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0日

企業號的故事:一艘勇猛航艦的誕生與凋零

電影阿波羅13中湯姆漢克飾演的吉姆·洛維爾(James  Lovell),曾敘述自己戰時駕駛飛機在一片黑暗的海面尋找航空母艦,從十分恐慌到終於看見光時感到安慰的心情。這段獨白令我印象深刻,雖說這段經歷實際發生於韓戰,不過我總忍不住將其與二戰連結在一起。
 
 
企業號是在美國海軍史上傳奇性的航空母艦,因颱風遲延歸港讓它躲過珍珠港突襲,並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後的幾年間,成為美軍手上少數、有時甚至是唯一的航空母艦。即使後來新造船艦逐漸下水,但作為BIG E,企業號仍是戰功彪炳的軍艦,成員訓練精良還常常成為新潁戰術的示範艦,更是二戰時期美軍在太平洋唯一從頭打到尾的航空母艦。


 
 
直白的書名明確告訴讀者書裡寫了什麼(新版更名為「永遠的企業號: 太平洋戰爭中的美國精神」),當然出廠前和報廢時期也寫了不少,不過全書最集中描述的還是二戰時期的戰況細節,某方面而言簡直可以當作企業號日誌來看(說是這麼說,但絕對不是每次只有開頭一句的那種啦 <- 啥會)。
 
 
只是作者巴瑞特.提爾曼(Barrett Tillman)也真的太過專注在細節上,所以讀起來挺乾的,即使有興趣也實在稱不上精彩的好作品。不過缺點部分最後再提,以下先提提本書裡頭我印象深刻的事。
 
 
首先雖說這是艘航空母艦,但既然是載了一大堆飛機出航的海上基地,那自然也會有許多篇幅描述的是與空戰有關的過程……好吧,我想應該是很多篇幅。閱讀時最刷新我腦內印象的,大概是戰艦、特別是航空母艦被擊沈的機率比想像中低上許多這點。
 
 
軍艦的設計本身便有預估該如何抵擋一定程度的攻擊,炸彈要先準確的炸對地方才能引發足夠的連鎖反應,而且船艦只要操作得當、搭配技術良好的高射砲手,想閃避天上或海裡來的炸彈並不是難事。


可即使如此二戰被擊沈的戰艦仍舊數量龐大,飛行員英明神武或者純粹就是衰到爆炸,都可能讓船捱了幾發飛彈或魚雷後便立刻沈船(提個八卦,美軍打了很久才發現不知道為什麼船名絕不能跟蛇有關,因為喵他的會沈下去啊啊啊)。
 
 
不過更多時候面對軍艦都是圍毆戰術,一發不夠來兩發,兩發不夠整隊上去輪流炸,總能弄沈個一兩艘船。也因此才更讓人意識到,要弄沈軍艦最有效的作法還是飽和攻擊,這終究不是少數飛機衝過去噴個幾發便能達成的成就。
 
 
連帶要頂著艦砲和其他一百萬種意外(最慘的大概是被友軍誤擊吧)的飛行員,死亡率也高得可怕。特別是轟炸機只要沒有戰鬥機護航,往往跟待宰羔羊沒兩樣(當然這點航空母艦也一樣,但畢竟大台而且關鍵部分也有防護,轟炸機相較之下根本只有薄脆可以形容)。
 
 
書裡就發生過有個戰鬥機領隊和A組轟炸機隊長講好,攻擊時聽到某個口號就負責帶隊衝下去護航。結果因為起飛的時間差又不能用無線電,結果跟成B組轟炸機,等半天等不到口號,在油箱還剩四分之一時索性直接快快樂樂回家。最後不管是A組還是B組轟炸機通通死傷慘重,幾乎是全部死光的程度。
 
 
不過珍惜自己的生命即使道德上有問題卻也情有可原,相較之下敵人就在華盛頓的情形,有時更讓人無可奈何(先不提珍珠港事變後該處守軍,事發沒多久把企業號派出的載機當敵人猛打的慘烈狀況)。
 
 
作者列出一串又一串在出擊後從此消失的飛行員姓名,特別是初期只要落海那幾乎等於沒救,而我想這跟本書未曾提及,而蘿拉.希林布蘭(Laura Hillenbrand)曾在永不屈服(UNBROKEN: A World War II Story of Survival, Resilience, and Redemption)深入介紹過的,美軍飛行員初期悲情的逃生配套措施應該頗有關係。
 
 
剛開始搜救SOP有跟沒有一樣,充氣救生艇上的應變物資根本欠奉。於是不意外有些人被發現時,根本是在充氣艇上快要死了,這還是以有被發現為前提。甚至終於意識到該把應變物資列入標準配備之後,相關措施依舊因為官僚因素卡關非常非常久。
 
 
至於飛行員落海後不一定有救生艇,可能會被日軍抓走然後謀殺或者虐待,又或者發現自己身為一個人類然後旁邊大概有兩萬兩千隻小鯊魚什麼的……就算鯊魚不一定會攻擊人類,但心理負擔也夠大的了。戰爭時期,人命不值錢(包括作者有意輕輕帶過,但因為瘋狂的「迎新活動」而心臟病發死去的新兵,根本WTF)。
 
 
如同本篇開頭描述的,在一片汪洋中要尋找一艘船從來不是容易的事(即使書中有幾位眼力好到匪夷所思的飛行員與高射砲手),不管那個對象是敵人還是母艦。如果是敵人找不到大不了回航,但如果是母艦……油有限,救生資源非常有限,不過鯊魚(至少在那時代)無限。
 
 
但也不是所有落海的人都死了(特別是後期搜救行動開始比較有系統以後),書裡也提及一位飛行員在特魯克島附近落海獲得通報,結果在救援抵達前又有兩架轟炸機落於同一處,現在待救人員變成三個。


不過等到兩架水上飛機衝來救人時,其中一架不幸翻覆。現在等待救援的人包括一名戰鬥機飛行員,兩組轟炸機組員,以及一架水上飛機的乘員。倖存的水上飛機非常努力,在海上滑行了數英哩才與一台搜救潛艦會合。那艘潛艦的乘員根本是瞪大眼睛,望著眼前這架連機翼上都搭了七個人的臨時難民機。
 
 
茫茫大海上想在白天找艘船已經很困難了,更別提晚上,但派出飛機在晚上索敵或展開攻擊,仍被現場軍官認定是極需發展的戰術。不過航空母艦的起降本身即是高強度的專業,不管是飛行員眼還是甲板地勤,都需要熟練的技術與經驗才能搭配得當,更別提因應戰時極其大量的密集起降需求。
 
 
想在晚上做到這一切自然需要豐富的白日經驗,而企業號作為太平洋戰爭中美軍資歷最深的航艦,成為夜戰航空母艦的先驅也不令人意外,後來更主動成為指定夜戰的航艦。
 
 
美軍在馬里亞納海戰時為了追擊北上的日本艦隊,派出大量機群展開單趟航程三百英哩的攻擊計畫。這個行動成果豐碩,但待返程時天已暗去,油料更已達極限,駕駛員開始努力尋找僚機結伴而行(只有自己一個掉在不知道那邊的海上想來就恐怖),也開始有人在無線電頻道上崩潰。
 
 
但當他們靠近母艦可能在的地方時,卻意外發現原本為了避免敵軍潛艦攻擊,該要保持隱密狀態的艦隊,竟然將全部的燈具打開現場燈火通明。原來是艦隊參謀認定比起被攻擊,讓幾十位機師與空勤組員返航是更重要的事情……
 
 
老實說光想像一下便不免覺得那畫面應該又美又令人感動,不用說考慮到油料問題,之後的降落又是另一場小戰爭(而且也沒辦法考慮自己原始是那艘航空母艦出來的了,有得降就趕快降,所以後來完全變混雜編隊狀態 XD)。
 
 
另外書裡輕輕帶過卻讓我感觸良多的,還有企業號在戰爭剛結束時被指派運送包括戰俘和病人的士兵返回美國本土的任務。知名的好萊塢導演約翰.休斯頓受海軍委託,搭乘進行相關任務的軍艦拍攝了一支名為Let There Be Light的紀錄片。
 
 
只是海軍原始下的訂單是要拍「我們有好好照顧病人」的宣傳片,誰知導演卻把片子拍成士兵受PTSD傷害的悲傷實錄。於是這支紀錄片在之後被軍方扣押,直到三十五年後經過訴訟才公諸於世。試想如果當時這部片沒有被藏起來,那或許很多問題都不需要等到越戰才開始獲得重視。
 
 
雖然約翰.休斯頓跟拍的戰艦不見得是企業號,但我覺得這還是很有意思的一段,如果感興趣的話絕對大推Netflix的紀錄片「五人歸來:好萊塢與第二次世界大戰(Five Came Back)」。
 
 
另外書裡也多次提到艦空母艦會和其他友艦,用冰淇淋交換被救回的飛行員。這部分書中未詳細介紹,不過當時因為只有飛行員有配給冰淇淋(乍看之下很不公平,但看過本書中那些可怕的死亡率以及友軍誤擊率就釋懷了),但那是不夠吃的,很快就有狂熱者發現只要在飛機上掛好桶子和攪拌器,一天一架飛機上去「演習」一次,就是簡單易懂的冰淇淋製造機啦。
 
 
但畢竟只有航母有飛機,其他艦種也想吃冰淇淋怎麼辦?答案就是用力去救落海飛行員,然後再來跟飛行員的母艦敲詐。之前看過的資料大多說冰淇淋贖金的數量要比照駕駛員體重計算,但根據本書則是一位換五加侖,然後如果是王牌飛行員也可能要價到四倍行情(比如『殺手肯恩』,獲救消息傳回後,全艦歡聲雷動,這大概是要多少冰淇淋都給)。
 

戰後企業艦因為老舊與各種大人的因素,雖然有人主張應該保留起來作為博物館,不過最後還是被當作廢鐵賣掉。只能說當時那個狀況就是覺得新艦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省一筆就是一筆。沒有說絕對正確或者錯誤,就是……當時這是最受支持的決定,但後見之明或許會有不同的看法與可能性。

 
最後來談談本書幾個缺點,首先雖然不是沒有帶到,但本作相當缺乏大格局的視野,無法適時將企業號參加的每場戰役與局勢演變串連在一起。是故也無法讓讀者將企業號的故事和整個太平洋戰爭甚至世界史聯結、並更強烈的感受到其歷史定位與意義。
 
 
其次對於像冰淇淋這類比較細微、卻能讓內容變得豐富有趣的船艦細節描寫也十分稀少(這部分永不屈服就做得很好,但那本的問題是寫太油啦 XD)。開讀前我很期待能看見豐富的海軍日常與船艦戰術和技術的描寫,結果這些東西不是沒有,卻缺乏更深入細緻的研究和探討,只是平鋪直敘的不斷描述那時發生了什麼事。


這讓本作讀來顯得枯燥乏味、瑣碎無聊,更像是一連串的史實的呆板陳述。再來為了讓企業號顯得偉大,作者也一再強調日軍的強大,以及開戰時的盟軍危急程度。不過到了後期眾所皆知日軍已開始資源枯竭、優秀的飛行員更因長年征戰逐漸凋零。


反而美軍士兵精實度大幅提升,機體和武器性能也逐漸提高並超越日軍時,都還在強調日軍的強大這點不免令人感覺矯情。連帶這部分的問題其實也和本書缺乏大格局視野是連結在一起的,正因為沒有引入時勢的演變,才會在這部分讓人尷尬。
 
 
企業號的故事:一艘勇猛航艦的誕生與凋零(Enterprise: America’s Fightingest Ship and the Men Who Helped Win World War II)雖然是有趣的題材,但老實說讀來不是很有趣,而且資料搜集的味道比較重(但有得看總比沒得看好也是真的啦)。我想本書較適合對太平洋戰爭始末相當熟悉,又對單一船艦的戰時細節極為感興趣的讀者。
 
 
書本也參戰:看一億四千萬本平裝書如何戰勝炮火,引起世界第一波平民閱讀風潮
 
永不屈服
 
零戰武士



佛性電子書AP連結:永遠的企業號: 太平洋戰爭中的美國精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