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8日

賭途分叉點(California Split.1974)

趁高雄電影館播放時看到的勞勃.阿特曼早期作品,非常迷人的小品。故事從一家撲克牌賭場開始,職業賭徒比爾贏了不少錢後,在酒吧巧遇同桌做莊的查理。忍不住交起朋友的兩人卻被沒風度的輸家誤會詐賭,不但搶錢還狠揍他們一頓。


比爾只好帶查理回他常借住的伴遊女郎安與關的家,結果本來緣分僅此一夜的兩人逐漸深陷賭博世界……我想這就是那種主線講出來普通甚至有點八股,實際看的時候劇情性也還好,但就是可以牢牢抓住觀眾注意力、充滿狂氣與魅力的電影。



導演呈現手法帶有強烈的邊緣氣息,狂躁、不安、演員長相非常真實,總是同時說話,並以強硬又極有說服力的方式塑造背景。某方面而言本片像是帶著觀眾一同跳入危險的兔子洞,又在最後輕巧脫離,但同時又讓觀眾因為這個脫離而自我感覺不良好的熱鬧作品(然後本文有雷,請自行斟酌是否閱讀)。


比爾作為職業賭客很清楚自己的界線在那裡,也知道許多賭博門路,那怕稱不上賭術高明,就是衝進衝出賺點小錢,但也算養得活自己。對他來說查理是個有趣的新朋友,便意思意思的邀他賭賽馬。而查理經過那莫名其妙的一夜本來不打算再賭的,但或許是覺得自己擔任雜誌編輯的日常實在太平淡,結果忍不住接受邀約前往賽馬場。


說真的如果兩人在賽馬場一無所獲得話,查理大概會從此脫坑。但問題是他和比爾竟然碰巧大賺一筆,嗯,簡直爽翻天了啊!而且運氣來了就是這樣,兩人賭什麼賺什麼,拿到錢以後帶上比較像是朋友,但又有點曖昧的安和關,四人出去玩個痛快。


但錢來得太容易有時不是好事,沒能掌握好界限的查理很快賭過頭,陷入被高利貸追債的窘境。不想認賠殺出的他不見黃河心不死,索性硬著頭皮再借一大筆錢進場賭,希望能把本翻回來順勢大賺一筆。可想而知,等著他的是輸到脫褲的下場,不但還債無望還反過來欠下更多。


劇中就角色面對高利貸債務與生活危機的焦慮刻畫得入木三分,贏錢時的狂喜瘋顛,與輸錢時的絕望崩潰反差起來令人害怕。情緒飽滿得令觀眾感同深受,並為角色感到憂心。而當兩個男人的生活因為賭博產生各種高低潮時,電影又很巧妙的以不落俗套的方式,描繪了伴遊女郎關與安的生活與渴望。


基本上就算是現在的社會風氣,對工作性質與妓女有所重疊的伴遊女郎還是挺歧視的,就更別提本片拍攝的年代了。年紀較大的安對自己的社會定位,還有想要什麼看得比較開,但年輕貌美的關無疑還抱持某種夢想。


關總是不斷愛上每個讓她感受到希望的男人,然後再因此心靈破碎,並繼續和她不那麼喜歡的男人約會賺錢。而安則在每次關心靈破碎時當她的最後防線,同時也替她尋找下一個機會並從中獲益。她們彼此剝削卻又彼此照護,產生了看似扭曲卻很堅實的情誼,更成為彼此的安全網。


看著看著可以意識到,安和關其實就是比利和查理的女性版。她們也在賭博,賭看看能不能以較少的文化資本和先天條件,去獲取更高的社會地位與收入。就像中產階級也會買彩券一樣,她們只是把自己整個人生都當作在買彩券。


安和關的賭博與比爾和查理的賭博差別在於,她們是更弱勢更沒資本的那方,於是受起傷來比較慘,未來的機會更加渺茫。而身為女性當牽扯到性時,她們所受到的道德批判與羞辱會更加沈重無情,而且批判者總有很多理由可以合理化自己的論點,哪怕這些論點往往不堪一擊。


要嘲諷這樣活著的女人是不願腳踏實地努力的賤貨很容易,有時這是生命中究竟出現過多少選擇,又充斥多少破碎與絕望的問題,我有一個夢真要講起來總是很殘酷。電影對此的描繪我非常喜歡,那是無比尖銳直接的批判,卻又帶著深沈同情。


劇中時不時會帶到社會底層女性所面對的狗屁倒灶與醜惡現實,可也不會因此讓人感覺是在賣弄或嘲諷。那就只是很冷酷的在呈現邊緣世界,但同時間所帶出的情感和論點都令我感受到導演的人性關懷。


電影最後高潮的是兩個決定跳上同一條船的男人,賣掉汽車擠出自己能到手的一切現金,前往賭城里諾準備放手一搏,瘋狂的一日也就此開始(出乎意料的擠出的錢總額還挺多的,比起不確定的未來,甚至足夠腳踏實地的還債喔。但他們還是跑去賭了,因為我有一個夢還有不甘心,所以差別到底在哪裡呢?)。


我看電影時不知道最後結局是什麼,自然也不知道等在這兩人身後的是破碎還是希望,所以整顆心懸在那裡緊張到快要爆炸。這段前進賭場的情節,也拍得非常真實無情。更別提導演要求演員要在真正的賭場裡用自己的錢賭博,好體驗一下真正的焦慮是什麼感覺。


賭博由查理主導,比爾則待在場邊看。比爾因為焦慮忍不住一直碎碎念,查理贏錢了很開心,但是要見好就收還是繼續玩下去?繼續玩下去要是賠光了怎麼辦?害怕會輸錢時查理亂發火亂遷怒,不過贏錢時又一切都好起來,但要是下一把全部輸光光會怎樣!?


本片最後這段無論劇情還是演員表現都非常精彩,真的很推薦有機會絕對要看一次。那種狂亂緊湊又命懸一線的感覺,真的是我看過表現最優秀的賭博片,那是真真實實在拿自己人生在拼的感覺。


當然這部片最後有個好結局,查理衰了那麼久之後手氣終於回來了。以幾千美元作為資本的他們最後贏回八萬多美金,換算成現在的物價大概是四十二萬或者更多。比爾很開心表示接下來他們可以玩更大了,但此時查理突然覺得夠了。他決定自己的賭博之路到此為止,電影便以兩人分道揚鑣作為結局。


有意見批評本片結尾道德感過重,但我並不這麼覺得,反而認為正因為電影如此真實的呈現出那種拿整個人生在賭博的焦慮和恐怖,才突顯中產階級出身的查理為什麼會一瞬間無比疲累,再也不想承受同樣的風險和恐懼,決定到此為止。


談論貧窮的的作品如窮忙:我們這樣的世代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常會提及窮人會有不同的邏輯思維。很多資產或中產階級喜歡批判窮人的浪費與沒有計畫,卻忽略計畫和節約必須搭配穩定且可以預期的未來才有用處。


不計倖存者偏差的例子,很多窮人沒有不賭的時候,畢竟屋子永遠是漏的雨也一直在下。窮就意味著生活比較沒有餘裕也更容易垮掉,承受的壓力也會比較大,大到人腦面對眼前的快樂和暫時的忍耐,會理所當然的優先選擇快樂好撐過當前的難關。


連帶計畫長遠之事也彷彿沒有意義,因為很多窮人已經太習慣生命就是會因為各種變故,導致原先的盤算變得毫無實益,倒不如今朝有酒今朝樂會快樂一點,於是一直賭下去成為理所當然的選擇。


但當然中產階級的人生不是那個樣子的,忍著不吃棉花糖比較容易,因為人生的經驗證實一小時以後真的能得到兩顆棉花糖。於是乎人們都會選擇對自己而言最合理的生活方式,只不過長遠來看這些差異將成為階級複製的理由之一。就好像電影中贏回來的錢,查理和比爾肯定會有不同的運用方式,而十年後運用方式的差異說不定會變得非常巨大。


電影中最殘酷的一點正是,身為中產階級的查理可以輕易逃走,就像他腦子清醒以後立刻停止外遇逃離關的房間,留下獨自哭泣訴說著他不是真心愛我的女孩一樣。但比爾、安還有關會留在原地,因為他們有的就是比查理少一點。


這世上有些人的餘裕就是比另一些人多,所以他們更能保住財富,也可以過上更有規畫、更少風險的生活。走過這麼一遭查理大概會成為更有同理心的人,但從未見過懸崖之外的某些人,有時會樂於嘲諷那些拿自己人生賭博的人道德低落又不切實際,是社會的敗類。


但問題在於當理想和現實出現落差時,人類就是只能賭。不管講得多好聽做了多少準備,但世上一切都有風險都是賭博,問題只是比較有文化資本的人常做的事會獲得比較好的名聲,比如投資,比如學歷,比如選舉。


尷尬的是做這些事的人本質上沒有比做其他事的人更高尚,只是比較有錢而已。當然在消費主義時代裡錢就是道德,人真的可以安於此道嗎?所以我們終究得賭。


賭途分叉點雖說是勞勃.阿特曼(Robert Altman)的早期作品,但已經具備優秀的力道與精準度。劇中每個層面的處理都強烈並具衝擊感,讓人感受到導演的才華與個人特色。說真的只看劇情大綱不會想到這片這麼厲害,但它真的很有意思,聚焦的是邊緣的故事,卻讓人看見整個世界。


我喜歡那些張狂與失控的盡頭,總能在一瞬間顯露出社會真實與批判,那是很美也很令人心碎的時刻,可也顯得非常動人。最後,查資料時發現本來史蒂芬.史匹柏打算要拍這個劇本的,呃……也許還是會拍出好作品,但肯定不會是現在這樣的電影,那就太可惜了。


拍電影也是賭博,本片是贏的那種。


勞勃.阿特曼相關電影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