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

星空奇遇

原文書名The Voyage of the Space Beagle一秒就能讓人領會,作者引用了達爾文參與的英國海軍小獵犬號五年科研計畫典故。本作描述一艘肩負全人類期待,要花數年探索並研究宇宙與未知生命的太空船。和小獵犬號類似,全艦共搭載一千多名船員,裡頭有八百壯士精銳科學家,剩下則是軍人。整個故事最有意思的點就是,他們一天到晚在翻車和PVP。


高中讀過且感覺普通,本來沒打算重讀。但後來因為反正都要借了順便,結果這回看得滿快樂的。雖然我也懷疑任何東西接在多次元宇宙帝國後面看都會變神作,但我確實邊看邊笑邊吐槽非常愉悅。這原先是我對多次元宇宙帝國的期待,沒想到卻在這本實現。


本書收錄的故事原始是1939年到1943年間寫的四部短篇小說,作者A.E.范佛特(A. E. van Vogt)後來把這些短篇修改、串連成長篇並於1950年出版。星空之旅也是這位作家最具代表性的太空歌劇經典之作,影響了包括STAR TREK及異形在內的知名科幻影視系列。


讀的時候我一直跟朋友開玩笑,說現在覺得好看,可能是因為性格變差了吧。比如那時候真的不會對設定上整艘船都僅限男性,也就是說可以推論所有探索宇宙的科學與軍事計畫的人選,預設都是男性這件事想太多。


但現在看就會,嗯,不知道為什麼腦中浮現「梵諦岡宇宙特設調查團」,然後全船一千人都是成年戀童癖神父的畫面然後每到一顆新行星,就會被擬態成幼女的外星怪物吃掉幾個人。但話又說回來,實際上科幻小獵犬號上的船員大概也不能幹什麼,因為作者另一個設定是為了太空船之內的和氣,全體船員通通化學去勢。


我不太確定作者當年這樣寫到底前不前衛(畢竟那個年代的世界史,呃……),但衝擊效果搞不好是現在比較強,至少就笑點上來說絕對如此。畢竟在個人主義與男性性權運動興盛的當代,已經不可能一本正經的同意這種特別犧牲了,於是這個設定在當代看來反而令人玩味。


不過好吧,至少在小說裡這只是個作者為了不讓男人因為性欲高漲壞事的設定。實際上也只用幾句話,描述這些人即使如此,日常休閒依然是聊女人。何況即便不為性欲彼此攻擊,船上這些男人照樣勤奮搞事忙得不亦樂乎,基本上小說四個單元都是太空小獵犬號的搞事實錄。


黑色破壞者(Black Destroyer.1939)描述船員來到一顆高度文明已然滅亡的行星,碰上被他們形容為巨貓的黑色猛獸。擁有靈巧觸手,並能以耳朵捲鬚中和能量及電波的「夸爾」,經歷漫長飢餓後非常需要生物體內特定形態的鉀來果腹。


它很聰明,而人類很天真,實際上科學家非常想收集神奇有趣的外太空物種。發現夸爾願意主動上船時,他們有猶豫一下,但還是毫無戒心投票決定有何不可。當然下場很鐵血就是了,本書中的外星生物儘管會粗心大意,但智力都不低,甚或該說殺傷力越強的智力就點越高,閱讀這些生物怎麼惡整全船絕對是本書亮點所在。


「夸爾」不愧巨貓之名,在人類面前巧妙裝乖,趁機學習船隻儀器使用方式和操作技巧,還趁人不注意一直偷偷殺人。當船員發現不對準備展開行動時,更搶先一步佔據機關室企圖掌控全船。茲此因此,讀者就有了拿核能熱線機轟自家太空船機關室的科學家與軍人……對不起,我笑得有夠開心。


雖說到頭來人類還是搶在黑色怪貓徹底摸清船上結構之前,設計陷阱讓對方主動搭上救生艇逃亡,再利用反加速裝置改變船隻相對位置來秒掉對方,整個過程雙方諜對諜充滿娛樂性。


同時科學家領隊莫頓與他旗下化學部主管肯特的權力鬥爭、所有不同領域部門的衝突與合作,都讓劇情變得更肥皂卻也熱鬧(數學嚴格說起來不是科學,因為那不能實證,所以數學家不算數 W)。更別提科學探索隊有自己的隊長,而船本身也有李斯船長,甚至整艘太空船是由軍人負責運作的,這群軍人面對職權上較強勢卻老是各種飛天的科學家肯定心情複雜。


正因如此,來到第二個單元神經戰(War of Nerves.1950),也就是太空船突然遭受極強烈的心理暗示,導致全體受到催眠,被放大內心情緒並將思考導向偏執時,太空小獵犬號立刻發生三方會戰。軍人自己一派,科學家分裂成隊長莫頓和化學部主任肯特兩派。


而且那不是小打小鬧,是荷槍實彈死傷慘重的打法,閱讀當下我簡直目瞪口呆。哇,這些科學家都兼修武組的欸!咳,反正到頭來雖然外星智慧生命導致人類死傷慘重,人們仍然發現對方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更偏向文化衝突。


精神攻擊的來源是鄰近一顆行星上的「鳥人」,這種生物的子代會從親代身上分裂而生,全體共享集體意志。發現太空船後它們算是好奇打招呼,怎知道人類太可惡,我是說雙方思考上歧異過大才導致這種結果。透過反過來傳送意志與催眠對方後,人類與鳥人達成有效「溝通」,並在人類知識領域裡新添一種智慧生物。


第三單元緋色不和諧音(Discord in Scarlet.1939)大概是全書最知名的一篇,因為這篇裡的外星生物「伊克士托」後來成為異形的靈感原型。又或者應該這樣說,當電影劇組被作者告上法院時沒什麼話好辯解。只要讀過小說就知道,雷利.史考特,閉嘴,去付錢。


小說看到這裡時很難忍住不笑出來,因為有過黑色巨貓的經驗後,照理說應該可以期待船上科學家會對外星生物的危險性更加警慎。然而事實證明好奇心不只可能殺死一隻貓,也大有機會殺死整船科學家。


所以當他們發現在太空裡漂流的紅色異形,咳,我是說「伊克士托」後,再一次經過審慎的猶豫,他們又把怪物帶上船了。不意外當發現這種生物不但能直接吸收電流等能量、可以調整本體配合其周邊原子結構穿越大多數物理限制,更企圖把自己的貝比塞進男人肚子代孕時……


李斯船長:AGAIN!!!???


作者給了伊克士托這種生物非常偉大的源起,其乃是來自宇宙大霹靂之前的超高文明。它的星球與種族都因為大霹靂滅亡,剩它一個被拋出星體漂流於無垠星夜。伊克士托不老不死還能自我治療,在船上神出鬼沒難以防範。


哪怕科學家推斷出它為了育兒需要抓活人,做出以科學家為餌讓船員拿核能熱線炮一併掃射的鐵血決策,卻依然只在雙方內戰時被繼續鑽空子。最終只能豪賭,欺騙伊克士托相信人類方為了整個物種的未來,不惜來個全船玉石俱焚。


經歷千辛萬苦和對手降智,怪物短暫受騙跟著逃出太空船時,人類立馬回船引擎加油瞬間溜得遠遠的。大家都知道伊克士托還在那裡,只能希望在這廣大的宇宙中,以後不會再有任何智慧生物遇上它,然後,傻傻讓它上船。


也難怪會有船員表示:下次你們再看見可怕的生物,請不要再帶上船了。看到這句我簡直快要笑死了 WWWWWWWWW 老實說這本的看點真的是外星怪物奇技淫巧的惡整人類,以及這些船員如何邊打怪邊彼此PK,然後人殺掉的人比外星生物還多這樣。


除此之外另一個有趣的點,則是主角也就是情報綜合學者克維那如何從受人輕視、根本被當路人甲的新興學科年輕主任,一躍成為太空小獵犬號地下王者的過程。我在想那年代應該超流行大一統理論的概念吧,設定上情報綜合學是融合全部學科並加以應用的專業,用現在的角度來看就是終極跨領域。


(另一個流行的則是線性史觀,整個樂觀到爆炸,整本書都由日裔考古學家負責鑑定遇上的種種外星生物的「群體心理狀態」,側寫其末期農民濃度如何,實在充滿吐槽點,但相對的也可以反過來感受到時代氛圍)


不過哪怕吹得很厲害,情報綜合學實際在故事中的表現,更像西方版的「我受過嚴格的中國武術訓練,還會鼓語」,只不過這裡請把中國武術代換成催眠。總之只要受過這種學科的專業訓練,就能察人所不能察之事,巧妙的控制人腦與身體反應,擅長操控他人與政治運作。


不管那到底是怎樣的專業訓練,總之是很厲害的專業訓練,讓克維那擁有超越全船科學家與軍人的思考和判斷力,基本上劇情就是一再證明他才是對的那個人。克維那在黑色怪貓事件中讓眾人意識到自己的能耐,在神經戰中是全船唯一靠自己抵擋催眠的人,也是因為有他的能力才讓鳥人停止精神攻擊。


來到伊克士托一役克維那已經成為不容小覷的重要成員,同時獲得船長和好幾位科學部門主任與專家的好感。然而船上也是有反派的,那就是野心勃勃的化學部主任肯特。他一心想當上探索團隊長,目標獨占榮光,為此不斷在檯面上下運作想取代現任隊長莫頓。


肯特剛開始十分輕視克維那,也因此讓克維那明確表示不會在競選中投他一票。在那之後肯特小人氣場全開,不但派人跑進他的研究室占據空間,而後更不斷私下搞人。這些情節不免令我聯想到,這回閱讀本書時順便查資料看到的八卦。


話說美國科幻作家協會(SFWA)創辦人Damon Knight,極度厭惡本書作者A. E. van Vogt的寫作風格與政治觀點,並在1945年將之評論為「學會操作雜草叢生打字機的侏儒」,導致其在1950年代的科幻圈子裡聲譽一落千丈。


這讓我很好奇本書中剛愎自用又傲慢無禮的化學部主任肯特,是不是諷刺Damon Knight的角色。若真是如此,那太空小獵犬號上那位英明神武的主角克維那,很可能正是作者的化身。不用說故事最後由克維那大獲全勝,連肯特都不得不乖乖前來聆聽他的情報綜合學推廣課程。


無論這個猜想是不是想太多,現實中的A. E. van Vogt後來在讀他書的孩子與青年長大後,重新取回他在科幻圈子裡的地位。1994年美國科幻作家協會頒發大師獎給Damon Knight,隔年再頒給A. E. van Vogt,既是面子問題,也是這場紛爭的最終結論,很令人玩味。


查資料時發現菲利浦.狄克相當喜歡A.E.范佛特的作品,而且自認受到相當大的影響。剛開始我有點無法理解,慢慢的才有所意識。故事中訓練克維那的不是大學,而是一個名為「情報綜合學研究財團」的組織。克維那之所以能在太空小獵犬號上有自己的部門,也是靠這個財團的力量,研究室裡那些尖端科學儀器自然也都是財團手筆。


從之後的劇情來看,克維那如果有心的話根本不用慢慢來,他一早就可以動用各種心理與催眠戰術控制全船政治走向。實際上在小說第四篇章M-33星雲(M33 in Andromeda)裡他就這麼幹了。這篇劇情描述太空小獵犬號接近某個島宇宙時,全船人馬再次受到精神攻擊。


沒之前鳥人做得那麼嚴重,但依然造成嚴重負荷,然後全船只有克維那一個人聽見明確的話語,也就是要他們滾回去。當然他們可是太空小獵犬號,知道有外星生物怎麼能不去抓抓看,咳,我是說研究一下呢?


結果他們發現那是死寂的星系,所有存在生物或文明的行星,都因為被「蓋上」厚重的熱帶雨林地層而瞬間滅亡。實際上就連船上都突然冒出一隻怪物,事實證明不管對方是什麼,都擁有超空間轉移能力。


經過一連串研究,克維那確認那是種吞噬靈魂以壯大自己的意識生物,而且已經快要把這個島宇宙的「食物」吃光。若不想辦法將之引到荒涼星域使其自然餓死,一不小心讓對方跟回地球所在之處,那全銀河系的滅絕將只是早晚的事。


問題是想這麼做就必須將任務期間強制拉長地球時間五年(因為是小獵犬號嘛),可想也知道這會讓很多船員崩潰暴動。但克維那判斷如果不這麼做就是全宇宙生命大危機,非得這麼做不可。為此他與莫頓因傷退場後接任隊長的肯特展開多次衝突,最後局勢一路升高到對方帶頭攻堅情報綜合學部研究室。


但克維那不但輕易化解全船擁來的攻勢,還透過心靈操作讓人們認為自身同意完全出自個人自由意志。但也是來到這裡,太空小獵犬號已經相當於克維那的領土了。從現在開始他可以正大光明的將情報綜合學,傳授給主動想學習的全體船員,而大家可都是各學科的頂尖科學家。


照書中描述,將這門技藝推廣給全人類正是情報綜合學研究財團的目標,所以這個財團的理想又或者說野心究竟是什麼?看得出來小說不打算懷疑此事,只企圖說服讀者那是好主意,人類的未來有福了,準備前往更高的境界吧。這或許跟作者本人也信仰並推廣戴尼堤有關(後來跟山達基分家了)。


也正是看到這裡,我好像稍稍可以想像菲利浦.狄克可能的萌點在哪裡,因為那裡面真的充滿陰謀論操作的空間。一種直接操弄人類心靈與思考的理論和技術,以及目標不知為何,勢力龐大又無孔不入的強大組織,這也未免太引人瑕想了吧?儘管菲利浦.狄克主推的是其他作品,但星空奇遇(The Voyage of the Space Beagle)在這方面依然潛力滿滿。


總個來說要講這本好看,倒不如說故事歡樂又熱鬧,外星怪物都威得很有梗,整艘船各種飛天搞事,從政治鬥爭到全武行通通來,而且彷彿永遠學不會教訓。外帶主角各種「我受過嚴格情報綜合學專業訓練」的威能大甩賣,整個加種起來感覺就滿好笑的。


儘管對困境的解法往往很隨便,不過故事的點子有意思且節奏明快。總個來說不是非常厲害的上古神作,重點還是偏向歷史地位以及那年代的科幻想像,適合幽默感運作方式有點壞心眼,又喜歡對著陰謀論大腦補的讀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