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

衝浪吧!女孩 (Girls Can't Surf.2020)

描述女子衝浪比賽編年史大事紀的澳洲紀錄片,電影從1980年代女人只要拿起衝浪板走向海灘就會被白眼,甚至被搶浪的男人在海上踹的時代開始講起。當時有一群即使如此也要衝浪的女人朝大海走去,她們咬牙忍受性別歧視,想方設方參加每一場職業巡迴賽,既是彼此的好對手,也是一場更大戰役的戰友……


老實說我對和水相關的娛樂非常不在行,從小就沒什麼玩水興致。雖然還蠻喜歡浮板的(?)但完全沒動念想衝浪過。但我可以理解當然有人和我不同,而且非常不同:她們超級會衝浪,還參與職業世界巡迴賽,咬牙撐過種種不公待遇,並以各種形式為改善整個業界貢獻力量。


衝浪曾經被認定是陽剛的活動,又或者應該說被男人認定是比較適合自己的活動。如同電影中那些受訪的冠軍好手們說的,在80年代女人想抓著衝浪板走上海灘需要莫大勇氣。因為那整個環境充滿敵意,男人還占走所有好位置,女人只能去比較差的灘頭,過程中還會被踹。


相較男子競賽豐厚的獎金,女子比賽獎金少很多。比如1991年男性獎金是170萬美金,女性則是,那個,16萬5千美金。好吧,讓我們來討論原因,男人對此的解釋很多,不外乎女人的比賽沒看頭,還有女性衝浪技術就是比較差。


但這其實是個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等級的問題,就像1950年代美國女人不能成為太空人候補,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戰鬥機飛行時數。但實際上整個二戰軍方規定都禁止女性開戰鬥機,那年頭飛行技術足夠競爭的女人,一開始就連入場券都搶不到。


女性衝浪選手在這方面遇到的問題是,浪這種東西會一直變化,每天都有浪大浪小的時候,光發揮常識都能明白,哪一種浪對衝浪選手叫作好浪。然而舉辦衝浪比賽的組織總把好浪時段留給男人,當浪小到很難衝的時候,叭叭,接下來是女子競賽時間,大家可以去吃午餐囉。


如同一位女性冠軍選手說的:喵他的叫我看女人衝一呎高的浪,我也不想!


浪很爛,衝不出什麼好效果,女人技術果然就是爛,沒有人要看啦,所以妳們的獎金當然比較少……嗯,自給自足的邏輯。事實上這還不是最糟的,更糟的是當景氣差的時候,男性選手第一個動的念頭就是取消女子巡迴賽,好把獎金全部都投入男子賽裡頭。


大家在身為一個衝浪手之前,首先是女人和男人,所以女性選手不該主動尋找賣男性衝浪用品的企業贊助,應該要去找那個比如美髮用品或者香水廠商贊助。有一年甚至主要賽事差點就停辦女子衝浪賽,只因為想把獎金放到男性比賽裡面,不過同時比基尼選美賽還是會繼續辦喔……淦你社會性別。


嗯,好吧,後來還是續辦了,因為怎麼敢不辦,不辦會被可惡的女權運動者罵啊。多麼的之所以能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替妳尋釁滋事?沒辦法只好辦囉,但男選手依然咬牙切齒,明明現在這麼艱困,應該要停辦女子巡迴賽讓女人們再次相忍為男人才對。該怎麼說呢,對鏡頭講話要冷靜,有些話四十年後被剪出來放進紀錄片的時候,那真是看起來要多智障就有多智障,而諸如此類的東西本片很多。


對比贊助和獎金都豐富許多的男性選手,女選手早期很難只靠獎金過活,這就更別提前往世界各處比賽地點的機票,絕不會因為女性選手的獎金比較少就半價優惠。衝浪雜誌幾乎不寫女性選手,每隔幾年才會突然想到,啊,又到了寫女性選手集錦的季節了。


女性選手沒拿到世界冠軍就很難找到贊助,但拿到了也還是不怎麼好找。很多選手在沒比賽的期間可能得去端盤子,有些連比賽期間都得想辦法賣牛仔褲賺錢。在1990年代初期景氣奇差無比的那段時間,很多優秀老手都選擇退出職業賽,因為她們得開始做務實的生涯規畫了,不能到三十歲還在當服務生。


但也正因為有這些老手在衝撞體制,所以還是有很多優秀新手持續加入女子衝浪賽。她們以青春做為本錢撐過那段艱辛時光,然後再次衝撞整個業界結構。1993年衝浪用品公司閃銀在夏威夷開會,會上提到28號男子衝浪褲賣得很好,他們卻沒看見多少男人穿這款商品,到底是怎麼回事?午餐時間兩個員工經過海灘,突然間全部懂了。


之後閃銀重整ROXY這家原本以比基尼作為主力商品的廠商,找來當時的衝浪冠軍麗莎.安德森代言,短短四年營業額就衝上六億美金,實在賣得太好了,最後整家公司還改名叫ROXY閃銀,以免原來的主品牌被永遠甩開,不用說所有的衝浪品牌現在都趕緊推出面向女性的商品。


附帶一提,當時的代言費多少?答案兩萬鎂。


看到當下我想這開玩笑的吧?嗯,並不是。而且每當女子衝浪選手想要重新簽約時,廠商就會開始碎碎念,說這些冠軍沒辦法帶動銷量,所以不好意思代言費也別想提高。畢竟妳又沒幫公司賣出多少比基尼,衝浪用品?啊啦,那銷量都是男性選手帶動的啦。


神邏輯,但總之那些廠商當時真的是這樣說的。女性衝浪用品銷售額佔公司營業額一半以上,而且賣得比男性衝浪產品好,但那又怎樣?女性用品銷量不是因為女性冠軍代言,是因為女性消費者看見男選手非常興奮,所以才衝去買女子衝浪褲的。


這個不需要潮水,是內褲從來不存在的邏輯呢。


但也正是這樣的概念可以說明,為什麼女性衝浪選手曾那麼受男選手敵視。因為對這些被吹捧習慣的的男人來說,女人應該只是穿著比基尼,用閃亮亮眼神環繞自己的獵物,而不該是勇於挑戰極限的對手。


這就更別提如果對方還是個蕾絲邊,那就更沒有價值啦。實際上劇中一位蕾絲邊選手在身分揭露後立刻受到的歧視令我難忘,顯然有些男人就是無法忍受女人對他們沒有興趣。


啊,對了,還是看妳正才挑妳來代言的,不正也沒份喔。


正因為意識到當時的女性衝浪選手、特別是1980年代的女性選手是扛著怎樣的壓力在衝浪,更會被劇中那一年又一年的冠軍爭奪戰感動。在和F1有那麼點相像的頒獎台上,女性接過獎盃互灑香檳,當然女子巡迴賽窮很多,就算拿下世界冠軍頂多也只會讓生活不那麼緊張而已,但無論如何,那可是世界冠軍!


電影介紹了一位又一位的女性衝浪名人,這邊不打算一一寫下她們的名字,因為畢竟是不熟的領域所以實際上也沒辦法記得很清楚。但她們每個人臉上露出的那股絕不服輸的倔傲,在在讓我留下深刻印象。


這是一群難搞的女人,但也正是要這麼的難搞,才能從這個業界存活下來。因為就算整個氛圍有在慢慢變好,她們依然得要繼續忍受很多年的不公平。衝浪職業協會本來有兩名女性選手代表,結果卻透過投票用多數暴力將名額減成一個,還公開宣稱「竟然有女人覺得被歧視,協會向來對女性非常友善」。


女性衝浪商品賣超好,但廠商還是更願意贊助男子巡迴賽和男性選手。明明整個業界利潤豐厚,可很多女性衝浪選手還是因為沒錢所以無法參與巡迴賽。廠商寧可高價與模特兒簽約,也不願意贊助女性選手和女子比賽,去你們的在商言商,這就是父權,就是性別歧視。


但當然時代漸漸不一樣了,以前只能忍受的事,現在變得不太一定,浪很爛的時候女人開始不想下水了。然後呢?然後女性選手就被主辦方以取消贊助為由威脅下水,有段時間這成為逼女人吞下去的好手段,直到所有女人團結起來拒絕這種待遇。


1999年南非比賽,又一次今天的浪很爛,好吧,原本預定的男子比賽先延後,女子組,下去衝浪吧。WTF,好一個女子衝浪的經典場面,明年就是二十一世紀了,現在還來午餐時間,浪小得都看見礁石了是衝個鬼啊!?


這回所有女性選手全在沙灘上靜坐抗議,她們非常害怕後果,但還是勇敢的坐在那裡。每個人都怕事後會被罰錢,怕有人會背叛戰友下水,但最後事實證明當所有女性選手都坐在一起時,那就是一股力量。最後主辦單位收回決定,比賽不能沒有女子選手。


這世上每件事都和政治有關,而這才剛開始而已。


在幾輪鬥爭後,Catch-22開始被打破,女人要的是什麼?給我們好浪,讓我們衝好浪。那麼就挖掘出沒有小浪只有大浪的比賽地點吧,盧阿島、印尼吉浪、斐濟雲破,趙波村!


從現在開始大家各憑本事,然後觀眾終於可以在鏡頭上看到女子選手也是能衝管浪的,就像這些女選手曾經在夏威夷日落海灘,證明自己比知名男選手更有膽識。


劇中一位目前在太陽眼鏡公司工作的前知名選手提到,她前陣子問了一位現役女性選手,她年收入大約多少。嗯,大約六位數吧,當然是美金囉。在鏡頭前這位退役選手看起來百感交集,總個來說她當然是高興、而且非常非常高興,但該怎麼說呢,多少還是有點心酸。


2018年Billbong在南非舉辦的一場衝浪比賽中,女冠軍和男冠軍舉著支票合照,一個四千一個八千,不用問哪個人舉的是哪張。已經有少說四十年的時間這都是常態,有如太陽會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但好吧,性別歧性顯然不該是自然現象,儘管退役選手們不免酸溜溜的說,我不知道拍過幾十張這種照片了,以往可從沒人會注意。


但這次有人注意了,嘿,Billbong,以後女人買你家商品可以半價嗎?在這次爭議之後,衝浪比賽的獎金終於不再因性別而有高低之分,早該如此的路卻走了這麼久。所以說和結構性問題結合的歧視總是超級麻煩,而且講起來還有很多人會藉口一堆。這可是2018年啊,全世界的女權都太高了 ~(嘆)


但當然現況就是,男人也跑過來說我是女生要參加女子比賽這樣。近年跨性別在運動賽制的爭議,總讓我不斷想起這支紀錄片。很難確定要怎樣的思路,才會覺得男跨女和女跨男都擠在女性比賽的現況是公平的。這是最極端的扭曲結果之一,而滋生出這種結果的是各種大大小小的詭異主張。


我覺得這彰顯了當前的跨性別運動絕對有某些地方存在問題,才會造成這種將生理女性作為祭品的荒謬結果。只要願意去看,就會發現那其實是相同問題的顯現,關於父權與性別歧視。諸多賽事主辦單位與相關組織在決策上的隨便,皆是女性運動賽制中長年不公現象的延續:如果要找個什麼犧牲,那就犧牲生理女性吧。


而且這不只是國外的問題,台灣已經在全中運開放跨性別運動員「跨組別」參賽,這裡面的爭議絕對應有盡有且值得關注,我是說如果還願意思考的話。儘管現在看起來,這又會是個女人遭到出賣的故事。畢竟已經習慣被賣了又賣,還會爭辯女人本來就可以賣,比如開放代理孕母。


如果說運動賽事的美在於人類憑藉己力超越別人、突破生理限制的瞬間。那女性突破女性獨有的生理限制的那瞬間,又怎能不美,而且生理女性以此為職業安身立命的機會值得被剝奪?


回到衝浪紀錄片來,不屬於年收六位數的前冠軍選手們的退休生活,在物質上不一定優渥,但看起來都還蠻平靜的。她們有些人開校車、有些人在辦公室工作,也有些人開民宿或者職業選手訓練班。


她們現在幾乎都還在衝浪,有人每天都衝浪,更有人的衝浪學生年紀跟自己一樣,這些學生當年可能都穿針織比基尼坐在海灘上看男人衝浪,但也許當年的她們就想試一試了。


而這群當年便已經勇敢跳下水的女人,成為如今女子衝浪榮景的基石。就像劇中她們最後笑著說的一樣,我不知道我很重要,從來沒人告訴我說我很重要。但她們當年很重要,現在依然很重要。


在世界史中一小群女衝浪手的潮起潮落並不是什麼大事,但作為重要的女性楷模,她們衝浪的模樣影響了很多晚輩,讓更多女性知道自己可以。當有更多的女人一起行動,帶著衝浪板走上沙灘就不再那麼恐怖,在海上敢踹女人的男人現在沒那麼好過了,時代就是這樣前進的。


現在男人會尊重女性衝浪名人,而她們可以靠這份專業獲得合理收入,有很多女孩挑戰衝浪,終於。


我只能期盼不要又以進步之名再次惡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