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8日

黑暗網路:匿名地下社會的第一手臥底調查

說來有點害羞,但即便之前已經讀過一些駭客與商業間諜的故事,但我第一次意識到網路對普通人的危險性,還是在閱讀米澤穗信的尋狗事務所。那部小說至少對女性來說實在毛骨悚然到極點,也因此整個改變我使用社群網站的方針。


不過傑米.巴特利特(Jamie Bartlett)這本書的重點並非個人隱私的問題,實際上反倒關於防範個人穩私外洩的技術,如何與現有的社會問題結合起來,形成的種種問題。有在上網的人大概時不時就會聽說暗網的存在,我第一次知道這東西是因為瑪格麗特.艾特伍的小說末世男女,裡頭對暗網上猖獗的違法色情產業描寫讓我印象深刻。


但東看一點西看一點感覺還是微妙,於是當發現這本書時我自然很高興的找來讀。當然實際看完會發現整體內容非常入門、不涉及太多技術,而且寫成的2014年離現在已經又差距好幾個年頭,以日新月異的電腦科技與社會變化而言,大概中間已經隔了幾個星系了吧。


不過我覺得即使如此本書也不是完全沒有閱讀價值,而它的看點便在於與現代暗網產業的技術有關的發展史、許多仍是現在進行式的產業初期狀況描述,以及其中透露出的人性問題。


網路誕生於1960年代後期,從一開始菁英導向到後來大量使用者湧入,唯一不變的是不管使用者是學者還是社會大眾,互動模式其實都半斤八兩。當然學者之間知道彼此早晚會見面,所以筆戰起來會留三分情,但基本上還是……


呃,好吧,總個來說就是應對進退的能力,並不會因為一個人的階級或聰明與否而比較好或差。這個在人類階級社會裡幾千幾萬年反覆獲得驗證的事實,在網路上也清楚的體現出來。


第一章「引戰、灌水、人肉搜索」和第二章「衝突、政黨、種族主義」,我覺得談的是都是類似的事,都關於某一群人難以接受現實與理想的落差,為了補足內心的缺憾,只能轉往另一個管道追求自尊與能夠滿足渴望的社會連結。


雖說刻版印象常常會將這種行為與所謂網路廢人的形象連結起來,但其實並不一定。有些即使就一般角度而言算是勝利組的人,仍可能會樂於投入這種努力中,只因為他們還是達不到理想的高度也不可能達到。


但尷尬的是雖然要成為能把名聲化為收入的網紅並不容易,但想在網上獲取一定程度的名聲與尊重卻又比現實容易許多。結果就是某些可能受到基因,又或者因為成長過程各種組合技,或我們最愛的以上皆是這種選項影響的人,可能會投入太多生命在難以真正獲益的網路活動。


這些舉動皆可能會進一步激化社會並導致悲劇(因為好玩就好?),近年來有很多人抗議網路發言不該追求政治正確的理由,是因為有些發言不讓人講的話,可能會因為壓力無法釋放,進而發生更恐怖的事。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正是因為容許這些發言,才更一步激化會造成同溫層的增生,甚至導致判斷力比較弱或比較偏激的人,會因此分不清現實變得越來越嚴重。


就好像很多人其實是因為太容易接觸到兒童色情的資源,結果習慣成自然,拿來當閒聊話題渾然不覺這有問題,不知不覺間越陷越深還合理化自己作為,去責難不讓自己繼續爽的人。該怎麼說呢,社會不見容某些言論的盡頭不見得是壞事,也可能是某些不好的思想會漸漸成為一個又一個的孤島,因為失去能量而緩慢被困死。


更重要的是人其實很難辨別他人是否在說謊,而網路發言更難確定究竟是反串、引戰、大外宣還是真心這麼想,但造成的傷害卻很實際。更別提其實被傷害的人也無法確定那些支持容許所有言論的人,想的究竟是言論自由還是懷有不想讓歧視消失的私心(附帶一提,言論自由隨著不同的社會與歷史背景,也會有不同的價值權衡與比例原則判定,像因為納粹的關係,德國和美國對言論自由就有一套不同的法學標準與論理)。


當然與人性相關的一切都沒有正確解答,而有時我們得一試再試,既然人類社會一直以來都非常容忍歧視的存在,那我們總得試試對歧視的人機車一點的應對策略嘛。只不過話說回來,或許這整件事其實都關於一個人,能否真真正正的認識自己並成長吧。


哪怕當初網路還僅限學者使用時,提議應該要容許有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何時上站的學者,曾經被主張透明化的學者集體圍譙一頓。但實際上後來暗網誕生的源頭,也來自一群優秀且對自己隱私極度保護的電腦工程師,渴望能創造一個不受任何政府與組織控制的自由世界,只供「能者」盡情展現自我。


這群工程師開發出種種加密手段,於是只能露過特定瀏覽器、導引網站,以PGP特別加密聯絡手段使用,再透過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交易的暗網機制就此成形。而暗網和表層網路的差異,在於能否用一般大眾常見的工具搜尋並使用。


老實說現在讀這段歷史難免會有些感嘆,正如同這幾年社會開始對新銳科技公司老闆的影響力產生懷疑一樣(我們終究給了這些其實沒有相應智慧的人過大的影響力),這群老駭客的技術非常優秀、大家都是聰明的天才,而我們的社會確實因為產值問題,長年給這些菁英之士極大的關注與話語權,並放大其意見至真知灼見程度。


但問題是人各有專精,根本無法每種領域都優秀,而多年後回頭看當年這些密碼叛客極度追求自由的發言,也能從中意識到一定程度的淺薄、疏漏與自以為是。他們把夢形容得很美,但那是否真是個理想的夢始終存在問題。終歸來說那也許只是個對既得利益者很美的夢,卻輕忽了現實世界的複雜程度,以及包括他們自己在內,無數人類仍然活在現實的事實。


不過比特幣我覺得是個更複雜的問題,本書對此只簡單描述區塊鏈技術的原理,以及這個技術當初是如何基於對穩私的需求而被提出。當然老實說我對比特幣能建構一個自由金融市場的想像也持較負面看法(儘管短期內這看起來是個超讚的投資工具),不過本書對此也只簡單觸及已,畢竟薄薄一本小書要包山包海,每件事也都只能蜻蜓點水。


談暗網毒品交易的第五章、素人色情產業的第六章、以及自殘型同儕團體的第七章讀來就像比較一般的報導文學,毒品交易的部分因為我完全不熟悉,所以覺得是最有趣的。


結果說到頭來暗網上的毒品交易之所以迅速興盛,竟然是因為相較於現實交易的危險與不穩定,友善的網站機制與周全的客戶服務,以及透過賣家評價來保證的優良商品品質(有機大麻與公平交易古柯鹼),讓人反而更有安全感而且CP值很高的關係,嗯……好,這很人性,有時不是錢的問題,是花得值不值得的問題。


遺憾的是作者在本書沒深入觸及現在已經變成嚴重問題的、報復以及非自願素人色情影片問題,而是帶領讀者進入成功直播女郞的節目現場。嗯,也不是說不有趣,但沒有很意外的地方。對自殺與厭食等自殘型同儕團體的文化描述就,好吧,發現自己對這個文化很熟悉的我心情複雜,只能說社會壓力是個恐怖的東西。


末章的超人主義與無政府原始主義之爭讀起來很有意思,讓我想到老到可以死裡部分相關的描述,感覺好像懂了什麼。其實有意思的點在於,兩邊擔心的是很類似的事。


這群人都害怕被掌控,覺得民主政府終有一天或已經變得很邪惡,但同時又不在乎許多獨裁大國正在以怎樣的方式傷害全世界。該怎麼說呢,不計獨裁國家的駭客團隊往往超強,總之這似乎是「自由世界」頂尖駭客的通病,可能阿斗仔都活得太和平了吧。


而追根究底兩邊恐懼的其實都關於生命與死亡的意義與虛無,但由於性格、經歷與思路不同,最終各自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而且都非常極端(說到這個,極端之間向來容易互通又是個趣點)。當然總個來說如果超人主義的支持者未來可以克服技術問題的話,那應該會是人類未來的方向吧,至於再之後等待人類的又是怎樣的未來呢?


我想此事的答案肯定涉及再活一萬年的意義是什麼(突然很想敝帚自珍的說大抵就一樣充滿問號),卻也無法否認選擇進入下一階段需要極大的覺悟與勇氣。不知是幸與不幸,也許我們是最後幾代還能選的人,儘管可以想像,不過人類終究都一樣無法選擇包圍自己的世界與社會的面貌,更無法迴避隨之而來的影響。


涅槃的概念很久以前就被提出來了,但誓死捍衛色情自由依舊是某種常態,想來總有點讓人感覺厭世。但厭世歸厭世,我還是會覺得應該要試著去理解對方到底在想什麼,閱讀本書也是基於類似的理由。


黑暗網路:匿名地下社會的第一手臥底調查(Dark Net: Inside the Digital Underworld)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已經有點過時,但仍然可以提供讀者一個十分基礎且具共通性的基礎,總個來說就是非常非常入門。我也說不準是值得讀還是不值得讀,只能請有興趣的人自己去翻翻看再下判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