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對這類型的書很感興趣,所以出沒多久就入手,然後……總之書這回事,看了就看了,沒看那怕有一千萬個理由也是沒看啦。這次快閃主題是「烹」,突然想起這本,那就趁機清個書架庫存?(爆)
本 書作者凱瑟琳・弗林(Kathleen Flinn)原本是一位記者,因緣際會成為倫敦一家軟體公司的主管。忙亂生活讓她幾乎無法做自己,直到某次休假結束突然被通知已被裁員。換個角度看,這是 讓人離開一家待遇還不錯的爛公司的好方法,但接下來咧?她的男友突然提起:妳不是一直很想去念巴黎藍帶廚藝學校嗎?
想做什麼跟實際行動間的距離視個人當時的狀況與能力,可能是零也可能是無限大。對作者來說去藍帶這件事並不到非常困難,做得到,問題只是出在得要破釜沈舟、並承受不可知的未來風險。嗯,反正就是……讓人抖抖的。這時要是身邊有人支持肯定會幫上很大的忙,男友麥可一口承諾我跟妳走,一起去巴黎吧,讓作者下定決心。
本書關於戀情的描述其實挺浪漫的,美好到感覺都不太真實了,不過我想這主要是因為作者偏好描述正面的部分,對吵架或者意見不合,總是簡單帶過的關係吧?不過閃光雖然也是書裡重要的一部分,但整部作品的重點不用說還是在廚藝學校裡的經歷。
對於煮飯這回事,我向來喜歡看別人寫勝過實作 ~(喂)巴黎藍帶廚藝學校日記的內容我覺得就是誠懇認真的經驗分享,沒有精彩到非讀不可,但對餐飲和異國生活情趣等話題感興趣的話,讀來也算有趣,所以主要還是看平常偏不偏好這類型的作品。
看作者描述廚藝學校的課程感覺很精實,當然沒有進入專業廚房從基層打雜工做起那麼精實,但絕對也離那種讓人混日子用的學程有段不小的距離。實作課程滿滿而且都要打分數,加上頗讓人緊張的期末考,可是真的有人會拿不到畢業證書的嚴格課程。
從基礎班開始一路到高階班,菜色複雜度與所要求的技巧水準也越來越高,那怕原本覺得自己平時對烹飪超有愛也小有一手的人,依舊很可能被大廚譙到信心全失,覺得自己真是何苦跳進這悲慘世界的程度。
印象中法國教育也是走鐵血路線的(爆),所以嚴格的老師也是超嚴格,把人罵到哭這真的是,看到其實蠻難受的。當然咬牙撐下去,事後苦盡甘來……嘛,我還是覺得可以不用這麼兇啦,愛之深責之切真的不是我喜歡的風格,雖然超越了之後會很感動沒錯(附帶一提,書中每個章節後頭都會附上食譜,只是食譜的內容也蠻精實的,特別是材料的部分,該怎麼說呢,種類和數量都是我不習慣的類型)。
然後身為美國人,作者在法國難免有語言問題(英語系國家出身的好處是官方會提供口譯,不過到高級班就沒了,想往上升終究無法迴避學好法語這件事)。所以那個什麼同樣歐洲語系的互相學比較容易,有時候也蠻神話的,因為實際上難還是難嘛。
不像露絲.雷克爾(Ruth Reichl)在天生嫩骨裡被丟到蒙特婁念寄宿學校,從完全鴨子聽雷到突然有天就會了的神話故事(被打),作者對學法語這件還是掙扎了很久,也因此碰上許多趣事(事後可以當作是趣事啦,有些當下可能蠻筋的)。那怕後來逐漸變強,但狀況一不好還是很容易閃神,又變回鴨子聽雷狀態……嗯,學語言還真是說容易很容易,說不容易也非常不容易的的一件事 ~(苦笑)
不過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作者無論廚藝還是法語都大有進步,搭配不時出現的生活花絮(我很愛去參加諾曼地登陸六十周年慶祝的那段),整段過程讀來真的很治癒。然後書中提及的那種,擔心人生最終一事無成的感覺我也很能體會,所以十分明白作者說什麼也要去念一次藍帶廚藝學校的理由。
該怎麼說呢,那就是她的夢想所寄啊!這時也不得不感嘆,真的每個人的興趣都不同,所以無論再辛苦的事,都有人做起來感覺幸福滿點。不管是進入廚藝學校辛苦學習(但不要坐在路旁邊喝酒邊磨刀啦XD),還是跑到非洲參加會有獅子衝進跑道的里瓦馬拉松,全都不是每個人都會想做的事,但喜歡的人總能做得超開心。
於是每當看見有趣的人生經驗分享,我都會為這是個花花世界而開心,總覺得這顆星球上能有如此多的選擇真是太好了。可是這樣一想沒多久,又會馬上為絕大多數人根本沒什麼機會可以選擇而難過。所謂的自我追尋,終究是很奢侈的一件事,而如果可以,真希望可以把這樣的事變得沒那麼奢侈啊 ~(嘆)
巴黎藍帶廚藝學校日記(The Sharper Your Knife, The Less You Cry)談的是一個人下定決心去完成夢想,然後小小享受了一段時光的故事。或許這無法讓她獲得實質的金錢回報,但除此之外的收穫卻滿盈心頭。在眾多追尋自我的作品裡,本書的表現並不特別亮眼,但如果喜歡這樣的故事,應該也能閱讀愉快。
舊站人氣:27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