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篇心得大概也會混入很多有的沒有的東西吧,不過基本上這仍是關於洗拿紀錄片的心得。艾爾頓.洗拿(Ayrton Senna)是出身於巴西的賽車手,家境小康的他從小就熱愛賽車也開得很好。雖然父親曾一度希望他回家繼承家業,但無法忘情賽車的洗拿還是回到賽車場上奮戰。
當然我想這也是因為他真的開得很好,那個才能之強之亮完全無法掩蓋,天生就適合吃這行飯。無論是南美洲的卡丁車時期、還是前往歐洲後從卡丁車、F3再到F1,就算是待在比較弱的車隊,洗拿也能獲得令人驚豔的成績(據說卡丁車特別可以看出技術成分)。
不但常常拿下竿位,而且根本是只要下雨那洗拿就要追上來了這麼的強大。這樣的他自然也很快獲得大車隊青睞,加盟麥拉倫車隊的決定成功遞造事業顛峰,讓他拿下三次世界冠軍。
不過其實這部紀錄片不算很全面的介紹洗拿生平,而是以帶點詩意的憂傷在追憶洗拿這個人、他在F1賽車場上的經歷,還有他作為巴西民族英雄對群眾的影響力。於是如果想要周全瞭解洗拿生平的話,大概維基百科都比較詳細。
不過作為認識一名賽車手的入門介紹,我蠻喜歡這部紀錄片的,儘管作為觀眾早知道結尾一定很令人心碎。當然對觀眾來說比賽還是要有競爭才能炒熱氣氛,在洗拿生涯中他最大的競爭對手正是另一位世界冠軍亞倫.保魯斯(Alain Prost),他們1984年到1993年的競爭也讓那幾年的F1賽事大受囑目。
這兩個不管場上場下都漸漸變得很敵不友的車手,雖說剛開始是隊友、也努力想保持和諧關係,但既然都是有能力也都想拿冠軍的人,要繼續和平的麻吉下去實在有難度。
場上的擦撞很快成為心結,君子之爭什麼的被丟進垃圾桶,1989、1990又很碰巧連續兩年都在日本站決定冠軍得主,然後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結果連兩年,洗拿和保魯斯都衝撞出場的結果更是戲劇性十足(很好,似曾相識又在我心中跳舞了)。
紀錄片本身無疑比較偏向洗拿立場,把和當時FIA主席同樣都是法國人的保魯斯,塑造成擅長操弄政治的,呃,不到反派啦,但就是壞心眼的存在吧。用現在的角度來看1990年兩人的相撞大概是單純的車禍,可是FIA卻透過規則沒收了洗拿的世界冠軍,不但如此還以危險駕駛為名判處他禁賽甚至差點沒收超級駕照。
這之後觀眾也在紀錄片裡看見洗拿接受採訪時,被問到對於他危險駕駛的指控時他的強硬回應(憑印象寫個大意這樣):車手想贏就是要超車,所以只要看見空隙就是要超車,不超車的車手留在場上做什麼呢?洗拿想贏,所以他會拼,才不是危險駕駛這是賽車(什麼,似曾相識在您心中跳脫衣舞?我也是)。
老實說從紀錄片的角度來看或許有些偏頗也說不定,不過從隔年日本站的賽前車手會議其他車手的酸言酸語多少可以意到,大部分的人是支持洗拿去年被FIA惡整了(至少本片呈現的角度如此,而且洗拿確實也有其機車的一面)。
而且顯然是民氣(?)可用,所以當和前年狀況顛倒變成只要保魯斯該場出局,洗拿就自動變成冠軍後,洗拿根本是直接把保魯斯撞出場報復……實在也沒好到那裡去,但比起操弄規則有時候直來直往的報復會比較討喜吧,但我也相信如果是保魯斯的紀錄片,可能故事會完全變成另一種畫風。
總之兩人的隊友關係也到此為止,只是轉投法拉利車隊的保魯斯隔年適應不良,1991年因此成了洗拿的個人秀。當然這年的經典在巴西站,身為巴西人稟持著愛國心,洗拿自然很想在鄉親父老前拿下分站冠軍。但命運就是這麼詭異,儘管剛開始他領先群雄,可是再來、再來他的齒輪箱卡住全場只能用六檔開……
好,似曾相識已經跳累了,總之洗拿接下來就這麼繼續用六檔開下去,而且還開完全場守住冠軍,真是神呼其技!我很喜歡這場結束以後,洗拿因為肩膀嚴重抽筋一直嚷著叫別人不准碰他,但當看見爸爸時馬上叫他過來抱抱但要輕一點、再輕一點,爸爸抱完後其他人還是不准碰因為我很痛的畫面,該怎麼說呢,好可愛 ~(滾來滾去)
不過這份喜悅來到1992年馬上洗得乾乾淨淨,威廉士車隊引入電腦控制系統後,大幅提升賽車穩定性在場上橫掃群雄(對,似曾相識在急診室裡面了我知道)。從紀錄片可以看見洗拿當時對駕駛技術在車輛差異前毫無用武之地的痛苦,或許更該死的還有威廉士車隊當時的車手正是保魯斯,而且合約裡寫明他絕不跟洗拿成為隊友吧。
不過洗拿在1993年繼續慘淡的掙扎一年後,眼見麥拉倫的賽車速度照樣毫無起色,果斷的轉隊到保魯斯
然後這會兒先轉頭看一下那個剛剛被推出急診室的似曾相識好了 ~(笑)嗯,好吧,先聲明一下我是帶著愛在開這些玩笑的,總之閃電霹靂車的TV版基本上是各種類型賽車 + 少年向勵志故事的混合物(大概就巴西場下雨這個比較引用的感覺)。但來到OVA開始把賽制正經的F1化之後,感覺就開始看見洗拿經歷的各種似曾相識。
我想這跟本片提到洗拿當時在全世界都很紅,在日本更是紅到爆炸有關(而且……真的長得挺可愛的)。這部明明是英法合製的英國紀錄片,裡面卻有一堆日本媒體畫面,可見當時真的拍了很多(爆)更別提洗拿和保魯斯在1990與1991兩年的經典之爭都在日本站決定冠軍得主,簡直可以想像日本人當時會有多HIGH。
如果說DOUBLE 1的下雨看技術,ZERO的危險駕駛紛爭(不計無法忘情賽車又跑回去這點的話 XD)都還只是影子的話,那進入兩澤千晶編劇的SAGA和SIN就全力全開到讓人好奇,但現在恐怕也難以確定的,兩澤當年會不會是洗拿的迷妹呢?
至少我之前一直很好奇到SIN時,風見突然說要玩遊艇的編劇思維線是怎麼接過來的。但看這支紀錄片洗拿一堆家庭影片都在游艇上拍的,突然間好像懂了什麼(不過洗拿是有錢的巴西人啊,對他來說水上活動根本日常)。感覺進部真的是不知道要演什麼的時候,就洗拿的經歷拉出來參考一下的感覺,當然我喜歡啦。
咳,總之SAGA那個引進新技術後,其他家車手完全追不上的開場似曾相識度百分之一百,後面威廉士車隊引進新的電腦控制系統更是聯想度百分之兩百萬。只是現實比動畫骨感太多,那是憑技術怎樣都追不上去的差距,於是洗拿決定轉隊。
只不過又是讓人很翻白眼的,和只要賽事精彩,就算有一台車在天上飛也沒有關係的FICCY不同(事實),FIA在1994年決定禁止賽車使用電腦控制系統(保魯斯在場上橫掃千軍時官方像條死魚,換洗拿就立刻跳出來說不准再用這個落差想想也是,嗯)。
尷尬的是威廉士車隊的車在沒了控制系統後變得十分不穩定,從紀錄片可以看見洗拿不斷抱怨車子的狀況,隨著年紀增長他也更在意安全問題。但無奈的是短期內改善車子是不可能的任務,他也只能硬著頭皮開下去。
SIN裡面引擎一直掛掉相較之下只是小事,現實中的洗拿是一直撞車出意外始終沒能完賽,眼睜睜看著班尼頓(Benetton)車隊的麥克.舒馬赫開場就拿下兩次冠軍。著急的洗拿身上背負了沈重到足以壓死人的壓力和渴望,然後第三站聖馬利諾站就來了。
在各種作品中看見人物之死時,有時會哭得很厲害,但也有時只是鬱到不知該說什麼,洗拿的死給我的感覺偏向後者。用各種後見之明來看,這場比賽簡直跟被詛咒沒兩樣。練習賽裡巴里切羅就先出大事故,隔天排位賽又有一位車手在場上過世嚇倒所有人。
或許是投注了過多想像也不一定,在比賽開始前的採訪影片,洗拿看起來沈重又痛苦,而且照旁人敘述他其實不想跑那場比賽。可很遺憾他基本上也沒有不跑的選擇,於是也這麼下場了。比賽開始沒多久,洗拿就在追逐舒馬克的時候,在一個理論上不該出事的轉彎處衝出賽道,全身上下都沒有受傷,但腦部受到嚴重撞擊,照醫生的說法類似當場死亡。
作為國際全程轉播賽事的重點車手,洗拿的比賽畫面從頭到尾都有攝影機拍攝。觀眾可以清楚看見他撞上護欄的整個過程,甚至可能第一時間覺得還好撞得不嚴重,接著發現洗拿從此再也一動不動,而不過幾十秒前還透過車內攝影機看見他在揮手的。
該怎麼說呢,人衰起來沒有極限,照紀錄片裡提到的撞擊點只要往上十五公分或往下十五公分,洗拿根本可以自己走回PIT,但很遺憾,好死不死就是直接穿腦。
紀錄片觀點是接近明示的指控,洗拿之死是威廉士車隊賽車設計不良導致的悲劇,這顯然也是相當主流的說法。不過在我傾向這是多種因素結合起來的意外,車輛設計不良、FIA對賽場指示不夠嚴謹、賽道設計不周全、車手本人壓力極大等等全都有影響。
所以當我看維基發現因為洗拿之死,威廉士車隊當時的賽車設計師、技術總監和車隊老闆吃的官司,直到2004年才告一段落感覺多少有些震撼,我想這無論對哪一邊這都是漫長的煎熬。雖然想也知道不太可能定罪,甚至這說不定會讓很多洗拿的車迷不悅,但我感受到的是無比深沈的遺憾。
人們期望悲劇能有簡單直接的歸責對象,但有時事情就是不存在簡單的解答(當然關於洗拿之死這是可以寫論文的大題目,所以我這邊也就只是看了個紀錄片又查了點資料的純粹感覺而已,如果有不同意見很正常,我並不懂)。
考慮到洗拿在賽車場上發光發熱的時候,正好也是巴西因為嚴重通膨各種爆炸的年代(可以參考巴西前總統兼社會學家卡多索的自傳巴西,如斯壯麗,有帶到巴西史的本書非常好看)。於是像洗拿這樣憑藉自身才能與努力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的存在,理所當然成為巴西的民族英雄。
從紀錄片能意識到洗拿在巴西的社會地位,於是他過世後巴西人陷入了深沈的憂傷。我對採訪中一位路人女子說的話印象深刻:「巴西人需要教育、食物、健康,還有一點點的歡樂,現在我們失去了那一點點的歡樂。」所以感覺真是好鬱啊 ~(附帶一提,1994年巴西足球國家隊拿下世足賽冠軍後,就舉了「冼拿,我們一起加速吧!第四個世界冠軍是我們的了!」的標語。
片中也顯示洗拿對巴西社會頗有關懷之意,希望能做一些努力,如果他能活下來,在退休後或許會從政?誰知道?至少從事公益可以想像。但很遺憾洗拿的人生就停在1994年的那一天了。不過之後他的姊姊以其之名成立的基金會,幫助超過千萬的巴西兒童獲得教育機會,退休後已與洗拿和解的保魯斯也是該基金會的委員。
(附帶一提,看維基提到大舒沒去參加洗拿的喪禮,因為激動的巴西人表示看見大舒就要把他________,雖然大舒現在也……唉 ORZ 說到這個,FIA在洗拿過世後大幅改革,轉變了原本搞不好真的會逐步CF化的F1路線。不但禁用電子裝置也加強安全,之後F1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再有賽車手過世,直到2015年才又有一位車手在場上重傷然後幾個月後過世 <- 好死不死我有看到這場,唉,真的也是衰 ORZZZZZZZ)
總個來說洗拿是一位在賽車場上發光發熱的名人堂成員,說是悲劇英雄有點誇張,但關於英雄之死總是個令人遺憾的故事。如果對賽車毫無興趣這片倒也不用看沒差,不過如果感興趣或對洗拿這人好奇,甚至單純只是閃電霹靂車粉絲的話,那這部可以考慮找來看看。
電影心得:法拉利(Ferrari.2023)
Netflix有一部洗拿的迷你影集,有興趣可以看,不過我個人是覺得普通而已啦XD
回覆刪除其實洗拿跟保魯斯的恩怨很奇妙,在其他書籍中有提到一段,洗拿說他要打敗場上最好的車手,而保魯斯就是場上最好的。保魯斯退役後,當初的目標也達成了,他們也不再是衝動的年輕小伙子,恩怨自然就放下了。
其實就跟Michael Jordan在比賽前會跟自己說對手都看不起他,所以一定要打爆他們的自我暗示一樣啦。
至於大舒啊,其實洗拿也是他的目標,只是他不會到處說。2000年他追平洗拿的勝場紀錄時,在賽後記者會忍不住哭了。
賽車的故事我可以一直說下去,因為太迷人了。
哈哈,我這篇真是拋磚引玉因此看到好東西!XD
刪除因為我是事後很久才看到的了,只看帳面(?)紀錄,覺得那種針峰相對的過程真是張力十足又充滿戲劇性。紀錄片大概也因此把情緒強化固著很多,不過原來實際上是賽車場上的戰鬥狂們(複數)
但又滿可以理解的,人在那裡就是要衝上去挑戰,沒有擊倒對方的氣勢怎麼贏?那人離開了,紀錄掛在那裡,還是要衝上去挑戰,然後觀眾看著這些互動又會有自己的感動。
你把賽車故事講得超有趣,真的很想多看一點,開連載!(用力敲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