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2日

吳寶春的味覺悸動

其實有在看新聞的話,應該都知道台灣的麵包師傅用酒釀桂圓和米釀荔香兩款麵包,分別奪下08年與2010年世界麵包大師賽銀牌及冠軍的消息。還記得剛知道時吳師傅人還在高雄的帕莎蒂娜工作,旣然地點不遠,那理論上應該不難買吧?想太多,限量麵包全台灣都在搶還得預定,完全是有錢也買不到呀!(至少剛出時是這樣)


那我這個人基本上蠻隨性的,雖然很愛吃但也不會因此跑去上刀山下火海,所以直接列進等待機緣那區。時光飛逝,吳師傅今年再度獲獎,而且就在本月於高雄市政府對面開了自己的麵包店。嗯,這下不說得獎款,至少要吃他的麵包應該比較容易了吧?還是想太多,我前陣子外出臨時想說繞到那邊看看,結果猜猜怎麼樣?


門口爆多人呀!我特別停下來大略數了數,保守估是五十人,但我覺得應該有七、八十個。還不是好天氣,而是飄著時大時小連綿陰雨天吶!加上我看報紙說店內有兩百坪,沒進去過不知道廚房佔多大(門口裝潢得頗具質感)但就算有入店總量管制,光是合計外頭等待的人群推算,整間店內外應該近百人!


拜託,這是什麼狀況啊?我當下立馬窘了,下雨又沒停車位外帶沒人陪……不了不了,找個天氣好心情也對時,本姑娘再攜家帶眷去門口露營吧 ~(默)反正同一天我剛買下吳師傅的新書「吳寶春的味覺悸動」(嘛,會突然想要繞過去當然是有原因的,書後面有折價券)雖然吃不到,起碼也有書可看。


本作乃是本散文集,描述作者曾經嚐過的美味體驗。內容分成四類,麵包甜點、各式飲品、異國美食還有兒時回味。文字不算優美但非常樸實,可以感覺得到作者誠懇並盡力的陳述自己的經歷,分享曾經有過的感觸。


不過由於蝴蝶頁上列出了文字撰稿人MEI的名字又沒有講清楚,所以也難以分辨是潤稿、改寫還是憑錄音再創作的。這部分只能說起碼光就敘述看來,仍舊可以感覺到主角的身影,從用字遣詞看來我猜應該只是經過潤飾而已吧?


我覺得這本書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作者是一位麵包師傅,所以吃到美食時也常會以這樣的角度去出發。個人讀美食散文時常常會很尷尬,如果寫得好當然沒問題,但偏偏有很多作品的表現只能算馬馬虎虎,不算差但經驗完全不特別也不具吸引力。


每當讀到這類型的文章我都忍不住在心裡想:「奇怪,我跟你很熟嗎?」如果是熟人也就算了,關係就是在這種時候出來建立附加價值的嘛。但很遺憾本人別說交友 廣闊了,人際關係大概是連廣字部首都沒能寫完的那種程度,當然不可能認識作者,也因此諸如此類的文章在我讀來都是味如嚼蠟 ~(此指花錢才看得到的作品)


或許在另一些人(至少作者的熟人)眼中那些字句很有意思吧?但個人真的沒興緻讀那些不上不下的內心劇場,沒深度沒厚度也就是說不能哭,然後甚至也不好笑,未免太浪費時間了。當然我也不是要說吳寶春的味覺悸動本身有強大到那邊去,其實也還好啦。


但至少我知道作者是誰(很重要)而且他的切入角度有值得一讀之處,更別提因為職業關係他可以接觸很多一般人難以進入的面向。比如說可以跟上野這家入內要買什麼不用考慮快抓,否則就沒啦的傳說級麵包店店長一同捏麵團,彼此討論絕竅就不是非專業人士可以輕易經歷的。


只是相對的裡面提到的美食有些是無庸置疑的好,也有些……隨時間過去會變得不再那麼好,比如書裡提到的錦福餅店白雪酥。這家店以前確實有過一段美好時光,但我家前陣子收到一大盒,狀況已經不是白雪口味很好吃,而是只有白雪口味能吃了……


但話說回來飲食文學對我而言,重點向來不是那個東西真的很好吃,而是時光膠囊裡是否留下了夠美好的動人體驗。小河不會留過相同的水,飲食經驗也是一樣,隨 著心情、境遇、天氣甚至大宇宙意志,每天都會有不同的體驗。一個東西吃十次,就算味道都沒變,體驗本身仍是有差別的。文章裡若未能留駐曾經並撥動讀者心弦 的話(不論是飆淚還是爆笑)也不過是堆資料罷了。


從本書我們可以看見一位台灣本土學徒出身的麵包師傅的思路、還有怎麼精進自己的蛛絲馬跡。實務出身的他不見得領先流行,有很多大眾都已經有一定認知的「新玩意」反而他到這兩年才知道並有所接觸 ~(但從這點也可以看出麵包師傅真的是很忙碌的職業)


更別提初始就從學徒一路打滾上來、腦內建有傳統體系的廚師,想法自然會和思路天馬行空、試了再說的半路出家達人完全不同,這也是作者再三強調並時常為之驚 豔的一點。而那個吃到美食就想應用在專業上,碰上好吃的麵包馬上開始腦內分析製作法的思考模式,在在皆令人感覺到難怪作者會成為傑出的專業師傅。


另外書中許多有趣體驗也令人芫爾,比如去法國參賽時不管牛排點幾分熟,端上來的都是為防食物中毒的十二分熟啦 ~(嘛,難吃幾天而已,總比拉肚子拿不出實力好,這也是官方的體貼吧)


本作比較讓我覺得可惜的,大概是不夠滿足吧?作為美食散文集本作表現頂多算中規中矩、普普通通,只是切入角度亮眼而已。雖然字裡行間總能讓我些微瞥見師傅一路成長的身影,可是呢,散文本身實在太短啦!很多花火都是稍微擦一下亮幾行就沒了,令人覺得不過癮。


閱讀途中我總忍不住想,如果這不是散文集,而是將每次經驗放回原本的人生裡,可讀性想必會更高。畢竟台灣本土培養出一位奪下國際大賽的麵包師,我真的很想知道他的養成經過、比賽詳細流程,還有創業中碰上的種種問題。


但旣然吳師傅之前已經出版過傳記「柔軟成就不凡:奧林匹克麵包師吳寶春」,想必那些我想看的養成經歷都已經寫在裡面了,是故本書會以單純的散文形式展現並 不奇怪。也因此我會比較建議想看完整人生歷程的讀者,應該要先找傳記來看,想必會比直接讀散文更有味道……起碼我這麼覺得啦。


PS. 後來經過多次每回都停下來觀察(這人怎麼寧可在門口數人也不排隊 <- 八卦本質)店內應該是限十個人入內吧?下午時人比較多,傍晚時人會少一點 ~(就是沒到五十,大約三四十之間吧)另外最近到光華路上的政大書城時,看見附近有家莎士比亞烘焙坊門口也是一堆人,讓我馬上好奇跑到門口去觀望,原來大 家在排的是限量的蜂巢麵包(啊哈哈,小晴和小瀾有越來越多東西可吃了)。


三點出爐的麵包不但要提早抽號碼牌,而且過號不補所以一定要排隊,我看見還有人就在門口捧著書邊讀邊排(聰明的選擇)回家一查原來這家店很有名,創業的兩 位師傅都是吳寶春徒弟也得過獎(港烘培廚藝競賽冠軍的王鵬傑和世界青年烘培廚藝競賽亞軍的武子靖)看介紹好像除了蜂巢麵包外其他就沒有排隊問題,那之後錯 開該款出爐時間我再來去買其他產品的來試試啦。



舊站人氣:195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