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311大地震發生當下我眼前有電視,看了很久,有些無法理解眼前畫面的意義。一台車急著想逃離海嘯,大片農田被不斷湧入的海水淹沒,福島核電廠氣爆。真實世界的海嘯不若電影演得的那麼戲劇化,我知道那一定很嚴重,但不知道有多嚴重,等後續經過整理的災情傳出後,才知道那破壞力有多恐怖。
事情過了很久以後的現在,偶爾還會想起那些畫面,於是注意到本書時也感到好奇。這是記者石井光太描述他在震後不久前往災區採訪時,見證到受創嚴重的釜石市,居民如何組織起來,安置遺體、辨認身分,並想辦法為死者維持尊嚴全數火葬的故事。
很哀傷,不過也是帶有療癒性質的紀錄,釜石市作為災區的特殊之處,在於只有沿海地帶受到破壞,內陸部分則逃過一劫。當地的組織與專業人才沒有全部罹難,方才為災後整頓保留下足夠的能量。對比整個轄區全部受災的縣市,釜石市雖然犧牲慘重,可仍然比較看得見光明面向。
災難後面對大量罹難者必須做什麼?搜尋及搬運移體、建立存放遺體的安置所、辨認身分、喪禮?憑常識大抵可以想像,但在資源有限、交通受阻又充滿災民的艱困狀態裡,想做好這些事並不容易。
本作從不同工作人員的視角出發,描述在不同位置的人們如何發揮所長,咬牙在極限狀態裡,為已經死去以及仍然活著的人們努力的過程。雖說設立了安置所,但屍體一直搬進來卻缺乏管理的話,肯定會以極快的速度崩潰。
於是曾在殯儀館工作且熱心公益的老人千葉石跳出來,自願領導安置所,一展長才的他很快建立起管理系統。他分享如何讓僵硬狀態的遺體改變姿勢的經驗,不斷對遺體說話以賦予死者尊嚴,同時也安撫家屬心靈,必要時還幫忙死者化妝。在他的帶領下,眾人邊做邊學漸漸讓安置所的運作流暢起來。
當地醫生公會的會長在急難當頭義務扛起驗屍,牙醫公會會長鈴木勝也在受託之下挺身而出,帶著助理貴子進行齒膜辨認。這些鑑識過程如果在平時都會十分嚴謹,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但在震災後的特殊狀態下,這些專家不逼著自己開啟工廠作業模式就絕對來不及。
大量遺體不斷送來,死於海嘯的身軀覆滿泥沙,從痛苦的神情與姿勢看得出生前遭到多大的苦痛。直接從心臟抽血、想辦法撬開下巴與牙齒,不斷湧出的泥水,書中的描述平實樸素卻令人印象深刻。
事發幾天後,死於海中隨後又遭到火焚,又或者好幾天後才自海中打撈上來的屍體狀態,更令人感到難過不已。當然受難範圍之大,不可能只憑兩個醫生就應付全數需求。實際上災區有很多醫生都積極投入,有些自己都是損失慘重的災民,卻還是努力的參與整個過程。
做著做著難免出現PTSD,也不免會出現自我質疑,在無數牙醫診所遭到海嘯破壞、病歷全被海水沖走的狀態下,進行齒膜辨識真的有用嗎?但即使如此,許多人還是努力做下去。
第一時間馬上進災區進行搜救的自衛隊、臨危受命負責搬運屍體的市公所員工,搶在海嘯前成功把船開出港口,而後在海上不斷來回搜尋屍體的保安廳,全都有著自己的故事,那是關於自己做不到以及還做得到什麼的故事。
那些活生生的難民就在眼前,卻什麼也做不到只能目睹對方死去的例子看總非常令人難過。而把遺體一具具找出來的過程也不會開心到那裡去,能為家屬做到些什麼其實才是這份工作唯一的安慰。
當然宗教的慰藉在災難中也十分重要,震災中位於高地的寺院收容了許多難民。剛開始不管是糧食還是民生物資都十分匱乏也令人絕望,到了和尚都快崩潰的程度。即使在事情好了一點以後,又發生有寺院想趁機搶奪檀家的破事。最後當地寺院團結起來日夜排班義務誦經,在撫慰死者與家屬時,也避免進一步的紛爭。
然後也是看了這本書我才意識到火葬已如何的深入日本人心中,已經來到發現親人會被土葬反而崩潰的程度了。但釜石市內一開始壞掉,好不容易才修復的殯儀館一天最多只能火葬十四具遺體。這還是最極限狀態,再多可能會導致機具損害時,為了避免隨春天來臨屍體腐爛與隨之而來的傳染病,市長不得不忍痛做出土葬的決策也很沈重。
還好這部分令人振奮的多,因為透過眾人的努力與協調外縣市殯儀館支援,靠著消防團協助每天運送遺體到外縣市,這邊二十具那邊二十具的努力下,最終成功讓所有遺體都能被火葬,而不是以日本人心中半調子的土葬方式下葬。當然實際上那等於在冬日裡每天開大卡車走山路,時不時還會有暴風雪,感覺也是拿命在努力。
「遺體:日本311海嘯倖存者化悲慟為力量,安置熟人遺體、重建家園紀實」(遺体―震災、津波の果てに―)這本書筆調平實,不過章節間偶爾還是會透過受訪者想起其他熟人是否存活、或擔憂某些事態發展的方式,來為後續章節與發展安排伏筆。這讓故事擁有一定的懸疑與張力,即使非常樸實也會讓人想一直讀下去。
看到最後我不禁意識到,這整個災後處置的過程之所以莫名地讓人感覺療癒,是因為看的時候可以從中感受到秩序的力量。秩序有時會變成恐怖的東西,但當面對巨大災難時,那或許也是人類展現力量的唯一方式。
閱讀本書時我不免也想起台灣自己曾經面對的災難,九二一、八八風災、SARS,還有現在進行式的武漢肺炎,還有台灣人是怎麼一次又一次的將這些經驗累積成秩序的力量,這才有了至今為止的表現。儘管當前為了追求共存而紛亂再起,但期望仍能以平穩的方式走出這次疫情。
釜石市遇上大震災是不幸的,但在所有不幸的人們當中,這又是一座相對幸運的城市。因為還有著認識死者的人們留下來為其哀悼,感嘆著逝去的回憶與沒有對方的將來。其中有些人將這份傷痛化作力量,各自做好自己的事,而這些屬於每個人或大或小的努力,最後讓釜石市達成其他城市沒能擁有的結果。
比如說相對較高的屍體身分辨認率,又或者遺體全數火葬的成就。當然還是有些遺體身分不明,但在書末看見仍有居民特別前來為這些死者上香、供奉祭品時,帶給了我很直接的感動。
這是秩序的力量,或許也是人類所能展現最終極的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