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3日

金錢

埃米爾.左拉的這部作品我記得當初和婦女樂園差不多同時出的,雖然一直都想看但就行動遲緩,結果拖到現在才讀完。劇情的話如同副標所述,詳實的述說了一則十九世紀法國第二帝國時期的金融風暴。


故事從瀕臨破產的投資者薩卡的新計畫開始,曾花錢如流水的他似乎走到盡頭,被同業冷遇也受自己的部長哥哥無情切割。但他的熱血不死,非但不死還滿懷夢想打算成立銀行。當他在租屋處和一對夢想家兄妹哈莫嵐與凱洛琳夫人變得親近時,她們的東方夢成為新創事業的遠景,更是一場瘋狂炒作的開端……


讀完才發現本書如同人間喜劇之於巴爾札克一樣,也是埃米爾.左拉(Émile François Zola)的盧貢 - 馬埃爾家族大系列中的一部,婦女樂園也是其中之一。這些作品角色或有關聯,但基本上故事全都獨立,並以詳實細緻的方式描繪法國第二帝國時期的社會百態。


當然十九世紀的小說現在來看,寫作筆法自然顯得古典,但對歷史背景不夠熟悉的狀態下,那些詳細到近乎瑣碎的角色與景物描寫對想像很有幫助。此外還看到一句「在法國如果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獨處而沒有征服她,那就沒有男子氣概……」。


嗯,好喔,我現在知道為美國女性所稱頌(?)的,法國男人就算知道電話另一頭的是九十歲老奶奶也會調情的理由是什麼了 ~(茶,也知道為什麼法國人面對ME TOO會那麼彈跳)


咳,回到主線,丹麥戰爭、普奧戰爭在故事裡都是影響股市的重大因素,巴黎萬國博覽會帶來的短暫光輝燦爛,更是小說中促使股價上漲的重要時事。梵諦岡是否會被準備統一的義大利趕出羅馬更是法國天主教心之所繫的大事,想辦法讓教宗去耶路撒冷建立王國,是鄉民想像中認為可行也值得推動的手段。


當時的人們無法意識到自己所思所想的全是帝國主義,反而自認是在透過投資為落後的東方帶來進步與繁榮。更別提書中對內線交易帶來的暴利(附帶一提,我們現在所知的內線交易相關規範,其實是二十世紀下半葉才開始完善,在那之前,嗯,大家懂的),以及證交所交易實況的敘述也非常生動。


和現代的電腦系統,以及一九六零年代的表單、傳真機、真空管與簡易電子系統不同,在十九世紀下注要透過以顏色區分經紀人的大量小紙片,巴黎交易所內與外的競相叫價已經有資訊落差,來自馬賽等其他城市甚至不同國家的落差又更大。


而證交所內的交易方式則是透過口頭呼喊與手勢來交易,透過文字敘述那些混亂與狂熱的氣氛躍然於紙上。附帶一提,雖然是德國電影,但弗利茲.朗1922年的電影玩家馬布斯博士(Dr. Mabuse the Gambler),開頭就有一段當時的證券交易(炒作)實況,這片我還蠻喜歡的。


(另外我也不免想起忘了是那本書裡寫的,好像是油炸法國吧?作者提到她去當時的巴黎牲畜交易市場採訪,這邊基本上只有專業人士在買,而且幾乎不出聲。每個買家都只用小動作示意拍賣官自己要出價,作者傻頭傻腦的看完整場交易後,帶她去的專家才開玩笑的告訴她,妳剛剛的動作已經幫妳買下二十頭牛了 XD)


不過就和流程變化很大但內涵基本一樣的股票交易相似,關於如何吹出一個金融大泡泡的過程似乎過了一百多年也沒產生什麼變化。透過做帳成立一家資本不老實到位的銀行,期許一個美好、遠大且錢景看好的理想產業。


藉由買下報社、周刊與發行小報來進行公關和輿論操作,掀起熱潮後再不斷增資。股價在這過程中越升越高。根本沒有確實拿出資金到位的創始股東,先行解套還賺入大把股息。已然狂飆的股價此時更吸引到貴族與中產階級投資者傾家蕩產,連平常不懂股票的貧窮勞工,都忍不住把自己全身上下僅有的錢都投入狂亂的市場。


吹過頭的股價自然引來空頭禿鷹,於是為了捍衛股價吹夢巨人與禿鷹展開對抗。如同書中說的,每家賺錢的公司基本上都不老實,但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於是當泡泡的表面張力變得越來越強時,過往的仇家也開始打落水狗。原本這場金融大夢或許不至於走到救無可救的程度,但懷有私怨的公權力介入的同時,泡泡也因此徹底破滅。


因為一開始就知道這是個金融泡沫吹起來接著又大爆炸的故事,一早便做好心理準備,也不太為角色投入情感。而左拉在本書中的寫法也是如此,書中的角色不是沒有討喜之處,但全都被以帶點嘲諷和批判的口吻描繪。


不過那也不是刻意在酸,而該說看著那些很明確的缺點,反而會覺得這些一點也不討喜、卻又不至於令人生厭的角色群是如此體現著人性。當然她們的態度或多或少是極端了點,但我們對這樣的性格並不陌生,甚至有時會意識到自己或多或少存在類似的傾向。


主角薩卡放到現在大概就類似華爾街之狼的主角,對金錢遊戲有著無比的熱情與執著。操弄投資槓桿的刺激是他生命之火,隨之而來的權力與成就感更是甜美果實。他心中沒有正義卻意外的也沒有邪念,想的就只是吹出一個史無前例、永不破滅的大泡泡來自我證明。


為此他毫無罪惡感的哄騙他人、玩弄金融法規與會計規則,提出一個偉大夢想,騙自己也騙其他人。但前科累累的薩卡找不到多少正派的投資客,只好找來了一群嗜血鯊魚。這群人自然不在意吹泡泡所需要的各種手法,為了錢全都自願擔任人頭與橡皮圖章。


但當然要販賣夢想總還是得要有點實物在裡面,哈莫嵐與凱洛琳夫人的作用便是如此,確實瞭解東方也知道該如何開發的哈莫嵐投身整個計畫唯一務實的部分,而凱洛琳夫人理論上該為這家銀行做基本的道德把關。


但該怎麼說呢,在薩卡如同熊熊烈火燃燒的同時,凱洛琳夫人卻在財富與愛情的催化下,漸漸的被這場金錢遊戲侵蝕。我喜歡小說裡就她對貧窮與悲慘生活抱持的那種獵奇式同情的描寫,該怎麼說呢,實在太真實了反而很有感觸。


看見可憐的事就想做點善事,但難過一陣子就不在意了,反而還稍稍的感覺有趣。她的人真的不壞,可就和大多數的人一樣沒辦法太在意別人。在本書裡這個別人指的自然是大量的散戶,當金融泡泡越吹越大的同時,早期的投資者都看好時點將股票脫手好落袋為安。


就算沒賣在高點,考慮到這群人根本全是買空賣空,即使股價已經開始下跌他們總之也是賺的。結果到頭來真正慘的是不想讓自己倒臺,而將一切財富盡數投入市場護盤的薩卡及其跟班以及一大堆的散戶。


老實說我剛開始讀這本書時便已默默期待,要等著看這群角色最後會死得有多難看。但該怎麼說呢,本書在這方面也非常現實,大多數人都一早便退場,少數留下來的倒楣鬼要不過往累積的一切全部成空,就是眼神死到索性自殺。更慘的是本來就窮的散戶,小說對這部分的描寫真的是殘忍又苦澀,偏偏讀者將會發現透過凱洛琳夫人的視角去看那一切時,這些事……慘歸慘,但總之是別人的事。


至於薩卡呢?嗯,作為始作俑者就算被判刑,但基本上一天牢也不用坐。不曉得法國當時的制度是怎麼規定的,竟然在發監之前有個二十四小時的空檔司法體系不管不顧,明擺著大家都知道要逃就趁這段時間逃喲。


於是這回搞事爐主就趁機跑路去荷蘭,這次準備要開發沼澤炒地皮賺大錢了……從劇情看起來那是典型故意讓人逃的制度,以避免犯罪者留下來蹲苦窰讓某些人或家族丟臉的機制,只能說有錢人過的生活真的和我們不一樣。


但如同最後還是振作起來了的凱洛琳夫人的所思所想一樣,這樣的狂潮幾年便會來一次,大眾瘋狂的投入:有人獲勝,但更多人陷入悲慘命運。當然只要死的不是自己,那傷痛總歸會過去,最後大家還是一切向錢看,只因為錢似乎最能為人帶來尊嚴與快樂


金錢:左拉重現十九世紀法國金融風暴的古典經濟小說(L’Argent)是一部很有意思的作品,比起敘述百貨公司華麗剿滅戰與總裁系列的婦女樂園,本書的調性更加尖酸冷酷。雖說筆法如今看來很老,但裡頭對人性與時代背景的書寫仍相當精彩,情節也具備豐富的複雜性。


雖說基於時代的眼淚裡面當然有很多反猶思想與性別歧視,只是該怎麼說呢,就連這部分讀來都可以隱約察覺到作者對此的嘲諷,實際上連共產主義在本書裡都被以一種帶著嘲諷的方式推銷。


小說中沒有那個角色討喜,但卻也沒多少角色讓人真心感到厭惡,全都是普通的、可悲可鄙的人類,然而這世上也沒什麼人不是如此。於是這樣的人類在資本主義的歷史長河裡反覆上演類似劇碼,大賣空、恩隆案、雷曼兄弟,類似的槓桿、類似的玩家,最終制度與資產不死,死的只會是參與其中的人。


那些無論就財富還是文化角度,本來就沒多少資本的人。


左拉相關作品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