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讀完批判飼料產業弊病的貓寧可買老鼠後我印象非常深刻,也讓我得到一個結論,如果要用環保的方式養寵物,那很多人其實養不起。但即使如此也不太可能禁止養寵物,所以之後會發生,不,應該要問的是,現在究竟在發生什麼?
愛為何使生物滅絕從廣泛角度談關於寵物、飼主與整個產業涉及的問題,而那看來令人難過。現代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也越來越不吝於為這些小動物花錢並理直氣壯的捍衛權益,造就出幾十億數量的寵物,與一個等同中等國家預算的巨大產業。然而地球與人類社會的資源是有限的,於是首當其衝的便是野生動物極其深沈的不幸。
放養或在棄養後野化的貓和狗是野生動物的殺手,貓是全球六十三種有紀錄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狗則與十一個物種的滅絕有關,無論飼主與愛好者再怎麼堅持這群毛茸茸生物可愛討喜的一面,但對野生動物而言,它們是殺手。
放養的狗和貓已經造成許多物種數量大幅減少,近幾十年來瀕臨絕種清單不斷加長。隨著寵物數量增加,事態也變得更趨嚴峻。書裡提及的紀錄實在太多,以至於我不可能在心得裡詳提,只能說那幾乎會給人一種宛若世上每種生物都快死光了的錯覺。
即使不涉及直接獵殺,在某些案例裡,美洲白冠雞和特定鹿種只因為狗的叫聲就影響其自然行為。光聞到貓糞和貓尿就會導致山河貍與美洲家朱雀進食減少,以及嚙齒動物的焦慮。
當然跟絕種比起來這些例子看起來都還好,但不能忽略的是貓和狗對很多地方的生物而言完全是外來種,也就是說從深邃時間角度的自然狀態下,它們不該在那裡,或至少不該以如此驚人的速度入侵。儘管保育專家用恐懼來防治入侵種的效果令人期待,但當同樣的事反過來發生在原生種上頭時,那可令人笑不出來。
寵物產業就各方面而言都是一場全球性的大型生物移動派對,地理大發現以來人類不斷有意或無意的帶著各種生物到它們原則不該在的地方。而現代的全球交通運輸網,搭配興盛且種類繁多的寵物貿易,進一步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
1898年義大利殖民非洲時期,曾有士兵無意間將名為牛瘟的麻疹類病毒隨牲畜帶往非洲,結果就和哥倫布進入美洲造成的生化大屠殺一樣。這種動物疾病導致數百萬的牛、綿羊、山羊、水牛、長頸鹿、牛羚與其他動物死亡。三分之一的衣索比亞人與坦尚尼亞境內三分之二的馬賽人,由於無法放牧與狩獵,結果在幾年內相繼餓死。
然而鬼故事不只發生在是一百多年前,這幾年由於放養的寵物狗將疾病散播到野生動物中,非洲現在,是現在,正面臨非洲野犬滅絕,以及獅子與其他大型貓科動物大量死亡的慘劇。
另一個現在進行式則發生在美麗的歐洲鄉間,2008年開始相關研究者發現以往隨處可見的蠑螈現在突然不見了,進一步追蹤發現這些蠑螈因為神秘原因正在「寧靜的死亡」。人工繁殖計畫失敗,解剖也找不到病因,到2015年時,歐洲蠑螈數量遽降百分之九十九點九。
鍥而不捨的科學家最終從死去蠑螈的器官中培養出前所未見的真菌,再利用基因標記一路追蹤這種現在被命名為蠑螈壺菌的病因的出處,最後在亞洲發現源頭,泰國、越南與日本的蠑螈已在漫長演化中可以與這種真菌共存。
當這些亞洲爬蟲類被作為寵物引入歐美時,蠑螈壺菌也跟著來到歐亞大陸的另一端。但對從沒接觸過這種疾病的歐洲蠑螈而言,滅絕隨之而來。當然好消息是亞洲的蠑螈沒這方面的問題,它們可以繼續在人類住家或者歐洲野外活下去,但歐美的蠑螈……請節哀。
另一個需要節哀的還有青蛙,因為蛙壺菌也來了。北美目前對此嚴陣以待,2016年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下令禁止201種蠑螈的國際或州貿易(當然也會引發一些有研究需求的學者抗議),但所有的專家都很絕望,覺得入侵成功是早晚的事。
畢竟走私一直都是寵物產業很重要的一環,總有人期望擁有不該養的動植物,膨脹的欲望會讓人無視法律、常識與道德。當動物的交易地下化且缺乏監管及社會公評時,根本不會有任何檢疫,也不會有基於專業的生態評估,運送過程極可能傷害動物,背後涉及的金流更可能成為恐怖組織與犯罪集團的收入。
當交易的是野生動物時,更會在原生地造成恐怖衝擊。而且並不是說合法化就不會有這些傷害,一樣都會有也很嚴重,只是會相對非法交易輕微一點而已,於是我想問題並不是說那反正就全部開放然後好好監管就行了的問題,這就更別提合法掩護非法也是常有的事,而很多野生動物的所在國家並沒有良好的法制。
閱讀動物園的歷史也等於在看野生動物的漫長浩劫,因為要抓到個位數的野生動物並送到消費者手上,過程可能已經導致幾百甚至上千隻同種野生動物的死亡。
現代動物園在法律監管下頂多只能踩線(望向台灣某些動物園,嘆),但當個人飼主也想要打造一個自己的野生天堂時,無論想要的是一隻,三隻,還是五十隻,這樣的人們都會養出一個產業線。這種產業界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十分巨大。畢竟這還涉及富國消費者基於個人欲望,利誘窮國人竭澤而漁的老生常談鬼故事。
2011年俄亥俄州的曾思維爾動物大屠殺事件(Zanesville Massacre),便是因為該州沒有針對飼養野生外來動物的規定,結果一個叫泰瑞.湯普森的外來動物收藏家發瘋,把五十隻獅子、老虎、豹、山獅、猴子、狼與熊等「寵物」全部放出去,接著在自己身上灑滿雞血與內臟自殺。雖然沒人因此受傷,但基於安全問題當地副警長被迫射殺其中四十六頭大型危險動物。
這起人類基於私欲拖累野生動物的案例雖然規模非常驚人,但論其細節實在典型到無以復加。俄亥俄州事後制定了全美最嚴格的外來寵物法規,但擋不擋得了只顧自己爽的人,這好像連問都不用問(就先別提那個在家養食火雞,然後被踢死的七十五歲阿伯了,飼養動物是一門專業,至少要從不會弄死自己開始,謝謝)。
如果說上面的案例好像很極端,那我得說亞洲與南美洲的野生鳥類,因為寵物文化與買家的狂熱已經被抓到……在森林裡幾乎不存在了。然而人工飼育這些鳥類太過困難緩慢,所以當然是用抓的比較快。結果就是一個種類抓到淨空就再換下一種抓,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而且殺得還不是自己的頭。
然而若要提及此事,最荒謬例子則莫過墨西哥鈍口螈,這是一種水生兩棲蠑螈,儘管是曾在馬雅神話中登場、羽蛇神的孿生兄弟阿修洛特爾的化身動物,但原本穩定的群體,正在其原生地也就是墨西哥市小小的索奇米爾科生態公園的河裡逐漸消失。
棲地縮小、環境惡化,加上鯉魚及尼羅河吳郭魚入侵,致使其卵與幼體被大量獵食,數量在這幾年內驟降到極其恐怖的程度,正面臨即將在野外滅絕的命運。不過弔詭的是,墨西哥鈍口螈在寵物的世界活得超絕良好。這種白白小小超級可愛的生物不會長大,是終生保有幼生期特徵的「幼態延續」物種,極受全球爬蟲類愛好者注目。
在原生地連一隻都不好找時,世界各地的水族箱裡卻有數量破萬的個體備受寵愛。嗯,那至少暫時沒有絕種危機了?不,問題還是很大,因為目前被作為寵物與實驗動物(這種生物能夠再生斷肢的能力很吸引科學家)的墨西哥鈍口螈,呃,全是一百六十多年前被送到巴黎的三十四隻個體的後代。
從挪亞方舟的角度這也有其可歌可泣的一面,但尷尬的是儘管有科學家定期引入野生個體或進行雜交,但相較於群體規模,那數量根本不夠,結果自然變成盛大的近親繁殖。實際上這幾年已經開始看見大量畸型,或發生一整批鈍口螈皆因不明原因死亡的事件。
不知道為什麼,看著作者的描述,我想起了海拉細胞。顯然作為寵物與實驗存在的鈍口螈群體的未來並不光明,以此為前提「在野外滅絕」的狀態是令人絕望的走向。更糟的是無論墨西哥鈍口螈作為寵物有多受歡迎,可實際上人類的愛顯然並未延續到它們那些活在大自然裡的同胞,而這正是關於寵物的道德爭議所在。
在最激烈的狀況下,人類會因為對寵物或者特定物種的愛,寧可坐視原生野生動物滅絕。布袋蓮、福壽螺、火蟻、綠鬣蜥、小花曼澤蘭,台灣人應該可以輕鬆的隨口舉出好幾個造成生態問題的入侵種,這些物種往往隨著國際貿易在世界各地移動。
當然不是所有入侵種都可以活得很好,但當某些入侵種活得很好時,便會理所當然的排擠其他原生種能獲得的資源。更糟的狀況則是入侵種之所以活得很好,是因為它們吃原生種吃得很開心,比如入侵佛羅里達的緬甸蟒。
幾年前佛羅里達生態國家公園大蟒蛇和鱷魚兩敗俱傷的照片曾震撼全球,至於現在……狀況沒有比較好,但至少他們在努力。說真的拍攝前軍人開公司接政府發包,組團獵補入侵種蟒蛇的實境節目,絕對比什麼狡猾黑鮪生死鬥要好太多了。
我還記得幾年前在動物星球上看到一支紀錄片,描述邁阿密的動物園因為颶風過境的破壞,導致許多動物逃出居住區。動物園只好在媒體上呼籲民眾,如果看見投奔自由的野生動物請通報動物園。不久後園方接到熱心民眾電話:我剛剛出門在街上看見水豚……好喔,掛上電話專家眼神死:我們動物園沒有水豚!!!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沒有跑不出去的寵物,不管那是貓、狗、蠑螈還是水豚,又或者哥倫比亞大毒梟艾斯科巴基於個人愛好,引入南美洲並在他死後仍然造成當地困擾的非洲殺人王河馬(是說那支紀錄片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他拿飛彈射哥倫比亞高等法院的畫面)。
這就更別提有時寵物不是跑出去的,而是被人們放生。無論理由是不想養了,又或者為了滿足自己廉價的白痴道德想像。比如負責在佛羅里達獵補蟒蛇的團隊,就曾經歹到幾個北七趁夜野放他們的寵物蟒蛇,邊放還邊講「自由了,毛毛」……毛你們個大頭鬼啦!!!
古早時代人們只能搭船航遍全球,外來種的問題在島嶼上非常嚴重,但對大陸而言還有足夠的空間勉強作為緩衝。但現代交通發達、寵物貿易興旺,突然間事情變得非常恐怖。現今的地球正在迎來第六次大滅絕,自然背景滅絕速度是以百萬年為尺度計算,但現在的滅絕速度卻比那高初了百倍到千倍。
全世界的物種都在變得更加均質,也就是生物多樣性及其所蘊藏的基因庫都在快速消失,而興盛的寵物貿易及走私正是其成因之一。先不提原生物種就是寵物獵捕對象的情形,另一個寵物滅絕野生動物的因果關係則是……對,貓寧可買老鼠,飼料產業。
舊問題已經在該書心得中提過,本書則進一步聚焦在近年來越來越流行的「高品質飼料」上。現代飼主很樂意替寵物花錢,寵物不只越來越多、越吃越多,而且也吃得越來越好。為寵物花錢某方面而言也滿足了飼主內心的渴望,於是各式各樣的高品質飼料,也就是高蛋白質的飼料變得越來越流行。
既然現在的寵物需要極其大量又有一定品質的肉,為此自然需要飼養更多牲畜來滿足需求缺口(微妙的是動物權人士可不會吵著要寵物學吃素),於是更多野生動物的棲地便在開發壓力下消失,新牧場一座又一座的建立起來。
巨量的飼料魚被濫捕以滿足寵物對飼料與營養品的需求,這導至海洋生態系的崩壞,以及海鳥與海洋哺乳類動物的數量大幅降低,並登上瀕危與極度瀕危的清單。根據加洲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地理學教授葛雷格里.奧金的統計,狗或貓如果自成一國,會是全球第五大肉類消費國,只排在俄羅斯、巴西、美國與中國後面。美國寵物吃掉的量的是該國人口食用熱量的三分之一,相當於整個法國人口消耗的數字。
不用說部分寵物擁護者憎恨而且質疑這個統計,但誠如奧金教授所述,寵物已然宛若不可侵犯的聖牛,但問題是即使數字確實有所高估,但下修的結果依然無法忽視,這就是個沈重的問題,但凡常識人皆應該要能意識到,不承認房間裡有大象是有問題的(或者更嚴重一點,醒來時發現恐龍還在那裡肯定更糟)。
親生命性是知名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森提出的理論,描述人類天生就渴望接近自然,這是根殖於人類基因中的天性。畢竟在很久以前的遠古時代裡,那些勇於探索、接近、利用自然的人們,往往能獲得最多的生存機會。其他生物對人類很重要,而有些生物的演化之路與人類共舞並逐漸成為寵物。
基於實用性也基於愛,人類喜歡且必須擁有寵物,儘管進入現代社會後動物對人類日常需求而言不再那麼重要,甚至反而是個吃時間與金力的存在。可即使如此演化的力量依舊強大,人類骨子裡還是想接近大自然,這正是親生命性的顯現。寵物正是人類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滿足親生命性的欲望,並藉此接近自然的方便途徑。
這說起來也是挺美的一件事,而且弔詭的是在一連串寵物產業的負面因素之後,飼養寵物依舊是環境保育的希望所在。這是因為比起沒興趣養寵物的人來說,會想養寵物的人是更渴望接近自然,也更可能熱愛自然並為之付出的群體,這群人應該可以成為保育運動的朋友而非敵人。
只是該怎麼說呢,在親生命性的理論提出的幾十年後,現實似乎離這期盼越來越遙遠。實際發生的是寵物不斷侵蝕野生動物的生存機會,甚至直接造成其滅絕(望向那些知道狗可能會影響海鳥孵蛋,但每個去海灘溜狗照樣不牽繩的澳洲人,一個個抱持的想法都是我知道會影響啦,不過我家的狗不會,它很乖),這之中很多人甚至沒有雅量去聽其他意見,去瞭解自己不喜歡的事實。
一般常識人會想如果寵物貓狗對野生動物的影響有那麼大,那外出牽繩,平時禁止寵物在戶外自由活動,是個理所當然甚至必須做的選擇。但對某些真心相信他們的寵物,應該有要自由活動權的人來說,這類型的建議根本大逆不道,是仇視動物的邪惡之人才會有的想法(從人權到動物權彷彿是理所當然的推演,而且該怎麼說呢,人進步起來簡直沒有極限)。
若要問為何會形成這樣的八奇思維,還是得回頭審視養寵物這件事究竟蘊藏了什麼複雜心理在裡面。而且這種探討沒有正確解答,每個飼主的心理與狀態都是浮動的。但無論如何,沒有什麼比擁有更親密的關係,雖然一百個飼主會有一百三十種飼養哲學,但無可否認的是無論再怎麼把寵物視作個體,卻也無法改變寵物必須倚靠飼主才能過活的事實,而這就是權力。
權力會帶來一定的占有欲和控制欲,有時這種心理的體現方式是將自己渴望的一切給予寵物。盡可能健康美味的食物、舒適環境與精美的生活用品,絕對的自由,以及想像透過自己努力所能打造出的快樂,而這一切都可能透過蝴蝶效應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破壞。
在某些例子裡,甚至不需要蝴蝶效應,只要讓寵物自由到處亂跑就行了。親生命性的另一種體現,便是藉由讓寵物去親近大自然,無論是探索還是獵補,都能滿足飼主親生命性的渴望。有些人拒絕相信自己的寵物會傷害野生動物(儘管「收禮」是常有的事),有的人則是覺得即使會傷害但也為害不大,更有些人甚至期待寵物的狩獵行動。
於是在某些時刻,我們會意識到某些人在社會當中得不到的自由、快樂與權力,可以透過服侍或養育寵物來以一種迂迴的方式成功獲取。或許這正是某些死硬派,說什麼都要放養寵物的理由。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極端,更多人只是單純想讓寵物開心,所以會努力做能讓寵物開心的決定與行動。只是常會忽略地球的資源就只有那麼多,從這邊挖走資源,那邊就會變得比較少。大寫歷史來到二十一世紀,親生命性的失控已然成為一種常態。
TNR曾被認為是一種對待流浪寵物的人道處置,但現在看起來是以逼死野生動物為代價。說來殘酷,但也許我們終究得認清一個事實,人就是得做出價值取捨,而某些價值取捨看起來很明確。我們的世界不需要多一隻貓或狗,但每隻鴞鸚鵡、鷺鶴與綠蠵龜都很珍貴。
史密森協會的保育科學家暨候鳥中心主任彼特.馬拉,2013年在學術期刊上統計並指出貓是美國各地野生動物死亡的主因(對,勝過路殺、毒藥、殺蟲劑、風力發電機、摩天大樓、窗殺及其他人類相關原因),結果開始了他大量取得死亡威脅的日子。
氣憤的愛貓人士群起攻之,野貓宣導團體帶著大量信件到史密森學會要求解雇馬拉。抗議人士會到他每個演講處鬧場,並將相關書籍下架。史密森學會不得不將他的名牌從大廳移走,以免上演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已經開始像號稱的不為惡的Google矽谷總部,一群員工創設了咕狗愛貓救援組織,為園內約十二萬五千隻(!)流浪貓提供餵食站、稻草貓床和TNR。但該怎麼說呢,該地區有在草地上築巢的穴鴞,而這種鳥類在加洲是特別關注物種,在加拿大則是瀕危物種,然後,貓,會獵補穴鴞,當地的穴鴞數量在過去十年急遽下降。不過當然咕狗愛貓救援組織可是獲得了巷貓同盟的全國支持,要求Google要站在愛貓人士這邊。
瘋狂的取消文化、激烈攻擊與行動,官司走向合自己心意時要求要關對方一輩子,不合自己心意時去放冷槍(是真的開槍)。他們甚至有辦法誤導不夠理解相關議題的政府組織做出錯誤決策,比如愛貓人士就在2015年時促使華盛頓特區議會舉辦貓口管理會議時,讓議會主席錯誤地將馬拉的論文描述為「不可信研究」。
這就是政治,這就是權力。
部分飼主堅決認定根本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可以證明寵物確實導致了野生動物數量的降低,那可能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再說即使有,那也是大自然法則在運作不是嗎?部分瘋狂貓狗飼主也因此與保育人士短兵相接,特別是愛貓族與鳥類專家更是鋒火連山。
更糟的是瘋狂愛貓人士只是其中勢力龐大的一派,除此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動物權人士會做出極端行為。島嶼的生態系特別脆弱這理應是常識,但幾十年前主管機關試圖根除南加洲外海的海峽群島國家公園上的入侵種玄鼠時,卻面臨到誇張的抗議。
顯然這些動物權人士不在乎島上瀕臨滅絕的原生鳥類與哺乳類死活,他們提起訴訟技術性拖延滅鼠行動。等國家公園巡邏員上場時,被逼到得穿著防彈背心。而等到毒餌擺下去以後,一堆人想辦法乘船登陸島嶼,在島上大撒維他命K作為解毒藥。
該怎麼說呢,看著書中這些動物權人士的論點與行動,我想起了部分走火入魔的跨性別運動支持者。總覺得都是很類似的思路與行動策略(望向收到的死亡威脅可以當壁紙的JK羅琳)、也都基於切身利益做出扭曲的價值取捨後,徹底忽視現實問題,導致了諸如此類的瘋狂(我個人覺得同一套思路,也就是為什麼國外會養出那種堅決只吃白吐司的偏食症兒童的理由啦)。
這些人都有非常善良的理由,比如愛、人權,與動物權,但該怎麼說呢,我想通往地獄之路並不見得都由善意鋪成,那有時只是蠢而已。但就像所有失控的社會運動一樣,抱持這些論點的人也有他們自己的專家學者,以及各種佐證其論點的論文,實際上反入侵種生物學(入侵種懷疑論)近年越來越受歡迎。
其主要論調是人類不應過度干預入侵種對原生動植物的影響,因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既然入侵種已經出現了,那就應該讓一切回歸自然法則運作。該怎麼說呢,這些論點都不能說它錯,也都有它自己的道理,確實長遠來看絕大多數的物種都會滅絕沒錯。
但該怎麼說呢,長遠來看所有的生物都在這宇宙起起落落,地球上除了微生物外,最強了不起還剩兩億年,這是更加巨大的自然法則。任何打造方舟的行為無異違反自然,所以人類不該探索離開太陽系的技術嗎?又或者人力介入有其必要,因為人類是生物,人力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既然如此,那這個「自然」為什麼不選擇救會滅絕的那一邊?
人類可以把動物帶到某塊土地上,用高於無人力介入的高速促使原生物種滅絕,這是自然。但人力介入這個滅絕過程,撲殺那些被帶到其他土地的生物,則是不自然?顯然反入侵種生物學陷入了某種關於何謂自然的詭異邏輯,說到頭來只是想叫捍衛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團體與生物學家閉嘴滾到一邊去,乖乖他們喜歡的做。
反正不要傷害那些他們不想傷害的生物就對了,其他沒差。
閱讀本書時我想起了爭議的美味:鵝肝與食物政治學,確實探討到後來問題都在於價值衝突,而這議題中衝突的形式很單純:有人不想讓生物多樣性流逝,而有些人則不介意生物多樣性流逝。但說到頭來我們都並不真的知道,生物多樣性爆了以後的世界會長什麼樣子。
是會像曼谷的發條女孩那樣,又或者是像沙與礦渣世界的人,爆歸爆反正總有辦法適應?但我們真的會想要那樣的生活嗎?又或者說抱持入侵種懷疑論的人,其實是在慷後代子孫的慨,就像那些從我們手中奪走度度鳥和史德拉海牛的祖先一樣?反正製造既成事實就好了?我突然想起那個說自己要負石虎絕種責任的前苗栗縣長。
這世上混蛋很多,人至少應該選擇不要加入混蛋那邊,更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拒絕一切妥協,連踩個煞車看看現在究竟發生了什麼都拒絕。有時人應該去看看現實中的災難,去看看邊緣正在發生什麼,真正死掉、消失的是什麼,然後再做出價值取捨。
這是光資料就可以讓人絕望的書,讀著讀著我開始疑惑作者彼得.克里斯蒂(Peter Christie)是否真能像開頭自稱的那樣提供合適解法。也因此當讀到尾段,看見作者不斷提出各種即使難以通盤解決問題,但仍具可行性的解法時,我不免感到驚喜與佩服(說真的這也是我期待跨性別運動能追求的方向,盡管部分極端正方顯然不可能接受任何解決方案,但我仍期待擁有足夠智慧的不同意見者能找出適合台灣當前社會的解決之道)。
禁止養寵物終究不可行,如何衡平寵物與自然生態的關係仍必須思考,儘管這些討論可能有那麼點刺耳,但看向天秤另一端的生物多樣性,踩個煞車多想一下我覺得很合理。保育者沒有要求寵物飼主殺掉寵物或虐待它們,只希望能在意識到問題所在之後,轉以比較環保的方式照護。
人類應該把自己的親生命性朝正向的方式疏導,很多人之所以間接或容許直接傷害野生動物,是因為他們並不真的知道現實世界正在發生什麼。應該要更積極的對社會大眾宣導當前狀態、將包括寵物在內的外來種可能造成傷害,加入義務教育。
當然想必也有人無論如何都還是想讓自己的寵物徜徉在大自然裡,不過,好吧,有一種貓用圍兜可以買,不會傷害貓但可以確保獵補成功率大幅降低。而掛了鈴鐺的項圈對有聽覺的野生動物也很有效果。那我們大家彼此妥協,您們至少買個新鈴噹和圍兜給貓貓和狗狗如何?
還有如果無法禁止,飼養野生動物是否應當推出考照機制?
然後不要再讓自己家裡的毛毛自由了,喵他的不要!
對於寵物食品與用品公司,飼主也可以透過消費者運動,督促廠商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有實質效益的行動。現階段業界有在做的是防止地球溫暖化,但寵物產業在全球溫暖化中影響占比不大,但在導致野生動物滅絕與生物多樣性流失這領域無疑是重要事主之一,消費者運動有助於促使這些廠商策略轉向並起而行動。
在此同時也有機會把破壞的力量轉而用在好事上,比如負責搜查入侵種的生態保育犬(紐西蘭保育探測犬被用來尋找野貓,顯然是名副其實的貓狗大戰),或在精密計算後利用新入侵種去除為害更大的入侵種(但隨後會面臨要去除新入侵種的問題,所以有點微妙),在澳洲也有守護犬從狐狸口中保護島嶼上小企鵝群的美談。
書中也提及關於保育經濟學,有些精於數字的生態經濟學家投入研究,計算需要多少規模的金額才能有效防止生物多樣性的現狀惡化(對,我們已經不提變好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園一個高階小組提出的估計是一千五百億美元到四千四百億美元之間。
看起來很多,但對比寵物產業的經濟規模,這其實不是什麼天文數字。
儘管人們質疑效果,但根據統計和研究只要有倒錢進去,即使在最糟的國家、最糟的狀況比如獅子山國,實際發生的就是有倒錢對野生動物就是有差。而當今世上要保護生物多樣性,要做的其實是想辦法抵銷負面因素,才能滿懷喜悅的原地踏步。所以該怎麼說呢,省下並非需要的寵物用品花費,轉而投向生態保育有其必要。
就算只像在買贖罪券,也好過什麼都沒做。
閱讀愛為何使生物滅絕?在野生動物瀕危的時代,檢視我們對寵物的愛(Unnatural Companions: Rethinking Our Love of Pets in an Age of Wildlife Extinction),某方面而言就像看一本永遠都處於早期探索頻道生態節目最後五分鐘狀態的書。
讀者會不停看到全世界各種快要絕種和已經差不多絕種的生物資訊,撲天蓋地全方位毫無死角的資訊襲來,而且我們知道一切很可能最終仍是救無可救。有時這會讓我想起日本科幻小說家星新一很有名的短篇「禮物」,外星高智慧生物曾經留下重要資訊想給人類,但等到人類科技終於提升到有辦法打開那顆蛋時,一切卻毀於核子試爆。
只是現況不像核子試爆那麼激烈,人類只是在全世界每一個地方製造毀滅。然後寶物也不是在砰一聲中不見,生物多樣性只是以極快、對一般人卻又沒有實感的速度迅速流逝。
老實說這不免令人內心充滿情緒,但也因此作者還能夠心平氣和的努力尋找妥協之道(畢竟他自己也有一隻愛犬),而且提出的方向確實具可行性這點讓我很佩服。儘管必須承認親生命性對我而言有那麼點虛無飄渺,但也還是願意相信寵物飼主內心的愛是真的。也確實這些愛即便很難徹底拓展到野生動物上,但光只是分神注意一下,就很有機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而這恐怕也是當前這場巨大滅絕中的唯一希望所在了吧。
電子書AP連結:愛為何使生物滅絕?在野生動物瀕危的時代,檢視我們對寵物的愛
我家的貓已經讓家裡的壁虎面臨生態危機了……所以我根本不讓我家的貓出門,每次出去我家周圍的石龍子、攀木蜥就會遭殃。
回覆刪除毛毛牙這樣是很負責任的飼主啊,貓咪看起來再呆萌,殺傷力還是很強,而且行動範圍往往意外廣。
刪除我記得加菲貓有一則漫畫,描述加菲貓一旦出門,電視就會開始播爆該地區鳥類數量下降的新聞,算是用開玩笑的角度來談寵物造成野生動物數量下降的事。
但在那年頭大家都想像野生動物的數量源源不絕,區區幾隻寵物狩獵根本不會造成影響,但現在看起來完全沒這回事,那等於獲得人類加持的狀態良好殺手把殺害野生動物當作娛樂,想想其實蠻恐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