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日

梵谷兄弟

並不是說不想知道梵谷的人生故事,但有時壓力很大的故事會讓我卻步。不過機緣來了就是這樣,知道黛博拉.海莉曼(Deborah Heiligman)這本以梵谷兄弟的生平為主題的作品時,我說那個兄弟愛,咳,我是說湧起一股時候到了的感覺。


本書以兄弟兩人相關的家族與友人信件為藍本,以富感情的筆調來敘述文森.梵谷這位傳奇性畫家,以及一生都在背後支持他的弟弟西奧.梵谷兩人的故事。我覺得這是很有意思的切入角度,作品中對於相關人生轉折的詳細描寫也都令人邊讀邊不住的感嘆。




老實說閱讀本書前我對梵谷的生平也只知道個大概,但就像菲利浦.狄克其實根本沒窮途潦倒到那程度也被形容得像科幻梵谷一樣,我不知道,可能這樣的故事比較震撼人心也更添傳奇性吧?但實際上真正的梵谷本人,生平也和一般既定印象有落差,又或者說他無疑是那個精神疾病,尚無法獲得確診並對症下藥時代的知名病例之一。


事實上文森.梵谷不是毫無來由的決定成為畫家,而該說出生於牧師家庭、母親也喜歡畫畫的他,本來就和藝術不陌生。關係親近良好的文森大伯(阿斗仔命名還真是重覆率好高),更是知名的古皮爾畫廊合夥人。


文森很聰明也能讀書,家裡也蠻認真栽培他。當他不想繼續升學決定就業時,出現在眼前的就業之路也就兩條,一條是跟爸爸一樣當神父,另一條是跟大伯一樣進入畫廊學習如何買賣藝術品,然後他選了藝術。


也就是說成為畫家以梵谷的家庭背景來說,並不是天外飛來一筆的高遠目標,而該說是有一定程度的家學淵源。只是說有這個淵源跟能畫出好作品之間,顯然還有一段艱辛的路,而對梵谷而言那條路甚至比一般人更加艱辛。


因為那怕他剛開始學習買賣藝術品時表現不錯,但家族遺傳性的精神疾病還是悄悄找上年輕的他。可是梵谷精神狀態要是一輩子都很好,搞不好就會開心的以畫商身分渡過平穩的一生,所以是好是壞很難講。


總之敏感的戀家青年那怕在畫廊一開始表現不錯,但很快便因為為躁鬱症而失控。現代醫學已經認知這種疾病若無妥善的用藥治療,根本沒辦法正常工作生活,但那時代的人對此沒什麼認知,於是世人所熟知的梵谷開始經歷一連串的人生下坡,這讀來很令我難過。


文森.梵谷非常想扛起符合傳統社會觀期待的男子漢擔子,他想榮耀父母讓他們開心。但疾病讓他無法正常工作,在原本畫廊的工作無法繼續後,焦慮的他只能瘋狂的抓住身邊每個看似有望的機會。教職、神職、傳教士,聽起來都還可以,但之於他也都只是浮木。


躁鬱症讓他什麼都抓不牢,只能繼續下沈,而且親朋好友要不冷眼要不生氣,要不就無奈的看著他快速的沈下去。和家人的關係不但質變而且反過來成為壓力源的過程很感傷,但最讓人心痛的是看得出來文森.梵谷其實一直想自救。


他那一連串的瘋狂與帶有自毀性質的漫長「散步」,或許都是他打算奮力爬出泥沼的掙扎,而在掙扎的盡頭,文森選擇拿起畫筆。


本書用了大量篇幅描述梵谷如何精進自己的繪畫技巧,那是挺震撼我的一段搏命演出。橫空出世就畫得很好的人大概也存在於世上某個角落吧,但梵谷是一個有天份卻也必須付出無數努力好磨練自身才能的人。


其實他從小就聰明,在校成績各科都很優秀,還能流暢使用英文、法文、德文與荷蘭文四種語言。同時熱愛閱讀的他總不斷攝取大量書籍,麵包可以不吃但書一定要讀,可以想見是個知性的人。當他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寄託在繪畫上時,他就是不停畫不停學習。


他大量素描也找畫家學怎麼使用水彩和畫人像,專心研究專業知識,深入理解透視與使用色彩的技巧。然後不停的在各種環境裡拼命畫,期望能透過這個自己感覺應該真的有點什麼的才能,去向世界爭取並展現自己的存在價值,同時也為了回報弟弟西奧對自己的支持。


對,一個大男人成年以後因病無法養活自己,而父母也無法負擔他反覆人生迷茫的開銷後,還有誰能讓他這樣即使沒工作也能專心致志的學畫?跑去養妓女全家還要畫畫時錢從那裡來?當文森因重病反覆入住醫院時,是誰在付帳單,同時讓他在院內還能繼續畫下去?


答案就是弟弟西奧.梵谷的存在。


小文森四歲的西奧書念得不算好,但也因為這樣所以很早就跟哥哥一樣前往親戚所在的畫廊當學徒。和沒能好好做下去的哥哥不同,西奧不但繼續做下去而且表現傑出,幾年後便成為中階主管。事業發展不錯的西奧其實自己可以過得很好,但家庭一直是他的負擔,而哥哥文森更是他最大的包裹。


書中列舉了許多兄弟兩人情誼的可能源頭,都很動人,但說真的我始終覺得如此緊密的關係,大概還有著更深層的理由。而那有時複雜到很難真正釐清並剖析,這就更別提人都死那麼久了,其中一位基本上也不是很受重視。當然梵谷肯定很重視啦,書中提到對文森來說西奧很重要,儘管我總忍不住在心裡加上三個字,西奧的錢包很重要。


嗯,該怎麼說呢,看著這個故事時,我想起破解古埃及文的商博良的哥哥是如何照顧他,並奉獻自己的學術生涯在整理弟弟手稿上。也想到李昂.維塔利是如何為導演庫布力克奉獻終生,就算在大師死後也為了他的作品繼續努力。一個巨人的存在背後似乎總犧牲了什麼,這也讓西奧的人生不知為何隱約飄出了破抹布的萌味。


但如果只是這樣的話倒也就普通了,可文森和西奧的關係又比那更複雜。其實兩兄弟並不總是相親相愛,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的關係時而親近時而緊張。西奧的錢包大半時候與其說是犧牲奉獻,倒不如說是成為養家活口的一家之主後,必須多負擔一人的結果。


但要說這是理所當然,卻又比那更多一分無可奈何的愛與不捨(然後我不得不說,生活總是亂七八糟的文森也挺擅長情緒勒索的)。當文森打算認真走上畫家這條路以後,西奧儘管不知道能走多遠,但還是默默支持哥哥又一次轉換跑道。


房租、畫材、上課全都要錢,文森剛開始還認真想著要快點成為製圖師,起碼在成為畫家的路上要先能靠這工夫養活自己。但也不曉得中間出了什麼轉折灱 也或者沒有轉折,總之成為製圖師的目標在不知不覺間消失了,等讀者意識到時文森已經朝我要成為大畫家的路線前進。西奧也這麼的繼續支持他。


製圖師的工作呢?弟弟還是加把勁努力賺錢吧。雖然西奧不像哥哥一樣擅於畫畫,但眼力很好的他是極早期便看出印象派與後印象派潛力的專家之一。儘管文森一直自學得很認真,但剛開始西奧還是會很直接的批評他沒有進步或進步得根本不夠,這樣的畫不夠格拿到畫廊賣。


站在哥哥視角多少會覺得這批評太傷人,站在讀者觀點會覺得可這是梵谷欸?但實際就是很少有人能橫空出世便畫得很好,西奧大概沒有說錯。是西奧不停鼓勵文森精進技巧、改變用色,去看更多印象派畫家的作品,更狂野的挖出自己的可能性。


那怕剛開始曾有過批評,但我相信西奧想必很早就看出哥哥的潛力,也看出那之後的可能性、他們兄弟的可能性。於是他們的人生越到後期,兩兄弟彼此間的依存也變得越來越深。


我不禁想像文森是不是為了榮耀弟弟而畫,因為他只剩這個能回報弟弟,除此之外他想不出自己還能拿得出什麼。而弟弟為了讓哥哥成名繼續努力,不斷尋找參展機會、辦特展,希望能幫哥哥把畫賣出去。也或許在西奧理解中哥哥只能靠畫畫才有辦法繼續活下去,而他需要哥哥活下去。


我想這幾乎可以算是恐怖平衡。


雖然梵谷的公式記錄(這啥會?)顯示他一生窮途潦倒只賣出過兩幅畫,但本書告訴我們他雖然一直很窮,但倒給弟弟養得還可以。他一生不只賣出過兩幅畫,實際上在文森過世之前他已經處於成功邊緣。


要是可以多活幾年,就算沒能過上功成名就的豪華生活,但至少、或許可以迎來文森一直渴望的人生,一個作為有名畫家被社會尊重的人生(然後我們知道畫家過世之後畫的價格會立刻提高,因為不會再有新作了)。


文森.梵谷唯一的無奈就是精神疾病讓他無法平安正常的活下去(先不提很可能也有輕度憂鬱症的西奧本人,梵谷一家,在那之後還有三個兄弟姊妹也都因為精神疾病早逝)。


原本就有躁鬱症的梵谷在和高更同居後,因為酗酒和生活作息不正常,加上不安穩的情緒及壓力,最終引發嚴重的精神分裂症狀,那之後他沒有再好過(總之高更不只在本書角度是個爛人,他從許多角度來看都是全方位爛人啦。另外這本專攻兄弟愛,不然梵谷和高更之前的關係,也頗常出現更令人瑕想的推測)。


但換個角度來看,正因為那異於常人的精神狀況,與對自己狀態的心知肚明產生的執念,才能讓文森.梵谷以一種燃燒自己的方式,持續在畫布上堆疊出厚實的生命狂氣。


那看起來很恐怖,但也許他就是不得不,而且說不定他也渴望在自己還能畫的時光裡,把能畫的都畫給弟弟(然後我突然想起了手塚番裡提到,手塚治虫癌末時還在病床上畫,意識不清時只要讓他握著筆就能讓他安定心神的事)。


不管是對高更與割耳送妓女的事件,還是那之後的自殺,作者雖然暗示了翻案的可能性,但也就只有暗示。本書著重的是描述曾經發生過的事,對那一切所涉及的更多歷史背景並不多加著墨,就人物心理狀態也不試圖剖析,就只是淡淡的、靜靜的講故事,講關於梵谷兄弟的故事。


於是讀著讀著我不免想像許多可能性,文森可能有理由自殺也可能沒有,但他的躁鬱症確實在那時期有加重。會不會正是作品終於開始賣出去以後,才讓他感覺恐慌?賣得動了,但那很不穩定,再說要是因為這樣西奧就不再繼續照顧他怎麼辦?


沒有弟弟的錢包(爆)他有辦法養活自己嗎?他真的能靠賣一幅四百法朗的畫活下去,有可能每個月都賣出一幅嗎?弟弟會不會不再愛他,準備離他而去?他是不是最好不要再繼續成為弟弟的負擔了,不需要養他的話弟弟的人生說不定會更快樂?再說了,就連他都知道,油畫材料很貴!


也許成功帶來的變化反而壓垮這個病人,我難以想像對一個精神狀態不穩定的人來說,那會帶來多大的壓力與恐慌。而且正因為文森始終對弟弟感覺虧欠,也渴望能符合傳統世俗價值觀成為對自己負責的人,所以他可能更無法承受這份恐懼與不安。


而另一頭西奧也不能沒有哥哥,人生在世精神總要有個寄託,早已不信神、在工作上也無法完全發揮理想的西奧,也許在不知不覺間,把自己的理想與一切都寄託在哥哥的繪畫才能上。正因為西奧相信哥哥的實力,也親眼見到他作品的力量,所以他不再去計算自己的付出,或許他下意識的相信透過資助哥哥,自己也在創造歷史。


結果拖著破爛身體的西奧在哥哥過世後沒多久就徹底垮掉,梅毒末期讓他性格大變,再也沒能在妻兒面前回復原本那個溫暖努力的他。和文森.梵谷過世時引起一小波關注,並受到各國知名畫家追悼的情況不同(就說了,根本沒窮徒潦倒到那程度啊),西奧.梵谷最後是在醫院獨自寂寞的過世。如果人死後不是飛灰湮滅的話,哥哥肯定會來見他吧,我不知道。


當然這故事在兄弟二人都死後也沒有結束,因為西奧的妻子喬把這兩兄弟的包裹扛起來繼續往前走。深深知曉丈夫有多重視文森,也知道文森畫作價值的她,在那之後沒有賤賣畫作,而是好好的保存起來。光是身處荷蘭並經歷過二十世紀上半葉那麼複雜的年代,卻盡可能的守住那些畫沒有賣掉,本身就顯現出那有很深厚的感情與信心在。


梵谷家族的不幸激發出她的才能,再婚後的喬持續大力推廣文森.梵谷的作品,讓他成為更有名的畫家,畢竟關於藝術品這回事總是需要行銷的。她和西奧的兒子後來成為工程師,並協助在阿姆斯特丹成立梵谷博物館,為這故事帶來一個足以撫慰人心的結尾。


啊,還有,喬把兄弟兩人合葬了。


剛開始讀梵谷兄弟(Vincent and TheoThe Van Gogh Brothers)會有點皺眉,想說寫得好平鋪直述,對於歷史背景也沒怎麼介紹,這不是那種看完傳主人生也順便看完一個時代與一門專業的厲害傳記。


不過即此,繼續看下去也會漸漸感受到本書這種敘述方式的力量,它把人生的迷芒、困頓與不安細膩的寫出來,有時渲染過度但也有時感覺深刻。兩兄弟人生中的諸多轉折與細節彷彿都被一一記載下來,在讀者內心觸發各式各樣的省思與嘆息。



本以為整本書都會這樣淡淡的,結果讀到最後竟然累積出不小的情感厚度。那些苦澀、渴望與寄託最後混雜起來讓我看到想哭,眼淚也真的出來了。至於讀之前念玆在玆的兄弟愛就……這大概不只是愛了,他們活在彼此之上,創造出美麗。



本文字數小一半的兄弟版心得發表於Readmoo的閱讀最前線,還有佛性貼貼的AP連結:梵谷兄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