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0日

雅舍談吃

之前偶然買下這本書,其實早在國中時代就已經看過了,但卻一直沒有認真想過要收。前陣子在舊書店看到,書況也不錯,所以就買了下來。


我真的是很愛飲食散文這種東西,所以我家有全套唐魯孫(爸,謝謝你),猛祈禱快出的費雪(希望只是慢),露絲.雷克爾的自傳與其編輯的美食散文集(有沒有人要續出她的作品?),安東尼波恩的大廚系列,以及各種美食散文集。


對我來說,好看的美食散文集是要用生命去刻劃,而不是單純說明味道而已。沒有背後的回憶,食物要如何走上至高之境?仔細想想,我喜歡看美食散文的原因,或許是愛上了文後那股蒼涼的幸福味吧。


沒有足夠的生命歷程,就無法寫出好的美食散文,這是我的偏見。好的美食散文,除了可以勾動讀者的食慾外,還可以讓閱讀的人共同體驗到生命的片段,一同歡喜感傷,這也是美食之所以為美食的原因。


也因為這樣,有些作者往往只要前幾本、甚或只有第一本美食散文集好看,再來不是老調重談,要不就失去靈魂了(不好意思說句,某幾位總讓我有這種感覺,前幾本書都讓人眼睛一亮,但再後面就……但應該還是比從頭到尾我都沒愛過的好啦)。


而這本雅舍談吃,如無意外(就是假如我不是眼界太淺薄的話),應該是梁實秋先生唯一的美食散文集吧。內文以食材做題目,講述梁實秋先生有關於此食材的回憶,內容豐富、講述又清楚。


他很少正面描述食物味道,但光看那些敘述就可以開始想像那滋味。文風非常清淡,就像在講家常話般,把自己知道的事與回憶,一件件講出來。其實這和周作人的散文『故鄉的野菜』有異曲同工之妙。


嘴上不說懷鄉,但字裡行間所訴者全是故鄉,乍看之下只是講講過去的回憶與知識,但對過往時光的思念卻從字裡行間濃濃地散了開來,無法忽略。雅舍談吃這本書,不僅讓人看見美食、看見感情,也看見生命。


梁實秋的文字典雅雋永,用字淺顯,但總能把意思表現得很清楚。相對於這種筆風,另一個美食散文家唐魯孫先生就不一樣了。他時常直接描述味道與菜餚外觀,用字之艱澀,就連常跑出怪字的電腦輸入法也打不出來。


但由此也可看出今昔出版社的敬業程度,舊版本不管是多麻煩的字,造也會跟妳造出來,絕不會打馬虎眼。但新版就不一樣了,遇上打不出來的字,空格跟亂碼直接送上,不禁令人大感嘆息,今非昔比。


若說唐魯孫形容美食的文字是濃豔,那梁實秋就是清雅,兩種各有其優點,重點是都很好看。而雅舍談吃這本書內的文章都不長,總是在四頁內就把一個主題結束,但典故、敘述、回憶和情感照樣俱備,正符合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句話。


由於講述舊中國美食的作品已經多如繁星,我再一件件重覆也沒有意思,大伙兒請自己找來看吧。時常在想,對中國文化來說,民初那些未遭戰火內亂毀滅的舊文化,或許正像美國南方在內戰前的往日時光吧。


有很多陰暗的地方,但優美的事物當然更是不勝枚舉。每當看到這批終其一生都沒再回去的老作家文字(就算回去,也不是了),就能深刻的體會到,文化與文明這種東西究竟有多薄弱,短短幾十年間,可以將幾千年的累積毀於一旦。


此外,看老作家的作品時,常常會瞄到些讓人心嚮神往的片段,諸如前些日子遇到徐志摩啦、在家裡玩昇官圖碰巧袁寒雲來串門子等各種讓人興奮的小故事。那果然是個奇妙的年代啊。


此外,要提提書中抽動我感覺的一個短短敘述,但不是出於正文,而是梁實秋之女梁文薔所寫的附錄,摘自其父家書中的一小句。


『今晚XX請吃餃子。這又犯了我的忌諱。因為我曾問過媽,若回台灣小住,妳最想吃什麼,她說自己包餃子吃。如今我每次吃餃子,就心如刀割。』信件中簡簡單單的一個日常描述,就把無比深刻的情感都包含在裡面,讓人感動不已。



好書可以跨越時代而存續下去,我想這『雅舍談吃』亦是其中一員。


美食作品延伸閱讀:
食家列傳

終極美味

千面美食家

餐桌上的幸福

有關品味

舊站人氣:145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