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0日

一場大火之後(Collective.2019)

這是感覺無限接近劇情片的紀錄片,並同時得到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和最佳外語片提名。故事從2015年羅馬尼亞一起嚴重的公安事件開始,「集體俱樂部」夜店在音樂表演時發生大火,火災當下27死160傷,政府宣告將集中資源給予病患最佳照護,請民眾一起撐醫護。


結果事發四個月,卻有37名病患因匪夷所思的院內感染死去。體育公報記者群持續追查,發現羅馬尼亞著名藥廠長年生產不合格消毒液,包庇此事的醫療體系更與政治當局形成結構性貪腐。在民眾抗議下執政黨提早一年下台,將權力交給行政官僚組成的政府,但新任衛生部長卻發現行政機器和醫院幾乎都整個爛掉了……


看這部片時我一直想起同樣也是羅馬尼亞出品的電影,2005年的無醫可靠(The Death Of Mr Lazarescu)。故事描述一名酗酒的貧窮老人因不明疾病被送醫,卻因為當日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每家醫院的急診室通通塞爆。結果老人成了終極人球,搭著救護車在一間又一間的醫院徘徊,遇上種種荒謬諷刺的經驗,從頭到尾都卡在不明不白的狀態裡不知所措。


片長四小時的該作劇情其實沒什麼高潮,就是很順、非常順,順到觀眾好像進入精神時光屋。但他又不是那種很魔性很有張力的電影,而是從頭到尾彌漫著淺淺黑色幽默,有個淡淡的懸念放在那邊不著痕跡的抓人。


老人的狀況一直在變動,可他的處境卻從頭到尾都沒有改變。觀眾忍不住好奇最後究竟會發生什麼事,靜靜凝望這場羅馬尼亞醫院的奇幻漂流記,等著那也許永遠不會來的天明,並感受遭到巨大制度輾磨的個體的蒼涼與無奈,過程還廢到笑。


而亞歷山大.納瑙(Alexander Nanau)導演的一場大火之後,某方面而言就像另一個角度的無醫可靠。因為出了大意外所以貧窮老阿伯成了人球,但話說回來,那些因為意外受傷的人們之後又怎樣了?嗯,可別以為那些人就會受到什麼妥善的照護。


一場大火之後告訴我們,這群人各種悲慘,多數死者喪生於意外結束以後,有人多活了四個月,在醫院燒燙病房裡身上長蛆死去。說真的如果不知道這是紀錄片,那大有可能把這部誤當作劇情電影。


理由跟題材強大有關,不過更重要的是優異的主線編排、緊湊節奏、資訊的篩選及呈現,乾淨俐落的攝影與場景切換。實際上導演花了很大的心力才讓記者托隆坦為首的體育公報記者團隊,還有前衛生部長伏拉德同意接受拍攝,彼此花了很多功夫磨合。


期間他們經歷被政府監聽和打壓,並在很近的距離見證,那些形成體制問題的種種錯誤並為此震撼。幾年期間劇組累積了四百小時的素材,和另外幾百小時的周邊訪談,最終剪成戲劇張力滿點的109分鐘,真的是強大的編輯和剪輯。


此外如同導演曾說過的,雖然本片兩大主角是男記者與男部長。但實際上這段歷史充滿了女人的力量。記者Mirela Neag緊咬真相不放做出許多關鍵報導,同時本案主要揭弊者都是女性,Camelia Roiu醫生具名控訴腐敗的醫療現場之舉,更成功改變社會風向:她們的勇氣和努力改變了羅馬尼亞的歷史。


紀錄片剛開始是一場令人驚恐的火災意外,嚴重的燒燙傷死亡率本來就高,術後感染有時也是在所難免無法苛責。但真的只是這樣嗎?體育公報(實際上連羅馬尼亞人自己都吐槽,為什麼我們國家追這麼重大新聞的報紙,竟然只有體育公報)記者團隊全員出動,每人各司其職調查出不單純的真相。


羅馬尼亞的醫療能量本來就不足,發生這起意外後各醫院被強迫接收自己沒有能力照顧的病患。同時政府宣傳國內有辦法妥善處理,結果不信任國內醫療品質,期望能將病人送往維也納治療的病患家屬,卻被醫院院長以「溝通問題」為由拖延簽署出院同意,最後不幸死亡。


為什麼有這麼多受傷程度不嚴重的病患,卻在住院幾個月後死掉?深入一查發現國內醫療用品大廠河西製藥的消毒水,成分根本不符合規定,而這些消毒水進入醫院後還被過度稀釋。政府和醫院送驗的結果是一切合法謝謝指教,不接受質疑,而且這牌的消毒水醫院買越多價越高,顯然一定附贈了某種神奇成分以豐富醫院高層的人生。


更妙的是河西製藥內部早有員工在八年前就向情報局檢舉其不法行為,但這些檢舉卻從未受到政府重視。隨後還發現藥廠老闆涉嫌透過假交易,掏空公司將錢洗到塞浦路斯。正當政府與各大醫院高層即將被捲入相關調查時,突然,這個被八面圍攻的藥廠老闆駕車自殺。


嗯,真的假的?好吧,不管真的假的,但都是媒體給他太多壓力的錯,人死為大啦!我突然理解為什麼紀錄片裡的記者,總不斷憤怒的痛批自己有個黑道政府了。但事情尚未結束,也不應到此為止。


在執政黨下台換了技術官僚政府上台後,曾擔任過醫院院長與本案有嚴重利害衝突的衛福部長也拍拍屁股,新任部長弗拉德上台。但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有著貪污腐敗結構的羅馬尼亞也是一樣。


弗拉德面對的是敵意滿滿的衛生部職員、民選官員以及醫界高層。他試著想推動好的政策,卻發現自己舉步維艱,被各種法規與習慣拖住手腳。以托隆坦為首的體育公報記者一直在罵,羅馬尼亞醫院院內感染率全歐第一。


部長弗拉德問真的是嗎?怎麼知道的?答案是羅馬尼亞政府(不是現在這個,是之前那個)自己回報歐盟的數據。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效果擺明不正常的消毒水還能過審?製定標準的委員會成員是誰,誰審的該出來負責了吧?嗯,底下公預員看起來非常不情願。


更慘烈的爆料不斷出現,女醫生Camelia Roiu稟持道德勇氣,帶著影片跳出來揭弊。讓病人待在糞便旁邊只是小事,以為很優秀的專業燙傷病房,其實把病人顧到身上長蛆,而且放了超過一天都沒處理。更糟是這病人還不是重症患者,而是只有百分之十到十五燒燙傷面積,然後現在已經死掉了。


更過份的是這些醫護根本不介意,甚至直接把折好的床單放到病患臉上,他們可還沒死啊!看到這裡時我忍不住想著,這是不是某種良心不安的表現呢?但女醫生充滿義憤,怒斥羅馬尼亞的醫生根本沒有當人的資格。實際上很多人都向院長行賄好讓自己可以調往手術房,這樣就能向患者收取更多賄賂了。


衛生部長的胃藥存量感覺已經不夠了,但事情還沒完,一家醫院的兩名女會計帶著文件,以玉石俱焚的方式出面爆料。她們親愛的院長照三餐把員工當狗罵,而且淘空醫院公款蓋自己的房子,還在瑞士蓋了一座很棒而且設備齊全的診所,據說生意很好。


成天拿假發票過來裝都不裝要會計自己想辦法處理,而當「集體俱樂部」大火發生後,醫院高層與藥廠以此當理由開始毫無顧忌的浮濫採購,不是為了病人而是打算中飽私囊。


我看到這裡時忍不住想,在吃相難看的狀況下這個長年態度白爛的院長,最後讓會計抓狂,但如果是吃相好看、懂得雨露均沾的類型呢?很笨的壞人讓人不爽,但很聰明友善的壞人呢?前者造成的破壞已經夠嚴重了,而後者甚至必須以恐怖 來形容,白領犯罪的問題正在這裡。


部長弗拉德試著瞭解羅馬尼亞醫院院長的任用資格,強調利益迴避問題的重要,認為院長不該兼任政黨職,在審核機制的新法通過前要暫停派任新院長(不用說這時候突然發現國內的認證機制是笑話一場),而且視情況要引進國外的專業人士入場競爭。


這時總躲在主流媒體背後的前執政黨社會民主黨跳出來了,這根本是要圖利外國人,剝奪羅馬尼亞人的機會!應該要立刻開放國內的肺移植,什麼當初的評鑑機制可能有問題啦、該醫院根本沒有呼吸科怎麼術後照護都不是問題,反正部長不開放就是要把羅馬尼亞人的肺送給外國,圖利外國醫院、殺害羅馬尼亞人!


雖然心得寫到這裡感覺提了很多劇情,但實際上紀錄片裡面有更多的荒謬細節,而且追查、檢討與針鋒相對的過程都非常精彩。剛開始還會有點猶豫想著或許也有所謂尊重專業的空間,但看著看著心中會燃起義憤,並意識到系統性問題可以讓事情變得多嚴重。


我想台灣人看這部片很難不想起2013年的八仙塵爆,關於這起受害者高達四百六十位的意外事件,我們很驕傲自己有一個完全不同的結果(只除了院長平時沒事就叫人家要有醫德的某癌症專業醫院,遇到事情時明明很近卻說自己沒辦法,無論輕重一個病患都不收,演起一家醫院的無醫可靠)。


所以當看著自己也是醫生的弗拉德部長百感交集的承認,假如再有意外發生的話,羅馬尼亞醫療體系在當時甚至已經沒有能力,再處理另外五名燒燙傷病患,必須全部送往國外的時候……問題到底出在那裡,差別到底是什麼?


雖然一定會有酸民喊看看這次或那次的事件,證明台灣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但我只能說看完這部片還能這樣講的人,也把自己的國家看得太低了。台灣並不是十全十美,但也不需要過度貶低,制度性問題本來就很難輕易改善,重點是認知問題拿出決心持續嘗試與督促,而不是直接放棄並變得犬儒。


台灣人時常羨慕國外的制度(但這次防疫也是做超好,都做到有解殖的效果了),先不提那些制度是否適合移植進來、該怎麼因地制宜,不斷的朝向更好的可能性努力並持續思考,我想乃是改善現況的唯一法門。


雖說台灣基於特殊的政治現實,所有的問題最終都會是統獨問題,以至於有時談起系統性問題,甚至讓人害怕一不小心便會對目前的自由、民主與國家安全造成傷害。問題只是如果我們對此過於戒慎恐懼,反過來放棄所有進步價值與對系統性問題的解決,那或許終有天反而會失去我們真正想要守護的生活。


當然人權與揭弊電影不一定會有個美好的結尾,一場大火之後(Collective.2019)的收尾其實也是蒼涼無奈的。就後見之明來看社會民主黨當時提前下台的決定是個黑暗兵法,此後一年保守勢力全力全開反撲技術官僚組成的改革政府。


猛追猛打了一年後再次選舉的結果,社會民主黨壓倒性甚至是歷史性的大獲全勝。年輕人的投票率奇低無比,網路上的聲勢都沒有真正催出來。影片中呈現有志之士們的悲憤與無奈,他們擔心自己會被秋後算帳、威脅已經收來,原有的改革政策也不知能否持續下去。


面對這種狀況人可以選擇自暴自棄、有能力的人可以遠走他鄉,何必留下來跟這個愚蠢的國家繼續玩呢?我在看的時候覺得本作收尾有些無力,像是茫然的勵志與故作堅強。有一點像是魔球,可惜對比純粹生意的起落,這邊感受到的是無限接近絕望的苦澀,以及僅管如此也不願放棄的意志。


不過實際查資料發現這大概也是本片的政治策略,因為一場大火之後在羅馬尼亞上映的時間,是該國2020年大選的前幾個月,這回大家都知道,催票是一定要的。而且顯然這四年羅馬尼亞的基民黨還是沒幹什麼好事,總算政黨輪替了。


這之後反對黨組成聯合政府,弗拉德部長也得以回任。說是善良跟正義都回來了未免太過天真,可是呢,真的還好她們沒有放棄。面對集體的邪惡,人類需要集體的相信另一種可能性,也願意為之努力。


然後一直走下去。



電影預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回到頁首