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1日

野澤尚:深紅

野澤尚,看介紹是非常有名的編劇家,不過對身為日劇白痴的我來說,那些劇名只是聽過沒看過、缺少實感的作品。,還記得當初看試讀邀約時,最在意的地方是作者選擇自縊離世,這勾起了我對本作的好奇心。


自十二歲那個夜晚後,奏子成了滅門血案的唯一倖存者。突如其來地巨變、過早剝落的真實、對兇手的恨意,加上獨自苟活的罪惡感不停侵蝕著她。八年後,奏子取得兇手女兒的資訊,她藏起名字悄悄靠近,復仇之火閃耀於心頭,她要知道對方是否如自己般苦痛……



這部作品遠比我想像的好看,原以為是偏向懸疑解謎的故事,沒想到其實是類似吉田修一惡人那樣的小說。但和惡人不同,深紅採用的是單一視角的方式來敘述故事。沒有由各個角度出發的側寫,讀者只能依主角視點去理解周遭的人事物,而故事也因此顯得撲朔迷離起來。


深紅的劇情其實非常簡單,做為背景的血案沒什麼疑點,整件事也隨著時間過去漸漸被社會遺忘。但那怕表面看起來船過水無痕,但對身懷切身之痛、留下來的人而言,時間不但無法癒合傷口,有時反倒會讓它化膿。而且,很微妙,這兩件事有時卻是一起來的。



作者以細膩的方式描述主角身為兇殺案倖存者的心境轉折,在其描寫下,奏子活生生的浮現在讀者眼前,那麼地像一個真實的人。她不是天使,心中有恨卻也並非絕決地復仇鬼,甚至不時會心軟。有點腹黑,心機心機的,卻又沒有聰明敏銳到足以掌控全局,不時犯些小錯誤。


而她眼中的目標,殺她全家的兇手之女,也顯得那麼地難以捉摸。對方這些年來是以什麼心情活著?對案件抱持著怎樣的想法?頂著這個身分是不是很難受?好像可以看透,但下一秒卻又陷入迷霧中,人與人的交集不正是如此嗎?



當故事來到高潮,奏子企圖做些什麼,卻赫然發現自己在玩的是一把控制不住的火時,略為驚惶的心情實在很迷人。我非常喜歡這段,那種腹黑女遇上偏執狂,硬著頭皮周旋下去,一絲絲淡薄黑色幽默味真的很吸引我(不過要強調,只有一絲絲,把這當看點絕對會失望的)。


而比起上述那帶點焦慮感的趣味,我最愛的段落則是那宛如遊走於懸崖邊的姐妹情誼。那種往來如此脆弱、堅韌、微妙而弔詭,明明應該是最遙遠的兩人,卻建立起依存關係。兩人在暗夜街上一拐一拐扶持前行的畫面是如此鮮明,甚至都能治癒人心了,這真的是本不錯的小說啊。


此外,旣然劇情本身主要描述刑案倖存者的人生,法律制度自然就又中槍。不過本書敘述的感覺與其說是批判,倒不如說是無奈心情的呈現。刑罰在法律上的意義從來都不是為被害人復仇,而是恢復、維護社會秩序,以及對犯人的行為對照並訂出應報。這或許不符合受害者與其家屬心中的公理正義,卻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必要手段。


人的情感時常會超過實質上的影響,所以法律的制定與執行必須適度地抽離感性,盡量理性計算,否則根本不可能訂出足以普遍適用的標準。而少了這種東西是多恐怖的事,我想也不需多做解釋。法律無法完全守護被害者的心情,因為要維護的是更龐大的公益。


或許這種作法很殘忍、不近人情,有時甚至顯得僵固而可笑,但說真的,憑人類智慧所訂下的法律本來就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有如此企求實在過分了些。本書從受害者的心情抒發,自然會顯得法律這種做法十分不著邊際,但如果以冷靜態度重新審視,就會發現這種作法有其必要。


而提到這個嘛,本書中那篇判決文我真的是怎麼看怎麼怪啊,用語和行文都蠻……特別的,更別提以案件類型來說這篇幅實在太短啦!(笑,節錄?)而且考慮到後面引用的真實判決文讀起來就很正常,所以在作者設定中,這篇判決大概出自某位特立獨行的法官之手吧?(看起來真的很外行啊,囧)


唔,離題去了,總之深紅是本有趣且深刻的小說。她以冷冽態度深刻地描寫人性,不特意包容或批判某方,也不製造引人同情的理由。大部分角色都同時是好人與壞人,同樣艱困地向前走著。


不過最令我深思的是,雖然深紅的結尾看似頓悟後一片光明,末段的簡短黑色預言似乎只是意思意思平衡一下。可我忘不了作者離世的方法,黑暗真的那麼容易遠去?明亮的未來這麼容易來?搞不好本書作者自己就是最不相信這種事的人吧?


想到這裡,我沈默了,故事根本沒有完結。

舊站人氣:14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