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日

巴爾札克的歐姆蛋

「告訴我,你何時吃飯,在那裡吃,吃些什麼,我自可說出你是誰。」十九世紀法國寫實主義作家巴爾札克,是法國文學中第一個廣泛在作品裡展現這理念的作家,並為往後的福樓拜、莫泊森、左拉與普魯斯特推開第一道大門。但雖說手上有他的小說,我一直以來卻都沒實際翻開來看。


旣然如此,那為何會想讀本?嗯,當然是因為歐姆蛋啊!(這人真好懂)巴爾札克的歐姆蛋是安卡.穆斯坦(Anka Muhlstein)藉由巴爾札克筆下近百本的超長篇系列(故事獨立,但人物互相串聯使用)人間喜劇的劇情內容,來探討那年代法國飲食生活細節的作品。同時也兼及介紹巴爾札克的生平、軼聞,及其作品內的共通原則與理念。


因為只是薄薄一本小書,所以請別期待多深入或廣泛的探討。而且因為要大量援引故事情節做為例證,所以劇透什麼的也是很正常的事。作者先從巴爾札克本人的生平介紹起,之前我對這位法國國寶級作家的認識主要就是……他吃得很誇張,留下來的記錄常令人瞠目結舌 ~(一秒)


閱讀本書才知道,原來巴爾札克在吃這件事上並不是一路順遂的。雖然出身士紳階級,但由於缺乏父母關愛,所以進入寄宿學校後根本沒有外食供應(像小公主裡長輩會送來的食物包裹)、也沒有零用錢可以上販賣部買東西,只能靠學校供餐度日的結果就是悲劇,因為學校根本是以學生一定都有外食為基準在安排供餐份量的。而往後他為了追求寫作之路時,又餓上兩年(不過這兩年間他也沒因為挨餓而寫出什麼曠世巨作就是了)。


而且和一般印象相反,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他在寫作期間幾乎處於禁食狀態(但可能會大擺酒宴但自己不享用)連續餓個幾星期等到終於完稿了,才解禁開始瘋狂大吃大喝,而且是真的很瘋狂 的那種。烤肉N大塊、雞鴨什麼的用隻計算、魚N條、一堆野味、蔬菜、馬鈴薯、麵包,水果少說十粒以上,還不計甜點和大量的酒。


作者在書中很好奇明明巴爾札克為了寫作,大多時候幾乎都沒有吃東西,為啥還是頗胖……看到這問題我只能說廢話,要嘛都不吃要嘛死命撐的暴飲暴食法,想控制身材根本趨近不可能的任務 ~(掩面,另外他還天天酗咖啡,酗到有點病態了)


(附帶一提,巴爾札克本人因為不想一年去當幾天的國民兵,所以老是逃兵、賄賂的結果,就是有一天真的被抓進牢裡關幾天。但因為反正是大作家,所以進去的時候獄卒還安慰他:您在這裡一樣可以工作……個頭!


第一天就傳紙條要出版社帶錢來,跟最高級飯店叫酒席外賣、第二天向高級食品商訂來可以塞滿房間的各式熟食,還誇口這房間以後會因我知名……嘛,好啦,還真的是這樣沒錯。不過從他在牢裡遇見不少熟人基於同樣理由被監禁這點看來,逃兵大概是那個年頭文藝界繳稅男士的集體活動)


書裡也提到我們現在所認知的美食之都巴黎,其實是法國大革命的產物。在那之前由於嚴格的行會規定,沒有執照就不能賣東西(所以悲慘世界裡的黑店可以開那麼爽,就是因為根本沒得挑。不爽不要住去喝西北風呀,要知道十八世紀歐洲鄉下的西北風不是那麼好喝的……)。


雖然在那之前已經有類似目前餐廳定義的消費場所,但在大革命之前的數量一隻手數得出來。直到革命之後階級流動、社會風氣轉變,外食需求大量增加。配合皇 族、貴族倒臺一堆家廚轉而自行開業,於是巴黎的餐廳數量開始爆炸性成長。不過作者也提到巴黎以外的外省地區則一如往昔,階級森嚴而且沒什麼餐廳,想吃美食只能往擁有好廚子又不吝嗇的民家找。


巴爾札克的歐姆蛋整部作品的寫法除了開頭兩章比較偏向介紹、解說性質之外,後面的章節都是邊提出人間喜劇裡的情節兼人物設定,然後一邊分析這件事在當時所代表的社會意義、巴爾札克會這麼寫的理由,以及他的寫作傾向。


只看我形容可能會擔心這樣會不會很無聊,但實際讀起來還蠻有趣的。這主要是因為提出來的小說情節都很有意思──畢竟全部都舉飲食相關的情節我當然覺得超有趣啊,任何書籍只要提到吃飯我都會無條件加分好不好!(喂)


看作者細細去分析那些菜餚以及相關生活細節,雖然都是沒讀過的作品,但還是讓人讀得津津有味。連帶可以順帶明白廚娘對當時法國家庭的意義、各種等級的餐廳、咖啡廳的特色與消費水準、超級食品商榭韋(Chevet)來歷及其外燴收費等等,整體真的非常豐富。


巴爾札克的歐姆蛋(Balzac’s Omelette)是本結合文學與社會史、相當有意思的小書。就算完全沒看過巴爾札克的作品(如我),或甚至根本不知道他是那位也無所謂(反正看完也差不 多瞭了 <- 失控的正向思考)我相信還是都可以順暢閱讀。若對以上提到的種種感興趣的話,這本想必可以閱讀愉快,推薦給喜愛飲食與閱讀的人(附帶一提,舊版已絕版,新版更名為「巴爾札克吃在巴黎」)。




舊站人氣:57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