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7日

不死殭屍—恐慄交響曲(Nosferatu.1922)

 

穆瑙的Nosferatu是第一部讓吸血鬼死於陽光的恐怖電影(原作斷頭後就直接化成灰了,死前還照了點太陽),也是極具傳奇性地位的表現主義默片。故事首先從穆瑙沒買版權就硬拍開始,咳,這個最後再說。


總之名叫哈特的年輕人接受上司指示,和妻子米娜告別後帶著信件,前往川西凡尼亞和富有貴族奧洛克伯爵商談生意。沒想太多的他越接近目的地越發現苗頭不對,實際上他的送信對象根本是住古堡的吸血怪物,更糟的是吸血鬼還對他妻子的畫像一見鍾情……




老實說用現代觀眾都是被嚇大的角度來看,這部實在是那種非但不太恐怖,甚至還挺有喜感的恐怖電影經典。事到如今已經很難想像,本片當年在瑞典竟然會被用太恐怖當理由,成為禁片直到1970年代才解禁。


當然實際上一部電影會被禁,背後都有著值得探討的政治背景。所以理由八成不單純是因為瑞典觀眾的神經特別纖細,想必有更多微妙的因素在運作。但我不清楚當時瑞典實際發生了什麼事,所以還是先回到電影本身。


老實說也因為這部實在太老了,加上表現主義電影的演出方式本來就很誇張,所以看的時候真的是一邊覺得某些表現方式很美,但同時又忍不住在內心瘋狂吐槽,結果到頭來感覺也沒辦法很正經的寫心得。


然後如果用壞心眼的角度來寫的話,這故事看起來像是一個住在川西凡尼亞,家中古堡裝了自動門的吸血鬼,接待了在國外經營房地產事業的手下送來的新鮮血包。這血包的名字叫強納森,奧洛克伯爵既沒讓他染上傳染病(驚嚇過度出意外是另一回事),還讓這個血包吃得還蠻好的。


1922年那時代歐洲窮人的飲食條件很差,更別提吸血鬼根本不需要正常的人類食物。但即使如此奧洛克伯爵依舊十分用心努力的為血包張羅飯菜,一頓餐點有肉有麵包還有一整個咕咕霍夫(kugelhopf),雖然纖維質極度不足,可滿足感一百分,畢竟有一整個咕咕霍夫欸、好大的一整個咕咕霍夫!(好啦是有多想要咕咕霍夫)


該怎麼說呢,現在捐血捐到500cc也只送兩公斤米、很廢的禮券或難吃的西堤餐券,相較之下血包強納森既拿到大合約(一張充滿奇怪圖案的紙,拿出來然後奧洛克伯爵很正經在那裡看時確實有點毛),又有咕咕霍夫,感覺好像蠻划算的!?


好啦,我開玩笑的,一點都不划算。


看起來從一戰結束後就沒再剪過的指甲、會自己蹭過來吸血、長得還很奇怪的奧洛克伯爵如果是在現實中碰到,無論如何肯定會想保持非常安全的距離。本片中的吸血鬼就是怪物無誤,不但是怪物還是人妻控怪物,很快就發現血包強納森的老婆才是極品,德國的房子已經買好了,來,馬上搬家到人妻附近!


從接下來的劇情看得出來,古老的怪物奧洛克伯爵為了剛認識的人妻非常努力(雖然人妻不認識他)。吸血鬼自己準備一堆棺材、自己搬棺材上馬車、再自己駕著馬車前往港口搭船展開遠行。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要在每個經過的地方散佈瘟疫,讓各地因為檢疫關係變得更不方便通行,反而拖慢自己到人妻所在之地的速度。也不知道為什麼不比照原作邊睡邊簡單方便的把自己寄到目的地,非要殺光全船的人成為船長,再自己校長兼校工駕駛帆船前往目的地,但總之奧洛克伯爵就是這麼幹了。


只能說他是一個很愛DIY的吸血鬼吧 ~ (全錯)


無論如何,這位人妻控怪物總算大費周張的抵達人妻所在的城鎮,很努力的默默把棺材從港口搬到米娜家附近的房子。從此開始每天吸別人血、視姦女主角,還有在新搬入的住宅裡裝自動門的日子。沒辦法,雖然是默片,但我看的時候,好像聽見奧洛克伯爵說話的聲音:不管在那裡,我都要有自 ~ 動  ~  門 ~!!!


當然笑歸笑,但本片在表現主義電影中也是獨樹一格,即使有很多現在看來喜感十足的地方,但整體還是頗有令人玩味之處。首先和其他表現主義電影多半在室內拍攝不同,本片盡可能的採用實景拍攝(附帶一提劇中小鎮逃過二戰戰火保存至今,雖然我得說好像也不是美到讓人超想到此一遊的程度,不過如果很愛這部片的話自然會有意義)。


可即使不在室內拍攝,導演穆瑙仍然藉由拱門、特殊視角等精巧構圖來營造壓迫感。幾幕吸血鬼瘦長妖異的影子覆蓋、侵入眼前空間的畫面都令我印象深刻,並充滿陰森的美感。哪怕劇中特效放到現在來看已經很平淡,但營造出的氛圍卻和那些徒子徒孫作品一樣,都能勾起某種共通的原始恐懼。


那關於陌生異物正逐漸侵入過往以為安全的空間,社會信任逐漸瓦解,而我們難以有效反制的故事。劇中吸血鬼奧洛克伯爵的形象明顯影射猶太人,整段情節也令人想起保守居民對移民的恐懼與排斥,以及那些將移民和少數民族與瘟疫加以連結的歷史。而當這種情緒與仇富結合起來時,便構成隱藏在不死殭屍—恐慄交響曲劇、同時也是恐怖片這個類型最原始的要素。


更別提我就是老特效本命!


就後人考據穆瑙本人應該不反猶(應該啦),但或許正因如此,本片在這方面顯露出的文化意義才更彰顯時代氛圍。此外據說穆瑙本人是同性戀,不曉得是否因為如此,所以本片就和浮士德(Faust.1926)一樣都存在著群眾暴力,特別是德古拉這本小說裡並未出現這樣的情節。


當奧洛克伯爵來到主角所在的小城之後,死亡也隨之而來,沒人知道「瘟疫」的來源是什麼,於是人們開始做出極端的決策並獵補替罪羊。他們找到的對象是奧洛克伯爵的手下、已經被關進精神病院裡的房地產商。


老實說這個長得很奇怪的中年男子(話說本片還真是找來了一群長相奇特的演員)確實稱不上無辜,也並非沒有為惡,吸血鬼確實是他牽線引來的。但問題是鄉民找上他並非有憑有據,完全只是看他覺得奇怪,結果還真的歪打正著。


所以看的時候也難免會想,那假如是打歪的情形呢?當看著一大群暴民追補這個小個子男人時,在觀眾心中燃起的並非義憤,而是疑惑與迷茫。被追殺的不是無罪之人,但中間卻沒有經過符合法治精神的程序。更別提他犯下的罪又該如何評價?面對灰色行徑動用私刑的合理性又在哪裡?


更重要的是,追殺他對解決問題分明沒有幫助,簡直是純然愚蠢的浪費力氣。如果把這些努力用在追補真正的兇手奧洛克伯爵,那至少也可以減少被害人才對。但顯然小鎮上不要說沒有福爾摩斯,連夠力的常識人都沒有。群眾想做正確的事卻白費力氣,甚至反過來製造不幸,總令人感到遺憾又無奈。


但又該怎樣做才能不再犯錯?


不久後當初為了逃命不慎墜落懸崖掉進水裡的血包哈特總算歷劫歸來,當意識到自己丈夫的巨變顯然和說好絕對不能讀的記事本內容有關時,米娜沒有不讀的選項。書中的資訊也讓她意識到殺掉吸血鬼的方法:當一個純潔之人自願獻上血液,讓吸血鬼沈浸其中、忽略清晨雞啼時,就是怪物的死期。


老實說用現在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既恐怖又很浪漫的原創設定。該怎麼說呢,我覺得本片女主角有著眾多表現主義電影女主角的特色:看起來從頭到尾都處於撞邪狀態。當然就本片的情形,米娜是真的撞邪了。


得知吸血鬼作祟的真相,又每天被奧洛克伯爵精神攻擊得很痛苦的米娜,雖然受到勸阻仍然下定決心。她已經受夠奧洛克伯爵的猥褻,而且身邊還沒人能夠倚靠,最後只能自己拿命拼了(劇中一段女主角被騷擾到驚醒,轉頭看到老公睡超死的氣惱表情讓我忍不住笑了,說來無奈,但某些事還真的很超越時代啦)。


結果到頭來不死殭屍—恐慄交響曲也是一個女人用性誘惑怪物,引導其走向死亡之路的故事。電影對這段的處理非常曖昧,奧洛克伯爵睜著大眼凝望女主角時,那眼神令人難以分辨是渴求鮮血還是真愛。他並非沒有聽見雞啼,而是儘管聽見了卻還是無比留戀的停在房內。等到太陽終於昇起時他才突然清醒,然後死於第一道陽光之下。


腦補空間也因此滋生,這究竟是一個為了真愛不惜自殺結果後悔的結局,又或者只是米娜戰術大成功?無論如何,最後吸血鬼死了,犧牲自己對抗怪物的女人也死了。留在世間的是她那搞不太清楚狀況的丈夫、出來收個尾的凡赫辛教授,以及從頭到尾狀況外、暴力滿點但什麼問題都沒解決的鄉民。


用更壞心眼的角度來寫心得的話,這故事看起來是一群男人非常討厭外來移民、特別是有錢的外來移民的故事。同時間這群男人也不想讓自家女人出去工作,畢竟這成何體統?弄個不好被老闆、甚至移民,又或者移民老闆上了怎麼辦?保護財產的古老方法是鎖起來,就算女人在家裡無聊到像中邪,但總之還是關在家裡比較好。


但最後那個女人還是決定為了尊嚴要出去工作,而且解決了所有男人都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只不過代價是自己的命。最後從頭到尾要不幹壞事就是幹蠢事,根本沒幹正事的男人做出結論,外來移民就是會帶來禍害的怪物,女人果然不應該出去工作。


不過當然,這群人會被時代的巨輪輾過去,就像死於朝陽之下的吸血鬼一樣。


好吧,以上已經快要跟電影沒有關係了,純粹是我看片時腦洞很多,壞心眼正常發揮而已。老實說以藝術表現來看,我覺得浮士德是更優秀的作品(附帶一提拍攝得更早的本片配樂和浮士德87%像,不過默片的配樂又是一門學問,這邊只是想碎念我聽得好累)。


作為最早的吸血鬼電影之一,不死殭屍—恐慄交響曲放到在其實娛樂性普通。如果是要看好看的話,那我還真的不會推薦。不過經典就是經典,有它自己的歷史、文化意義。


我覺得把本作中美學及概念放回屬於它的時代,並思考這些創舉如何影響往後作品,以及故事本身又是怎麼反映它自己的時代的話,那這些現在看已經沒那麼精彩的老電影也會散發出迷人的光輝。這就更別提,如果有人以此為主題拍出超精彩的Cult片的話,那怎麼能不先看一下原版呢?


最後,上面提到這部電影基本上是穆瑙沒買版權的硬幹之作。雖然電影對原作設定與劇情做了不少更動,不過只要看過是布萊姆.斯托克的德古拉,就很難認不出這部電影的情節與設定是哪邊來的。


總之本來穆瑙團隊這邊是有想買版權的,但沒買到,又很想拍,索性就把角色名字和部分設定改一下硬拍。但無論原本是不是想凹說只是「參考」,但總之拍完果然也被版權持有者告,而且官司還打輸了,被判要收回所有的拷貝銷毀。


也因此當時真的是不得不回收膠捲並進行銷毀,只不過本片運氣很好,因為真的有紅、流傳得夠廣,所以還是有些膠捲被成功保存下來(從這個角度來看,弗利茲.朗的大都會(Metropolis.1927)當初是真的票房沒很好。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膠卷不齊的幻之謎作,近年才在阿根廷找到部分缺失膠卷得以補上)。


該怎麼說呢,用現代眼光來看無視版權硬幹絕對不應該,但若要因此銷毀一部電影史上的重要作品又太微妙。只能說比起導演或演員多年後驚傳性侵的消息,一百年前沒買版權就拍這相較之下還真是小事啊。


小說心得:德古拉


穆瑙電影心得:

浮士德(Faust.1926) 

最後一笑(The Last Laugh.1924)

 

 以本片拍攝過程的偽花絮作為主軸的狂氣搞笑Cult片,很讚:

我和吸血鬼有份合約(Shadow of the Vampire.20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