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讀地理還有偶爾看新聞時,常會看見對小農而言唯有走向精緻農業才能創造更多獲利的說法。而所謂農業精緻化不外是強調有機和特殊品種,可那實際上是怎樣的生活呢?這本精品蕃茄農自傳述說了許多細節……而且我覺得可能太囉嗦了一點 ~(爆)
提姆.史塔克(Tim Stark)曾當過公務員、後來改行當約聘企業顧同時夢想成為作家,直到有天膝蓋中了……好吧,是他在紐約租屋處頂樓的蕃茄正瘋狂長大時,被房東下了驅逐令。這下他索性回到童年時代的居所,在那兒的土地種上一堆品種特殊的精品蕃茄與其他,好供給大蘋果那些非常識貨的高級餐廳主廚……
雖說本書定位是自傳但其實寫得有點散亂,屬於作者的人生故事自然有,卻有點零散並缺乏體系,不時帶點散文集的感覺。內容除了農耕生活外還寫了許多地區和家族史、紐約農人市集發展史、這些有機農與知名大廚的互動,還有最重要的:這些蔬菜水果有多美味!
讀到後來可以發現,作者應該是把他覺得該記錄的東西都用力塞進去了。而且不曉得是不是作者仍心懷滿滿的作家夢,所以字裡行間不時出現一堆似乎是想表達詩意的描述,但老實說寫得不怎樣所以讀來頗累。好在只有開頭比較嚴重,後面就慢慢不再那麼囉哩八唆,可讀性和趣味也提升不少。
和我的耕食生活:關於耕種、食物與愛情的克婷.津寶完全是農耕新手不同,提姆.史塔克自幼便時常下田種些有的沒的,算是業餘農作愛好者,故鄉田裡種出的甜美蕃茄更是他回憶裡的寶藏。不過他經營的並非在地性強烈的社區支持農業(CSA),事實上作者轉行當農夫的決定乃是基於,他認為這是自己人生走到「那個地步」後最容易獲得「成功」的機會。
他期望的是靠精品農作物建立具規模性的事業,又累又苦沒關係,重點是有所成就。這行也真的很累很苦沒錯,但談到有沒有賺大錢……呃,我相信一定比他之前當快餓死的創作者(自稱)要好,也更有成就感。畢竟讓名聲顯赫的高級餐廳大廚成為追著自己跑的忠實客戶,對農夫而言肯定很爽。
但要談到讓收入與生活水準提升到理想的中產階級程度,呃,完全想太多。首先和台灣一樣,美國人面對市場不穩時也喜歡把錢倒進房地產,所以鄰近城市的農地很容易成為開發商眼中的肥肉,價格更是一飛衝天。
偏偏如果目標客層是大都會裡的高級餐廳和有錢零售客戶的話,那田地距離便得和城市保持在適當的通勤範圍,也就是剛採收的貨送到時還能保持新鮮的時限內。畢竟這些品種嬌貴的農產品一離開土地,衰敗速度可非常驚人。
為了趕上時限,裝貨到半夜然後清晨開始送貨的流程,往往成為精品農業工作者每日(夜)例行活動。但只要想到每天送貨歸送貨,可農地裡各式各樣的活照樣得按時幹,然後有機農作的活比其他農法又要再多許多,而且都不等人的。那麼該怎麼辦?嗯,想辦法弄來更多人吧。
全世界的有機農都有個問題,那就是雖然收入較高,卻仍不足以提供豐厚報酬吸引農工。偏偏有機農作需要的人力非常多,於是田裡時常面臨慢性人力不足的問題,只能靠愛還有與特定農耕方式相性好的人撐下去(還有如果妳必須自己靠那塊田過活的話,當然得繼續撐下去)。
閱讀本書可以看見所謂農業精緻化和農夫的生活品質根本沒有正相關,雖說做出口碑以後收入確實會比傳統農業多上不少。可如同作者描述的,那過程繁複疲累到,許多農人明知怎麼做可以賺更多也幹不下去。
透過精緻農作提姆.史塔克建立起一個小小的蕃茄蔬菜王國,並從中獲得成就感以及足以讓生活支撐下去的收入。在事務繁重的農場裡校長兼撞鐘不用說超級辛苦,但除此之外也有些別的讓他感到滿足。無論是靠自己前進的感覺、培育出的精美作物被以四方搶購的形式讚美,還是身為一個優質有機農所受到的敬重,一切的一切都讓他在每個日升月落持續努力下去。
也不只作者如此,本書也介紹了許多鄰近地區的知名農人,大家的故事細節雖有不同,但大方向都相當類似,我很喜歡其中一位種了大半輩子超美味四季豆的老太太說的話:「我很愛摘東西。你愛想什麼就想什麼。你的手知道該怎麼做,你的心可以到處神遊。能讓你享受這種自由的工作其實不多。」
和帶點傲慢的知識份子觀點不同,有時機械式工作蘊藏了巨大自由。
上班族變成番茄農的意外人生(Heirloom: Notes From an Accidental Tomato Farmer)寫得很零散,但內容也因此十分豐富。整體而言就是讓人不耐煩的地方很不耐煩,但有趣的地方很有趣,美味的地方也……總之不是很均質吧?沒好看到我會想推薦的程度,但如果感興趣的話讀來倒也還可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