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這就是莎士比亞筆下那個惡魔的臉?不,鬼才信,根據多年辦案經驗,我確認信這人才不會幹那種事!就這樣葛蘭特與他美國小搭檔卡瑞恩,開始對歷史細節展開一連串追查,最終果然尋得足以說服自己的答案,解開理查三世是否殺害自己兩個姪子的謎團。
第一次讀時看的是臉譜版,這次重讀是看漫遊者文化的丁世佳新譯本,感覺好像全新的小說一樣(爆)雖然下面這段對整體劇情無關緊要,但如果看完這段能笑而且覺得有趣的話,那大概就可以接受約瑟芬.鐵伊那有點尖酸且勢利的行文風格:
「『大汗淋犁』是席勒斯.韋克利腳踏實地、厚達七百頁的鄉土大作。從第一段看來,本書的情境跟席勒斯上一本作品並無實質差異:媽媽懷著第十一胎躺在樓上,爸爸在樓下九度操勞已然癱了。大兒子在牛棚裡欺瞞政府,大女兒跟情人在乾草棚架上相好,其他人都在穀倉裡避風頭。芧草屋頂滴答漏雨,大糞在堆肥裡蒸騰,席勒斯從不漏提大糞。堆肥的蒸氣是這幅情境中唯一向上的氛圍,並非席勒斯的錯。倘若席勒斯能想像出一種朝下發展的蒸汽,他絕對會寫出來的。」
好吧,但上面那段根本不是小說重點,回到重點上來,我一直以來都覺得約瑟芬.鐵伊(Josephine Tey)的作品常常處於盛怒之中,而且她還有寫到讓讀者一起生氣的渲染力。
我覺得要形容這位作家的故事,常常都關於對個人內心理想秩序的捍衛。但大多數都太久以前讀的了,現在要重看才能確定。但至少就時間的女兒而言絕對如此,而且她最後寫到快要每個讀者(至少暫時)都變成Ricardian了。
我有時會開玩笑,說理查三世的公眾形象分成時間的女兒之前與時間的女兒之後。之前就算盡量持平也還是會把他歸類為壞蛋,但之後則進入「他或許不是好人,但您可千萬別把他講成壞人」的狀態。
即便是空王冠:玫瑰戰爭與都鐸王朝的崛起這樣專業的歷史普及作品,哪怕不便明提也得稍微回應一下。倫敦塔內播放的小王子死亡之謎歷史節目,現在也只是語帶含糊的說有很多可能性
在我看來這是熱情造就的文化影響力,和莎士比亞筆下那個駝背又左手萎縮的陰險壞蛋相比,時間的女兒裡的理查三世是個英俊勇敢又精明幹練的陽光系男子。在戰場上死去前,他在各方面都有著無庸置疑的傑出表現。同時他也沒有篡位,當時局勢會走向那個方向,有著各式各樣「大人的理由」。
當然光只是這樣講的話肯定會引來各種質疑,所以作者打小說一開始便展開各種鋪陳。先透過優秀刑警的人臉辨識經驗談,搭配主流文化中對理查三世各種已接近愚蠢的醜化,來改變讀者心中判斷標準的權重。接著再丟出東尼潘帝的概念,藉由一場當時號稱死傷慘重但其實並沒有的工運衝突為引子,強調歷史上本來就有各式各樣以訛傳訛、傳到跟真的一樣,但跟真相的關係是沒有關係的說法與論點。
接著作者開始釋出各種不同於莎劇版本與傳統看法的史料,一層又一層的依所謂「常理」對(當時的)主流說法提出質疑與攻擊。無法移動只能思索的葛蘭特,不斷躺在病床上為自己也為讀者強化他的信念,並削弱所有想法不同者的可信度。同時他可愛又有文化的小助手,則不斷四面八方替他挖回各式各樣的資料,無不佐證理查三世是個好人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好,理查三世不是兇手,那真正的兇手是誰呢?作者給出的答案是亨利七世,證據就是他之後還是軟禁了小王子的媽(史實上其實還連帶清洗了小王子的媽的家族勢力啦)。更別提莎士比亞筆下描述的那個邪惡叔叔,形象來自根本沒見過本人的湯瑪斯.摩爾那本偏頗傳記。
而傳記的資料來源,則是和理查三世有仇、名聲很臭的坎特伯里大主教莫爾頓。很明顯的醜化理查三世的得益者是都鐸王朝,最終這個王朝也確實掌控了歷史的詮釋權。無論前面關於小王子之死的推理是不是都建立在空中樓閣上,至少最後這個指控貨真價實。
最後讀者等於在兩道菜之中選擇,大家今晚要選理查三世還是亨利七世?
老實說整本書到這裡,理查三世被寫得簡直像約瑟芬.鐵伊的親兒子
無論如何那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是本有趣的小說,節奏拿捏得當、劇情有趣。很多句子諷刺味十足令人忍不住噗哧一笑,替理查三世洗白的熱情更是強烈的傳達到讀者心中。甚至最核心的點其實在於,即使作者推論有漏洞,但同時間一路看下來讀者也可以意識到,認為理查三世是兇手的推論同樣並非罪證確鑿,沒有哪邊可以真正釘死另一邊。
整本書真正要控訴的其實是以亨利七世為首,都鐸王朝後續對理查三世展開的一連串政治醜化。兩個小王子究竟是誰殺的,除非有違反人類已知物理法則的時光機,否則現代已不可能破案,所以理論上也不能堅持非得安在理查三世頭上才正確。
然而都鐸王朝做過的事非常確實,雖說就勝者為王敗者為冦的角度來看這也無可厚非,但不代表人們得要帶著欣喜笑容愉悅的接受一切不合理。隨著對歷史的深入瞭解,人們能意識到的是掌權者如何控制歷史的詮釋權,將之扭曲成對自己有利的版本。
當讀者心中因此燃燒起對歷史與人類社會中不公不義的憤怒時,作者就贏了。如果身為贏家的亨利七世一點都不乾淨,那至少也該還理查三世一個公道。連帶該怎麼說呢,這部作品實在用上了很多漂亮的心理戰術來說服讀者,即使意識到了,也會因為很有意思而讓人甘之如飴。
時間的女兒(The Daughter of Time)的樂趣,實際上存在於約瑟芬.鐵伊以其渲染力極強的敘事魅力,讓讀者產生一種共同破解謎團、突破長年錯誤偏見的親密感。她讓書迷因為紙上的文字一起生氣一起笑,有如參與一場跨越時空的同好研討會。
到頭來小王子之死的真相已不是重點,對讀者而言這是一個人們更願意相信、或至少更討厭什麼的故事。單一敘事的危險性?莎士比亞已經講上幾百年了。那不一定是對的,歷史上所有偉大人物比如湯瑪斯.摩爾,只要下筆有偏見,做出的論述就不一定都是對的。
所以相信或至少喜歡另一個說服力並不特別差的版本,又有何不可?
這就好像無論在東尼潘帝(Tonypandy)發生過的「暴動」實際有沒有那麼大條,討厭邱吉爾的人,直到現在依然堅持時任內政大臣的他當初就是有下令血腥鎮壓工運,因為下這種令「就像他會做的事」(話說回來邱吉爾本人對本書提出的辯護並不領情,他讀過時間的女兒,但還是覺得理查三世是殺姪兇手 XD)。
當然歷史學者絕不該用漿糊的態度處理爭議,但如果是小說的話……對,無論如何,好故事很棒、精彩的故事超棒。每部創作都要求四平八穩反而很無聊,有時倒不如激烈的熱情要來得更加迷人。
或許到頭來時間的女兒也是一場關於東尼潘帝的嘉年華。
但那又如何?這正是東尼潘帝的魅力啊。
佛性電子書AP連結:
延伸閱讀:理查三世:停車場裡的國王(Richard III The King In The Car Park .2018)
這本的確很迷人,我最早也是看臉譜版,後來謀殺專門店有選進去又重看一次。
回覆刪除謀店版的我沒讀過,但印象裡譯文評價也是有比較好,希望約瑟芬.鐵伊的作品現在能全套重出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