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0日

艾德伍德(Ed Wood.1994)

最初知道艾德.伍德名號,是在宇宙囧片王看見死靈之舞(Orgy of the Dead.1965)的介紹。因為實在太白爛、整個有種爛出新高度的感覺,忍不住跑去查這位導演的資料,然後知道了一些不知該說是神奇還是奇怪的豐功偉業,也連帶知道有一部傳記電影。


不過在到異世界之前我沒怎麼看電影,有欲望的片單又很長,所以有段時間根本沒想起這部片。拖著拖著結果在看奧森.威爾斯的紀錄片「死後他們就會愛我」時,注意裡頭有著全世界唯一個同時拍過奧森與艾德.伍德電影的攝影師故事,忍不住覺得有趣。




結果噗友在那部紀錄片的心得噗底下,貼了艾德伍德這部電影的片段。因為有把這部片掛在心上所以一看就猜到出處,連帶也覺得時候到了。同時資料查下去才發現這部原來是提姆.波頓(Tim Burton)與強尼.戴普(Johnny Depp)這對黃金搭檔的作品,還刻意拍成黑白片……這可不是非常有趣嗎?


劇情描述艾德.伍德如何踏入電影業、早期作品與變裝癖、被評為史上最爛電影外太空計畫九號的製作始末,以及他與扮演吸血鬼出名的貝拉.盧戈西的友誼。剛開始看著精美的古早恐怖片風格惡搞片頭,忍不住猜想這故事會非常好笑。不過看下去會發現儘管有不少黑色幽默,而且拍電影的情節都非常歡樂,但整部電影的基調仍然困窘又帶點感傷。


那關於時代已經過去的人,還有在世時從沒迎接到時代的人。


開場艾德.伍德是個懷抱導演夢正在寫劇本的年輕人,就和許多有才華的導演一樣渴望資金與機會。問題只是出在艾德.伍德雖然勇於自我推銷,但他的才華基本上,呃,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呢。


雖說在他的想像中自己正在為拍出曠世巨作努力,目標是達成類似奧森.威爾斯的成就。他打算拍攝的作品也不是完全沒有理念,問題只是出在就算有什麼,可缺得也還是太多了。


實際上艾德.伍德拍片非常隨便,還常常因為經費與時程問題因陋就簡,讓原本就不會好到那裡的成品,變成難以想像的超級大爛片。如果要想像一下艾德.伍德當年號稱只花六萬就能拍「正常商業電影」有多驚人,那可以類比一下差不多同時期,史丹利.庫柏力克在五零年代的第一部藝術片「恐懼與欲望」。


這部片長一小時花掉四萬三千五百美元,這還是整個劇組只有十三人,庫柏力克身兼導演、燈光、攝影、燈光助理、管理人員、化妝師、服裝設計、髮型設計、道具準備、司機的狀況,而且事隔多年後他自評這部只有學生習作等級(實際看起來我覺得像壞掉的新浪潮 W)。


以此出發,六萬美元的商業電影大概是怎樣的概念,應該也就不難想像了吧。


當艾德.伍德的事業即將起步時(我是說如果那個算起步的話),他偶然結識曾主演環球電影許多經典恐怖片,十分知名的影星貝拉.盧戈西(Bela Lugosi)。只不過這位傳奇演員在艾德.伍德這個年代,已經成了沒有票房的毒蟲,只能靠失業救濟金過活。


艾德.伍德作為熱情影迷迅速接近盧戈西,他為這位老前輩找工作,只不過都不是什麼有尊嚴的工作,而且盧戈西替艾德.伍德拍攝的電影水準更是爛到有剩。但話說回來,到底是只能拍爛片的演員比較慘,還是無片可拍的演員比較慘?


我不曉得真實世界中艾德.伍德和貝拉.盧戈西間究竟是怎樣的關係(儘管一般公認他們的友誼很真實,不過盧戈西的後人還是批評過艾德.伍德剝削這位老演員),但至少在本片當中他們就是各取所需然後互相扶持,在此之上建立了深刻情誼。


做為過氣明星貝拉.盧戈西即使染上毒癮而且快活不下去,也不可能不知道艾德.伍德拍的片子程度在哪裡。不過沒關係,只要有錢拿粗製濫造更好,因為可以快點拍完再衝下一部,有下一部就是好事。


我覺得有時那是想在世上留下痕跡的渴望,正因為已經可以看見盡頭所以更加執著。那怕是爛到無可救藥的片也可以,畢竟無論如何拍出來就是拍出來了,況且收入很重要。


於是艾德.伍德和貝拉.盧戈西確實互相利用但也相互依賴。新生代導演需要老人的名氣,老人則仰賴年輕導演提供的照護與尊嚴,並讓他在人生最後階段仍被熱切需要。我只能說在此之上建立的關係就算不純粹,想必也有著真摯的成分。


艾德總是雙眼閃閃發光的看著童年偶像在攝影機前的表演,不管那些故事和情景有多蠢,但片場魔力是如此明確的存在,所以他可以相信貝拉也同樣享受著那一切。至於貝拉呢?嗯,收入很重要,與人的互動與持續受到尊重也很重要。那怕那代表必需在冷得要死的三更半夜,到小泥潭裡和假章魚做蠢事……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讓這件事變得有意義。


我覺得這種即使再怎麼窘迫,也依舊緊抓著生命可能性的描寫是本片最動人的地方。於是最終外太空計畫九號(Plan 9 from Outer Space.1959)裡就貝拉生前最後影像的詭異應用,某方面而言真的是「我知道他會喜歡的」。


死後依舊可以留下些東西,又有何不好?更別提史上最爛電影的封號與文化意義,還會讓它持續流傳下去。至於這種水準東西不如不要留?嘛,有時候是有沒有得挑的問題啦,誰都想留好東西,但爛也是沒辦去的事,有總比沒有好(而且嚴格說起來盧戈西的那些經典恐怖片至今也持續流傳)。


於是本片其實就是看一個極度迷戀電影的人,如何以自己所有的一切(顯然不太多),拼命拖著一群人做夢的故事。那怕整個過程困窘、感傷,而且不會有什麼了不起的產物誕生。可即使如此也要繼續做夢,不,倒不如說正因為如此所以必須做夢。


任何腦袋正常一點的人,比如後來憤而甩掉艾德.伍德,並成為成功作曲家的朵樂莉絲.富勒(Dolores Fuller),最後都會受不了繼續跟一群不入流又沒有未來的人做白痴事。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才華,星星之外還有無數肉眼看不見的行星存在。這世上不可能每部片都是曠世巨作,而且有些人的能力或者運氣,就是差到連普通電影的STAFF表都擠不進去。


但這些電影工業底層的人還是得吃飯,也還是想要做點什麼的時候,艾德.伍德這類型的人就是他們的歸宿。儘管這位導演有時隨便到讓人瞠目結舌,可即使如此,一本正經做蠢事的他仍有著足夠的能量讓人們不斷做夢。


我想艾德.伍德最驚人的一點大概是,天啊,這老兄怎能把電影拍到這種毫無才氣與靈光的程度?很多爛片,就算是低成本俗爛又沒藥救的B級片,至少也可以安心的當作爆米花片。但艾德.伍德的作品嘛,好吧,尚初看完本片後我默默去找外太空計畫九號來看,那真的是……嗯,就是很爛。


崇拜奧森.威爾斯的艾德.伍德大概也不會不知道自己拍的東西很爛,但就算是這樣,他也還是以超越馬馬虎虎的神(恐)奇(怖)手法不斷拍下去。電影看著看著,我不禁想像或許他迷戀的是拍攝電影時那種身為團隊領導的充實感,畢竟人都大抵都有股想投進某個更大存在的渴望。


說不定對艾德.伍德來說,那個更大的存在,正是為了持續拍片所做的追逐與努力,以及拍攝電影當下那種每個片刻都在創造永恆的狂喜。水準如何已非重點(什麼題材紅就什麼都可以加進來,為了拉贊助無所不用其極),重點是當下的興奮和成就感(而且至少他付得出薪水,奧斯.威爾森拍風的另一頭時還付不出薪水咧)。


那股情緒也從艾德.伍德身上傳染給整個劇組,一場場的募款餐會、一卡又一卡的電影情節、足以讓出資者悲憤、觀眾抓狂的首映場。很蠢,真的超蠢,但人活著除了要吃飯外,也得去做點什麼嘛。


正因如此電影尾段艾德.伍德在拍攝電影途中崩潰後,在酒吧巧遇奧森.威爾斯,並做了短暫對談的那段才顯得如此動人(照台詞來看,應該是在拍歷劫佳人時)。考慮到兩人藝術水準落差之大,還有那個剪接、角度刻意到爆炸的分鏡,都讓這段裡的「我們一樣」好笑到翻過去,但無論如何那還是非常動人的時刻。


因為它道出了一個事實:不管過程遇上多少麻煩和打壓,反正拍就對了,當熬過一切電影終於拍出來時,那就是人在世上留下的生命軌跡,也是本片最為閃耀之處。先不提電影膠卷會遺失的問題,艾德.伍德的作品確實留了下來,無論好壞,都和貝拉.盧戈西那些電影一樣留了下來,而且直到現在都還持續吸引口味特殊的新同好。


提姆.波頓就是受到吸引的人,本片在許多情節中巧妙置入諧仿古早恐怖電影的光影與分鏡設計。同時間又以絕佳的節奏以及荒謬卻又討喜的誇張情節,來帶出那些充滿趣味的人生故事。強尼.戴普躁動、神經質卻又不失深度的演出,更使得人物形象活靈活現又抓牢觀眾的心。那怕有著許多令人尷尬、遺憾或難過的段落,但最終這一切都在主角有如狂熱夢境不斷推進的拍攝過程中消融。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是台灣媒體經常浮濫使用的句子,但用在本片上卻產生了微妙的意味。艾德.伍德這個耗盡一生拍爛片,大概也只拍得出爛片的導演,在死去很多年後自己的人生卻成為一部有趣也精彩的電影,反過來讓更多人忍不住去看他拍的那些奇怪作品。


這當然可以說是一個人堅持做夢的成果,可這成果卻也有著十足的反諷意味。當不了最好的,那起碼可以當最爛的這事說起來很炫,但又有多少人願意還真的可以義無反顧的持續下去,直到做出成果來呢?


艾德.伍德的偶像可是奧森.威爾斯,人家的夢想肯定是拍出像大國民(Citizen Kane.1941)一樣的電影,只是拍不出來而已啊!但說是這麼說,不過他還真的繼續拍下去,而且拍得比奧森.威爾斯還多。到頭來一路堅持下去卻又絲毫沒有長進的艾德.伍德,自己終於也成為傳奇,更是個難以仿傚的傳奇。


雖然大概沒多少人會立志成為爛片之王,所以要說這是一部勵志電影好像有點微妙。但我相信肯定有很多人都渴望能在這世上留下什麼,所以終歸來說艾德伍德(Ed Wood.1994)仍是一部帶有勵志性質的傳記電影。


在那極端的人生體驗裡,觀眾看著一個行事飛躍、不斷做著傻夢的怪人奮力前行。他一生都沒有成功,卻留下了讓自己成功的種子。無論是艾德.伍德還是貝拉.盧戈西都沒再從棺材裡坐起來,就像我們也都知道自己死後同樣不會再坐起來一樣。


但正因如此,人們也才可以偶爾腦袋進水般的,想像一個充滿希望的死後世界,一個自己不在其中卻依舊美好而且光輝燦爛的未來,正因為看不見所以前途才無可限量。雖說根本是謬論,但我想這是挺適合提姆.波頓風格之艾德伍德電影夢的思路,再說有何不可?這確實是非常勵志的作品。


喔,還有,片頭的觸手超可愛。

電影預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