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戒本傳描述一對青少年男女因故成為刈鐮學徒,彼此相愛的兩人一個後來成為極具傳奇地位的刈鐮,另一個人同樣擁有自己的傳說,成為刈鐮的刈鐮。他們質疑刈鐮組織的腐敗現狀,並企圖調查雷雲與刈鐮組織之間的秘密與真相。尋覓盡頭指向人類存在於宇宙中的可能性,以及當前時代的開始與結束。
之前查資料時偶然看見這系列出了第四集,當時便很期待能看見台版。如同書名揭示的,這本比較偏向番外篇性質,收錄一首詩與十二則短篇,以下心得會提及每篇的關鍵劇情。首先破空一斬(The First Swing)是作者女兒Joelle Shusterman寫的詩,大概可以當作前情回顧來看吧。
叱吒風雲(Formidable)主角是年輕時代的刈鐮居禮,關於她摭取最後一任美國總統的故事。當然在那時代國家和民選官員已經失去意義,一切由雷雲妥善安排,沒有所謂的政治事務。以華府為首的各地政府,在那時代的公眾觀感中比較像早被時代淘汰,卻仍堅決否定雷雲統治,緊抓想像中權力的小丑聚集地。
無害,但很吵,而且令人聯想起糟糕的可能性,當時的刈鐮居禮剛上任而且人微言輕,又或者說更糟的,因為和法拉第的關係讓她成為笑話。為了展現個人風格並強化話語權,她展開其他刈鐮不做的行動:不管不做的理由是因為覺得那沒意義,還是不願開第一槍終結某種曾經很重要制度的倉鼠性格。
這篇有意思的點在於刈鐮居禮做得是如此自滿而且義無反顧,她所處的世界對於這個行動的反應也是激賞並給予高度讚揚。然而其實無法確定,當時這些政治人物的形象與出線過程是否經過電雲操作。
唯一確定的只有「總有一天妳會後悔」這句話,到頭來確實以無奈的方式發生。但後悔點不在於該留下這群號稱統治者,而是人類既然不是靠自己建立烏托邦,總有一天還是得回頭面對曾經迴避的課程,而那總伴隨極度歪斜扭曲的現實。
遠離動物以策安全(Never Work with Animals)這篇是舒斯特曼與科幻小說作家Michael H. Payne合寫的作品,描述刈鐮菲爾茲如何被一隻天才博美狗調教。這篇最有趣的地方,在於把刈鐮菲爾茲那種自卑轉自大的心理描寫得入木三分,很荒謬很搞笑,但要說太誇張嘛,好像也沒有。
肚量不夠的人獲得太大的權力,卻不思索該如何提升自己,而是以恣意的暴力來滿足自尊。這樣的他某天在公園吃心中的超完美熱狗堡時,看見有對夫妻牽著一頭完美符合他期待的狗狗,安靜、有禮,聽話,正適合自己。但就像上面講的,這是科幻小說,這隻狗並不單純,實際上真正被盯上的是菲爾茲。
在人死可以復活的世界裡,刈鏮菲爾茲暫死了幾次,終於意識到珍惜生命,遠離博美狗,但當然這時候事情已經來不及了。雖然讀的時候不免思索,應該是有不少方法可以徹底擺脫這狀況的,這個關於墊子的結局不免有些刻意。
不過話又說回來,整體來說滿歡樂的啦,所以這個走諷刺路線的狗狗歸狗狗,人類也還是歸狗狗的結局也行。而且整本小說看完可以發現,這背後也有雷雲的手筆。只能說儘管不能直接干涉,但對於太機車的刈鐮,雷雲大概也是在意識裡咬手帕思索該怎麼供應機車吧。
五彩斑斕的死亡(A Death of Many Colors)描述中美利嘉地區一座小鎮在眾聖節發生的故事,在小說裡叫眾神節的日子正是現實中的萬聖節。而這故事同樣比喻得十分明顯,諷刺著盲目信仰以至於忽略甚至刻意背離現實的現象。這不免令人聯想起美國福音派又或者跨運的種種言行,不過在這則短篇裡,故事則關於一座居民打死不相信刈鐮存在的小鎮。
在雷雲管理下所有人過著幸福快樂,煩惱也都是第一世界煩惱的日子。羅賓森家是當地旺族,並以極度盛大的眾聖節派對著稱。今夜轉學生茱爾妮上門拜訪訪,來自外地的她知道刈鐮確實存在,卻怎樣都無法改變自己同學們根深柢固的信仰。
然而比讀者所知更為堅固的證明是,故事最後揭露茱爾妮乃是刈鐮索傑娜.特魯斯,此次前來是為了制裁宣揚刈鐮不存在的言行。儘管從故事尾巴雷雲的結語來看,作者對狂信徒的立場明顯偏向嘲諷,並認同在溝通無解的情況下直接壓制也無妨。
然而這故事表面上像是愚蠢之人踢到鐵板倒大楣,骨子裡卻觸及了嚴肅的言論自由問題。社會應該包容荒謬言論到什麼程度,又該包容認為應當禁止教授演化論的政治倡議到什麼程度?認為生理性別不存在的荒謬顯而易見,但關於仇恨言論的定義卻反倒因此不見得清晰可見。又,如果這一切代換成刈鐮不存在以及模仿刈鐮的言行呢?真的罪該萬死?
即使小說把線劃在那裡,權利與權力仍值得思索更多。
劣行人街(Unsavory Row)描述綺拉在哥哥被摭取後,感覺活著了無生趣,不如豁出去犯罪還比較能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在把一整袋的曼巴蛇放生到雲署的劣行人事務處後,綺拉父母放棄了她的監護權。改由公權介面監護的綺拉搬到劣行人街,她在那裡找了個新房間踏上升級之路。
她期盼能盡快脫離普通的劣行人階級,接下來的路標是壞胚、惡魂、滅世者。整個短篇描述的是綺拉與好朋友的各種破壞行動,然而隨著閱讀會發現在雷雲控制下的劣行人「地下社會」也已經樂園化。裡頭不存在真正的危險,又或者說至少在一般劣行人的世界裡,大家都活得比洛文和平很多。
連帶這篇其實重點在於雷雲如何巧心設計一套制度,來收編對現行社會模式極度憤恨,同時又聰明到可以發現舒壓機制破綻的「極端份子」。當綺拉發現自己滿心期待的驚人破壞計畫不過只是高級版遊樂園,也正是她拿到更高階遊戲玩家入場券的時刻 。
雷雲為這群人提供了適量權力的同時滿足其叛逆感,最終因此更加鞏固社會體制。然而這也等於是在問,現實中又是什麼轉移了人們的能量與注意力?
火星一分鐘(A Martian Minute)關於人類火星開墾計畫如何覆滅的始末,本傳中暗示刈鐮組織為了自身權勢,長期有系統破壞所有人類移民外太空計畫,最後逼得雷雲不得不一切偷偷來。而這篇描述的是未來的刈鐮羅伯特.戈達德,還是火星少年卡爾森.勒斯克時發生的事。
直白的講就是卡爾森腦袋很好,也懂得如何計算自己成功之路的坡度。出生在火星的他非常痛恨拓荒生活,他想回地球而且永遠待在那裡。當得知刈鐮色諾克拉底將到訪火星,並準備招募臨時貼身男僕時,他用盡手段爭取機會,是真的用盡手段:利用雷雲備份的時間差,讓他原本作為正取的好友在荒郊野外暫死。
很難確定刈鐮色諾克拉底最終有無後悔過自己這個決定,但總之他看出卡爾森的潛力與深沈野心,給了他些許暗示。而這個暗示的結果,讓卡爾森原本以為只是個威嚇性質濃厚的大型破壞,到頭來成了名為「火星之眼」的驚人核爆。實際上那不只毀了整個火星墾殖區,還殺光所有留在那裡的人,包括卡爾森的父母與親密友人。而這一切只因為有個少年,想不惜一切代價取得自己的光明未來。
刈鐮色諾克拉底自然知道始末,但為了捍衛刈鐮權勢選擇限縮人類生存空間的他,不但默許少年極其駭人的惡行,隱瞞大屠殺的真相,更讓犯下深沈罪孽的人取得成為刈鐮的資格。這一切皆道盡刈鐮組織的本質,也就是自滿於人上人身分,且除去破滅之外不存在制衡機制特權集團。那是刈鐮羅伯特.戈達德誕生的日子,他不是原因,而是結果。
非永生畫布(The Mortal Canvas)是與青少年小說作家大衛.約恩(David Yoon)合著的故事,描述在雷雲 - 刈鐮共治的初期,那個人們剛可以永生的年代。然而即使是當時,關於藝術創作便已經貧乏無味。施勒密藝術學院並不探索生命的意義,只專注於精進學子複製貼上的技藝,更令人尷尬之處在於絕大多數的學生竟也這樣就滿足了。某方面而言,這說明了雷雲治理之下人類的真實處境。
不過即使如此仍有些人想得不一樣,出生於非永生時代的卡佩尼諾老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追尋自身的藝術之道。莫蒂默正是喜歡這點,所以成了課堂上僅存的四名學生之一,直到有天刈鐮阿芙.克琳特登門拜訪。她要求四位學生展開一場美術競賽,表現最優秀的人可以獲得一年豁免。
當然整件事最令人心驚膽戰之處,就是沒拿到優秀獎的人將面臨怎樣的命運?以這份情緒為前提,腸枯思竭的日子開始了。整體而言本作就死亡對人性無可避免的終極影響的處理,在結局處理算不錯。然而除此之外關於兩位作者對藝術的思索,以及永生時代對生命的看法,儘管可以理解作者為何會如此想像,但大抵上我無法認同。
老實說即使永生療法出現,我仍然懷疑死亡對人類的定義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因為刈鐮仍在行走,無可挽回的意外死亡依然存在(系列本身就不斷為讀者提供範例),更遑論人永遠可以選擇自殺。也因此我質疑這篇的前提觀點,更質疑作者想像中的人類群體竟如此缺乏創作野心。但這或許涉及到價值觀問題,每個人都一樣的話也很無聊吧,只能說這篇無法說服我。
卷雲(Cirri)大概是我全書最喜歡的一篇,大概叭嘰叭嘰的覺得很刺激吧。劇情關於本傳結尾那些被四面八方發射向宇宙,前往適居行星的移民船,在航行過程中碰上的種種問題。還有如果問題沒能解決的話,整艘船將會被怎樣的叭嘰。
該怎麼說呢,毫不戀棧,絕不寬貸。移民船發生不可修復的毀損,叭嘰。船上政治一路往極權統治奔去,叭嘰。卷雲與雷雲共享相同的世界觀,它們管理並督促人類朝自己認定正確的方向,又或者說它們喜歡的方向進步。
在那個方向裡,容不下糟糕的人類統治制度在宇宙散播的可能性,簡直是如何把出現邪惡銀河帝國機率降到最低的教戰守策。很殘忍,很難說絕對正確,但我莫名的喜歡著那份決絕。只是說到頭來,所以由AI負責叭嘰這件事究竟該如何看待?胃痛止不住呢。
安娜塔西亞的陰影(Anastasia's Shadow)描述在刈鐮安娜塔西亞被設局「暫死」後,遊走在黨派之間的刈鐮君士坦丁,為了延續安娜塔西亞對當前社會影響力,暗中帶走她的弟弟小班,企圖把他訓練成新刈鐮的故事。
於是整篇小說就是倒楣的小班儘管不算天縱英材卻不得不拚命特訓,過程中還愛上了師資組(也就是更多的刈鐮)找來給他舒壓的按摩師拉杰什。然後這篇有一點像間諜風味的愛情故事,小班努力想保住拉杰什的命,最好的選擇是和他一起逃出那座監禁自己的特訓建築。過程有那麼點計中計,不過結尾還算甜美。
刈鐮安娜塔西亞再度上線的同時,便不再需要強逼小班成為刈鐮。儘管被迫和父母分離,但反正全家人如今都以新的身分活在世界上。儘管拉杰什到頭來被置換了,但該怎麼說呢,能活著重逢總歸是光明的吧?(儘管我們知道地球上的人類社會再沒多久就要炸了,又或者說閱讀本書時總避不開一個想法,無論故事結尾如何,反正早晚開炸 XD)。
永恆的記憶(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是與作者的兒子Jarrod Shusterman,以及應該是兒子女友Sofía Lapuente合著的作品,兩人目前都在寫作的路上努力。這篇主場是巴塞隆納,在這座城市有兩位刈鐮,一位是占據聖家堂過著高調生活的刈鐮達利。另一位則是活得比較簡僕恬淡,公認更有智慧也更受歡迎的刈鐮高第。
達利愛用極度好大喜功的方式摭取,遺憾的是他的品味卻令人不敢恭維。反正死者喜不喜歡自己死得這麼蠢,咳,我是說盛大的機關佈景,刈鐮達利一點也不在意。他堅持自己的摭取方式是藝術,所有摭取對象理應為自己能成為人類文明永恆的一部分銘感五內。
以常識而言全是鬼扯,刈鐮高第八成也這麼想,所以成天破壞刈鐮達利的計畫,搶先為被他盯上的倒楣鬼帶來更具尊嚴的摭取經驗。達利為此恨得牙癢癢的,一直想找機會報復卻又苦無下手之處。所以當他發現刈鐮高第的姪女、熱愛游走於死亡邊緣的潘妮洛普時,便把她標示成摭取對象。
我得說達利和潘妮洛普的互動還滿可愛的,同時也是逐漸把驢子牽到塔上的過程。刈鐮達利準備了一個盛大到極度荒謬的魯布戈德堡機械(Rube Goldberg machine)來摭取潘妮洛普。而當機關連鎖展開時,達利逐漸意識到自己更喜歡潘妮洛普活下去。
潘妮洛普對死亡好奇,但並不真正理解死亡的意義。刈鐮達利則渴望為死亡賦予特別的意義,好證明多年前自己妻女的死並非全然虛無。但到頭來兩人多少都把事情搞砸了,潘妮洛普無法真心平和的接受死亡,刈鐮達利心裡其實知道自己的理念並不遠大,他始終在騙自己,而且還不斷過度表演以至於讓自己顯得極其愚蠢。
故事最後兩個人都有所轉變,而這或許才是直面死亡的開始。至於不要太丟臉……對,好吧,反正已經丟臉了,那就選會活得快樂點的方式走下去吧,願生命往後將更獲得尊重。
死亡邂逅(Meet Cute and Die)這篇其實和上一篇故事基調類似,都關於閃光、黑色幽默與機關佈景,我甚至想猜或許是合寫之後,作者想來個更符合自己想法、而且一切全在掌握中的類似故事。反正事情是這樣的,瑪妮是個倒楣到極點,一天到晚因為意外暫死的年輕女子。
而這回天降系男子,至少因為意外摔下樓正好砸在她身上,讓兩個人一起進入復活中心的考克朗,運氣跟她差不多神奇。不過永生時代嘛,死在一起也可以是浪漫的開始,實際上兩人馬上看對眼開始約會。現在唯一的問題是,瑪妮有個刈鐮姑姑布狄卡,不但和她住在一起還喜歡排除瑪妮所有「向外發展」的機會。
整篇基本上是個可愛的小品,刈鐮布狄卡雖說性格糟糕卻不至於太極端,只是極度害怕寂寞的她沒辦法放開唯一的親人瑪妮。布狄卡太害怕瑪妮會離開自己,這樣的話她在世上就沒有稱上得親密的人了,所以她無所不用其極的阻止瑪妮,呃,交際。
但在一次企圖把自己和男人放到姪女心中的天秤測重,結果讓自己飛出去……好吧,是她自己打造的機關,在小小的古老城堡中安裝,能把人彈射到院子裡的機關(在那座院子裡這種現象是兔子眼中的日常風景)。而事實證明瑪妮比較想得更聰明,考克朗則非常圓融。到頭來家人從一個變成兩個……好像也不錯?
當然整本書看到這邊難免會想吐槽,刈鐮組織完全體現什麼叫絕對的權力等同絕對的腐化。先不計按本傳敘述打開始就歪掉,實際上這種缺乏制衡與自我修正的制度,哪怕剛開始真的人均高標,長遠來看還是會逐漸變形走到救無可救的程度。某方面而言本作中的刈鐮故事越多采多姿,就更凸顯這個制度的問題有多大,同時也扣問人們有多渴望權力。
摭取的可能性(Perchance to Glean)是與推理作家蜜雪兒.諾爾頓(Michelle Knowlden)合寫的作品,也是本書中玩得最開,以至於和世界觀有那麼點兜不起來的故事。劇情描述在南極羅斯冰架區存在「共同夢境」,簡言之可以想像成住在這裡的人們睡著以後都會自動前往異世界,並在那裡擔任屬於自己的角色。
每個人都不知道別人在夢裡是誰,基本上也沒人會去揭露或追查此事,可以想像是Cyberpunk的夢風格。這地區的刈鐮會在共同夢境裡摭取,被摭取的人得在24小時內找那位刈鐮領死,否則等於判身邊重要的人連帶死刑。
丹恩在夢境中旁觀好友艾列克斯騷擾一位路人,然而很不幸的那位是新科刈鐮波吉亞。儘管法律表示除非刈鐮在共同夢境穿長袍出現,不然被盯上的人是可以自由逃亡的。但每次進入共同夢境都要被強大的刈鐮不斷追捕,人又不可能不睡覺,這樣的生活何止壓力山大。
我得說這篇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共同夢境中,場景劇烈變化與主角見招拆招的過程。至於實際的解法則有點微妙,簡言之就是追丹恩實在太好玩了,要是就這麼殺掉未來的日子變無聊怎麼辦?所以最終磨尖了自身特質的丹恩,和刈鐮波吉亞達成協議,開始愛相隨之一個願跑一個願追……我不是故意的,但這看起來根本就是動作版的打情罵俏嘛。
深色簾幕升起(A Dark Curtain Rises)以刈鐮居禮為始的外傳短篇集,也以刈鐮居禮作結。現在讀者知道除了本傳結尾那艘以外,還有其他的星際移民船成功撐過卷雲的叭嘰叭嘰抵達目標行星。嚴格說起來刈鐮居禮沒到那裡,在那裡是她被置換入玄音教徒體內的意識。
這艘移民船是雷雲給玄音教徒的「救贖」,至少他們的身體抵達了,意識則被抽換成雷雲標準的好人。雖說剛開始十分衝擊,但刈鐮居禮還是快速的接受這件事。而且既然新世界不再需要刈鐮,蘇珊.威爾布洛德打算擁抱新人生,或許從開家小餐館開始,誰知道以後會怎樣?來日方長。
殺戒外傳:輓歌(Gleanings: Stories from the Arc of a Scythe)整體比我期待的更加有趣,故事熱鬧多元並挖掘出刈鐮世界的更多面向,那自然也是更多的思考方向。得說本作有些時展現出的可能性,讓我比閱讀本傳還要愉快。
儘管故事更加突顯作者極度信任雷雲 / 卷雲,也就是某種更高存在完美治理世界的可能性。但在意識到這個傾向的同時,省思當中可能的荒謬與諷刺也很有意思。此外我看的時候也同步思索這本適不適合獨立閱讀,或者索性從這本切入殺戒世界,結論是可以。
儘管沒有像原著那麼按部就班的鋪陳設定和拓展世界觀,但單只就本書資訊而言,已經足夠讀者拼湊出大概,不會讓人看不懂,又或者說作者也補充得滿清楚的了。哪怕直接從外傳短篇集開始看,難免會被劇透到本傳關鍵情節。可我得說透得還滿剛好的,既會引發好奇又不至於洩露太多「最高機密」。
所以如果有讀者對這系列好奇,但又不想直接衝長篇本傳的話,從這本開始也可以?當然對喜歡完全按順序的的正攻法讀者(如我)而言,這本將是等在最後的可口甜點。
AP連結:殺戒外傳:輓歌
尼爾•舒斯特曼(Neal Shusterman)相關作品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