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7日

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

如果讀過橘子蘋果經濟學的話,應該會對該書中提到的黑幫經濟印象深刻(我買了但還沒看,不過我妹讀完覺得不錯)。而本書作者蘇迪埃.凡卡德希正是與該書作者之一Steven D. Levitt進行密切合作、長期以黑幫與貧民窟為研究對象的社會學家。


本書從他在1980年代末期進入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開始,描述其如何進入彼時全美最惡名昭彰的大型黑人貧民窟──泰勒國宅,並進行田野調查的故事。出於機緣,他與當地一名老大皆踢成為好友,在他引介下漸漸打進幫派組織與社區,摸索其背後的運作模式,以及當地居民的脆弱、悲哀與強韌。


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這個書名是聳動了點,但也確實是本書中的事件之一,只是應該沒有這名稱讓人以為的那麼戲劇性而已。他敘述作者如何在皆踢的容許之下,易 位而處接觸到區域性幫派首領在一天中會碰上的、必須解決的眾多事件。作者在那天裡體會到看似四處問候、閒閒晃來晃去的地區龍頭,實際上必須下大量決策,行 使可觀暴力。


當然身為圈子外的人,作者自然不可能真的參與「教訓工作」。而且事實上有很多決定他都沒有辦法下,這次的經驗只是讓他再次體認到看人挑水不吃力而已 ~(不過我想作者應該也是刻意這麼說,希望能藉機挖到有趣的經驗才對)


本書可以算是摻有社科研究觀點的回憶錄,一方面書寫長期與當地往來所累積而成的經歷,另一方面則以社會學觀點去分析作者所見之物。這不是本學術專書,而是以田野調查經驗做為主軸的紀實故事,一名社會學家以強烈人性關懷對其親身經歷地往事所做的記錄。


身為來自印度的移民,蘇迪埃.凡卡德希並非在美國擁有優勢地位的白人,但他也和住在貧民窟的黑人不同。屬於中產階級、受良好教育、家住郊區,或許不算頂層 的天之驕子,但仍是位居中段地位。是故我想他那並非全白的少數族裔膚色,應該也在打入國宅時幫了不少忙,否則八成一早就被幹掉或丟出來了吧?


初閱本書時,我和作者一樣以為「非裔美國人」這個稱呼,是黑人最能接受的,但實則不然。對國宅居民而言,那是指「有錢黑人」,貧民窟裡的呢?他們自稱黑鬼 (當然,自稱跟外人叫向來是兩回事),或許並非全體適用,但我想光從這個例子出發,讀者應該就能約略推想那是個怎樣的環境了。


隨著蘇迪埃.凡卡德希日漸深入的研究,黑幫運作模式也慢慢清晰起來。許多和主流價值相違,但也無法指稱其沒有道理的價值觀都對我原本的想法造成衝擊。就像 皆踢所說,主流價值要用什麼理由說服貧窮黑人:打零工賺取微薄薪資過一輩子,真的比混幫派好?就因為合法?在一個你正常過日子也會活不下去的地方?


犯罪學早期有一派認為人之所以會違法,全是理性考量的結果,而這派理論目前被公認在白領階級所進行的智慧犯罪上特別適用(例如經濟罪犯)。但看看這個例子,被大眾視之為粗俗野蠻、沒有腦袋的不良少年,其之所以選擇混幫派的背後理由,某方面不也理性得令人心驚?


經營幫派就跟經營企業相同,背後需要大量的折衝平衡。本書所提及的黑幫運作模式或許並未脫離一般想像,以及從媒體所能得知的資訊。但透過社會學家盡可能客觀的眼睛與態度去描述,讀來還是比零碎吸收更為清楚、全面。


泰勒國宅當然不只有幫派,其外還有廣大住戶,雖然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與黑道有所關聯,但社區本身的力量仍不可小覷。除了正式居民平日搞的大小勾當外,國宅更包括為數眾多的寄生者:毒蟲、妓女、非法佔屋者等存在,為國宅增添了幾抹危險和風采。


隨著作者深入,我們也認識了大樓住民代表:在特定區域內擁有龐大權力的老嬤嬤「貝禮小姐」(當然還有其他代表)。在泰勒國宅,打電話叫救護車或警車都是沒用的,因為根本不會來,居民只能靠自己。


在這種環境下大樓住戶代表成了不可挑戰的權威,她們會用靈活手腕解決眾人需求,與黑幫達成恐怖平衡,盡力謀取福利、保護弱勢族群。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是好人,因為在大多數時候,服務都是要用錢來換的,甚至那本身就是壓迫剝削的一種代表。


而公權力對國宅來說,更是避之唯恐不及的存在。不是沒有好警察,但壞的也不少,其整體更與幫派牽結出某種微妙的共生關係。手握重權的住宅大樓管理局腐敗至極,無視人權、怠忽職守到可怕程度。而任意搬弄政策謀利的官僚、議員,更令人不齒。


貧民窟被視為亂源,但它的存在卻是社會本身長期使用不公手段製造出來的。外界或許可以輕鬆指責居住其中之人不思進取,但別忘記身為公民,身為一個人,他們有權要求不需以生命為代價也能出頭的機會,以及最基本的人性尊嚴。


這些外人所陌生地國宅生態都沒逃過作者的觀察,混亂無比地小社區在其筆下顯得生命力十足,並呈現秩序井然的脈絡供閱者解讀。蘇迪埃.凡卡德希不止書寫美好 的一面,也記錄醜惡的部分。人總和自以為的不同,過度相信自己講出的話,企圖催眠、說服自身所言為真,最後甚至把謊言當作事實相信;而這些在『我當黑幫老 大的一天』裡全被攤開在陽光底下。


作者在攻讀博士期間耗費漫長光陰踏入國宅進行田野調查,也因此才能成就本書的厚實。但在我看來更厲害的是他雖然屢屢面臨跨界地掙扎,課業竟也未受影響,仍舊相當優秀(看他之後拿得到哈佛教職就知道了),這點真的是令我敬佩不已,肯定是夜夜爆肝換來的啊 ~(嘆,超厲害的)


閱讀本作的感覺是殷切、好奇且有趣的,因為是紀實作品,自然不能要求每件事都顯得驚險萬分、高潮迭起,大多數內容都以冷靜態度平鋪直敘,某些情節更止於安 全之門無法深入探索。但書中各式各樣的人生故事本就極具吸引力且足以牽動情緒,有些歡樂,有些刺激,另一些則蔓生著淡淡抑鬱,令人愁悵不已。


故事末尾,國宅面臨強制拆除,黑幫與社區都開始崩解,一切皆不再同於往常。人去樓空、世事全非的滄桑在作者筆下顯得樸實而力道十足。泰勒國宅離天堂很遠,是個險惡且永遠在奪取人們希望的所在,但不可否認它也曾有過興盛,繁華落盡的逝水追憶總令人惘然至許久以後。


這群住戶的未來命運不能一概而論,但大多是更不幸的。作者越研究,越深切體認到無論自己的學術成就再優秀,也絲毫無法改變他所心繫族群的明天。但理解常是 進步的第一道程序,透過本書我們能看見另一個不同於以往所認知的世界,複雜、危險但迷人;就像深不可測的黑潭般,永能引人入水。



同作者新作感想:地下紐約:一個社會學家的性、毒品、底層生活觀察記




舊站人氣:167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