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9日

無敵:林肯總統與他愛吵架的內閣

老實說中文版真正的完整書名「無敵:林肯不以任何人為敵人,創造了連政敵都同心效力的團隊」我不太喜歡,總覺得好功利喔(雖然好像本來就是要功利沒錯啦,可是……)所以,反正我很喜歡恐怖的歷史系列(Horrible History)嘛,那就掰一個很恐怖歷史風的副標吧 ~(吧個頭啦!)


很久以前看過趣談,提到平平是國中課本,幾百年的美國歷史課本超厚,相較之下號稱五千年的台灣歷史課本頁數完敗,究竟差別在那裡呢?翻開美國課本一看才發現,人家談南北戰爭寫沒兩段就「林肯站起來說」,但台灣課本寫征服六國,啥時會出現秦始皇站起來說啊?然後呢,在無敵裡,不只林肯站起來說,每個人都站起來說了。



而且說得好精彩 ~(我比較想要美國那種,具台灣主體性的歷史課綱不能亡啊!)


在那個年代,演講是美國從政人士必備的技能之一,而且不管是競選還是在國會殿堂上,演說或辯論起來常常至少兩小時起跳。更別提大量的活動演講、臨時演講、 邀約演講……而且聽政治人物演講也是那年頭的全民運動(還沒真正擺脫貴族的歐洲遊客都對此非常驚訝)想搏得選民的心,先磨練自己的演講技能吧。


是故能出頭的,也就是本書中這一大群人物,演講技巧原則都在一定水準之上,更別提天生就擅長說故事又無比努力的林肯本人,在這方面更是如魚得水,留下了不 少精彩的講稿(也有那種連場邊記者都聽到入迷忘了速記,結果沒留下講稿,史上號稱「失落的演講」的例子,更別提蓋茨堡演講威到連台灣高中英文課本都會放 了)。


可是我們其實也都知道,林肯是美國少數白手起家的文人總統,而且他這個白還不是普通的白,是貨真價實的超級一窮二白(以至於早年經歷空白到有時間能去當吸血鬼獵人這樣)甚至其父發現他在自學,沒全力全開做工就不爽找麻煩。這樣的苦情少年究竟是怎麼成為後來那個睿智又偉大的總統,便是「無敵」前半部著重的要點。


作為林肯傳記,無敵其實沒有完全聚焦於林肯一人身上,相反的書裡花費大量篇幅介紹1860年和林肯一同角逐共和黨總統提名人選的蘇爾德、蔡斯與貝茲的生平 經歷,並藉此與林肯本人的經歷加以對照。當然每個人多多少少都面臨過大大小小的考驗,可這麼一比下來就……來個人在林肯身邊PS一隻特大貓咪呀 ~(囧)


在那時代以林肯這樣的出身背景還能成為律師,就一般而言已經可以在老的時候自豪地寫本回憶錄了。可林肯不甘於平凡,事實是他自幼就有著一股執拗的願望,他要在世界上留下自己活過的痕跡。於是無論如何,他都必須把握身邊所有資源,用盡一切努力讓自己成為受人尊重的人。


那份拼勁、毅力與努力的程度,說真的,是看著會讓凡人汗顏的程度。但也正因為什麼都經歷過,什麼苦都吃過,才讓林肯培養出往後的種種優勢(當然,悲天憫人、樂觀進取以及強烈的人格魅力,很難獨自歸類為先天或後天,但我相信這是缺一不可的)。


也因此1960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選舉的結果,被當時大多數人認定林肯根本是在三強之爭下魚翁得利。不然其他三人都已經是政壇上的顯赫人物,怎麼可能會輸給這樣一個鄉下小律師呢?更別提,林肯,他誰呀!(選完當時共和黨員還真的不少人大囧想說完蛋了)


可在本書作者桃莉絲.基恩斯.古德溫(Doris Kearns Goodwin)謹慎分析下,我們可以看見林肯是怎樣一步一腳印拿下這場選舉。首先,其他三名候選人愛放砲的有、慣性樹敵症的有,立場反覆搖擺的有,都各 有其惹人非議的一面。但林肯先前的從政經歷雖說不亮眼,卻十分穩紮穩打、按步就班。


天生和群的他在律師生涯中廣結善緣,結交了一群願意終生為他從政之路努力的重要朋友,1855年伊利諾州參議員選舉時一個關鍵性的退讓,更讓他贏得無以倫 比的尊重與友誼。雖然剛開始的從政生涯幾乎是屢戰屢敗,可他每輸一次就再多幾個朋友,最終這一切都成為他問鼎總統寶座的能量。


此外對社會趨勢十分敏銳的林肯,在演說當中對用字遣辭也十分謹慎,從來都不會發表讓人感到「危險」的發言。但這表示他是個怕事的人嗎?不全是這樣的。那怕 自己想的更超前於民意,但林肯從不挑戰民意。相反的在整個從政生涯中林肯都是小心的等待、創造民意,然後在對的時間再把人民更往前帶一點。而且那怕他開口 開得很慢,但只要他開口了,就不會再收回。


於是林肯很少因為做過頭而令理想失敗,相反的他的行動總那麼水到渠成,將人民帶領到過往難以想像的新高度(所以他點的其實是調教而不是溝通我覺得,但這凡 人學不來,請勿畫虎不成反類犬)。也因此自然也不會有人把林肯當作會帶來危險的激進派,而這在1860那個全美各州分裂風潮越演越烈的時刻,在偏保守的人 們心中,林肯成為了相對安全而且堅定不反覆的優質選擇。


然後向來只是個地區人物的林肯,在1858年利用與知名度極高的的史蒂芬.道格拉斯(Stephan Arnold Douglas)展開巡迴辯論會的機會,在美國各地大大搏取了名聲。那怕那是場以小搏大、明知會輸的競選活動,但,重點是知名度!


透過這些演說林肯為自己創造了全國能見度,他自學而來並不斷磨練的優異演說技巧讓選民一聽成主顧(?)然後在有點紅又不會太紅時他也懂得避風頭,不和最紅的那三人直接衝突。甚至他還成為讓蘇爾德、蔡斯與貝茲直接忽略的隱性候選人。


正因為沒人覺得他有可能會上,才讓林肯贏得提名大會舉辦地點的主場優勢(芝加哥)。正因為他不鋒芒畢露,所以才能成為互相傾軋的派系眼中的「優質第二選擇」。當三人在場上都有各自絕不讓步的政敵時,林肯自然顯得一副相對能讓人接受的模樣。


而且這副模樣並不是天上掉下來,而是潛心「運作」的成果。事實上林肯在自己的選戰,以及為他人輔選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一個擅長操作選舉機器的企劃家。他的選舉計畫甚至督管到十分細緻入微的程度,即使是現代最精細的操作恐怕也相去不遠(當然現在工具更多了)。


於是這樣一路看下來,說真的,從剛開始林肯成為總統候選人這件事好像路邊撿到一樣的感覺,到後來完全變成……靠夭,這樣的人還選不上沒有天理啊!其他人自毀長城的時候,林肯一直都在前進,不是他又該是誰咧?


而當林肯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後,接下來我們就得來討論美國內戰成形的遠因,也就是蓄奴與經濟體系形成的南北隔閡。我們很難確定這究竟是不是場避得開的戰爭,雖說以結果論而言或許不要避開比較好……但,真的死很多人啊 ~(囧)


總之在真正開始南北大PK之前,美國國會便已就相關事項吵了近一百年,然後整個1850年代更是吵到難以開交、全國事務停擺的程度。人人皆生而平等這道理遇到錢相關的事總會經常性轉彎,本來憲法是規定北方不准蓄奴,但南方已經有的就讓你繼續下去。


但十八世紀上半葉正值美國國土擴張期,於是新加入的州也就是給不給蓄,就變成了嚴重的修羅場。南方人非常擔心,不管南方(有錢白)人死活,一天到晚喊著要廢奴的北方人,會不會今天擋不給新州蓄,明天就搞全國廢奴逼我們上絕路?


於是當我們看見支持蓄奴的國會議員持棍把廢奴派議員打成重傷後,北方報紙幹譙這起暴力事件幹譙得要死,南方報紙卻在大吼打得好的時候……我們知道,雙方之間沒有理性可言,一切已經變成信仰了。


一旦變成信仰,往往就只能打了,真的。


至於當時相對於已是全國性政黨的民主黨,甫於1854年成立、支持僅限北方選民的共和黨,究竟是怎麼拿下1860年總統大選的?答案是,當時南方已經來到「淦誰還管聯邦總統是誰,反正老子就是要直接脫離聯邦」的程度,於是民主黨也分裂成脫離派與聯邦派。


也因此在選舉人團票制這制度下,鐵板一塊的北方共和黨,在對抗極度分裂、甚至有些反蓄奴民主黨員乾脆倒戈的民主黨時。民主黨候選人史蒂芬.道格拉斯,便被林肯自己都頗意外的給輾過去了。


然後林肯一當選,南方各州直接開始組聯盟這樣。


(以共和黨、民主黨目前在一般世人眼中的形象,很難想像在南北戰爭之前兩黨間的主要分別是廢奴與蓄奴。也是讀完本書後,我才第一次體會到詹森簽下民權法案 後說的那句「我想我們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把南方交給共和黨。」這句話,究竟有多重的份量,誰想得到有一天會是民主黨的總統來做這件事呢?世事真是非常難料 啊 ~)


於是在林肯當選直到與前任總統交接之前,可以說要有多胃痛就有多胃痛,畢竟當時的總統布坎南是民主黨人,政府裡也有很多支持南方的人士。要不是裡頭有愛國 人(後來的戰爭部長史坦頓等人)向共和黨通風報信,林肯到時候接下的政府很可能早被掏空了。只是說千等萬等剉著等,眼看一個又一個州離聯邦遠去的幾個月終 於過去以後,林肯就任了,只是有眼睛的都可以發現……


OMG這還真是個屎缺呢 ~(聳肩擺手)


慘度一山還有一山高,你以為只能在台下乾瞪眼,不知道自己究竟還有沒有機會上台已經很慘了嗎?不,上台了以後政府內部亂七八糟,而且對方已經準備好要戰要分裂國土了,才更讓人眼神死啊!


在這種情況下,身為總統林肯對內閣人選的選項有三個:A. 找聽話的,然後大家全聽我的一起衝吧! B.找很厲害但會暴衝的,然後想辦法管住 C.我壓力好大,我好慘,內閣,那是什麼,能吃嗎?(不要笑,其實C派意外還不少……)


沒自信或太有自信的人都可能選A,但林肯不但選B,而且真的做到了(意見完全一致的內閤是有個屁用啊?)關於他怎麼做到的詳情請看書,喵他的我寫到現在戰爭都還沒開打,後面是還要寫多少……啊,不對,我是說標題都寫了,就是「林肯總統與他愛吵架的內閣」嘛。


身為美國史上最威的人之一(人家是吸血鬼獵人咧 < - 夠了)林肯對調解政爭十分有一手,寬宏大量的氣度也讓事情幾乎都和氣收場。即便對方擺明要洗他臉、越權、危及他的地位,只要還有需要這個人的地方,林肯就能大氣的吞下各種小動作,即使對方為了個人發展「忙得像隻水獺」也一樣。


所以整個內閣組成以及後來的運作過程,我們幾乎也可以理解成是林肯親力親為,將威力強大但毫不服從的神奇寶貝,一隻隻收服進後宮的故事。整個內閣磨合過程 幾乎都是對方從看不起林肯,到後來變得超敬佩、超友好、超愛戴、超尊重、深深愛上林肯的故事(所以我就說是點調教吧,這個一般人真的學不來的,還是請從帶 著誠意去瞭解、去溝通開始吧,調教這東西講天分的其實)。


是故,本書就某方面而言,也可以叫作「林肯總統與他愛吵架的後宮」,畢竟……有些人的感情也太好了吧!!!(大聲公)在十九世紀由於年輕男子往往必須孤身 一人前往遠方開創事業,也因此這些以現代眼光而言親密到不可思議,混雜了激情的友情(BY 本書形容)在當時的美國是很普遍的社會風氣。不管是林肯還是他的幾位政敵,全都有著這樣在各種意味上十分美味的情誼。


這方面比如當林肯獨自前往春田打拚,為了傢俱不得不到雜貨店窘態百出的打算賒帳,整個苦情到不行時。一聽見他後來終生摯友、同時也是店老闆的史匹德向他表 示:「我樓上房間挺大的,有張雙人床,你可以和我一起睡。」時,嗯,喜出望外的林肯立馬衝上樓放行李了 ~(不過我們要平衡報導,那房間真的很大,所以除了林肯和史匹德外,其實還有其他兩個房客 <- 即便如此還是有學者相信,兩人在床上什麼都做完了)


不過相較於林肯這樣的溫馨小插曲,他後來的國務卿蘇爾德就比較倒楣了,不但遇到一個病嬌議員崔斯坦(情書,咳,我是說信件內容:「每天每一個小時,我都像 痴情女子眼巴巴盼望你回來,但兩位堂堂參議員之間的通信,竟以此為主題,這一切未免過於荒唐……」)由於無法容忍自己不是蘇爾德唯一的男性摯友,於是抓狂 起來索性去把蘇爾德的老婆,然後引發了風風雨雨……


也因為這樣所以甚至有歷史學家相信,林肯與他的政敵團隊全是一群同性戀。不過誠如本書作者引用的學者研究指出,考慮到十九世紀的社會背景,男人之間赤裸裸示愛和不渝的奉獻,在當年是很正常的事。會覺得他們全是床伴,反映的其實是後人的社會心態滿腦子都專注於性。


對不起,我錯了 ~(掩面)


但說真的,有時候史實就是不給同人活路,讓我們瞧瞧林肯的戰爭部長史坦頓寫給財政部長蔡斯的信,「親愛的朋友,請容我再次走進你的書房,你知道,我喜愛這書房更甚於客廳,就算它沒有生火(其實火正在那裡熊熊燃燒)讓我擁你入懷,說我愛你,並祝福你一路平安。」


…………


不是我要糟糕,我是被逼的啊啊啊!!!(狡辯中)


再來為了回復冷靜,我要開始談南北戰爭了。不過無敵(Team of Rivals: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終究是林肯的傳記而不是內戰戰史,所以對戰爭細節描寫得不多,專注這部分的話可能會失望。本書集中火力之處是在每一場關鍵戰事裡,林肯內 閣的運作細節與各種狀況。


對於打仗這回事,林肯深知自己不是專家,所以他處理的原則就是交給專業的來。只是整場戰爭中前期,北軍的將領人選常常是一種「找不對人」的悲劇實況。練兵 練得很好,結果一上場……嘛,帶頭的要不是根本不上場,終於上了結果也亂七八糟;要不就是帶小部隊帶得很好,改帶大部隊直接爆給你看。


相較之下南軍那邊一開始就是傳奇人物級的李將軍、石牆傑克森在領軍,也因此才會發生第一次牛奔河戰爭那種北方以為穩贏,開戰當早華盛頂居民甚至帶著野餐籃 到附近觀戰(真的)。結果下午輸了平民加士兵全體雞飛狗跳大落跑的慘況,說真的這比英國軍官一戰開打前一周還跑去渡假還更搞不清楚狀況啊!(不管在什麼時 代,美國人都愛實境秀 XD)


(是的,很不幸的,整場戰爭初期前線都離華盛頓超近,近到可以去野餐的程度,當然有了第一次這樣的逃命經驗,之後就沒這種膽子了啦。總之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那時坐在美國總統位子上的話胃會有多痛,因為輸了的話在收到消息前你可能會先看到敵軍士兵。


另外話又說回來,這場離華盛頓如此之近的大敗戰,為什麼沒讓北方一開打就輸到脫褲子,一直是戰史上的重大謎團。對方究竟為啥不直接攻下華盛頓咧?不知道, 我們現在只能請出當時美國司法部長夫人發言:「我們在禮拜天打了一整天的仗,我們的人都累了,所以他們必須離開馬納薩斯。我猜其他人也非常累了,要不然的 話,他們就會跟著我們的人。」


一起回來這樣 ~(超瘟腥)


嘛,整個前中期真的常有諸如此類的大敗戰,逼得林肯再相信專業,也覺得非出嘴不可。只是骨子裡對於軍事他始終深信交給專業的來比較好(更別提林肯出嘴時不 一定有好結果,甚至是很慘的結果)。所以當他後來終於得到強大的格蘭特將軍與薛曼將軍時,也授與了他們極大的自由空間 ~(相對的,政治判斷則始終都很堅定的掌握在林肯手裡,不許軍官逾矩)


南北戰爭也是美國史上最慘烈的戰爭,先不提死亡人數等於美國二十世紀對外戰爭死亡人數的總和這個計算。總之書裡提到的每場戰役,人幾乎都幾萬幾萬在死的, 看了真的很胃痛(當然會慘成這樣跟戰術還沒追上武器進步也有很大的關聯啦 <- 也有玩笑說只有美國鄉民殺得了那麼多的美國鄉民……)。


在漫長的戰爭期間擔任聯邦政府高層,可以想像那是多胃痛的一件事(戰爭部長史坦頓真的是幹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ORZ)。可也正是這時候林肯彰顯了自己的價值,從一開始沒人對他抱期望,到在自己那一代便成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這之間他無論精神力、能力還是 道德力都是非常強大的。


林肯或許不是最前衛的廢奴主義者,但是他穩健地將人民帶領到全國廢奴的階段。他聚集優秀人才進團隊,並與這群人共同為國家賣命。他聽取他們的意見,但又掌握最終決定權。從不因情緒而做出錯誤決斷,他做決斷往往是因為那是他覺得正確的事,而且永遠寬宏大量原諒冒犯自己的人。


為什麼林肯能做到這種地步?我想主要是因為,他想在這世上留下個什麼的緣故。林肯曾在年輕時哀傷,好像所有的光榮都給華盛頓那群建國先烈分光了,到他這一代,究竟還剩什麼呢?嗯,建國先烈留了個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國土給他。


林肯終其一生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不隱沒於時代當中的閃亮之星,這個深切的期盼讓他從肯塔基州鄉下窮農夫之子,一路力爭上流成為總統。這個深切期望也讓他將歷史評價看得比自己的心情更為重要,因此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


其實從書裡諸多事例我們可以發現,林肯怎麼會沒有脾氣?其實他的脾氣和一般人都一樣,往往來得又快又猛。但他總能忍下來,並在過段時間以後將之釋懷,我想這或許是因為林肯覺得那樣做才更有機會成就偉大之業。


而成就歷史難以磨滅的偉大之業,正是他的人生目標以及一切(看他是多麼歡欣鼓舞的在簽解放宣言,以及推動第十三號憲法修正案)。旣然未來有著如此燦爛的可 能性,眼前短暫的不適突然間沒了意義。於是重點又回歸到,是否能做出正確的選擇?(追求歷史評價也可能會喚來大災難,或至少諸多蠢行與不義之舉)


當一個人把歷史評價看得比什麼都重的時候,道德感變得強烈並不令人意外。但林肯之所以能成為千古(Now he belongs to the ages!)主要原因不是因為他重視歷史評價,只是重視有個屁用?重點是因為他真的能做到正確的事啊!無敵這整本書作為林肯的傳記,重點自然也放在他究竟 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


緩緩的一路看到最後,原本對林肯其實沒很深刻理解的我(除了他在當吸血鬼獵人的 時候 < - 真的夠了)開始明瞭為什麼在排美國最偉大總統的排名時,永遠都是林肯和華盛頓互相搶第一(還記得小木屋系列裡,草原小鎮中羅蘭曾去聽「林肯和華盛頓誰比較 偉大」的辯論嗎?若是林肯地下有知一定會高興到不行,另外書中的公地放領政策,也是這時候通過的)。


事實上林肯不但撐過美國聯邦史上最危險的年分,還帶領全國走向更好的道路,廢除了全國的奴隸制。當然我們知道南方、甚至全美的黑人問題根本還沒結束,而且 直到現在還在繼續,林肯的偉大再偉大終究仍只屬於他的時代。可我們也知道,南北戰爭剛打完五天他就死了,被一槍瞄準後腦死了。比較負面的形容是他還沒來得 及做錯事就死了,光輝自然不會磨滅反而還會更顯明亮。


但說真的,照書裡的描述,我反倒覺得假若林肯活下去,或許妹(The Help)這本書就不用寫了,畢竟,誰知道?他可是那個心機、能力與道德感都差不多重、而且全部重到不行、泰山壓頂的林肯欸!


如果連支持聯邦的南方人士都覺得懷抱寬容與重建理念的他死去,是對南方未來的重大打擊的話,我們怎能不多想像一點?而且確實往後的共和黨執政者是把南方整個擺爛去了,不管是經濟還是民權都是。


我們幾乎可以推斷要是林肯當時沒死,他對這兩方面都會相當用心努力,也會更努力促成全國性和解。於是美國南方將會有不同於現今的另一番景象(同時共和黨也不會爛得那麼快,大概)。但很遺憾歷史沒有如果,林肯就是被暗殺了。


本書看到最末部分,來到林肯死亡的時刻,我真的是邊看邊哭而且哭到一個不行。我花了那麼多時間看一本那麼厚字那麼小的書,看到最後主角死了而且我一開始就 知道是我自己還要看的,真的是……嗚呼乎,我感情都放進去了啦,林肯不要死啊 ~~~~(大哭跑走,被槍直擊後腦,還是在沒有現代醫療的情況下硬撐了九小時才走,他究竟有多想做更多的事啊,嘆)


看著林肯總統愛吵架的內(後)閣(宮)與親近人士在他死去後的反應,我不只是淚崩而已。不管是在所有人都眼神死思緒停擺時,保持冷靜指揮政府運作,卻時不時就大哭狂掉眼淚的戰爭部長,還是同樣遭暗殺者攻繫整個也重傷的國務卿,全都讓我好傷心啊。


蘇爾德在別人擔心他身體特意隱瞞消息時,卻因為看見外頭降半旗結果自己察覺到林肯的死訊(他說,「總統死了。如果他還活著的話,他會是第一個來看我的人,但他沒有來,也沒有派人來問我怎麼樣了,然後外面還降著半旗。」接著國務卿就開始淚崩了)


(話說托爾斯泰真是林肯的超級鐵桿粉)


不過這整本書最讓我哀傷的部分,還是林肯擔任總統時的秘書約翰.海伊老去時候的一小段故事。約翰.海伊後來曾擔任麥金萊總統(被槍打的那個 < - 第二次……)與老羅斯福總統的國務卿,在他六十六歲死前不久,曾夢見自己回到了「白宮,去向總統報到,結果那個總統是林肯總統。他對於我的病情非常關心,親切和藹地問候我……他交給我一些不重要的信,要我負責回覆,我很高興,因為這點小事對我來說不成問題。」


有過這樣政治歷練的一個人,在很多很多年過後、垂垂老矣的時候,卻還會做這樣的夢。究竟林肯在他心中有多大的地位,給了他多大的影響?而又,能給人那般深 刻影響、佔據那樣地位直至如此多年以後的一個人(正如同他對整個內閤、以及諸多北軍將士的影響 < - 歷史學家推估,勤於勞軍的林肯至少有二十五萬名士兵親眼見過他 <- 請投我一票謝謝)究竟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書裡寫著,當時離海伊「親愛的大老闆」被暗殺已過了四十年,但海伊醒來的時候,仍然「陷入無法自拔的憂鬱之中」。看到這段敘述……我也很憂鬱 ~(噴淚)該怎麼說呢,我想歷史上只有極少數的領導人可以如此自豪:不是他很幸運的在那個時候成為領導人,而是那個國家在那個時刻非常幸運的選出了他擔任 領導人。


而且他所完成的功績是一種普世性的功績:將奴隸制徹底從美國根除。老實說考慮到經濟實力,或許無論如何北軍終究是能打敗南軍(別耍蠢耍過頭的話)。但說真 的,若當時的總統不是林肯,以共和黨內部政爭之猛烈與部分北方民主黨人必定的倒戈,那個尚未二次連任的林肯一說「我決定發表」,其他內閣成員都大驚失色的 解放宣言,真會有現世的一天嗎?


雖然被迫中途退場,但林肯在確實有限的時間裡完成了終生志業,貨真價實的。



桃莉絲・基恩斯・古德溫作品心得:

4 則留言:

  1. 這樣很好啊,勿忘初衷!

    回覆刪除
  2. 一起為台灣林肯脆催生

    回覆刪除
  3. 我還算認真的思考台灣林肯脆是什麼,然後腦中出現了雞排(掩面)

    回覆刪除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