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1日

瀕窮女子:正在家庭、職場、社會窮忙的女性

逛書店注意到飯島裕子這本作品,感興趣的題材,看。本作緣起很平實,作者長年關注貧窮等社會議題,漸漸意識到除了大受矚目的男性遊民問題外,過往不被重視的女性貧困問題也該要受到更多的注意與研究。


她訪談四十七位年齡、生涯狀況各有差異,但同樣符合她貧窮標準的女性,佐以國家與學者統計的數據,嘗試探討女性陷入貧窮的理由、狀態與個人想法。緒章即直接提及隨著訪談作她逐漸注意到,自己訪談過的男性陷入貧窮的理由都有個類似模式,比如低學歷、自幼貧窮、沒有能依賴的家人,工作不穩定,最後無家可歸。




但相較之下女性陷入貧窮的理由卻越訪談感覺越混亂,每個人的狀況差異都很大,這不免令人好奇究竟理由是什麼。當然在已經讀完本書的現在,我大概能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差異。


用最簡單的方式形容就是,男人在社會中會落到貧窮線下的模式比較固定,踩中特定幾個點就是下去。女性的話同樣踩到那個幾個點也會下去,但就算避開那幾個點,女性的人生還有一大堆陷阱都可能觸發貧窮,一樣的條件可能對男人不算問題但對女人而言是。


比方說女性的體能較難負荷徹夜工作、許多職場的流程與細節乃是專為男性設計,致使女人難以適應。女性在以男人為主的領域容易受到排擠、結婚生子對職涯造成阻礙。相對可以把家務全丟給妻子(或者走「我是幫妳做」路線之新好)的男人,女性沒有同樣的餘裕將全數精力與時間投注在工作上。


第二輪班的問題很嚴酷,育兒的壓力也是幾乎扛在女人身上。除此之外更嚴重的權勢性騷擾、性侵害與覇凌問題(男人當然也會遇到,但比例上有差),搭配指責受害者的組合技,更容易讓女性陷於不利處境,狀況百百種最後女人落入貧窮線下的模式自然也更複雜。


用更學術的方式描述就是社會排除(Social exclusion),意即在由社會制度和價值所架構的社會標準中,某些個人及團體,被有系統地排除於「能使她們自主的地位」之外。很多社會現況與文化會造就出種種不利因素,致使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陷入貧窮的處境,實際反應出來的就是男性貧窮模式相對單純,但女性則花式許多。


(從這角度來看,我期待有嚴謹、公正、可靠、具學術價值,而非一群利益團體坐下聊天的一廂情願之號稱研究能告訴社會大眾,台灣跨性別男性與跨性別女性的經濟困境模式為何,其相同與差異於生理女性和生理男性的獨特之處又在哪裡,調查整體比例與統計數字。出來的結果或許會跟各方預期不太相同,考慮到這點便很值得研究。


因為唯有瞭解相關問題才能真正幫到點上,想辦法把弱勢拉起來。而不是無視可能引發的負面效應與外溢衝擊,沒有配套措施的強硬衝擊現行制度,既無法解決問題,又反過來製造新型態社會問題與弱勢。想像只要通過就會世界大同卻忽視現實摩擦力,號稱是進行社會運動,卻不願意下苦工去面對真正艱難之處)


日本(其實也不僅限日本)女性傳統依附在父親、丈夫與兒子之下,這種體制掩蓋女性真正的處境為何:可支配所得極低、實際上處於貧窮狀態,一旦脫離依附者會立刻陷入生活困難。


過去日本女性為避免學歷太高難找對象,傾向就讀短大而非大學,而企業也抱持這些女人全是新娘預備軍只是公司裡暫時的存在。不過進入泡沫經濟時代後企業開始大量雇用女性,這之中有很多女性取得經濟獨立後成為社會大眾眼中所謂的單身女王。


嚮往「單身女王」的自由與光鮮亮麗的女性,開始優先選擇就讀大學而非短大。但不久後泡沫經濟破滅,企業減少僱傭新人,進入就業寒冰期後狀況更糟,短大生甚至因此受到就業市場淘汰,變得更難找工作。


到頭來無論學歷高低、是否懷抱職場夢,因為種種緣故無法取得正職工作的女人,不得不大量從事派遣、打工等非典型就業活動。偏偏日本社會又特別嚴酷,一但有過非典型就業的紀錄想取得正職會變得非常困難。即使找得到正職也會因為漸趨嚴酷、不友善且高壓的職場環境,容易過勞死、罹患心理疾病而不得不辭職。


東大畢業的優秀女性被電通這樣的大公司逼到自殺的案例幾年前鬧很大,更遑論無數擔心過了這村沒那個店的女性,往往硬著頭皮接受血汗公司的職位。當她們最終無法負荷糟糕的職場環境而辭職時,等待在前方的是失去收入、尊嚴與自信的負面循環與不幸的未來。


非典型就業的狀況更糟,只能接受一個又一個設好期限、沒有長遠保障的派遣工作,雖然有收入卻沒有穩定也看不見希望。每天身兼好幾個打工的生活十分灰暗,即使總收入有到標準線,卻依舊無法辦理國民年金保險,僱主甚至會刻意縮減僱用期間,規避自己應該負擔的保險分配額。


誠如作者所述,這些問題一樣會發生在男人身上,整個就業環境惡化、在強烈壓力下導致覇凌盛行,這些事所有人都同樣在面對。但相同問題投射到女性身上時,會因為制度、文化與偏見,進而使得女性更容易受到難以掙脫的貧困傷害。


過往的性別歧視與男性養家模式的幽靈仍然存在在,女性本來就不用一定要養活自己,反正只要靠父親或老公養也可以的迷思,掩蓋了社會對女性貧困的關注。


無償的家務工作(書中翻家務料理,但我覺得這以中文而言有點微妙),可以被社會大眾接受作為單身女性「正當職業選擇」這件事,實際上對女性生涯規畫造成非常危險的影響。書中有許多女性為了照護、看護失能父母辭去工作,最後卻難以回歸社會的例子。


更重要的是,家庭從來不見得是避風港,反而可能是痛苦與暴力的來源。想逃不敢逃,逃了之後生活難以為繼、礙於家庭壓力導致職涯連帶受到破壞的狀態非常普遍,也會讓女性在人生的早期階段就迅速陷入貧窮的負面循環。


同時大眾一方面認定女性還有性工作這個庇護所、出賣身體太好賺比當男人爽很多的嘲諷處處可聞(書中提到2014年大阪市爆出區公所職員,對前來諮詢低收入戶生活補助的三十多歲女性說「妳去特種行業工作就好啦」),卻忽略這些職業在社會與文化上受到強烈污名化,其職業形態對身心極具傷害與危險性,亦難以藉由這份職業規畫安穩人生的問題。


結果到頭來反而是提供托兒服務與生活與心理上各種支援風俗業,對女性的保障比國家和社會支援體系更為仔細。但這考慮到這行業的性質,這也只是照顧好商品以免沒東西可賣的不得不然,並不是什麼美好的福利事業。更說真的我對是否應該全面禁絕特種行業沒有答案,現階段也不可能做到。但也覺得對於這個行業人們應該要想更多,也該有相應對的文化與制度變革,否則現況著實令人難以接受。


當然結婚生子的問題與壓力也緊緊纏繞女性,日本很早以前就注意到少子化危機,只是拿出來的政策有時簡直讓我想起中國剩女(唯一的差別只有日本政府被罵爆後會多少改一點)。甚至我可以很直接的說其實手法都類似嘛,恐嚇、歧視發言、體制式差別待遇所在多有。


官方為此不惜假造醫學數據,在立下男女雇用機會均等法的同時制定派遣法,並不斷擴大派遣法的使用範圍,卻忽視女性為非典型就業的大宗,以及因此產生的不平等現象。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還在國民年金中創設第三號被保險者制度,讓第二號保險者、意即私營企業職工、公務員的配偶可以免繳保險費。這樣的優待獨厚已婚家庭,卻忽略了生活更不安定的單身女性也極需要保險,兩者間一來一往等於無情催婚,卻忽略現實問題的複雜性。


說真的不去改善問題而只急著催生,甚至說出生小孩是女人報效國家的最佳手段這種話的政府,實在非常不把人當人看啊!(然後我驀然想起日本二戰前,是如何威脅利誘強迫女人嫁給獨身男子一起去滿州為國打拼,戰後又直接放生這群人的歷史)


幾年前日本一項女性夢想職業調查的榜首竟然是全職主婦,這在當時引發不少注目。但作者也直白的表示,家庭主婦之所以會成為夢想,是因為大多數的日本男人都做不到了。


於是現在很多日本女性婚後仍會去兼差,但同時還要包辦一切家務與照護責任,陷入收入微薄、不穩固又過勞的貧困狀態。這甚至還搆不上擁有專業正職的女性所面臨的那種第二輪班困境,可受到的苦楚與磨難卻不遑多讓、前景更差。


然後就像許多社會問題造成的結果一樣,貧窮問題也讓女人間陷入分裂。高收入單身女王是一端、婚後以丈夫作為經濟主力的全職主婦是一端,但在這兩端之間,大量低收入的單身女性卻受到強烈忽視。


哪怕作者在書中以強烈的同理心對待受訪者,而不進行任何道德批判,但我們都知道某些陷入困境的弱勢其實挺惹人厭的,這讓人更容易心生貶抑,甚至覺得有必要加以「教訓」。而貧窮在很多時候也被歸咎於個人問題,因為這樣定義最簡單。


但問題是儘管個人責任與社會責任間理應存在界限,可若不通盤檢視制度所造成問題,及其背後因素,將之完全視作個人責任的話,那只會持續製造出越來越多的弱勢,並在問題逐步惡化擴大的同時,使得更多人滑落貧窮線。功利一點的講,關注貧窮問題其實就是幫助自己。


也因此我十分喜歡書中的一個點,作者指出當現代男性的焦慮與心理問題,來自於「向下排擠壓力」,但女性的問題反倒是「往上推擠壓力」。當看著身邊的女性要不事業成功要不家庭成功,甚至還有事業家庭都成功的獨角獸的同時,這群沒能成為「時代新女性」的人會受到強烈打擊,並產生相對剝奪感。


主流社會頌揚著優秀的女強人、女性理組專家,卻忽略同樣一個制度正在形成一個M型社會。沒人會否認運氣對於人是否陷入貧窮存在極大影響,職涯的選擇、就職年份的業界狀態,外貌、智力、家庭與身體健康與否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條件兩似的兩人得到天差地遠的結果,關於這點本書有著大量案例。


偏偏女性很容易將造成這些結果的原因,內化成一切都是自己能力不足所致,並因此陷入更深層的自我厭惡,並因此容易產生心理疾病。運氣好的人或許多年過後,會發現自己曾經被前公司無情批判的缺點其實不存在,運氣不好的人卻可能再也等不到脫離貧窮的機會。


確實失敗的理由不見得跟能力無關,但看著書中許許多多即使十分努力,卻還是無法負荷過勞工作的狀況,我覺得思考如何改善整個體制絕對是很重要的事。這部分更不僅限於顧慮女性,而是要從兩性平權的方向思考。


(又或者說其實肯努力的人反而最容易,把並非自己造成的問題內化成個人因素。我遇過所有能力真的差到爆還不努力的人,就連態度都是很擺爛,有時真的會看到很生氣,把機會讓出來給願意好好做事的人啦)


整體而言我覺得瀕窮女子:正在家庭、職場、社會窮忙的女性(ルポ 貧困女子)主要重點放在社會觀察與分析上,並未建構較深層的理論。但作者也在本書一開始便提及,她寫作本身的重點在於希望能讓社會意識到女性貧困的問題。


關於這點本作者給了讀者廣泛的眾生相,以及結合日本文化與制度所進行的分析。書中有一些我以往沒有意識過的事情,同時訪談而來的許多人生經歷,讀來也都令人頗有感觸。


儘管作者寫得比較不具戲劇性,所以這稱不上很有渲染力的作品,同時分析與建議也太過理想化。不過無論如何,從認識到問題所在開始出發還是很重要,問題是怎麼一邊做對的事,一邊保持彈性逐步前進。


電子書的AP連結:瀕窮女子:正在家庭、職場、社會窮忙的女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