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那個厚死人不償命的份量(684雖說不算什麼驚天頁數,但很佔空間也是真的)拿起來翻讀後發現原來是與越戰有關的軍事小說,而且還號稱是越戰版第二十二條軍規的優秀處女作……嗯,當然要看。
被派往馬特洪峰山頂基地的少尉梅勒思,正苦於B連菜鳥排長的身分。對於升官與未來前途的小小野心,讓他格外在意自己能否表現良好。但這場戰役馬上就會改變他的一切,環境惡劣的季風雨林、無所不在的敵軍身影,各種例行公事,麻煩又不講理的上級命令,無一不成為夜裡惡夢的元素。最終馬特洪峰成為一個弔詭的存在,正如同這是場讓人質疑意義何在的戰爭一般……
馬特洪峰(Matterhorn)是故事中佔據重要情節的場景,而其命名的典故來自於端士阿爾卑斯山最後一座被人攻略的山峰。小說裡長官取這名字的用意大概是主打難攻不落的意思吧,只是當這樣一個名字被用在這樣一個等級的基地上時,最後一切只顯得很諷刺而已。
如果說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是 極盡誇張荒謬之能事的在批判戰爭的一切,那麼本身就是越戰老兵的作者,卡爾.馬藍提斯(Karl Marlantes)便是一板一眼、認真仔細地刻畫著越南戰爭的氛圍,以及身處其中人員的境遇及心理狀態。無論是對軍事細節的描述(看那滿滿的作者註解) 還是各級軍人狀態的描寫都相當用心而詳實。
老實說我對越戰並不算熟,所以沒辦法分辨作者在這方面表現水準如何,但旣然國外書評處於大家都叫好的狀況,那應該真的不差。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旣然是談越戰的小說,那自然不能指望本作讀來讓人開心到那裡去,便當滿天亂飛只是基本,淒慘落魄論斤稱兩的賣。
當然這是本好看的小說,光是進入狀態後便能心無旁騖的快速讀完,從頭到尾都專注於劇情之上這點,就可以證明故事真的很精彩。只是馬特洪峰仍舊是部充滿無奈的作品,越戰本身就是場莫名奇妙、政治重於現實的戰爭。
說要打,但又不能認真一路推平北越把敵人打到掛,只可以守好南越部分而且不准隨便越界(不過可以私下越界就是 <- 事實)行政權老對軍事專業指手劃腳,偏偏整個美軍體系到這時已經嚴重肥大化。
於是為了爭取這個「最後升官機會」,軍官們比起軍事考量更在乎政治現實,苦的就是實際站在第一線的下級軍官與士兵。偏偏是國內抗議四起,越南戰爭本身就被 大部分輿論視為不義之戰,參與其中的軍人自然也被怒目以對。老實說從後見之明看來,這真的是場不知在搞什麼,破壞了很多,也養肥不少東西的戰爭。
身處不同職位在思考上的各種相異之處、任何體制內部都必然會出現的各種政治問題;以及軍人在不知不覺間徹底融入整個體制,無可奈何卻也不得不做出的各種選 擇,正是馬特洪峰最好看的部分(戰爭場面也是,無論苦行軍、日常巡邏,還是衝鋒戰役都寫得相當吸引人是作者的強項,這部分真的很精彩)。
於是看到最後我們好像很難特別去責怪那個人,因為大家都有各自的理由、難處與極限。就好像沒有人想當天兵,每個軍官都希望料敵如神、士兵都想一個打十個,但這就不是人人有獎的世界呀(但不怕神一樣的敵人,只怕豬一樣的隊友,特別在那人是長官的時候,永遠是真理)。
也因此在那個下一秒不知誰會死的環境裡,人們的所思所想很自然的有所轉變。並不是十分戲劇性地轉變為不分是非黑白那種,就只是……叢林有自己的法則,想在 裡面活下去就只好在某方面變得麻木一點。除了咬牙繼續撐下去、適度無視正常規則之外,也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更別提仗還是要打,人也想要再活久一點。
不過那怕同樣身為人類可以諒解人性的軟弱,但無論問題本身再怎麼灰色,似乎也並非原諒所有錯誤的理由。雖然作者盡可能從頭到尾都保持理性,別太過火的批評 某些人事物。但從故事本身讀者還是可以清楚發現,在他心中還是有值得痛恨的東西。但話說回來,恨究竟又會帶來什麼?或許只有更多的悲劇吧。
馬特洪峰的優點是以詳實筆法用心描繪關於越戰的氛圍與故事,並呈現出這場戰爭的弔詭與虛無之處。可笑到了極點又沒有意義,甚至連贏都不是很重要,數字漂亮有人能升官就好。
搞到最後身處第一線的官兵真是慘得可憐,但如果不是在這裡,這群年齡低得可怕的青年又會在那裡,以怎樣的方式死去?真有所謂更有價值的人生?那價值真的有意義嗎?
嚴格而言我覺得作者對某些哲思問題處理得未見深入,但因此透出的茫然與無所適從卻也顯得更加真實。或許有時生澀的答案也是答案,正因為什麼都不知道、不確 定,才更顯出人們在錯誤與猶豫間不斷徘徊,掙扎努力活下去的苦楚吧。看啊,那就是馬特洪峰,對身處其中的人充滿了意義,卻又什麼意義都沒有。
舊站人氣:4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