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5日

味道的風景

這本散文集由作家平松洋子在美食雜誌dancyu的連載集結而成,每篇短文都搭配生活照,主題皆是從某種物品或概念出發來談個人的經驗與想法。老實說我是被帶有傳統麵包店味道的葡萄乾吐司封面照所惑,忍不住默默讀完。


這類型的散文集雖然看得時候流暢愉快,但寫心得時卻總相當困擾。現在還記得這份喜歡的心情,可該如何讓十年後的我回憶起當初閱讀時究竟感受到了什麼?太困難了,大概很難做到,即使我向來無比熱愛飲食散文滲透出的人生際遇、社會文化與生活經驗。


味道的風景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作者如何不卑不亢的自信做自己,竹輪是個好東西,即使如此煮出竹輪咖哩是否多少還是有點超過?沒想到一問身邊友人全都招認,偶爾就會這麼來一次,嗯,不孤單?這默默讓我想起蘿莉.柯文講過的,雖然大家平時不會提,但每個人都會拿果醬或花生醬拌義大利麵,總會有想要隨便嚕一餐的時刻。


又或者費盡心思準備法國吐司,結果一刀切下去發現中間還是白的,浸泡得不夠這餐心情都毀掉了……雖說法式吐司我是留白派,但對那種因為沒很重要但就是執著的小事,懊惱到不能自己的心境描寫卻相當能感同身受。


在飛驒地方的深山中,看著木工鋸下百年檜木,擔心下刀位置或角度出現差錯就會損失慘重,又或者說砍下來以後赫然發現裡面已經被蟲蛀光之類的慘劇,才彰顯出飄散著濃厚香氣的完美斷面有多美麗。


這總歸是因為作者文筆十分生動,不過於誇張,而是十分平易近人的表現出畫面感與故事性。鄰鎮肉鋪現炸肉餅一個兩百日圓,買五個打上折扣平均一塊一百六十。二十多年沒買了,但那是每回路過都大排長龍的名店,油炸香氣,牛絞肉與與洋葱高溫加熱後的甜味,師傅手握長筷專注盯著油鍋的熱情……讀了實在讓人好想去鹹酥雞攤買個雞蛋豆腐壓壓癮。


在國小看見男同學把糖醋肉、炒時蔬、筑前煮全部夾進塗了乳馬琳的餐包裡面,覺得他吃得實在太誘人,結果從那之後也喜歡上把食材夾起來的感覺這個也是很有意思。人真的常會因為某種小小的契機,結果微妙的對某些事物產生偏好與執著。至於主食是麵包,肯定是美援的麵粉吧,同時那也是日本營養午餐經常端出炸鯨魚塊的時代……好糟糕 ~(嘆)


更令人莞爾一笑的是,熱愛吐司邊的作者為了避免年幼妹妹跟風搶食,還要對吐司邊裝出一副沒興趣的樣子,不動聲色的默默享用。反而我對吐司邊的慧根沒那麼早生出來,小時候其實超討厭吐司邊,覺得把邊邊切掉的三明治才是吐司完美的享用方式。


第一次覺得吐司邊好棒,是有陣子很流行到某連鎖麵包店搶特價吐司邊組合包,結果迷上裡面的紅豆麵包吐司邊。那是我至今唯一能接受的紅豆料理方式,完整的顆粒零星散布在紮實的麵包體中,淡淡的紅豆香甜與澱粉口感,搭配硬硬脆脆的吐司邊,完美。


也因為實在太有魅力了,之後我上門直接帶了一條紅豆吐司回家,結果發現理論上應該是本體的商品味道卻沒有低價銷售的吐司邊好吃,並為此暗自神傷。後來偶然跟朋友提起,才得知吐司邊乃是吐司香氣之所在,所以我至今依然追逐著包了那僅僅兩片的特價吐司邊組合包。這遠非人生大事,但正因為是小事,為達所願總如此煩擾。


至於作為本書攬客的葡萄乾吐司(並沒有)我反而最喜歡作者回憶裡那個,會先把葡萄乾挑出來吃掉的男同學。因為這也是不喜歡葡萄乾的我小時候會幹的事。甚或該說小時候的我根本極度厭惡葡萄乾,如果有得選才不會吃。即使現在接受度比較高了,葡萄乾絕大多數時候依然不是我會主動找來吃的東西。


但偶爾嘗到略微焦糖化的溫熱果乾在烤得脆脆的麵包上散發濃郁甜味時,我心中還是會浮現這個真好吃的感受。若比照作者描述再塗上厚厚一層的奶油,在那半融化的當下就更美味了。說是這麼說,這依然不是我的優先選項啦。


再來就是一些很小很瑣碎的事了吧,小時候雜貨店裡裝在米糠裡賣的雞蛋,拿米糠當緩衝包材這個我好像有看過又好像沒有看過。但確切有印象的,是菜市場裡滿臉皺的小老太太,每回跟她買鹹蛋時,就會看見她拿根棒子從一大箱紅土泥裡挖鹹鴨蛋的場面。因為當時有點被嚇到,所以印象深刻。


至於對擬真食品模型展示櫃的迷戀,我也一樣!午餐時間小心翼翼把蕃茄醬均勻抹到整個蛋包飯上面的鄰座大叔,居酒屋裡擰過頭結果沒有味道又紮實結團的涼拌菠菜。被家政老師嫌棄擦拭布太髒,結果終其一生都用盡手段,認認真真維持擦拭布潔白的恐慌。


兒時計較拿到的點心大小、飲料多倒一點或少倒一點,結果大家是搶比較小的那份,天啊,心有戚戚焉,想到盡頭就感傷。至於被栗子殻刺到這就比較難想像了,不過我至今仍在招募簡單易懂的剝栗子殻魔法,希望總有一天會有好心魔法師路過教會我。


那條阿公說不可以走的窄路,住宅間極度狹窄、縫隙般的巷子。黑暗中的燈光、炊煙與食物香氣,以及終究沒敢走進去的遺憾。多年後舊地重遊,老房子已經全數拆除,全部變成水泥沙漿新屋的巷弄早沒了童年回憶裡的魔幻氣息,好懂那種感覺,不過我小時候都勇敢的走喔 ~(我童年的小丑只負責薯條加大)


味道的風景(今日はぶどうパン)講的全是生活瑣事,不過那些堆積在他者人生中的小事以恬淡的方式述說,關於一樣或者不一樣的想法創造出的習慣和風景向來很能吸引我。同時平松洋子的生活形態相當平易近人,我只能說雖然極度標榜優雅美學的作風也有其魅力,但果然還是悠哉一點比較能引發我的共鳴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