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日

關於高雄的殺意與哀愁

在朋友推薦下讀了資深推理作家藍霄的短篇小說集,感覺很有意思的一本書。由於收錄作品的創作時間跨度很長,所以閱讀時像在看不同時代的臺灣故事,並從中感受到寫作當下流行元素的差異,也因此增添了趣味。


若依喜好決定,我果然比較偏愛2023年以高雄歷史為背景書寫的三則歷史推理短篇。三篇都是安樂椅神探路線的秦博士,聽完照服員莊靜雯帶來的怪奇事件後,現場給出合理答案。當然畢竟是古早再古早以前的事了,證據和當事人早都不在,自然也不可能確定真相究竟為何。


但這種純粹作出合理解答然後一翻兩瞪眼,只瞧看倌接不接受的作法,也頗展現推理趣味的本質,我吃得相當開心。然後這篇心得有雷,是否繼續閱讀請自行斟酌。


第一篇「天選之人」描述祖上曾是知名奇術師(道士)的李阿福,相信自己也跟曾祖父一樣擁有神奇之力,帶頭在安養中心拒打武漢肺炎疫苗。為免群聚感染,照服員莊靜雯想說服李阿福,但要成功就得先處理伯伯的執著。


為什麼李阿福在二戰期間施展的法術,真的讓自己的青梅竹馬、陳家少奶奶自產後的瘋狂狀態恢復正常?我覺得這篇最有意思的是歷史背景的細節建構,真相部分則引用新穎的醫學研究,從大轟炸與NMDA受體自體免疫腦炎,整個兜起來感覺很妙。


「糖廠命案」的故事相對單純,周老先生至今都很在意,自己父親二戰期間在橋頭糖廠被關禁閉時,隔壁的日本人為什麼會離奇死亡?雖然他確實是撞死自家妹妹的仇人,但自己沒有殺卻被深深懷疑的感覺讓人很不舒服。這篇我覺得設計得超級公平,看見蜂又看見紅火蟻,直接猜過敏就對了!(姆指)


「震洋與榮町」是這三篇裡我最喜歡的一篇,劇情描述二二八事件前夕,發生在遊廓「吉野樓」的連續謀殺命案。應該在澡堂勒死了富商許丁吉的前日本軍人大野智,竟然早在案發前便已經遭人分屍棄置愛河中!?


這篇巧妙融合歷史背景且應用得相當漂亮,謎團設計也不馬虎。比較有意思的是其實可以有更樸實的處理方式,不過最後還是安排了相當奇情的轉折。謎團重點在於時間差、作案手法與利用目擊證人的盲點,最後捨棄豬油桶這整車的熏紅魚轉向身分詐欺這點,更讓故事懸疑得極有意思。


最後揭露出兇手其實是老闆娘吉田一惠,而且這位老闆娘其實是因為軍事演習意外,導致失去性器官的男人時,我一方面覺得哇好超展開,一方面也覺得有趣。雖然看見使用多元性別這類跨運用語,身為鐵打的TERF深深為女性在當今世道的艱難處境感到遺憾,但即使如此也不會放棄堅持對的事。


回到使用跨運理論對創作比較直接的影響這點,是書寫上很容易將一切壓縮為跨,這篇最後也是走向類似巢臼,反而限制了故事本身的可能性,非常可惜。另外難免想吐槽一對情侶,咳,我是說兩名肝膽相照的同袍近距離碰上兩百五十公斤的炸彈爆炸,一個沒了手一個雞雞蛋蛋斷捨離,結果有人看起來還是好青年也就算了,另一個甚至可以完美女裝然後豔麗到遊廓沒人看出來,未免太方便主義了吧!(是不是太小看吃這行飯的專家眼力啦)


但算了,小說嘛,浪漫也很重要。說真的可能性太多了。真正的大野智是被迫失去性器官,還是在那個現代定義上的變性手術尚未發明出來的年代,因此意外化解性別不安的跨性別者?他是女性化男同性戀,又或者純粹異裝癖,還是基於某種理由不得不然?可能性其實很多,推測只往性別鑽太可惜了。


同樣令我疑惑的還有,在那個日本甫戰敗而國民黨軍隊已開始監管的年代裡,臺灣人冒充日本人的理由是什麼?那場酒宴,其實是他想詐騙富商日軍寶藏地點的計畫嗎?(欸)


更別提,原本應該戴在大野智手上的金環,後來為什麼戴到了另一個人身上?多年後再度相見的兩人,為何如此乾脆俐落的走向血腥的始末?感覺這裡面的前因後果多到可以出個大厚本,所以說實在太可惜了。


「大貝湖的恐龍」這篇描述當紅偶像歌手丁鈴在演唱會途中,被人砍死在廁所,警方馬上包圍現場抓住嫌疑犯,結果對方除了大貝湖有恐龍這句話之外啥也不說。但如果他不是兇手的話,這種反應也太奇怪了吧?


老實說看見在高雄縣勞工育樂中心演藝廣場開演唱會的描述,那整個時代感真的非常盛大,大概是因為沒在追星所以衝擊特別強。兇殺案的真相不難推測,但大貝湖有恐龍這句話真的有夠懸疑,看到最後揭曉時那種啊的感覺,也是很有趣的。


「不在場證明」描述富商陳屍旅館總統套房,而且是身體被剖開肝臟遭人奪走這種恐怖死法,更離奇的是推定的死亡時間竟然在他最後露面之前!?這篇根本是科技驚悚來著,玩的是人類版桃莉羊的梗。我自己私心覺得有點誇張,但也不否認讀來娛樂感不錯,而且滿喜歡結局的驚奇感。


「芋鄉事件」描述雄中,咳,我是說K中南杏會成員展開旅行,開心的一夜狂歡過後,隔天竟然有人酒精中毒而死,但這真的是意外嗎?這篇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一群醫生互動描寫,案子本身反而還好,不過也是個紮紮實實的本格謎團。


「關於高雄的殺意與哀愁」這篇……我不知道這樣講會不會讓人不開心,但讀的時候莫名想起瓊瑤(掩面)劇情描述重考三次都落榜,講起心裡話有一點神煩的青年高雄,當完兵後回到熟悉的高雄民歌餐廳,期盼能和趨近分手的女友再續前緣,結果卻遇上一樁離奇的氰酸鉀謀殺案。


我喜歡第一個翻轉,戀愛驚奇故事總是很可愛的,但關於案件本身可能有點太樸素,所以沒什麼感覺。但讀完後發現這篇寫於1992年,真的超久以前了。整本小說讀下來,可以發現作者鋪陳故事的技巧越來越進步,特意在結尾營造驚奇感的手法也漸趨成熟。


雖然整體來說比起認真鋪陳劇情,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作者老想衝刺般的把要件設置完畢,除此之外的東西能不多寫就不多寫。有些具發展性的情節、可以再多加點描繪的角色,都是很簡單就帶過,早期的作品更充滿落雨收柴的味道。


作為讀者這樣的處理也算是風情,也可以理解那是類似短篇驚奇小說的嘗試。但該怎麼說呢,難免還是希望感興趣的部分能有更周延的處理吧。不過說是這麼說,整體而言這還是有意思的短篇推理小說集,特別是前面三篇歷史推理的部分相當亮眼,推薦給感興趣的讀者。



AP連結:關於高雄的殺意與哀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