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5日

自己的房間

為了做功課找了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這部名作來讀,和想像中不太一樣,但是有趣的不一樣。本書最初是作者受邀向劍橋大學女子學院學生,以「婦女與小說」為主題演講的講稿,經整理後於1929年出版。


我想看見這個演講題目時,第一個念頭大概很難不在內心勾勒知名女性作家與讀者互動的種種事宜。但也正是閱讀本書才讓我意識到,在那個年代要想在內心勾勒諸如此類的事並不容易。因為在男人歷史仍是主流的年代,女性相關的資訊與研究都太少(這幾十年間她的故事才開始受重視,我們至今仍在尋找更多她的故事)。




身為一個政治敏銳度滿點的聰慧女子,吳爾芙自然也意識到這件事,以及這個演講背後的歷史意義,並自我感覺有必要為此發出剖析、警示與呼籲。於是這個婦女與小說的題目,不再僅限於細數幾位知名女作家交差了事,正好相反吳爾芙把這題目導向為什麼女作家那麼少,且不受重視甚至受到譏諷與打壓,這是這場演講成了女性文學史上美麗的一刻。


當然如同她自己強調的,「一個內容有高度論辯性質的題目(任何有關性別的題目都是如此),就無法期望表達出真理。一個人只能表現出他如何懷有他堅持的那種意見。她只能給聽眾一個機會,於了解她個人心智及能力的限度、成見、癖性之後,形成她們自己的結論。小說在這兒像是比事實含有的真理更多。所以我就想利用一個小說家的自由與特權,把我來此前兩日的故事告訴你們。」


於是本書讀來自然也就不像我原先以為的散文,而是半擬小說半像議論--排版還密密麻麻,雖然書很薄啦--的故事。內容不管濃度還是密度都很高,不至於難讀可需要聚精會神的讀,而且還最好不要在睡前看。因為越看越認真結果睡不覺了的事,在隔天要上班時的夜晚發生,也太讓人哭笑不得。


書中有大量令人讚嘆的名言佳句,酸得剛剛好又不卑不亢,不管哪個時代都有除了性別為男以外,毫無可取之處的人類這點也讓我笑了。看到她提從十八世紀盧梭開始文人突然描繪起自我來,大量撰寫懺悔錄或自傳的事,也讓我想起老到可以死中對於「自我」源起的探討,芭芭菈.艾倫瑞克在老到可以死裡的引子之一大概便由此而來。


我喜歡書中述說的那許許多多的事,男人需要有個鏡子來襯托自己的偉大,於是把女人當作那個鏡子(女性千百年來一直在當鏡子,當有法術、有美妙魔力的鏡子,可以把鏡子外的男人照成兩倍大。沒有這樣的法術,地球現在恐怕都還處處沼澤和叢林。……女性要是不低下,男性就大不起來。)。


當她被指責說不是研究者不能踩上草皮時她生氣,無人陪同或拿著推薦函的話進不了圖書館的事,讓她寧可再也不進去(就算往後劍橋要贈與她榮譽學位也不拿)。莎士比亞的妹妹也許也是個天才,但她沒有任何機會,就這麼被埋在現在變成公車站的十字路口底下。


去細數一下有名的詩人裡哪幾個念過大學,無論心靈還是資產上的,那算真正的貧困嗎?在漫長歷史裡,又有多少女人有辦法念大學,而不是年紀輕輕就被急著嫁掉,從此在家室裡磨掉自己的人生?是的,書裡提及的種種都不新鮮,但事到如今還是都感覺罵在點上,老實說還讓人苦笑。


只要想到女性必須要有獨立財源與個人空間的事,曾經需要著書強調便令人難過。而作者不斷寄託的「一百年後的女人」更令人心情複雜。是的,現今部分國家的女人(台灣女權太高了哭哭),或許正享有吳爾芙曾期望過的那種自由的一部分,對,是部分。


那樣的自由讓許多女性如同她所說的一樣,擁有固定的年收入與自己的房間。可即使如此這世界也變得比她當年想像得更加複雜,結構性問題嚴重而且在許多時候對女人更加嚴重。還多得是認為男人已經讓出很多了,女人如果看起來還是弱勢,就代表女人天生就比較弱的聲音,甚至振振有辭認為那是科學。


嗯,好喔。


但或許事情就是這樣吧,我想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是那種,有需要時自然會去找來讀的作品。看之前我有預期到大概會讓人有點憂傷,不過讀到最後卻也出乎意料的獲得勇氣。


因為書中講述的整個環境與作者寄託給未來的期望,確實讓活在近百年後的我覺得感動。即使大概還不如她所盼望的那般自由,而且根本不知道那般自由何時能實現。可人有時就是得抱著自己有的那一點東西繼續前行,好將希望與更好的可能性延續至未來。



挺值得收藏的經典,來個電子書吧的AP連結: 自己的房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