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0日

天才無限家(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2015)

本片講述的是英年早逝的印度數學天才斯里尼瓦瑟·拉馬努金,二十世紀初在劍橋大學與知名數學家哈代合作的故事。第一次知道拉馬努金是因為小說遇見哥德巴赫猜想,當初看見相關情節覺得好奇就去查資料,看到輝煌卻也感傷的人生。這陣子注意到電影,評價也不錯自然想看。


該怎麼說呢,這片拍得不差,但太簡化拉馬努金的故事而且非常八股,於是從本片基本上無法真正瞭解他的人生。而且某方面而言儘管真的很像,但它並不真的是拉馬努金的傳記電影,我覺得這部主角其實應該是哈代。


連帶這也成為以浪漫口吻描述自認文明的人們,如何在失去異國天才後,不無感嘆的意識到自己其實根本不認識那個人的故事。


在某種想像中天才像一種可以排除萬難生長良好的神奇植物,不管客觀條件如何,插到土裡反正都會自己長很好。而這也就代表如果沒有長得很好,那就不是天才。該怎麼說呢,這實在是非常方便的觀點。但有時卻也不得不承認,當我們不想為別人費太多心思,而且也不負有義務時,這看法確實挺便於為良心解套。


拉馬努金不想讓自己知道的數學被埋沒在印度,努力尋找被人看見的機會,然後知名數學家戈弗雷.哈羅德.哈代也確實被他的信件吸引,並邀請拉馬努金到劍橋大學研究。學校方面提供他交通與住宿費用,哈代則安排他去上課以「瞭解西方學術界的規則」,同時和拉馬努金一起整理他提出的公式到能發表的程度。


拉馬努金是天才,但也因為太過天才,所以一般人、甚至一般數學學者都難以追上他的靈光一閃。說真的比一般人快三十步的話會讓人崇拜,但像拉馬努金這種簡直像在三公里前面跑的,就只是個難以理解的怪物,甚至會讓人想到挺歡樂的諷刺小說笨蛋聯盟的引言:所有的笨蛋,都結成了聯盟與他為敵。


哈代知道拉馬努金很厲害,但這個印度人得學習怎麼把他腦中的想法翻譯成人話,還要可以證明才行。但拉馬努金無法接受,他的公式明明很完美,為什麼不能直接發表?當然實際上拉馬努金雖然是天才,但天才並非永遠不犯錯。


他的公式不總是那麼完美,更別提想發表就得可以證明並確認無誤才行,否則不管對誰都是災難。結果就是哈代希望拉馬努金按步就班前進,但拉馬努金很悲憤,他想要馬上成名,想靠專業吃飯,更重要的是他想靠數學把家人接到英國,活得像個人……


以這部電影試圖描述的版本來看,如果哈代可以更體貼、更用心的關懷哈馬努金,或許就可以意識到他那份焦慮與急躁的來源,也能真正幫到點上。但哈代沒做到,甚至還帶點我是為他好的家父長式思維不斷壓抑拉馬奴金,然後就被羅素精準嘲諷:你打算毀了他。


假若哈代有好好做到,拉馬努金後來就不會病成那樣。但有時候人總是事後回頭看才意識到這點,可那當下不想犧牲自己生活的尷尬應該大多數人都能理解。更別提雖然電影設定上活像心靈捕手,但史實上哈代只比拉馬努金大十歲。而他的付出,老實說也真的是一般人做到這裡就差不多了的程度。


哈代是好人,可同時也是個孤傲難搞的聰明人。他和祕書與另一位在戲裡超絕可愛的數學家約翰.恩瑟.李特爾伍德的關係,都很鮮明的呈現出那種自命不凡的性格(約翰·恩瑟·李特爾伍德其實不存在,是哈代想像出來替自己處理麻煩事的萬用小精靈W)。


叫他設身處地去同理自己同事都很困難了,還要他去同理一個話可能都講不清楚的印度數學家?結果就是他能做到的程度,和拉馬努金需要的程度落差極大。而從意識不對勁到真的不對勁了,這中間又拖了很長一段時間。


當狀況極度嚴峻的時候,哈代還是沒有能力情緒勞動,他就是沒辦法情緒勞動。於是他選擇的是替拉馬努金爭取制度上的榮譽,義助他成為年紀最輕的皇家學會成員之一,也成為第一位三一學院的印度人會士。


可儘管拉馬努金不是不想要這份肯定,但那不是他真正需要的東西,那無法填補他內心的洞。看到獲得榮譽這段我甚至稍稍在心中翻了白眼,哈代你根本沒處理到點上!但該怎麼說呢,有時候不夠瞭解就是會處理不到點上,哈代其實盡力了,他沒犯什麼錯,只是就真的沒在點上。


但說到頭來,在窘迫的情況下究竟是形式榮譽重要,還是實質幫助重要?當問題答案因人而異時,在有限情況下社會又該如何取捨?一生都苦於健康問題的拉馬努金,最終還是因為倫敦的氣候與公衛問題導致健康嚴重受創,回到印度與家人團聚後一年就過世了。


結果到頭來出身不同國家(雖然你找到同時代的邱吉爾這樣跟他講,他會拿命跟你拼)、思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因為數學結緣,然後也因此意識到彼此截然不同。即使他們有數學作為共通語言,一起研究數論和組合數學,甚至都超級聰明,但除此之外的差異還是讓他們無法有效溝通。


哈代是個無神論者,研究純數學是為了自己和擴展人類知識的邊界(這部裡的哈代其實很溫和,本尊是機車到在那時代,會當眾大聲酸教徒同事葬禮後在學校撒骨灰)。拉馬努金則虔誠信仰印度教,對他來說數學就是神的語言,是家事女神Namagiri Thayar吹到他腦中、放到他舌尖上的念頭,他是為了說出神想讓自己講的話才這麼努力的。


(然後這故事也告訴我們印度的家事女神Namagiri Thayar數學爆幹強。附帶一提本來拉馬努金他媽不想讓兒子去英國的,還是因為家事女神托夢給她叫她別擋才乖乖放行。這告訴我們這位家事女神不但數學爆幹強,還很熱衷於推廣數學,只是祂想推廣的東西太難,以致於人類現在還在研究祂教徒的筆記本)


在那個帝國主義時代,土生土長的英國人哈代,就算知道種族歧視的存在,可能也意識不到那有多嚴重。更無法理解拉馬努金這樣一個鄉下來的印度人會對劍橋生活水土不服,也無法想像對方的生命體驗和一般劍橋大學師生差別有多大。他或許永遠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人即使健康已經明顯出了問題,也還是堅持要吃素。就像他八成更無法真正明瞭什麼叫貧病交迫,還有尊嚴被放在地上踩是什麼感覺。


雖然我很想說電影拍得像是某種針對男人的警告:喵他的婆媳問題你要處理,還有最好從小學會買菜煮飯,不然等著餓肚子,最後營養不良得肺結核。但實際上因為宗教飲食限制又沒錢的拉馬努金,在二十世紀初的英國就算會煮飯,也很難取得份量足夠的營養食材(那時代的窮人基本上就是靠糖和澱粉過活),保暖更是有錢人的概念,那確實是貧窮素食有色人種的地獄模式。


到頭來哈代和拉馬努金連數學是人還是神的語言都沒有結論,更別提除此之外的一切。當然從主線來看這還是一個典型的有色人種憑藉才能與努力,成功贏取聰明且傲慢的白人認同,並在人類知識前緣留下諸多貢獻的芭樂電影。


甚至它還是那種看完劇情簡介和開頭,觀眾就可以預測起承轉合,還真的沒什麼意外性,就是起初想的那樣。


可即使如此,我還是覺得整部片最引發感嘆也最吸引人的地方,其實是拉馬努金和其他所有人都從未曾真正交心過的描寫。他的妻子無法理解他的數學只能愛他,而哈代等數學家可以理解他的數學卻沒辦法愛他。距離和金錢問題更讓他無法兼顧需求。


電影中哈代那些讚揚與悼念拉馬努金的美麗字句,都是真實摘錄自其本人留下的文字,非常動人,但也因此格外引發感慨。有時我們能做到的最好程度,竟然只是寫一篇感人的悼詞。


哈代曾在接受訪談時脫口而出,自己對數學最大的貢獻,是發現了拉馬努金。並稱他們之間的合作關係為:「我人生中一個浪漫意外。」


拉馬努金是那種所有人都知道只要他多活幾年、有更好的機會與生活條件,成就肯定更厲害的存在。實際上他提出的大量公式至今還是驚人,1976年他失落的筆記本被發現時撼動學界,裡頭有些公式現在被拿來研究黑洞。


講一些看看人類是如何因為偏見、歧視、個人能力、文化衝突與資源不足,進而導致天才過早殞落的陳腔濫調很容易。但受苦的不是只有天才,也不是只有天才值得活得像個人。


在這個宇宙裡,對人類來說無論是資源還是個人能力,從來都不是無限的。如果我們真的想擴展人類知識邊界、想追求更好的可能性,就該更有智慧的面對無可廻避的公平、分配與安全問題。


於是天才無限家(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就是讓我們看著一個知道無限的人,意識到所有個體其實都有限的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