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1日

西方世界的興起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諾思(Douglass C. North)和羅伯‧保羅‧湯瑪斯(Robert Paul Thomas)合著,出版於1970年的經濟學史經典。有別於一般將如標題的理由歸類於工業革命以降的叭啦叭啦,本書反倒認為重點應該放在中世紀到近代初期歐洲一連串的制度變革,而工業革命以及更之後的事則該稱之為結果。


看出版時間就知道是有點年紀的作品了,不過因為看點是理論的建構與提出,還有對歷史與經濟演變的質性分析,所以那怕這麼多年來又有更多新的研究成果,但其閱讀價值仍未被掩蓋。儘管當初極具開創性的見解如今已有如常識一般,但仍是啓引人思考的著作。


書本身不厚但處理的時間很漫長,從十二、三世紀左右一路談到十七世紀,談治權(那時代的國家概念和現在很不一樣啦)、社會體制、人口數量和經濟之間的相互影響。一個地區(國家)能「興起」是因為經濟好,而經濟好不好得先看制度好不好。


在作者筆下的中古世紀中期並未如一般印象中的封閉,一切的安排全都是利益衡量後的理性結果。比如莊園領主之所以沒有採用奴隸制,而是勞動者成為農奴提供約定的服務,理由乃是奴隸制所需要的管理成本對當時的貴族而言太過龐大(連帶就是,小孩可以成為生財工具時人類自然會傾向狂生,但如果小孩變奢侈財,那就,嗯,數量節制甚至不生,這點不只在現代,從中世紀以來就是不變的原則)。


連帶因為人力少土地多,所以貴族太扯的話,農奴也是可以半夜落跑去找其他領主做工的(所以才會出現女巫 La Sorciere裡那種,你家幾代前的祖先其實是我家農奴,管你現在貴為法官我還是可以沒收你財產的慘劇?)。連帶整體而言,可以想像領主與農奴和自由民之間的關係,慢慢的會來到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平衡點。


而十三世紀到十四世紀之間,歐洲如同世上所有地方一樣,馬爾薩斯陷阱熱烈啟動中。在中世紀長達幾百年的動亂漸漸結束以後,隨著制度穩固人口成長,十三世紀歐洲的經濟開始走向興盛之路。但也因為人口增加的速度開始追過經濟成長,最終迎來十四世紀的饑荒、疫病與戰亂。


不用說歐洲人口數因此再度下滑,經濟也低迷了好一陣子,整個十五世紀都搖搖擺擺的。但因為歐洲興起不是一個後末日故事,所以儘管時局非常不好,但過往的制度、習慣以及商業發明仍舊留存了下來,成為往後繁盛的種子。


更別提那怕經濟爬不起來,社會也回不去了,但這時期卻也成為民族國家的誕生起點。畢竟啊,雖說經濟亂七八糟,弄得大莊園自給自足模式突然又變成聰明好選項。但因為還是有人(甚至不少人)沒忘記曾經有過的好時代,所以跨區、國際貿易網仍舊存在。


而權力者能否提供保護,對這些國際貿易能否持續非常重要。更不用說,所謂的提供保護,全得靠著貨真價實的金力才能撐起來。如果規模不大,比如只是自給自足莊園模式或小型的地區性貿易,那確實傳統體制下的領主就有能力提供必要的保護,以前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


但因為曾經有過景氣好貿易變多變廣的時代,而在那些時代裡權力者基於自己收取稅金的數量和正當性,自然也得提供超越傳統體制的「超領主級服務」。大家都好過的時候熱情(?)服務當然沒問題,那十五世紀變得不太好過了,可跨國跨區大貿易網儘管沒以前興盛但還是存在,更重要的是權貴們稅還是想收跟以前一樣多怎麼辦?


嗯,答案是,為了增加收保護費的範圍,大家來火拼吧 ~(看馬看馬)如同作者直白的描述,這時代的權力鬥爭比較像黑幫火拼,為了讓己方勢力可以存在下去,積極的對外擴展吞併有其必要。因為你不吃人家,人家照樣看著你流口水,而且還真的會行動。


於是各式各樣的計中計中計中計之宮廷權謀、你陰我我陰你大家來PK的冰與火之歌,便成為了接下來這個時代的寫照。火拼到後來,最後剩下來的就是老大、咳,我是說國王(皇帝),因此形成的勢力範圍也就慢慢變成後來的民族國家。一切都是因為錢不夠花,只好去外面搶的關係啊 ~(合掌)


好啦,上面是故意用比較戲謔的口吻描述,事實上我看作者的理性分析看得有點兩眼發直,不到難懂但還是令人疲累這樣。總之正因如此這段時間人口能大幅增長才有鬼,也是等大家都火拼得差不多,地盤和勢力範圍都穩定了以後,歐洲人口好不容易才在十六世紀開始回升。


然後也正是在這個時點,好制度和壞制度開始產生區別。當時逐漸成形的民族國家當中,有些往後兩百年還是繼續掉陷阱,但也有些超越了馬爾薩斯陷阱,達成在人口成長的狀態下,仍透過經濟成長提升人均收入的成就。


法國、西班牙就是繼續掉陷阱的國家,理由很類似,都是國王缺錢到爆只好想盡辦法榨,但旣然得用榨的可想而知不會是什麼好辦法,用的肯定是套爛制度。法國是查理七世好不容易結束英法百年戰爭,因為國家還是亂所以要好好養一支軍隊。


但要好好養一支軍隊非常花錢,所以只好英明神武的把統治範圍內各方勢力再犁一遍。而查理七世以降的法國國王同樣都缺錢(畢竟犁成這樣是能有錢到那去),於是只好建立起龐大的政府體系,扶持行會給特權搞出一堆毛超多的瑣碎行規、同時限制國內往來以增加王權控制,一切都是為了方便挖錢。


但規矩限制成這樣可想而知商業根本興盛不起來,而一個國王說徵稅就徵稅,和王站同一邊就很爽,但除此之外的人都非常不爽、制度整個亂七八糟的國家,那怕可能短暫強盛(「擠」一國之力),但長久而言還是會下去。


(附帶一提,書裡還提到,法國王室有個問題就是,他們專愛支持一些根本沒有商業性、不靠貴族撐就活不好的藝術產業,結果就是也沒辦法帶動國家產業發展。不過說真的也是因為這樣才能創造出很多好東西吧,身為外國人還是謝謝他們啦 <- 喂)


至於西班牙?那就更慘了,因為王室始終各種缺錢(異端審判、驅逐猶太人和摩爾人對經濟都很傷),所以「必須」短視近利靠特許壟斷賺方便錢。而當美好時光來臨,美洲白銀和來自低地國(靠國際貿易來的)稅金,讓西班牙王室終於有了以前那些方便錢相較之下,根本不夠看的超大筆收入時……結果他們開銷變得更大 ~(囧)


查理五世已經很誇張了,菲利浦二世這個宗教狂則更扯,這邊也打那邊也打,四處打仗簡直像開戰不要錢一樣……嗯,當然要錢,所以這對債台高築的父子永遠在缺錢,還聯手破了五次產,完全是不要借錢給國王的標準示範(富格爾家族和熱那亞人表示:)。


結果就是,明明能趁機整頓國內經濟環境的機會就這麼被白白浪費掉,於是西班牙的制度依舊亂七八糟。而當這些外來收入也都滑落甚至消失時,自然也只剩衰弱的命運了(拉斯赫德斯表示,中了樂透快點來拍片宣揚我們有多窮,謝謝)。


(附帶一提,說到這個,我們千萬不能忘記當菲利浦二世為了打八十年戰爭,好不容易向熱那亞商人借到支應軍餉的巨款時,竟然還被伊莉莎白一世的首席大臣賽西爾用計幹走的悲劇……菲利浦二世表示:伊莉莎白一世還我錢!!!)


相較之下荷蘭和英國都是維護財產權和商業的制度建立得好,所以大成功的標準範例。荷蘭是掌權者與商人的利益方向一致,也沒人犯傻或搞什麼太過白痴的堅持(又或者這種堅持比如行會特權被適當規避了),自然可以全力衝經濟。


而在這方面,英國簡直是法國的對照組。法國是王權很威大家都要聽我的,結果一起聽到悲劇的故事。英國則是大家如果可以都不太想理國王,王權被當初為了對抗舊勢力硬扶起來、代表商人和鄉紳的下議院好好制衡著,做什麼都礙手礙腳(什麼,你說根本被直接趕下王位了?嗯,革命就是人民對國王太扯的精美回應嘛,也因為這樣所以往後英國王權都不敢太扯了W)。


但也正是這樣礙著礙著,反而適合發展商業的制度成功建立起來。作為後進,英國也認真學習荷蘭的商業制度,國內不利貿易的法律也慢慢調整,王權繼續被限制(國王:淦),最後更率先建立起智慧財產權的保障機制,工業革命的條件至此一切備齊……


西方世界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 A New Economic History)是一部嚴肅的作品儘管我把心得寫成這樣,不好讀但極具啓發性。雖說全書那種一切都是利益衡量後的最佳結果的論調,不時還是讓我在內心小小皺眉,但不同的思維方向本來即是這麼回事,這也是種看待世界的方式,值得作為參考。


然後這本也是極具地位與名氣所以不需要我推薦的書,想看自然會去看吧。



其實沒有直接關係,但喜歡這本的話應該也會閱讀愉快的書:金錢的冒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