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當他們碰上1991年的索馬利亞內亂時,迅速惡化的局勢讓逃出首都摩加迪休成為唯一選項,連北韓外交官都可以合作!這部是以真實故事為藍本改編的娛樂電影,可能因為我很少看韓國電影,所以感覺有那麼點微妙,不過整體是好看的。
若要說這部最讓我驚豔的地方,絕對是技術部分,亞洲國家能把拍攝團隊拉到非洲(當然不是索馬利亞啦,是摩洛哥)拍出充滿真實感的外景,而且還是戰砲彈藥齊飛又極具說服力的動作場面,光這點就讓我覺得有夠厲害。
劇中對索馬利亞內亂場面的描寫說服力滿滿,光衝著這點我便看得很開心,可即使如此也覺得微妙,大概是因為……對啦,我不太習慣本片在嚴肅與娛樂之間的擺盪方式。
這部電影有一個正經歷史電影的架構,也觸及很深沈的議題,像一開始的兩韓競逐聯合國席次、面對索馬利亞那種強盜統治的無奈,都營造出大格局的氣勢。同時北韓大使館側提及國內體制的壓迫是理所當然,但在那個韓國民主化運動才正起風雲的時刻,南韓大使館裡的人們談起本國政局,也都充滿一種弄個不好也會很淒慘大家嘴閉緊點的氛圍。
索馬利亞的內亂從一開始以為是小打小鬧、一切都在控制中,到旋即發現索國體制土崩瓦解時的恐慌,以及事態如何迅速進入更令人印象深刻,並令人不禁思考起國家的本質。也正是這些細膩的鋪陳與氣氛營造,讓人期待這部能更深層的挖掘整個事件的本質與意義。
但該怎麼說呢,儘管披著嚴肅電影的皮,但逃出莫加迪休這部片的定位無疑仍是十分大眾的娛樂電影。背景描繪得很仔細,但卻不斷出現搞笑情節,而且不是那種充滿機趣與洞見的搞笑,而是很卡通式的搞笑。有時幾乎會覺得大使館外面在打仗,然後使館內卻在演帶點降智味道的情境喜劇,好啦,也不是不行,但就,有點衝突。
加上為了讓劇情顯得高潮迭起,主線不斷製造各種衝突,南韓大使館僱傭的司機原來是叛軍成員,被追殺時還逃進大使館,引發一場守衛門口的糾紛!?參事官跟持槍的索馬利亞警方正面對摃,成功在氣勢上壓過對方!?在兵荒馬亂的當下,南北韓大使館的人們還隔著一道牆在那邊悠閒的談判!?快樂的偽造投誠書,再和發現此事的北韓特務不管場合的來段無傷大雅的PK!?
以爆米花片來說這些情節當然沒問題,也都不到不合理,甚至還蠻好看的。但問題是這樣誇張的情節與刻意為之的英雄主義,置入那個用心打造出來的歷史氛圍時,卻創造出很突兀的效果,左邊是史實,右邊是娛樂,雖說是攪在一起但依然涇渭分明。看完電影的當下我想著,這或許遠遠不到珍珠奶茶拉麵的程度,但魚與熊掌終究不可兼得。
最後南韓與北韓方組成車隊衝向義大利使館時的一段,更是讓觀眾直接感受到這邊一定原創很大。兩個武官帶著幾名文官與一群婦儒,分成好幾台加裝臨時土法煉鋼之防彈機制的汽車,竟然可以頂著槍林彈雨做出各種精彩的飛車場面,最後終於來到義大利大使館前還遭到叛軍、政府軍與義大利駐軍三方夾擊,最後只損失一個人?那種場面我都不知道要分他們幾個龐德才夠用,當然實際上當時自是一個龐德都沒有。
後來查韓國中央日報對當時南韓外交官的獨家採訪,事情果然平實許多。南、北韓外交官是在交談中決定乾脆先躲到還有警力保護的南韓大使館,再向義大利使館為全體人員爭取到救援專機的位置。當分成六車前往距離10分鐘車程的義大利使館時,中間確實曾受到政府軍開火故損失一人。
他們在義大利使館前是一度被擋在外面,只好南北韓大使一起狂揮太極旗,最後才成功獲准入內,並沒有什麼夾在三股勢力中間竟然還全身而退的尷尬方便主義。連帶從頭到尾都沒有考慮過投誠事宜,更沒有假裝投誠的事,雖然義方一開始只給七個位置,但在爭取後便成功獲得全部的機位。幾日後兩方人員搭乘專車到機場搭上前往肯亞的飛機,落地之後很自然的兩邊就此分頭走,畢竟我們都知道北韓政府是什麼畫風。
老實說我覺得真實故事已經非常驚心動魄,沒必要像電影這樣堆疊出非常誇張的搞笑與動作場面。但該怎麼說呢,這部片的定位很明顯是歷史電影風味的動作片,所以整部電影才會盡可能的塞滿睪酮素、咳,我是說血腥畫面、驚險情節、飛車追逐,以及一段簡直莫名的武打段落;這中間如果有時間,還得盡可能來點搞笑。
好吧,是不難看,非但不難看,實際上是蠻好看的。不過總覺得有那麼點遺憾,可惜了一個原本或許可以處理得很深刻的故事。電影中感觸讓人最深的,莫過於南北韓外交人員終究不得不同舟共濟時,那種一邊害怕對方卻又同時只能仰賴彼此善意的尷尬處境。
兩邊在那當下大概都覺得自己處於囚犯困境,但後見之明來看那從來都不是囚犯困境。那是原本基於大人的理由必須拼命鬥爭的人們,在面臨更大的危機時放棄敵對,方才意識到他們此刻根本沒有利益衝突。在最危險的狀態中,人們反而不再區分彼此的政治立場,而是選擇依循個人的善意並伴隨道義而行。
但問題也許從來不是我們應該要放下仇恨,而是我們要審慎選擇,自己該為什麼理由坐下,又為什麼理由站起來。索馬利亞政府的腐敗、北韓的極權與南韓彼時的專制,全都是必須「處理」的事,逃避不會是永遠的好選項,那就跟躲在大使館裡的安全終究不持久一樣的顯而易見。
於是與其說是理念之爭很愚蠢,倒不如說我們應當思考,該要如何透過理念之爭引導出公益的最大化?雖說每當人類歷史上出現十個光輝故事的同時,大概就有二十個處理到爆炸的故事。很多歷史事件即使以後見之明來看依舊沒有正確解答,就更遑論處於歷史迷霧當下那有多困難。
但長遠來看,也許我們所有人終究都像圍困在莫加迪休裡,非得想辦法尋找活路不可。和只能留下來面對的索馬利亞平民不同,南北韓的外交人員只要想辦法活著上飛機,就可以拍拍屁股離開這個恐怖的國家。
但等著他們的是另一組問題,北韓有我們最幸福的政權,南韓自然也不是十全十美;而南北韓的停戰狀況則是更複雜國際局勢的顯現。來來去去都是牢籠,都是那間大使館。到頭來有些課題人必得面對,而且無法賴皮的選擇「放下」,而只能苦心竭力的去思考,怎樣才是公益的最大化,然後盡可能的追求下去。即使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能怎麼辦、能做什麼事,但至少腦子裡的東西是自己的。
我想要將嚴肅議題與娛樂向的大眾電影融合,也需要更多的思考與追求。逃出莫加迪休是好看的電影,但某方面來說它正是那種每個方向都執行得不錯,結果忘記要搭橋的作品。說真的我看的時候實在不確定,自己究竟是該正經嚴肅的看,還是純當爆米花片就好,這種不上不下的感覺著實擾人。
更糟的是,我也不確定把一個有潛力拍成具深度的歷史電影的題材拿來拍成動作片,究竟算不算是浪費。但或許這也是種追求的方向,以後會有處理得更成功的作品,而且在那之前逃出莫加迪休其實也不錯看了。
只是觀眾總之都很難搞,不會輕易放過明顯可以更好的空間。
韓國中央日報的專訪中,當時的韓國大使說要不是北韓現在的狀況,他早就過去尋找當年的北韓大使了。但誠如大家都知道的,說不定那位大使在北韓的政治攪肉機裡人早就不見了,就算人還在,被這樣找是福是禍也很難講。
這回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歐美拍攝這類題材的電影時,通常會在跑STAFF表時順帶提及真實人物的後續發展與現況,那某方面而言也是很重要的看點。但逃出莫加迪休完全沒有這種東西,我傻傻的坐在電影院裡盯著看不懂的韓文STAFF表,全部跑完了還是什麼都沒有。
我實際上不曉得為什麼沒有的確切理由,內心卻無可奈何的不斷湧出政治方面的想像。北韓相關人員現況先不提有沒有想放,反正就算想放也放不了,根本是未知,就算不是未知為了其安危也最好別放,這無疑與政治狀態有關。
但北韓就算了,南韓部分同樣完全未提,這裡面有無大人的理由則同樣令人玩味。當然或許這一切都是我想太多,畢竟定位就只是動作片而已嘛,又不是嚴肅的歷史電影根本沒必要提真實人物的後續。但說是這麼說,有時實在不得不想。
人終究都該難搞一點,在來得及的時候,不要輕易放過明顯還可以更大的公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