選擇當下最好的答案。


也是看完這本書,我才感覺自己真正看懂了吉永史大奧的結局(對,結尾某人遇到的小女孩就是梅喲),那個女權終將再興而且不再是秘密的隱喻很棒。追求平權從來不是容易的路,穩健的累積力量並追求實質進步,肯定是讓改革能夠健全並持續下去的不二法門吧。


武士的女兒:少女們的明治維新之旅(Daughters of the Samurai: A Journey from East to West and Back)描述三名日本少女在十九世紀前往美國公費留學的經歷,以及在她們學成歸國後個人命運的流轉。


主題本身很對我胃口,實際讀的樂趣也不少。這本剛開始就是因為題材吸引我,而讀完後我可以高興的說想看到確實都有看到。雖然作者講述起少女的經歷有點太過平鋪直述,但不至於令人感覺枯燥,基本上挺好看的。


更重要的是在講述她們的生命故事時,作者也會仔細的描述整個時代背景,對讀者而言也更好進入狀況。對喜歡少女向作品的讀者而言閱讀時肯定可以補足能量,並感受背後那股磅礡大時代的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