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1日

飢餓主廚:平凡上班族變身紐約名廚的美味故事

因為看見灰鷹在噗浪上推廣本書,而且這類題材只要沒出現一望即知不合胃口的狀況,我幾乎都會買(但看的速度就,手上還有從高中放到現在的)所以當下看了看文案覺得OK直接入手(這人買美食書都不太用腦的說)。


也是一本書名就把內容交待得很清楚的回憶錄,描述名餐廳韋佛利主廚約翰.德魯奇投入餐飲業界的過程,以及在一個又一個廚房裡打拚的狺事。內容分成兩線,一條是韋佛利的經營現況,另一條則是從轉業開始寫到韋佛利開設緣起的線性故事。



講述餐廳從業經歷的作品我本來就很喜歡,飢餓主廚這本書有點像是由英國廚房征服法國 + 無名侍 + 大量作者專業經驗組合而成的作品。他有英國廚房征服法國的餐廳開業甘苦談(這本我真的好喜歡呀,可惜被做壞了,真的很推薦)也有類似無名侍那樣在大揭內幕的同時,順道帶出對自己人生發展的現況、不安與省思。


但畢竟作者是位廚師,而且還是位頂尖廚師,所以佔故事最多篇幅的自然是專業上的敘述。像是從無到有訂出菜單的經過、低階廚師的辛勞、在變態高壓大廚底下的奮力搏鬥、擔任行政主廚負起保持品管與收支平衡的責任、各式各樣的菜餚、作法,以及對前途的打算等等。


基本上旣然現在是名廚了,所以這段過程當然是越爬越高的描寫。就跟封面上寫得一樣,作者原本只是個不上不下的平凡上班族。但在得過且過的某天,界限突然這 麼到來,辭職、中年轉業、彷徨、廚藝學校,好像走一步算一步,但展現出堅韌的他最終成功穩定下來並往上爬。這部分只能說有沒有愛、能不能從中獲得成就感真 的非常重要,也沒什麼高低等之分,純粹就是心情可以改變一個人(雖然可能還要加一條退無可退啦,XD)


而隨著作者的努力經過,也可以看出餐飲業是一個競爭多激烈的殘酷領域。當然這世上每種業界其實都是這樣啦,但餐廳這類交易金額卡得很死、流進流出一個不好 馬上出問題的東西,自然格外嚴酷,一賠起來往往是以嚇死人的速度在燒錢。在飢餓主廚中當然有成功的經驗,但也有好多是明明沒什麼問題、甚至應該也很好,但 失敗就是失敗的好餐廳。


只能說客人就是不買帳,又有什麼辦法呢?唉呀心得不提那麼多沈重事了,還是回歸美食本色吧。說到韋佛利餐廳,最有名的應該是他那一道五十五美金灑上白松露 的乳酪通心粉。還記得剛讀到這段,我馬上回想起很久以前不知什麼時候,確實有在報上看過這則新聞,當時的感覺是真想吃一次看看是啥滋味呀。


但在讀完本書後……呃,這還真是家名人滿座、貴得要死、極難入座的高檔餐廳啊。不過書裡的形容雖然聽來非常勢利,但反正太遙遠了所以我也沒啥感覺,可以很輕鬆的當笑料來讀。比如當龍蝦只剩最後兩份,但服務生卻多接了兩份的點菜時怎麼辦?


「你為什麼不乾脆到吧檯拿點零錢,跳上計程車到緬因買回來,聽說那裡出龍蝦。」嘛,當然不會是這樣啊,這只是作者的歡樂的酸言酸語而已,實際處理法乃是看點菜的是誰。知名大導演夫婦對小演員?嗯哼,誰管是你先點啊,別擔心,「告訴他們龍蝦槽裡含汞」,服務生會擺平一切的。


嘛,好啦,我承認並不是整本書都那麼好笑(又不是像英國廚房征服法國一樣,作者是英國人 < - 啥鬼)但我還是讀得挺愉快,理由當然是滿滿的餐點描寫囉。我真的好喜歡看那些廚房裡的經驗,還有各種菜餚的描繪與創作過程。


再加上我看過珍古德的用心飲食後, 就常會注意起吃在地的活動。約翰.德魯奇也確實很符合風潮的大力支持地產地銷運動,使用的食材能在地就盡量在地。但當然有時碰上現實因素還是得妥協,當 「一個晚上就要用掉上千朵菇」的時候,「如果想吃新鮮現採的,建議你去潮溼的地方買棟房子,自己走進森林找香菇」(雖然瑪格麗特.愛特的洪荒年代告訴我們找地下室種就行了,XD)。


好吧,我還是要重申飢餓主廚並非整本都那麼好笑,只是偶爾確實酸得很歡樂。做為一本廚師的回憶錄,我覺得他算是紮實且仔細的把經歷都盡可能以完整且具趣味 的方式呈現,確實令我閱讀愉快,所以有興趣的話個人還蠻推薦的。始終由烹飪香氣與辛勞汗水組合而成的廚房經驗談,別寫太差總是不難看。而本作的表現還挺不 錯的,要八卦有八卦,要食物有食物,要人生有人生,要笑料有笑料,夠水準啦。



無名侍:服務生機密檔案



舊站人氣:148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